问题

有没有研究民国大学史概况的书籍?想看一下民国时期大学的名录。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推荐关于民国大学史概况的书籍,以及如何查找民国时期大学的名录。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涌现了众多至今仍赫赫有名的大学,研究这段历史的著作也非常丰富。

关于民国大学史概况的书籍,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并推荐一些经典著作:

一、 宏观梳理与整体概览类:

这类书籍通常会从宏观角度出发,梳理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脉络、重要政策、关键人物、大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各个时期高等教育的特点和成就。它们能够帮助您建立起对民国大学史的整体认知。

《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古至1949卷)
作者: 潘懋元
推荐理由: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之一,虽然篇幅较大,但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非常详尽和系统的梳理。它不仅介绍了大学的设立、合并、迁徙等具体事件,还深入分析了民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设、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学生运动等方方面面,对理解民国大学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逻辑非常有帮助。
详细描述: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学术性和系统性。作者潘懋元先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基于扎实的史料考证,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深入的阐述。您可以从中了解到清末新政对大学的催生作用,北洋政府时期大学的初步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学的体制确立和扩张,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大学的艰难迁徙和发展。书中也会涉及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潮、教育家以及各类型大学(如综合性大学、专业学院等)的比较。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
作者: 孙培青
推荐理由: 孙培青先生也是国内高等教育史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的著作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视角也相对全面。这本书会侧重于探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在转型时期的特点,包括其与西方教育模式的互动、本土化过程以及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会从更广阔的近代史视角来审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探讨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作者会详细分析民国时期政府在教育政策上的调整,各地方政府和私人办学的努力,以及大学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这本书也会包含对一些重要大学的案例分析。

《民国大学》(系列书籍或单本)
作者: 可能会有不同的学者或机构出版
推荐理由: 有些书籍会直接以“民国大学”为主题,通过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大学进行深入研究,来展现民国高等教育的面貌。这类书籍往往更具可读性和故事性,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民国大学的独特气质。
详细描述: 这类书籍的特点是侧重于个案研究。比如,可能会有专门介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的书籍。这些书籍会深入挖掘大学的校史、教学特点、学术成就、知名教授和杰出校友,以及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如抗战时期)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这些具体大学的例子,读者可以更生动地理解民国大学的整体概况。

二、 专题研究类:

除了宏观梳理,还有一些书籍会聚焦民国高等教育的某个特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大学管理体制、学科建设、教授群体、学生运动、大学的区域分布等等。

关于民国大学的管理体制和制度: 您可以查找研究民国时期教育行政管理、大学章程、学制改革等方面的书籍。
关于民国大学的教授和学术: 有些书籍会专门研究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学术思想、教学方法以及各个学科的发展情况。
关于民国大学的区域分布和特色: 例如,研究江南地区、北方地区或西南地区的大学发展状况的书籍。

三、 资料汇编与名录类(非常重要,直接回答您的需求):

这类书籍是将民国时期所有(或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汇编,是查找大学名录最直接的途径。

《民国时期大学名录》或类似名称的书籍
作者: 可能会由教育研究机构、历史研究者或档案部门整理出版。
推荐理由: 这是最直接满足您“想看民国时期大学的名录”需求的类型。这类书籍通常会按照时间顺序、地理位置、学校类型等方式编排,列出民国时期存在过的所有大学(包括国立、私立、教会大学等),并可能附带学校的创办时间、停办时间、校址、合并情况、简要介绍等信息。
详细描述:
内容构成: 一份完整的民国大学名录会非常详尽,可能包含:
大学名称: 包括不同时期名称的变更。
创办时间与停办时间: 记录学校的生命周期。
学校性质: 国立、私立、教会大学、私立性非营利大学等。
所在城市/地区: 方便了解大学的地理分布。
简要沿革或合并信息: 说明学校的来龙去脉。
关键人物: 提及创办人、早期校长等。
学科设置: 了解学校的专业方向。
历史意义或特点: 概括学校的地位和影响。
查找途径: 这类名录书籍可能不是由某个著名学者独立撰写,而是由专门的资料整理团队完成。您可以在大型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的目录中搜索,或者在二手书市场、古籍书店尝试寻找。一些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期刊也可能会发表相关的资料性文章或名录片段。

