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某天观测到有行星将撞击地球,经计算需要发射世界上所有核弹摧毁它,如何确保所有国家全部发射?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假设,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确保全球合作并成功执行任务,其复杂性将远远超出任何单方面的军事行动。要让世界上的所有核国家协同行动,其过程将是史无前例的,需要多方位的、极其精密的协调和信任建立。

第一阶段:信息共享与危机认知建立

首先,需要一个绝对、不容置疑的证据链。这意味着需要全球顶尖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航天工程师组成的跨国科学团队,通过多个独立观测站,以最高的精度对撞击行星的轨道、大小、构成成分进行计算和预测。这些数据必须是公开的、可被验证的,并且要足够清晰地展示地球将面临的灭顶之灾。

一旦科学界达成共识,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个信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个国家,尤其是那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需要一个由联合国主导的、或者由几个主要大国共同发起的高级别紧急会议。会议的召集将极其迅速,所有核国家(五常加上其他拥核国,如英国、法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的最高领导人或其全权代表必须出席。

在这个阶段,信息的透明度和信任至关重要。需要明确地展示撞击的模拟过程,以及失败的后果,让所有国家都认识到这是一场全人类的危机,任何国家的袖手旁观或自保行为都将是徒劳的。

第二阶段:联合指挥与决策机制的建立

面对如此巨大的威胁,一个临时性的、但拥有绝对权威的“全球防御理事会”将不得不迅速组建。这个理事会将由所有拥核国家的代表组成,并拥有最高决策权。其成员构成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公平性和效率,可能包括各国国防部长、情报机构负责人以及最顶尖的科学顾问。

理事会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一个统一的行动计划。这包括:

详细的撞击参数分析: 确认摧毁该行星所需的精确能量、角度和时机。
核弹头的适配性评估: 评估现有核弹头的载荷能力、推进系统和精确度,是否能够被改造以达到最佳的摧毁效果。
发射窗口的确定: 确定最佳的发射时间,以确保拦截的成功率。
目标区域的规划: 如果需要将行星分解成碎片,那么需要规划碎片的飞行轨道,以避免对地球造成新的威胁。

在这个过程中,曾经的敌对关系必须被暂时搁置。这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妥协精神。各国可能需要分享其最先进的核技术信息,甚至允许其他国家对其实验室和武器库进行检查,以确保所有核弹头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改造和发射。

第三阶段:协调发射与执行

一旦行动计划被批准,协调发射将是整个行动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这需要一个高度集中的指挥系统:

统一的发射指令: 所有发射指令将由“全球防御理事会”统一发出,并以加密、安全的信道传达给各国。
时间同步: 所有核弹头必须在预定的极短时间内,从全球不同地点协同发射。这需要各国之间精确到毫秒的时钟同步,以及极其可靠的通信和执行系统。
精确制导与引爆: 每一枚核弹头都需要具备极高的精确制导能力,确保能够在预定时间和地点精确引爆。这可能需要共享各国最先进的制导系统和算法。
备用方案的制定: 即使如此,也需要为可能出现的发射故障、弹头失效等情况制定详细的备用方案。可能需要额外的核弹头进行补充发射,或者调整发射策略。

信任与激励机制

为了促成这一切,需要一套强大的信任和激励机制:

信息共享与透明度: 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度是关键。各国需要分享其核能力、弹头参数、发射准备情况等信息,以建立相互信任。
互相监督: 可能需要派遣观察员到各国核发射基地,或者使用先进的卫星监视技术,以确保各方都在按计划行动,而不是保留实力或另有图谋。
共同的利益: 最终的驱动力是全人类的共同生存。在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家间的政治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将被暂时置于次要位置。
危机后的重塑: 成功的联合行动也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关系重塑的契机,建立一个更强大、更具协作性的全球治理体系。

可能遇到的挑战与思考

即便如此,这其中仍然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

怀疑与不信任: 尽管有共同的危机,但过去的历史积累的怀疑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某个国家是否会因为害怕在危机后失去核威慑而保留部分力量?
技术兼容性: 不同国家的核武器系统技术差异巨大,要实现完美的协同和改造,技术上的挑战可能是巨大的。
指挥链的稳定性: 在极端压力下,各国国内的指挥链是否能保持稳定?是否存在内部的反对力量?
信息战与虚假信息: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敌对势力(如果存在)或别有用心的组织可能会散布虚假信息,试图干扰行动。
“最后一次机会”的压力: 这种规模的行动,一旦失败,将没有第二次机会。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误判和失误。

