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某天友人说最高端的律师是做知识产权和非诉业务,田文昌律师说刑事辩护是律师最高端的业务,到底如何理解?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了律师行业内部对于“高端业务”的理解和价值判断。田文昌律师和那位朋友的说法,其实都触及到了律师行业内不同细分领域的核心价值和挑战,但理解角度不同。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分析,并尝试解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观点差异。

一、 首先,理解“高端”的含义

在讨论律师业务的“高端”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高端”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这里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专业技术壁垒高: 学习和掌握的法律知识、实务经验、分析推理能力要求极高。
决策影响力大: 承办的案件或项目对客户的重大利益(财富、自由、声誉、发展前景等)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经济回报高: 律师费收费水平普遍较高,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社会声誉高: 能够获得业界、客户和公众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风险与责任重: 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也相对较大。

这些层面并非相互排斥,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二、 朋友的观点:知识产权与非诉业务的“高端”理解

您的朋友认为知识产权和非诉业务是“最高端的律师业务”,这种理解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求极高:
知识产权: 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多个领域,需要对科技、艺术、商业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并结合复杂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一个高科技专利的诉讼或交易,可能需要律师同时具备法律、工程、甚至生物学等跨学科的知识。
非诉业务: 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法务(并购重组、IPO、境外上市、合规)、融资、税务、房地产、国际贸易、资本市场等。这些领域往往需要律师对商业逻辑、财务知识、市场规则有深刻的洞察,并且熟悉国际惯例和各国法律。一场成功的跨国并购案,可能涉及到两国甚至多国的法律、税务、金融、反垄断等多个复杂环节。

2. 商业价值的体现与客户群体:
知识产权: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创新驱动的经济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估值。为企业争夺关键专利、阻止侵权行为、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对客户的商业成功具有决定性影响。
非诉业务: 直接服务于企业的重大商业决策和战略发展。例如,协助企业成功上市能够带来巨额融资;为大型企业提供并购咨询,可以帮助其扩张版图、获取技术或市场份额。这些业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巨额经济利益和市场地位。
客户群体: 往往是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这些客户的支付能力强,对律师专业能力和经验要求极高,也愿意为高水平的法律服务支付高昂的费用。

3. 高风险与高回报的平衡:
这些业务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巨额利益,也意味着律师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同样巨大。一旦出现失误,可能导致客户巨额损失,律师也可能面临职业声誉甚至法律上的风险。但正是这种高风险,也伴随着高额的律师费回报,体现了其“高端”的价值。

4. 长期合作与战略伙伴关系:
很多非诉业务,尤其是公司法律顾问、合规等,需要律师与客户建立长期的、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深度参与到客户的经营和决策过程中。这种关系模式本身就带有很高的价值和稀缺性。

三、 田文昌律师的观点:刑事辩护的“最高端”理解

田文昌律师是中国著名的刑事辩护律师,他之所以强调刑事辩护是“最高端的业务”,其理解角度则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客户利益的终极保障:
自由与生命权的捍卫: 刑事辩护直接关乎公民的自由乃至生命。一名被告人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甚至剥夺生命。在这个时刻,律师是其唯一的、最坚实的法律保护屏障。这种对个体最根本权利的守护,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实现: 在刑事司法过程中,控方拥有国家权力作为支撑,而被告人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刑事辩护律师的作用,就是在法律的天平上尽力平衡双方的力量,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对法律理解与运用的极致考验:
法律的“初心”与“底线”: 刑事法是国家权力的最严厉体现,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刑事辩护律师需要对刑法条文、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等进行极其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能够精准运用法律的原则和精神。
对抗性与证据审查: 刑事辩护的本质是与公诉机关的对抗,律师需要具备极强的证据分析能力,能够发现证据链的瑕疵、质疑证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并提出有效的辩护意见。这需要律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
庭审的艺术与策略: 刑事庭审的瞬息万变,对律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口才、庭审策略、心理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向法官呈现辩护观点,往往是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