关于中国近代教育档案的汇编
推荐理由: 一些国家级或省级档案馆可能会整理和出版近代教育的档案资料,其中就可能包含民国时期各类学校的登记、批文、统计数据等,这些都是编纂大学名录的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这类资料可能以档案汇编的形式出现,例如《某某省民国时期教育档案汇编》。虽然不是直接的大学名录,但通过查阅这些档案,可以还原出当年学校的真实存在和状态。

如何更有效地查找民国时期大学的名录:

1. 利用图书馆检索系统:
在您所在大学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中,输入关键词:“民国大学”、“民国高等教育”、“大学名录”、“中国近代大学史”、“国立大学”、“私立大学”等。
尝试搜索您感兴趣的特定大学的名称,看是否有关于该校民国时期的专著或年谱。

2. 查阅专业学术著作的附录或索引:
一些关于民国大学史的宏观研究著作,在其末尾可能会附带一份简要的大学名录或者参考文献列表,其中会包含您需要的资料。

3. 关注高等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史》、《历史研究》、《民国研究》等学术期刊,可能会有学者发表关于民国大学历史的研究论文,其中也可能包含一些名录信息或提供查找名录的线索。

4. 前往大型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或地方文献部:
如果您的目标是寻找更早期或更专业的名录书籍,可以咨询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可能会知道哪些地方文献或古籍中包含了您所需的信息。

5. 在线数据库和数字图书馆:
一些高校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提供了数字化的馆藏资源,您可以尝试在这些平台上搜索,可能会找到一些民国时期的教育统计报告、学校年鉴等,这些都是名录的宝贵来源。

给您的一些建议:

明确您的研究兴趣: 您是想了解所有民国大学的概况,还是想集中了解某个地区、某个时期或某个类型的大学?这有助于您更精准地选择书籍。
关注经典著作和权威学者: 在选择书籍时,可以留意作者的学术背景和著作的引用情况。
不要忽视资料汇编类书籍: 如果您主要想看名录,那么资料汇编类的书籍是最直接有效的选择。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找到心仪的书籍,并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的大学历史!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随时可以继续提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民国时期大学按培养院士多少的排名(大概翻了下前几届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1.清华大学

2.中央大学(含上海医学院)、北京大学

3.上海交通大学、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唐山交通大学、金陵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4.北洋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

