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宫陷落》中有哪些情节是不符合现实的?

回答
《白宫陷落》这部电影虽然精彩刺激,但不少情节为了戏剧效果,确实与现实情况有相当大的出入。咱们来掰扯掰扯,看看里头有哪些地方,搁现实里估计就演不下去了:

首先,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就是恐怖分子是如何突破如此严密的安保防线的。电影里,恐怖分子利用了一次看似巧合的飞机坠毁作为掩护,然后大摇大摆地从“相对薄弱”的地面渗透进来。但想想看,白宫周围常年部署着大量特勤局探员、国民警卫队、军方人员,还有遍布各处的监控设备、传感器和武力拦截系统。而且,这不是一个普通目标,它可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地,安保等级堪比地球上最戒备森严的地方。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要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如此大规模地突入白宫,并且在内部站稳脚跟,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在现实中,任何一丝可疑的动静都会被放大无数倍,而且白宫的设计本身就考虑到了多层防御和应对措施。

其次,总统的生死居然能被一个普通特工牢牢掌控。电影里,男主角本杰明·洛维斯(杰拉德·巴特勒饰演)在白宫沦陷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内部游走,并且还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并协助总统逃生。理论上,总统身边随时都有贴身保镖和特勤局的精锐保护,即使在混乱中,也会有预设的疏散路线和安全屋。总统的行动和位置信息会被高度加密和保护,普通特工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太可能像电影里那样,在整个混乱过程中都与总统保持如此近距离的联系,并且能够有效指挥或影响总统的行动。更何况,恐怖分子一旦控制了白宫,首要目标绝对是总统本人,总统应该会被迅速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还在白宫内部“躲猫猫”。

再者,恐怖分子的作战能力和战术部署也过于“好莱坞”了。电影里的恐怖分子,虽然有训练有素的背景,但他们的渗透、占领、控制整个白宫的过程,以及应对反击的能力,都显得有些夸张。他们能够迅速瘫痪通信系统、控制重要区域,甚至利用白宫内部的结构进行高效的作战部署,这需要极其精准的情报和严密的协调。而且,他们攻破白宫后,并没有立即执行他们所谓的“终极目标”,而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内部进行“经营”,甚至还设置了复杂的陷阱和机关,这在现实的军事行动中是不太常见的。真正的突袭行动往往追求速度和效率,在占领核心目标后会立即巩固阵地或执行下一步计划,而不是像打游戏一样,先来一套“副本”剧情。

还有,关于总统安危的“紧急按钮”和逃生系统。电影里展示了一些高科技的逃生设施和紧急应对措施,这些听起来很酷,但实际操作起来的复杂性和有效性,在如此大规模的突袭下,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就很难说了。而且,总统的安危是第一位的,不太可能把总统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即使白宫遭遇袭击,也会有层层叠叠的安全预案,总统应该不会是孤立无援地被困在某个房间里,等待救援。

最后,男主角“孤胆英雄”式的超人能力也让人难以信服。洛维斯作为一名特工,在电影中表现出的近乎“战神”般的战斗力,一个人干翻几十个敌人,还能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自如,甚至还能破解技术难题,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特种部队的精英,在面对数量占优且装备精良的敌人时,也很难做到如此大规模的单兵作战。电影为了营造英雄主义,必然会放大角色的能力,但这与现实的军事作战是有很大差距的。

总的来说,《白宫陷落》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动作片,它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很多情节的设定,是为了追求影片的刺激和戏剧冲突,所以在现实层面,还是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毕竟,白宫的安保系统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远比电影里展现的要复杂和严谨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头开始来

1、没有砸到轮胎为什么会打滑,为什么没有防打滑装置

2、那么长的车队就下来五个特工(虽然可能部分特工需要在周围警戒啥的),居然没个人用拖车绳啥的拽车,所有人楞去用手扒着

3、这架大飞机是C130运输机配有改装的20MM火神炮,不是AC130。

4、不明飞机进入领空就会有F15拦截,而进入华盛顿特区就会有导弹斩立决,谁还和飞行员废话

5、F22拦截方式有问题,双翼伴飞是保护中间飞机的。正确方式为两架F22在后面锁定,待对方表明身份后其中一架上前确认,此时另一架飞机不会解除锁定。

6、无论是C130或者AC130都没有防空火力,能打下作为当今世界最强的空对空战机F22的几率跟赛车比赛中吉利赢了保时捷的概率一样。

7、飞行员打开机炮,没有武器操纵员,(尼玛AC130都有专门的武器操纵员吧)证明这架机炮通过火控雷达自动攻击,那么F22会系统报警+自动规避

8、把飞行员打死在机舱里,这概率为0。以F22的机动性,稍微拉一下飞机或者加加速就能躲开


安德鲁空军基地,嗯的确有这个基地没错,就在华盛顿边上,但是,请注意啊,他说了预计4分钟后到达。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基地距离白宫区区20公里,难道要一架可以以2.8马赫巡航的F22花4分钟。2.8马赫也就是2800每小时,我们算他从起飞开始平均速度为600好了,那么如果是600的速度的话千米每时的话,一分钟也有10公里也不用4分钟啊,更何况可以更快,即使只开到1.8马赫也能在不到50秒内赶到,相信这C130还没有开始攻击白宫就被打下来了,如果要4分钟那么就是速度为300吗,很抱歉啊,300的速度这飞机是接近于失速,甚至达不到起飞标准速度。编剧在开玩笑?第二区区的20公里啊,任何当时在空中巡逻的飞机(难道人家国家的总理来了一架巡逻的都没有)只要有远程武器,甚至与中程武器,射程都超过20KM,了,直接可以开火,而且F22在到达之后再说的锁定目标,可是F22应该能在起飞的瞬间转弯后就在基地上空开火了,不用接近啊。