3. 社会责任与公民权利的实践:
制约公权力: 刑事辩护律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制约公权力的角色,监督司法机关依法办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功能,体现了律师的社会责任感。
人权保障的体现: 刑事辩护是现代法治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有效、专业地为每一个被指控犯罪的公民提供辩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4. 声誉与精神回报:
成功地为当事人争取到无罪、轻判,或者维护了当事人的尊严和权益,这种成就感和精神上的回报是许多刑事辩护律师所看重的。虽然经济回报可能不如某些顶级非诉业务,但其在维护正义、捍卫人权方面的贡献,使其具有独特的“高端”价值。

四、 如何理解两者的差异与联系?

价值判断的侧重点不同:
朋友的观点更侧重于经济价值、商业价值和商业运作的复杂性。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商业目标、创造巨额财富,以及在复杂商业环境中运筹帷幄的专业能力。
田文昌律师的观点更侧重于对个体生命权、自由权等基本人权的保障,以及法律原则的纯粹运用和对公权力的制约。它关注的是法律的“底线”和“初心”,是在最严峻的法律环境中,为个体争取最公正的待遇。

并非绝对的“高低”之分:
“高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业务就绝对“比”另一个“更高端”。它们是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律师职业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重要性。
一个在知识产权领域做到顶尖的律师,其专业深度和商业洞察力同样令人钦佩。一个在复杂并购案中斡旋的律师,其法律技巧和商业智慧也是非凡的。

很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
在一些重大案件中,刑事辩护和非诉业务可能交织在一起。例如,企业高管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如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贿赂等),这就需要同时处理刑事辩护和公司法务(如应对监管调查、处理公司危机、梳理合规漏洞等)。
一个对公司业务和商业运作有深刻理解的非诉律师,在处理涉及公司的刑事案件时,可能会更具优势。反之,一个经验丰富的刑事辩护律师,在处理企业合规和风险管理时,也能提供独特的视角。

五、 结论:

朋友的观点(知识产权和非诉)的“高端”: 体现在其高度的商业价值、复杂的跨领域专业知识要求、以及对客户巨额经济利益的直接影响。这类律师往往是大型商业交易的操盘手,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
田文昌律师的观点(刑事辩护)的“高端”: 体现在其对个体最基本权利(自由、生命)的捍卫、对法律原则的纯粹运用、对对抗性诉讼技巧的极致追求、以及其在制约公权力、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方面的社会价值。这类律师是在极端困境中,为个体争取最公正命运的斗士。

因此,理解他们的观点,关键在于认识到律师行业内部对于“高端”的价值判断存在不同的侧重点。这两种业务都代表了律师职业的最高水准,都需要非凡的智慧、勇气和专业精神。两者不是相互否定的,而是律师职业在不同维度上闪耀光芒的体现。您大可不必纠结于谁“更高端”,而应该欣赏它们各自所代表的卓越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业务没有高低端之分,但是专业水平却有高低之分。

法律行业也遵循二八定律,先考虑成为前20%的律师;在前述范围内,不同的法律业务领域呈现的是并列关系。

很多律师判断业务是否高端的主要因素不过是:接触客户素质的高低、办案出入场合是否豪华、案件所涉的事实是否高大上等较为表面的因素。这些律师虽然身处行业内,但是判断业务是否高端时,却是以一个行外人的角度,用一般的世俗标准来评判的。

而在我看来,站在客户的角度、行业内的角度,判断是否高端的唯一标准是“专业”。办案时投入专业技能的多少、所展现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这个律师是否在办理“高端的业务”


专注于不同业务领域的律师,就相当于擅长不同菜式的厨师。题主的问题就相当于在说:“友人说最高端的厨师是做粤菜的,而一位知名鲁菜厨师却说鲁菜才是最高端的菜式,到底如何理解?”

