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鹿原中鹿子霖为什么恨白嘉轩?

回答
在《白鹿原》这部宏大的史诗中,鹿子霖对白嘉轩的那份恨意,并非一日之功,更非简单的个人恩怨。它根植于复杂的地缘关系、家族利益、时代变迁以及人物性格的冲突,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也越发显露出其深邃与无奈。

要说鹿子霖恨白嘉轩,首先得从他们所处的白鹿原这个小小的世界说起。这是两个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家族,白家和鹿家,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微妙的竞争与合作。白嘉轩作为族长,代表着白家的正统和荣耀,他坚守祖宗规矩,传承家国情怀,是传统士绅的典范。而鹿子霖,虽也是鹿家的一份子,但他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却与白嘉轩截然不同。他更现实,更务实,也更具市井智慧和一点点投机取巧的念头。

这种骨子里的不同,注定了他们之间难以完全的融洽。白嘉轩那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以及他时常流露出的对“老好人”式的鹿子霖的“教育”和“提点”,无疑会滋生鹿子霖内心的不平衡。鹿子霖觉得自己同样是白鹿原的一份子,甚至在某些方面,他比白嘉轩更懂得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发展。然而,他却总是被白嘉轩的道德标杆压着,被他的原则挡着去路。

更具体的,可以从几个重要节点来剖析这份恨意:

一、对族长的位置和权威的暗中觊觎与不满:

白嘉轩是白鹿原的族长,这份荣耀和责任,某种程度上也是鹿子霖所向往的。他虽然没有白嘉轩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士大夫情怀,但他的政治野心和掌控欲同样强烈。他认为自己更接地气,更能处理复杂的人情世故,凭什么就不能成为族长,甚至主导白鹿原的命运?

白嘉轩的每一项决定,在他看来都可能是一种对自己的否定。比如,在处理一些族中事务时,白嘉轩的决定往往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而鹿子霖则倾向于更实际的利益考量。当白嘉轩的决定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时,鹿子霖会觉得是白嘉轩运气好,或者说白嘉轩利用了某种制度优势;当白嘉轩的决定导致损失时,鹿子霖更是会抓住机会,在背后阴阳怪气地指责,认为白嘉轩的迂腐和固执才是罪魁祸首。这种反复的比较和被压制感,让鹿子霖对白嘉轩的族长身份,以及他身上所代表的“正统”和“权威”,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其中恨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二、对白嘉轩家业和子嗣的嫉妒:

尽管鹿子霖自己也有一定的家业,但与白家的鼎盛相比,总显得有些不如。白嘉轩虽然经历了诸多磨难,他的儿子白孝文却一度成为乡约,并且后来接管了白家的产业,成为白鹿原上数一数二的富户。而鹿子霖自己的儿子鹿兆鹏,虽然有革命思想,却与他的人生道路背道而驰,最终也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这种家族命运的起伏,在鹿子霖看来,是白嘉轩“命好”的体现。白家虽然也遭遇过不幸,但总能“逢凶化吉”,子嗣也算“有出息”。而他自己,虽然费尽心机,在生活上过得似乎比白嘉轩更滋润些,但在“面子”和“传承”上,却总觉得自己不如白家。尤其是看着白嘉轩能够顺利地将家族的荣耀和责任传承下去,而自己的儿子却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甚至让他无法理解的道路,这种对比只会加深他内心的不甘和怨恨。

三、对白嘉轩道德评判和道貌岸然的厌恶:

白嘉轩虽然有他的正直和坚守,但也未免显得有些“道貌岸然”,对身边的人,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不检点”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进行道德评判。而鹿子霖本身就是个不太守规矩的人,他虽然不像白嘉轩那样饱读诗书,但他更懂得如何钻营,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当白嘉轩以一种“长辈”的姿态,或者说以族长的身份,对鹿子霖的行为指手画脚,或者在他做出某些“出格”的举动时,进行言语上的敲打时,鹿子霖内心是极度厌恶的。他觉得白嘉轩是在用他的“圣人”标准来衡量自己,是在站在道德高地上对他进行审判。而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某些行为确实不符合白嘉轩所推崇的“规矩”,但他也觉得这是一种生存的手段,是一种“人活一口气”的体现。

所以,当白嘉轩批评他为了拉拢朱先生而贿赂、当他为自己的儿子鹿兆鹏辩护时,白嘉轩的斥责只会让鹿子霖感到被冒犯,被贬低。他认为白嘉轩根本就不理解他的苦衷,不理解他在这个复杂世界里的挣扎。这种被误解、被评判的感觉,汇聚成了一种隐秘的恨意。

