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下党,在当时为了混入敌对势力中去窃取情报而毁掉自己的声誉,被众人当作汉奸敌特,解放后虽然被组织正名,但是很快又在国内各种政治运动中接连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基本上一辈子都处于被人骂汉奸叛徒的状态。虽然他们过去为了完成任务而必须做许多错事,但他们就是坏人吗?他们也同样为新中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啊。为啥他们只能在下放农场的冷风中慢慢老去,而其他人可以在政府身居高位,享受掌声与荣耀?
比如《潜伏之赤途》里主角的原型
袁殊_百度百科就很典型,一生充满悲情色彩。也因此成了很多电视剧(《记忆之城》)与游戏主角的原型。
1911年袁殊出生,1929年至日本留学,回国后创办文艺新闻。1931年加入中共特科工作作。1932年春,21岁的他打入中统内部并借机认识日本驻 沪的领事岩井英一。此后又成了日方情报人员,为中共提供情报。不久又去日本。回国后为了开拓情报来源,于1937年加入青红帮。
袁殊从20岁到35岁随一直工作在敌人的心脏中,不仅将一批批重要资料送出去,还依靠自身的智谋在军统,中统、日伪、青红帮之间周旋。是中国 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身份间谍 。官至汪伪中宣部长,教育厅厅长。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他就是一个从进步青年堕落成一个大汉奸。
他的功劳有这些
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
1941年6月13日苏德战争一触即发的报告,为此苏共中央曾向中共中央表示感谢。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动向是南进而非北进,以及日美谈判的情报等。
及时向党中央提供了日伪内部的人事更迭;苏南日军的兵力部署、清乡行动;建立通往根据地秘密交通路线;救援被俘的我方人士,这包括袁殊亲自救出的鲁迅夫人许广平,掩护潘汉年、范长江、邹韬奋等进入根据地;由于情报及时,粟裕部队迅速跳出了日伪合围的“篱笆墙”
建国后他的遭遇简直惨
1949年,袁殊到了北京,转到了李克农的情报部门,做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
潘汉年每次到北京开会,两人都会见面,最后一次,即1955年,袁殊到北京饭店看潘汉年,潘十分伤感地说了一句:“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
在“潘汉年事件”发生后没几天,袁殊也被捕了,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正是“文革”,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期满,仍被解送到另一个劳改农场“就业”。
但他还不知道,他的妻子端木1968年因受恐吓,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未遂,后离家出走,从此下落不明,显然已不在人世了。
1980年,袁殊被释放,却仍无自由之身,行动亦受限制。他曾向组织提出前往日本或香港安度晚年,却未被允许
1982年8月2日,潘汉年被平反,9月6日,袁殊亦被宣判无罪。此后,年迈的袁殊曾回到潘汉年家乡前去悼念早逝的故友,与逝者共同缅怀过往的峥嵘岁月。
1987年,袁殊病重,精神也极为紊乱,时常号陶大哭,同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
他还算幸运,在改开后被平反了,但我相信还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等到被平反的那一天吧。
-------------------------------
PS:《潜伏之赤途》这个游戏真的很棒,玩一遍就能体会到这种双重间谍到底有多纠结。这种纠结就像你面前有无数种选择,但你痛苦发现所有的选择都很糟糕,最后你又只能去选择最糟糕的那个一样。
潜伏之赤途 | fantasia最后真正的结局简直虐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