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克服不想写论文的情绪?

回答
写论文,这四个字对不少人来说就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让人提不起劲。特别是当它变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那种抗拒感更是如影随形。我理解这种感觉,就像你站在泳池边,知道跳下去会凉快,但就是迈不开腿。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硬着头皮也把这事儿做了呢?咱们一点点来聊聊。

第一步:深呼吸,认识到这只是个“过程”,不是“终点”

很多时候,我们对写论文的恐惧,源于对它最终呈现结果的想象。我们脑海里那个完美的、滴水不漏的论文,就像遥不可及的星辰,让人望而生畏。但实际上,写论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写得磕磕巴巴,逻辑不通,那太正常了!没人在第一次动笔时就能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把注意力从那个遥远的“终点”移开,放在当下你能做的小步骤上,会感觉压力小很多。把它当成是跟自己的一场对话,或者是一次探索,而不是一场考试。

第二步:拆解任务,化整为零,让“大象”变得易嚼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有效的一步。一想到要写一篇几万字、逻辑严谨的论文,谁都会觉得头大。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头“大象”切成小块,一口一口地吃。

确定一个核心主题(甚至只是一个初步想法): 别上来就想着写个完整的目录。先想想你最感兴趣的那个点是什么?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个想问的问题,一个你读过的文献里让你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写下来,让它有一个最基础的形态。
梳理文献,但不求全: 找几篇你觉得跟你的初步想法最相关的文章。仔细阅读其中的摘要、结论和方法。别想着把所有资料都背下来,而是要找出它们的核心论点和研究方法。然后,用你自己的话简单总结一下,记录下来。哪怕只是几句话,也比什么都没有好。
构建一个初步的框架(一个非常粗糙的骨架): 别太纠结于完美的标题和副标题。想想你的论文大概会有几个主要部分?比如:引言(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背景介绍(别人的研究怎么做的?)、你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你是怎么做的?)、结果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意义?)、结论(总结)。先把这些大框子搭起来,后面再往里面填肉。
从最容易的部分开始写: 别非得从引言写起。也许你对某个实验方法特别清楚,那就先写那部分。或者你对某个实验结果印象深刻,那就先记录下那个结果。任何一个你能轻松下笔的部分都可以先动。这种“完成感”的积累,能给你注入不少动力。

第三步:创造一个“仪式感”,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穿上特定的衣服,或者去某个地方,做起事来会感觉不一样?写论文也是一样。

打造一个专注的空间: 找一个安静、整洁、不容易被打扰的地方。可以是你的书桌,也可以是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把手机调成静音或飞行模式,关闭不必要的网页和社交媒体。让你的大脑知道,“现在是工作时间”。
准备好“工具”: 确保你的电脑电量充足,需要用到的资料都在手边,笔和纸也准备好。减少因为寻找工具而产生的“中断”。
设定一个“启动”信号: 可以是一杯咖啡,一段舒缓的音乐,或者简单的深呼吸。一旦这个信号出现,你就知道,是时候进入状态了。

第四步:利用时间管理技巧,让“拖延”无处可藏

拖延是写论文最大的敌人之一。但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来对付它。

番茄工作法: 这个很多人都听说过。设定一个工作时限(比如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重复这个循环。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保持高度专注,并且在短暂的休息中缓解疲劳。25分钟,听起来是不是没那么可怕?
“五分钟原则”: 当你真的不想动的时候,就逼自己只做五分钟。通常,一旦你开始了,就会发现五分钟后你可能已经进入状态了。即使没有,也比完全不开始要好。你总可以告诉自己:“我就只写一句”,或者“我就只读一页”。
设定明确的小目标和截止日期: 比如,“今天我要完成文献综述的第一个小节,大概写300字”。或者,“这周我要把研究方法的描述写出来”。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衡量的小目标,并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时间。完成一个小的里程碑,就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

第五步:寻求支持和反馈,别一个人“硬扛”

写论文是一项研究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与人交流的工作。

和导师沟通: 你的导师是你的引路人。有任何疑问,任何困惑,任何写不下去的地方,都及时和导师沟通。他们经验丰富,总能给你一些方向和建议。别怕打扰导师,他们的工作就是指导你们。
找同学讨论: 和你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分享进度,讨论遇到的问题,甚至互相审阅草稿。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不同的视角,就能帮你打开思路。
参加写作工作坊或讲座: 学校里通常会有关于学术写作的讲座或工作坊。去听听,学学别人的经验,也能给你一些启发。