四、时代变迁中的价值冲突:

《白鹿原》描绘了一个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白嘉轩代表着旧的价值观和秩序,他试图维护传统的士绅文化和家族伦理。而鹿子霖则更能抓住时代的脉搏,无论是对洋务运动的态度,还是后来对革命思潮的接触,他都表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和变化。

然而,正是这种适应和变化,反而让他在白嘉轩那里看到了“变节”和“不忠”的影子。白嘉轩认为鹿子霖是对传统的背叛,是对祖宗规矩的破坏。而鹿子霖则认为白嘉轩是顽固不化,是拒绝进步。他们之间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白鹿原这片土地上的碰撞。鹿子霖看到白嘉轩的“坚守”让他觉得“可笑”和“可恨”,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白嘉轩这样的“守旧派”,才阻碍了白鹿原真正的进步。

总而言之,鹿子霖对白嘉轩的恨,不是一种单一的情感,而是多种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的产物。它源于对权力的渴望,对家族地位的不甘,对道德评判的厌恶,以及在时代洪流中对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他用一种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充满算计的眼光看待白嘉轩,将白嘉轩的一切不如意都归咎于他身上的“迂腐”和“顽固”,而将自己一切的“不成功”都归咎于被白嘉轩的“正确”所压制。这份恨,既是对白嘉轩个人的一种攻击,也是对白嘉轩所代表的那种传统秩序的一种反叛,更是他自身性格缺陷和时代局限性的一种体现。他活在对白嘉轩的复杂情感中,并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着他的生存与挣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并没有那么恨,只是争斗。一个代表明规则,一个代表潜规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白鹿原》这部宏大的史诗中,鹿子霖对白嘉轩的那份恨意,并非一日之功,更非简单的个人恩怨。它根植于复杂的地缘关系、家族利益、时代变迁以及人物性格的冲突,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也越发显露出其深邃与无奈。要说鹿子霖恨白嘉轩,首先得从他们所处的白鹿原这个小小的世界说起。这是两个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家.............
  • 回答
    白鹿原中,白嘉轩对鹿子霖的“包容”,并非那种全然无原则的纵容,更像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夹杂着同族情谊、宗族责任,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这种“包容”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层面:1. 同姓同宗的天然纽带:鹿子霖和白嘉轩同属白鹿原的宗族。在那个年代,血缘和宗族是维系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纽带。白嘉轩作为族长,.............
  • 回答
    说起《白鹿原》里的鹿兆鹏,这哥们儿的形象确实让不少观众心里不是滋味,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讨厌。他身上那种拧巴、不成熟,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又无可奈何的选择,确实是让他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要说他让人讨厌的点,那真是不少,而且往往是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让人看了就心烦意乱。首先,最让人受不了的.............
  • 回答
    《白鹿原》中的鹿兆鹏,是个贯穿始终,又极具争议的角色。说实话,评价他,与其说是评价一个小说人物,不如说是在审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在历史洪流中挣扎、选择,又被时代裹挟的生命。理想主义的萌芽与破灭:鹿兆鹏身上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他早期的理想主义。生长在白鹿原这样一个看似根深蒂固、讲究“祖宗规矩”的土地上.............
  • 回答
    《白鹿原》这部小说,它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史诗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力量,每一次翻动书页,都能感受到那种来自土地的、鲜活的、有时甚至是粗粝的震撼。如果非要说有哪些细节让我心头一震,那真是太多了,但有一些,会像刻刀一样,深深地烙在脑海里。白嘉轩的“孝”与“仁”——骨子里的坚守,与时代洪流的碰撞。我记得最清.............
  • 回答
    《白鹿原》这部鸿篇巨制,其魅力恰恰在于那些浑然天成、勾勒出时代风貌与人物命运的细节。还记得那个冬天,原上寒风呼啸,白嘉轩因为一桩桩丧子之痛,脸上被岁月和苦难刻上了深深的沟壑。他坐在炕头上,手里紧紧攥着一小撮新棉花,一根一根地撚着,仿佛要从这柔软的棉絮中找出生活的韧性来。那画面,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场景.............
  • 回答