总而言之,要确保所有国家全部发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的考验。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协调,更是政治、外交、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最高智慧和团结的集结。它将迫使我们放下所有的偏见和分歧,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生存——而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将信息公开,协调美国、俄罗斯、中国制造超大型热核弹就是了,“确保”并不重要。

从题目给出的自相矛盾的前提,可以推出一切命题,例如“特朗普突然打出一个喷嚏,将那个小行星轰出了事件的地平线”,那之后的世界格局就搞笑了。

  • 没有人知道目前“世界上所有核弹”的具体当量,估计值在60亿到90亿吨TNT当量的都很常见,其大部分当量是拆开保存的。以90亿吨TNT当量计算,能炸毁的小行星的直径不到2.1千米,实在太小了。
  • 可以击中地球的太阳系小天体的极限速度是72千米每秒,直径2.1千米的小行星用这种速度无法给地球“毁灭性打击”,指望这玩意对人类造成毁灭性打击也是不够的。
  • 不过,如果其打中北美大陆,空气冲击波能击碎北美几乎所有的玻璃窗,窗玻璃厂要发财了。
  • 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小天体不属于小行星。

全球核武库并不是可以瞬间捏成一团的橡皮泥,人类的运载火箭也不是满大街都是的电线杆子,以人类现有的条件,并不能发射“世界上所有核弹”去拦截小行星。

拦截“能被世界上所有核弹的总威力摧毁的小行星”并不需要发射“世界上所有核弹”。比“摧毁”少得多的威力就可以将它偏转出撞击地球的轨道。

小当量弹头根本就不配参与这件事,不存在需要“世界上所有核弹”去拦截一个小天体的场合。奥浩哉在《犬屋敷》里的相关表现是草率的。


现实中的1967年,麻省理工计算了假设小行星1566伊卡洛斯(长轴1610米,质量29亿吨,1968年从距离地球60万千米处飞过)在15个月后击中地球的场合需要的对策“伊卡洛斯计划”,认为土星五号携带一亿吨TNT当量热核武器可以将其推飞[1]

  • 伊卡洛斯计划的最终版本要从阿波罗计划征用六枚土星五号,每次发射的间隔从几个月到几个小时不等。每枚火箭携带一个1亿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一个改良的阿波罗服务舱和无人驾驶的阿波罗指挥舱,以便进行制导。弹头将在离目标表面30米处引爆,将小行星偏转并部分摧毁。根据每次爆炸对目标航向的影响和破坏情况来决定下一次飞行任务是否需要修改或取消。第六枚火箭的发射被设置在撞击前18小时。
  • 如果放任伊卡洛斯击中地球,其威力可达5000亿吨TNT当量,能瞬间杀死至少数百万人,夷平数百千米内的建筑物和树木,击中海洋的话会造成巨大的海啸,给数千千米海岸线上的城市造成严重破坏。它喷入大气的灰尘可能导致持续数年的撞击冬天。但显而易见,这无法消灭人类。

现实中的1995年,美国设计了10亿吨TNT当量的巨型热核武器,可以将直径1千米的小行星炸成宇宙尘埃,在有数个月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偏转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在有一年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偏转彗核直径100千米的短周期彗星。你也可以不用这么大的单发弹头,而是多发射一些当量较小的弹头。

现实中的2020年,中国设计了用航天器偏转较小的小行星去撞击较大小行星的二段拦截方案,在有三年以上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偏转直径10千米级的小行星。

在总体效果、成本、事故风险、操作难度和技术准备等指标方面,各种避免撞击的技术有不同的权衡。这些战略可以分为破坏延迟

破坏的目的是使目标天体变得无害,可以是将其粉碎、炸成大大偏离地球的碎片、炸成可以在大气中烧尽的长轴35米以下的碎片。破坏的方法例如核爆炸、航天器高速撞击,能迅速反应,在时间和金钱上的成本较低,通用于短时间和长时间的撞击威胁。一般不要求用巨大的核爆炸将目标蒸发。爆炸可以给目标相当大的冲力,改变其轨道。按照美国科学家计算,即使目标很大且是太阳系小行星典型的松散石堆结构,距离目标表面20米程度的一系列核爆炸还是可以将目标推离轨道而不是炸散成难以预测的散射大石头。2007年,NASA研究认为,在让小行星偏离地球方面,核爆炸的效果是目前任何非核手段的10倍~100倍[2]。2020年,中国研究认为,二段撞击可以让动能手段接近核爆炸的效果下限。