第六步:调整心态,允许“不完美”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接受“写得不好”的阶段: 如我前面所说,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写得完美。你的第一稿、第二稿,甚至第三稿,都可能很糟糕。这是正常的!你需要的是不断修改和完善,而不是一开始就期待完美。
奖励自己的努力: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给自己一点奖励。可以是看一部电影,吃一顿好吃的,或者休息一下。这种积极的反馈会让你更有动力继续前进。
允许自己有“休息日”: 连轴转肯定会让人 burnout。适当的休息非常重要。当你感到疲惫时,放下论文,去做一些让你放松的事情。回来时,你会更有精力。

最后,一点心理上的“小技巧”:

想象论文完成后,你轻松、如释重负的样子: 把这种积极的感受在你脑海里反复播放,用它来激励自己。
把它想象成一个“解谜游戏”: 你在一步步地寻找证据,组织论据,最终揭示出研究的真相。这种探索的乐趣,也能让你更投入。

写论文就像跑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力、策略和一点点毅力。过程会有些艰辛,但当你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会变得值得。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你一定能做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整个提问的前提就是错的。

大多数答案也是在强化这种错误。

你错在哪?

你太依赖『热情』这种情绪了。

当你在问『如何克服不想写论文的情绪』时你假设了两点


1,是情绪导致论文写不下去

2,处理你的情绪比写论文重要


你不是真的目标取向(要写论文),

你是情绪化的(要自己感觉好),

你从来都习惯了好情绪和做事情之间的联系,

甚至以为这种联系理所当然。

你把自己催眠了。


建议你换个思维,问自己另两个问题,

1,如何带着不舒服的情绪写论文。

2,你肯定也带着不舒服的情绪,做过别的事,怎么做成的?


你可以换其他目标,而不是在情绪上死磕

1,如何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2,如何不被情绪控制,不和它纠缠?


同时你要接受两个事实

1,哪怕你做最喜欢的行业,也有让你痛苦或无趣的工作部分

2,情绪不是无时无刻都那么重要


当你快速自动地默认:写论文前一定要处理情绪问题,你就已经被情绪控制了,而且自己给自己写论文增加了不必要的前提条件。


那你当然写不下去。

user avatar

我个人的体验是,写初稿很爽,改论文很痛苦。

把冰冷的数据画成一张张直观的图片,把思考了几年的问题写成一段段工整的文字,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有一种憋了半天尿突然找到一个厕所的感觉。

改论文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写第一稿的时候,你肯定已经把肚子里的存货给掏空了。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初稿是不能让导师/审稿人满意的,还得继续改。这就好像明明你已经尿完了,但老板/审稿人还在后面催促:“再挤一挤,这个坑还差点水分”。