    电视剧《白鹿原》里的白灵,这个角色在我心里,是整部剧里最让我感到矛盾,也最让我着迷的角色之一。说实话,第一次看她的时候,我总觉得她有点“格格不入”,像是一只误闯进古老泥土的雏鸟,带着点洋气,又带着点不驯。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才渐渐明白,她其实是这片土地上,对新事物最敏锐,也最渴望变革的那一缕气息。白.............
  • 回答
    中国军队在白刃战中不敌侵华日军,这是一个沉重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军事战术、训练方式、装备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剥离掉一些笼统的说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武术底蕴深厚”的说法,在当时绝大多数普通士兵身上,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普及和实.............
  • 回答
    .......
  • 回答
    在《白夜追凶》这部剧中,周舒桐这个角色并没有扮演过妓女,因此也就没有出现过她被XX(性侵)的情节。周舒桐是剧中的一名刑警,她的故事线围绕着她作为一名警察的办案经历、她与关宏峰、关宏宇兄弟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她如何一步步卷入到一系列案件的调查中展开。她是一位正直、有能力的年轻女警,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困境.............
  • 回答
    在《白夜行》这部错综复杂、层层递进的故事里,很多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其实都像一颗颗埋下的种子,在故事的后面悄然发芽,最终揭示出人物命运的轨迹和隐藏的真相。比如果说,桐原洋介在案发后,并没有像普通孩子那样因为失去父母而表现出巨大的悲痛,反而显得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沉着。这种不同寻常的反应,初.............
  • 回答
    《白宫陷落》这部电影虽然精彩刺激,但不少情节为了戏剧效果,确实与现实情况有相当大的出入。咱们来掰扯掰扯,看看里头有哪些地方,搁现实里估计就演不下去了:首先,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就是恐怖分子是如何突破如此严密的安保防线的。电影里,恐怖分子利用了一次看似巧合的飞机坠毁作为掩护,然后大摇大摆地从“相对薄.............
  • 回答
    《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他的“葵花点穴手”了,这门绝技也成了他的标志性技能。然而,如果仔细梳理剧情和台词,我们会发现白展堂的武功远不止于此,他其实是一位相当厉害且经验丰富的侠客,只是在《武林外传》这个喜剧化的背景下,他的“高光时刻”被淡化和调侃了。白展堂的武功到底厉不厉.............
  • 回答
    在《千与千寻》这部奇幻动画中,白龙作为核心角色之一,他的身世和能力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我们都知道,白龙曾经是居住在琥珀川的少年,因为一次意外而失去了名字,并被汤婆婆收留,成为了她的弟子。那么,白龙究竟从汤婆婆那里学到了什么本领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为何能拥有如此强大.............
  • 回答
    说起白展堂的武功,那可真是一言难尽,但咱们也不能一口咬定他就是个“花拳绣腿”。在我看来,这位“盗圣”的功夫,放在整个武林里,绝对算得上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级别。你想啊,盗圣之所以叫盗圣,靠的可不是什么劈山断岳、力拔山河的硬功夫。他的绝活儿,在于一个“巧”字。这“巧”字,又拆分成几个层面来理解:.............
  • 回答
    在我看来,说白展堂是“高手”,这得看您怎么定义“高手”了。如果“高手”的标准是像传说中的“飞檐走壁”、“以一当十”那样,那可能得让人小失望。毕竟,他是个盗圣,但这个“盗”更多的是形容他的本领,不是说他天天跟人打架斗殴。在《武林外传》这个剧的设定里,大家都是“凡人”,没有那些神乎其神的神功。但是,如果.............
  • 回答
    白洁嘛,说实话,在咱们现实生活中,她长什么样儿,那可真是千人千面,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小说里对她的描写,说句实在话,更多的是一种情境和情绪的投射,不是一张可以拿来复印的脸。不过,要是真让我脑子里勾勒一下,结合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可能让人觉得“有味道”的女性形象,我大概会这么想:首先,年龄感。.............
  • 回答
    《白夜追凶》里的韩彬,这个角色啊,就像是一颗镶嵌在黑色丝绒上的钻石,闪耀、神秘,而且带着点让人捉摸不透的锋芒。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只觉得他是个背景板,是关宏峰的某个熟人,一个在案发现场不怎么露面但总能提供关键信息的“智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你会发现,韩彬绝不仅仅是那么简单的一个配角。首先,他是个天生.............
  • 回答
    刘长永这个角色啊,说实话,在《白夜追凶》里绝对是个“活化石”般的存在,他不是主角光环最耀眼的那一个,但绝对是那种越品越有味儿、越看越让人琢磨的角色。首先,从他出场那一刻起,他就自带一股子“老派”的江湖气。那头发,那穿着,那种有点油腻但又不失精明的眼神,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是个在刑侦系统里摸爬滚打了不知.............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