去比较菜式是否高端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一定能判断出一位厨艺卓绝的粤菜厨师和一位技艺平平的鲁菜师傅。

user avatar

他对知识产权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user avatar

在法律服务行业,有个概念叫杠杆率,主要说的就是一个产品的组织架构。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律师划分成三类,合伙人,高年级,低年级(实习律师和律助)。

传统律师业务,合伙人负责拉案子,高年级办案子,低年级负责跑腿,大致上就是这种分工。

所谓杠杆率,就是说一个案子对合伙人、高年级和低年级的依赖程度,你用到的合伙人越多,就是杠杆率越低,反之,一个业务需要用的律师助理越多,就是杠杆率越高。

比如,破产,我经常拿破产举例子,因为破产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合伙人拉案子,高年级律师负责做管理人,然后拉七八个低年级(律师、实习律师、律师助理)组团办案子。我们应该能够达成共识,大企业破产案件,都是比较典型的大案子,你也可以说这些算是高端案子。

再比如,一个劳动仲裁,也不需要合伙人,也不需要律师助理,一个低年级律师自己就接了办了,一条龙服务。这种我们不说低端,但是基本归类于小案子。

知识产权和非诉业务,是比较典型的高杠杆率产品。尤其是知识产权,甚至离咱们最近的知识产权就是著作权,知乎大V早几年应该都接触过维权骑士,就是你和他签个协议,他就帮你四处告公众号去了,还有前几年很有争议的视觉中国,拿到一堆图片版权,然后遍地开花的搞事情。专利和商标也有不少,前阵子有个“青花椒鱼”,大家百度一下就有了。

他的业务逻辑是,销售负责拿到委托人的授权(大概率风险代理),业务员负责寻找目标被告,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负责立案(他们可以几十个人用一个律师的名义立案,立案都不用律师就是最大限度的节省工资),大部分案件都会和解,少数会开庭。

你如果从具体的业务活动角度说,这里面用到智慧的情况很少,大部分都是体力活,从技术层面你可以说是低端。但是从管理角度说,就属于高端——因为你要带领一个团队负责做事情,不是光你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跑的过来的。所以你看大型非诉所也好,大型知识产权所或者团队也好,都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人多架子大。

刑事业务的产品逻辑是反着来的,是一个典型的低杠杆率产品。收费最贵的律师,反而要亲自会见:因为他收了客户几百万,客户就是花钱买这个服务,让里面的人知道我们给你找了最好的律师,这时候再让律师助理去会见就不体面了——法律也不允许。

刑事业务里面能分出去的体力活不多,要遇到经济类案件,案卷堆满半个屋子,需要有人来协助整理的时候,才有大密度的体力工作,而工作的大头可能都在全国各地出差上,大咖也不能守在大本营坐镇指挥小弟干活,所以杠杆率相对来说很低。

收个几百万,然后整个案子全程只有合伙人自己拉业务自己办案子,这种产品我们说叫“智慧型”产品,和上面那个“体力型”产品相对,就是你哪怕知道产品逻辑,你也需要很高的门槛才能做,从技术角度就是高端,但是从组织角度说,又非常低端,因为你可以看到一个刑辩团队基本就是松散个人,犹如一帮侠客,而不是一支军队。

开句玩笑,刑辩律师搞个大团队也没用,反正你不能几十个人组团一起去会见一个人:看守所对会见人数有限制。

我认为题主讲的,刑辩大咖说刑辩是最高端业务,除了信仰和传统之外,杠杆率也是其中一个因素。至于说非诉业务和知产是高端业务,这个也可以说是高端业务,但是非诉毕竟涵盖内容非常丰富,知识产权更是如此,只能说一部分是确实高端,还有一部分其实也低到土里。

刑辩也是如此,上限和下限差距非常大,一个案子300万叫刑辩,看守所门口靠黄牛养活,收几百块钱去会见的那个律师不也是刑辩。高与低就看从哪个角度说了。

咱们自己看自己,那就是高端,哪怕是打印复印,也是高端的工作。咱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做出了一点点贡献,那这就是高端的。你在看守所会见一个毒贩,拿了几百万,那也可以说是高端,他在法援帮了一个老太太免费要赡养费,服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又有什么不高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