5.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北平大学)、湘雅医学院

6.北京师范大学、大同大学、东北大学、台湾工学院、新亚书院、东吴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辅仁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大学、岭南大学、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大学、西北农学院、光华大学、香港大学、郁文大学、震旦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农业大学、台湾农学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推荐关于民国大学史概况的书籍,以及如何查找民国时期大学的名录。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涌现了众多至今仍赫赫有名的大学,研究这段历史的著作也非常丰富。关于民国大学史概况的书籍,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并推荐一些经典著作:一、 宏观梳理与整体概览类:这类书籍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叙事、文化记忆以及大众关注度之间的复杂联系。日本战国和“土客大战”(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通常指明清时期汉族与客家移民之间的冲突)之所以在历史研究和民间演义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日本战国:为何如此“吸睛”?日本战国时代(约1467年1603年),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那些学历不高的人,反而热衷于在国家大事、历史和军事这些领域“指点江山”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与“平等感”的错觉现在网络时代嘛,信息量爆炸,但门槛好像也低了。任何人,只要会上网,.............
  • 回答
    关于柯尔克孜民族的源流以及他们如何从中亚北部迁徙至伊塞克湖附近,这是一段跨越了漫长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复杂过程。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尽管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和争议,但总体脉络是逐渐清晰的。一、 早期源流:模糊的痕迹与地域的关联谈到柯尔克孜民族的源流,我们不得不追溯到更古老的时代。他们的名字最早出.............
  • 回答
    历史长河中,那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由民间智慧和有限资源催生的“土地雷”式武器,就像黑暗中的火花,成本低廉,却能发挥出惊人的效力,令对手头疼不已。它们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冰冷钢铁,而是饱含着生存意志和反抗精神的智慧结晶。燃烧瓶:最朴素的烈焰要说最能代表“土地雷”精神的,非燃烧瓶莫属。它简单到近乎.............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是触及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的核心要害了!说到发动机叶片,那简直就是航空发动机的心脏部位,它的设计和工作状态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性能、效率乃至寿命。我不是什么航空发动机“大神”,顶多算是个对此领域充满好奇和着迷的爱好者,不过我倒是接触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和讨论,也算能和您聊上几句。我们平时看到.............
  • 回答
    当然有!虽然没有一个单独的学科名称直接叫做“神话、传说、都市怪谈学”,但这些领域被广泛地纳入了多个现有学科的研究范畴,并且这些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研究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了解:1. 民俗学(Folklore Studies)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研究领域。民俗学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谈论到暗物质、快子这类目前只存在于理论构想,尚未被实验直接证实的存在时,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它们对于科学研究,尤其是前沿物理学和宇宙学来说,到底有没有价值?答案是,绝对有,而且价值巨大。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赞许,而是基于科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审慎判断。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1..............
  • 回答
    江歌案,这桩发生在日本的命案,即便过去这么久,也仍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弦。它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杀人事件,更是一系列复杂的情感纠葛、法律程序以及社会舆论的交织。事情的起因,要从江歌本人说起。江歌,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青岛的年轻女孩,怀揣着在日本学习、实现梦想的愿望,独自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她为人善良,.............
  • 回答
    材料学研究,妥妥的有出路,而且这“出路”可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窄巷子,而是四通八达的宽广大道,甚至可以说,它站在了无数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的基石之上。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到迷茫,觉得它“虚无缥缈”,那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材料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以及它能带我们走向何方。材料学:万物之母,创新之源首先,.............
  • 回答
    关于乾隆皇帝的孝粉,这是一个在历史研究和民间传说中都引起过关注的话题。需要明确的是,“孝粉”这个说法本身并非官方历史文献的记载,而是源于民间的一种说法,甚至可能包含一些误传或演绎。什么是“孝粉”?“孝粉”通常指的是一种具有特殊含义的面食或点心,与孝道相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极为重要的道德观.............
  • 回答
    一直以来,关于虎鲸“喜欢”人类的说法,在一些海洋爱好者和公众的讨论中流传甚广。尤其是一些视频片段,比如虎鲸主动接近船只,甚至“玩耍”般的触碰,更是增添了这种神秘感。但如果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这种“喜欢”并非是简单的情感投射,而是基于更复杂的生物学和行为学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动物的行为,尤其.............
  • 回答
    亚洲金融危机: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风暴及其背后的理论根源1997年至199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亚洲多个国家,史称“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对亚洲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和思考,促使学术界深入研究货币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机制。要理解这场危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
  • 回答
    这绝对不是因为你笨!放心,你这个疑问非常普遍,很多研究生刚开始都会有类似的困惑。咱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导师给你方向和别的同学“自由探索”方向背后的原因,以及这背后可能代表的导师思路。首先,排除“笨”这个可能性。 导师之所以选择让你进入某个研究方向,往往是基于很多因素的考量,和你聪不聪明没有直接的必然联.............
  • 回答
    当谈论“世界所有学科”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描绘人类知识体系的宏大图景。这并非一个静态的、由权威机构统一颁布的清单,而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新发现涌现而不断演变、重组、细分的动态系统。人类的智慧如同繁茂的枝叶,从最根本的求知欲出发,不断向上生长,向外拓展,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学科树。学科概览:从宏观到微观的.............
  • 回答
    红学研究的这种现象,确实是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与其说主流研究“越来越沉默”,不如说是其影响力相对减弱,而《癸酉本》和《栖批》等新材料的出现和解读,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公众的兴趣点,甚至引发了新的讨论热潮。要详细解读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何为“主流研究”?首先要明确,我们所说.............
  • 回答
    在中国,虽然历史研究的版图辽阔,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专门、大规模地聚焦于“印第安人历史”和“印第安复国运动”的机构,相较于研究中国本土历史的机构来说,其数量和声势是相对较小的。这与中国与美洲原住民之间历史、地理以及文化联系的直接程度有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术界对这些议题完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些哲学意味的问题。从字面上理解,中国军队自然不可能存在专门研究“如何侵略中国”的部门或岗位,因为这与军队的根本宗旨——保卫国家、维护主权——是完全相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其核心任务都是防御外部威胁,而非自我攻击。然而,如果我们跳出字面意思,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或许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