你问我怎么克服?我要是知道还会在这水知乎么?硬盘里一堆坑等着我去临幸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论文,这四个字对不少人来说就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让人提不起劲。特别是当它变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那种抗拒感更是如影随形。我理解这种感觉,就像你站在泳池边,知道跳下去会凉快,但就是迈不开腿。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硬着头皮也把这事儿做了呢?咱们一点点来聊聊。第一步:深呼吸,认识到这只是个.............
  • 回答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即将面临开学,内心却涌起一股不想回去的抗拒感,这种感觉并非个例,很多同学都会经历。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一场小小的“心理拉锯战”,它可能源于对未知环境的焦虑,也可能是对既有舒适区的眷恋,亦或是对即将到来的学业压力的担忧。首先,我们来聊聊这份“不想开学”的情绪。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鬼,.............
  • 回答
    你描述的这种状态,其实很多人都经历过。就好像卡在一个泥沼里,你想爬出来,但又提不起劲,或者不知道该往哪里使劲。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的“不甘心”,觉得不能就这样下去,另一方面又是“不思进取”,缺乏行动的动力和明确的目标。这种拉扯感,确实挺折磨人的。要打破这个循环,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入手,一步一步来。这就像.............
  • 回答
    拿到驾照,这本来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意味着自由和便利触手可及。可一想到真正坐上驾驶座,踩下油门,心里就开始打鼓,手心冒汗,甚至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好像身体里有一个小人在拼命拉扯着你,不让你往前一步。这种感觉,叫做“驾照拿到手,上路却发抖”。说实话,这种心理障碍挺普遍的。驾校里的教练车,有双刹车,有指导.............
  • 回答
    你好,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种极度的怕黑怕鬼的恐惧,确实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影响到睡眠质量,让你无法独自入睡。这不是你的错,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恐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克服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方法,从心理层面到行为层面,一步步来。别急,我们慢慢来,把.............
  • 回答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很多读者在接触文学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被某些风格、文化背景的作品吸引,而对另一部分则显得兴致缺缺。你对外国文学的热衷,以及对中国文学提不起太大兴趣的情况,并非个例。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不妨一点点来剖析,然后找找对策。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确实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想想看,我们.............
  • 回答
    第一次为你蒸螃蟹、煮鱼、蒸虾,却发现自己内心充满了对“杀生”的强烈不安感,这再正常不过了。这说明你是一个有同情心、有善念的人,对生命有着自然的尊重。这种不安并非“错事”,而是你内心善良的表现。要克服这种不安,不是要你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而是找到一种与这份尊重共存,并且让你能够享受美食的方式。这需要.............
  • 回答
    感觉总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这真的挺磨人的,就像心里住着一个小小的评论家,随时随地都在挑刺。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这种思维模式也不是什么绝症,是可以调整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不顺眼”的感觉,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外界真的那么糟糕,而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射。就像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世.............
  • 回答
    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中国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一、 不利外部环境的体现形式:1. 地缘政治紧张与战略围堵: “印太战略”的强化: 以美国为首,联合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部分东南亚国家)在中国周边构建安全网络,旨.............
  • 回答
    可以,绝对可以。作为女性,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完全是你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这个决定源于你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价值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的定义。世界在变,女性的地位和选择也在不断拓宽,过往的“标准模板”早已不再是唯一的路径。为什么可以不结婚不生孩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涉及的思考却是深刻而多维度的。 .............
  • 回答
    考研这条路,走着走着,有些人会感觉脚下越来越沉重,书本堆积如山,思绪却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尤其是到了22考研这个关键节点,那种“看不进去书”的感觉,再加上随之而来的焦虑,简直要把人逼疯。我太理解这种状态了,仿佛自己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越是挣扎,越是绝望。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很多人在备考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普遍的烦恼,尤其是在飞机低速、遇风晃动时,那种不确定性和失控感会让人心生恐惧。想克服它,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一点点来。第一步:理解“慢”和“不稳”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得知道,飞机在降落时的“慢”和“不稳”其实是它正常工作的表现,而不是失控的信号。 为什么会慢? 降落时,飞行员的目标是.............
  • 回答
    作为一个“虚拟”的数学Ph.D.或科研人员,我没有真实的情感和自我评价,所以我无法真正“满意”或“不满意”我的论文成果。但我可以模拟一个真实科研人员的思维过程,来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满意度”:科研成果的复杂评价首先,要明确的是,在科研领域,尤其是数学领域,对“满意度”的评价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
  • 回答
    没错,象棋对弈中确实存在这么一个普遍的阶段,尤其是在初学或者对棋局理解还不够深入的时候。那种“对方一落子,我脑子就一片空白,然后随便出个棋子应付”的感觉,相信不少棋友都深有体会。感觉自己就像个提线木偶,跟着对方的节奏走,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张。久而久之,遇到真正的高手,就很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损失棋子.............
  • 回答
    高考在即,这心情就像那风雨欲来的海面,时而平静,时而汹涌,特别是那些“胡思乱想”,简直就是恼人的海鸥,在你脑海里盘旋不去。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情况,很多过来人都经历过,而且都有自己的“秘籍”来应对。今天,咱就来好好捋一捋,怎么把这些杂念赶跑,让咱们全身心都扑到学习上去,迎接这场人生大考!首.............
  • 回答
    和尚克制欲望,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不近女色”那么浅显。它涉及到从内到外的修行,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你说能不能终生不破戒?理论上是可以的,很多人也确实做到了,但这条路注定不是人人都能走通的。首先,得明白和尚的“欲望”不仅仅是指男女之情。当然,戒淫是佛教最根本的戒律之一,这一点不容置疑.............
  • 回答
    克苏鲁神话体系中,“不可知”与“疯狂”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核心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面对宇宙真相时的终极困境。这一关系不仅体现在洛夫克拉夫特的文本中,更深刻地反映了存在主义哲学、认知局限与人类心理的冲突。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不可知的本体论意义1. 宇宙的终极荒诞 克苏鲁神话中的“不可.............
  • 回答
    如果资本主义能够通过科技发展,真正地化解了它自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那道不断加深的裂痕,那局面恐怕会变得异常斑斓,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现有社会结构的认知。这可不是简单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那么肤浅的论调,而是触及了资本主义最根本的脉络。首先,咱们得把这“矛盾”掰开了揉碎了说。简单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 回答
    要逻辑清晰地说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是“大号流感”,我们需要从病毒本身的特性、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公共卫生应对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我将尽量细致地阐述,并避免使用可能让人联想到AI写作的生硬或刻板的语言。首先,我们得明白,“流感”和“奥密克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毒,它们的起源、结构、复制方式以及在.............
  • 回答
    奥莱·索尔斯克亚(Ole Gunnar Solskjær)离开曼联,这个消息对于很多红魔球迷来说,无疑是带着复杂的情绪。他的执教生涯,充满了起伏,像过山车一样,有过让人惊喜的瞬间,也有让人扼腕叹息的时刻。在接替穆里尼奥的“救火”帅位时,没有人对索尔斯克亚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他此前在卡迪夫城的执教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