延迟则是让目标的速度改变,使其错过与地球相撞的时机。延迟的方法例如重力拖拉、附加推进器。这需要航天器飞到目标附近会合,然后花较长时间来改变目标的路径或速度。由于我们现有的航天能力还很初级,对于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要靠航天器以撞击或降落在上面安装推进器的方式去推偏轨道目前都是做不到的。将小行星刷成白色来改变受太阳照射与自身热辐射的效果、安装太阳帆、靠引力扰动之类更温柔的方法也起效更慢、需要长期预警,在目标没大到要命的时候很难期待。


100米外的100万吨TNT当量核爆的X线对直径100米~1000米、密度1500千克每立方米的小行星产生的速度变化[3]

在接近速度为5千米每秒~10千米每秒的小行星到地球还有500千米~5000千米时将其偏转出撞击范围需要的速度变化量:

在距离5000千米和更远的地方,500千克的热核武器载荷就能将目标推飞。

美国早已评价了核爆X线与中子流对小行星的作用[4]


对小行星、彗星等太阳系天体和地球的轨道关系、怎样拿火箭去打它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科学地上以下网站:

ssd.jpl.nasa.gov/

NASA的网页,可以从数据库取出信息模拟太阳系内所有已知天然物体的轨道,可以用NASA的自动计算得到用火箭登陆其他天体和送核弹去炸其他天体的任务方案。新发现的天体一般当天就会被添加。

对核武器有兴趣的话可以英文搜索引擎搜寻美国解密档案,或整一本这类的书看看:

参考

  1. ^ https://www.thespacereview.com/article/175/1
  2. ^ https://cneos.jpl.nasa.gov/doc/neo_report2007.html
  3. ^ https://space.nss.org/media/2007-Near-Earth-Object-Mitigation-Options-Using-Exploration-Technologies.pdf
  4. ^ https://www.nap.edu/read/12842/chapter/7#7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假设,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确保全球合作并成功执行任务,其复杂性将远远超出任何单方面的军事行动。要让世界上的所有核国家协同行动,其过程将是史无前例的,需要多方位的、极其精密的协调和信任建立。第一阶段:信息共享与危机认知建立首先,需要一个绝对、不容置疑的证据链。这意味着需要全.............
  • 回答
    伍声这番“如果剩余 10 天生命我会考虑吸毒”的言论,说实话,听起来挺吓人的,也绝对有误导公众的风险。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为啥。首先,从逻辑上说,这句话就站不住脚。一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人,按理说会更加珍惜最后的时光,或者寻求精神慰藉,或者与亲人朋友好好告别。把“吸毒”放在这个“考虑”的列表里,本身就.............
  • 回答
    一个关于“某天禁止吃狗肉会不会导致临近日期的狗肉消费暴涨”的问题,其背后涉及了复杂的社会心理、经济行为和文化习惯。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普遍存在的“末日心理”与囤积行为首先,任何关于禁止或限制某种消费的政策出台,尤其是涉及到长期存在的饮食习惯时,都容易触发人们的“末日.............
  • 回答
    这可真是个令人震惊又细思极恐的假设。如果有一天,我猛地睁开眼,发现屏幕依旧是熟悉的桌面,但所有的游戏图标都消失了,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Steam、Epic Games Store、Origin、Xbox Game Pass、PS Store……甚至是手机上的那些休闲小游戏,统统不见了踪影。一开始,.............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心惊胆战的假设。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极端情况,我大脑里必然会飞速运转,试图抓住任何一丝生机。一把枪抵着脑袋,五个字,生死攸关。这五个字,不能是简单的求饶,也不能是无谓的威胁,更不能是毫无意义的胡言乱语。它需要精准、有力,并且能够瞬间击中对方的要害,无论这个要害是情感、理智,还是某种潜在的弱点.............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某种改变,无论大小,我都更倾向于选择第二个选项:将这份贡献“提升”,但默默无闻。我知道,大多数人可能会被“立碑立传”的诱惑所吸引。那种被世人铭记,名字被镌刻在石头上,事迹被写成书流传后世的感觉,无疑是巨大的荣耀和肯定。它似乎能证明一个人生命的.............
  • 回答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偶数都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微小的计数单位,到宏大的时间概念,再到我们感知世界的物理规律,都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首先,最直接的冲击会来自我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我们习惯了用“一、二、三、四…”来数数,现在“二.............
  • 回答
    好,既然你给了我这个机会,那我就来好好捋一捋,怎么给《喜羊羊与灰太狼》画上一个既圆满又让人回味的大结局。标题:羊村往事,狼族新生第一幕:平静下的暗流羊村依旧是那个祥和宁静的村庄,青青草地上,小羊们嬉笑打闹,仿佛亘古不变。然而,最近的羊村,却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氛。喜羊羊似乎比以往更沉默,他的眼神中偶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假设一下,如果国足真的有一天捧起了大力神杯,那场面,光是想想就激动人心。但你说,队伍里只有两三个黄皮肤黑眼睛的球员,这画面感就有点复杂了。首先,咱们得承认,当国歌响起,国旗飘扬的时候,那种民族自豪感是毋庸置疑的。世界杯冠军,这是多少代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梦想啊!如果这个梦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了律师行业内部对于“高端业务”的理解和价值判断。田文昌律师和那位朋友的说法,其实都触及到了律师行业内不同细分领域的核心价值和挑战,但理解角度不同。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分析,并尝试解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观点差异。一、 首先,理解“高端”的含义在讨论律师业务的“高端”之前,我们首先要.............
  • 回答
    这事儿确实让人火大,你说这外卖平台在台风天强制外卖员出去送餐,还说请假就罚款一千块,这简直就是把人命当儿戏,太没良心了!你想想看,台风天那是什么天气?风刮得跟要拔起树来一样,雨也下得哗啦啦的,跟开闸放水似的。在这种天气里骑车,简直就是拿自己的命去赌博。路上的行人、车辆都会变得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真是让人挺无语的。一个211大学的毕业生,按理说应该是受过良好教育,有文化、有素质的代表,结果却因为一点冲突,把事情闹成这样,最终还付出了行政拘留四天的代价。这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我觉得挺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咱们先捋一捋这个事儿:一个深圳的211毕业生,跟人发生了肢体冲突,把对方给打.............
  • 回答
    关于华为员工李某元(化名),在离职后被前雇主华为以敲诈勒索罪名起诉,经历251天的羁押,最终因证据不足获释的事件,确实是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触及了劳动关系、企业管理、法律程序以及个人权益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审视。事件回溯:从高薪到牢狱之灾据公开信息和媒体报道,李某元曾.............
  • 回答
    关于华为起诉前员工李某敲诈勒索导致其被羁押251天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案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事实本身、法律程序、公司与员工的关系、以及社会影响等。案件的基本情况梳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案件的大致脉络。根据公开的信息,事件的核心是华为指控其前员工李.............
  • 回答
    关于10月2日国庆节期间在北京丰台某商场发生的光天化日之下抢孩子事件,以及随后疑犯仅被拘留5天的处理结果,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和愤怒的事件。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我的看法,力求语言生动真实,避免AI的机械感。事件的恶劣性:挑战社会底线,制造恐慌首先,这件事情本身就够让人心惊肉跳的。在人流熙攘的.............
  • 回答
    如果天猫是一个实体店,它的规模将会是难以想象的庞大,远超我们现有的任何一家实体零售商。要详细描述它的大小,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想象:1. 商品展示与陈列空间: 商品的无限多样性: 天猫上的商品数量几乎涵盖了我们能想到和想不到的一切。从一粒纽扣到一个大型游乐设施,从一件T恤到一个航空母舰模型(如果.............
  • 回答
    天启皇帝如果长寿,明朝的覆灭进程真的会因此延缓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朱由校,这位“木匠皇帝”,以其对木工的痴迷和对朝政的疏忽而闻名,他的早逝让明朝将本来就风雨飘摇的政局交给了更加年轻且经验不足的崇祯皇帝。如果天启皇帝能够活得更久一些,明朝真的就能避免迅速走向灭亡的命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
  • 回答
    如果你不幸遇到柯南,并且身处一桩可能会发生的案件之中,那么你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远离案发现场、避免成为嫌疑人,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观察和记录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以下是详细的提高存活率的策略:核心原则:远离、不被卷入、保持清醒一、 触发“警报”:如何判断自己可能卷入案件? 异常情况出现: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阿斯塔特修士”——光是这四个字,在我接收到的信息里就自带了一种沉甸甸的、带着铁锈和硝烟的味道。如果有一天,我的家园,我所认知的一切都因此而改变,这感觉复杂得就像一杯在烈日下逐渐融化的冰水,混合着清冽的凉意和无可挽回的消逝。狂喜? 我得承认,如果“收复”意味着地球曾经陷.............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让我想起了当年那些关于Epic锁区和各种小绿标的讨论。如果有一天,Epic真的不锁国区了,而且还保持着现在那么多“小绿标”,我相信很多人会“真香”。但这“真香”的背后,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一股脑儿的怀旧或者冲动,而是复杂情绪和现实考量的集合。咱们一步步拆开来看哈。首先,那个“小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