如果你和我说什么起飞要时间的话,美军标准的反应时间是拉响警报后第一架飞机在1分30秒内离地,离地速度不低于400KM。那好400加速到600对于F22来说5秒足够了。也就是说,飞机其实完完全全可以在3分钟以内到达的说(导弹都是超音速的哦,又不是巡航导弹,所以嘛,其实一起飞大概10秒差不多可以锁定开火了。

再者他说预计时间的时候已经在跑道上了,而且是说4分钟的时候飞机离开了地面那么速度超过400,10秒内收起落架,5秒锁定,转弯,导弹AIM120射程40KM以上。导弹能在瞬间加速到2倍音速,算他1800KM的话,也是上文提到的600的3倍,20秒,可是AIM120射速绝对超过1800,说不定能打到2400那就是15秒,说不定在少一点,也就是说呢,从空军基地起飞开始算的话。时间绝不超过1分钟,30秒不到

总的来说呢,从F22离开跑道的瞬间算起(他说ETA4分钟的时候),到导弹实际应该命中C130的时间如果是现实的话,总时间可能不会超过30秒,甚至能在25秒内搞定

没写完,有空继续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白宫陷落》这部电影虽然精彩刺激,但不少情节为了戏剧效果,确实与现实情况有相当大的出入。咱们来掰扯掰扯,看看里头有哪些地方,搁现实里估计就演不下去了:首先,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就是恐怖分子是如何突破如此严密的安保防线的。电影里,恐怖分子利用了一次看似巧合的飞机坠毁作为掩护,然后大摇大摆地从“相对薄.............
  • 回答
    江小白,这个曾经喊着“我是江小白,今天很高兴认识你”的品牌,如今似乎真的陷入了低谷。曾经的火爆,靠着那一股子文艺范儿、一股子为年轻人代言的情怀,让它在酒桌上成了新的话题和宠儿。可如今,再提起江小白,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更多是“过气”、“情怀不再”的标签。那么,回到你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江小白推出低度酒,.............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戏剧性的瞬间!一场搏击比赛,一个人已经几乎被压制得没了脾气,眼看着就要输掉。就在他教练心疼得不行,把白毛巾扔进赛场,示意认输的时候,这哥们儿,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爆发力,还是被打出了血性,猛地一记反击,直接把对手给打趴下了,而且是彻底的KO!你说这到底是算谁赢?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得拆开来.............
  • 回答
    白宫近期对乌克兰局势的表态和行动,传递出多重信号,涉及地缘政治博弈、战略威慑、盟友关系以及美国全球影响力维护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1. 对俄罗斯的威慑与战略信号 军事部署与军事援助的强化 美国近期通过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如防空系统、反坦克武器、无人机等)和在欧洲的军事存在(.............
  • 回答
    关于白宫否认煽动哈萨克斯坦骚乱、指责俄罗斯“散布虚假信息”,而俄媒未提及美国的事件,以下是值得关注的多个层面的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哈萨克斯坦骚乱的起因 时间与地点:2022年3月,哈萨克斯坦爆发大规模骚乱,导致至少1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骚乱主要集中在首都努尔苏丹和东部地区,与政府对能源价.............
  • 回答
    白宫新闻发言人关于“美国不禁止购买俄罗斯能源,但欢迎拒绝购买”的表态,实际上传递了多重复杂的外交、经济和战略信息。以下是对这一表态的详细分析: 1. 政策立场的模糊性与策略性 不禁止购买:美国明确表示不直接禁止本国公民或企业购买俄罗斯能源,这表明美国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立场是“不直接制裁”。这种态度.............
  • 回答
    白宫承认大量武器落入塔利班之手,美军未能第一时间带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了撤军的性质、时间紧迫性、任务优先级、后勤保障以及政治和安全考量等复杂因素。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撤军的性质与目标: 非战斗性撤离,而非军事行动: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核心目标是结束长达20年的军事存在,将人员安全.............
  • 回答
    白宫官员放出“美国可能扩大对俄制裁,涉及更多银行和部门”的消息,这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信息,值得我们详细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制裁威胁,而是美国对俄政策调整的风向标,以及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可能受到的影响。一、制裁升级的信号与动机: 对俄罗斯近期行为的回应: 最直接的原因是俄罗斯近期在乌克兰战场上的.............
  • 回答
    白宫和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的私人住所海湖庄园(MaraLago)在生活条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主要源于它们的功能定位、维护成本、规模以及提供给居住者的服务和便利性。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对比:一、 定位与功能: 白宫(The White House): 定位: 白宫不仅是美国总统的官.............
  • 回答
    白宫记者会上,总统拜登面对记者关于通货膨胀的提问,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这是伟大资产”,紧接着又对记者爆出粗口,这一事件无疑在政界和媒体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在那个特定的语境下,拜登抛出“伟大资产”这句话的可能用意,即便这个表述本身显得非常.............
  • 回答
    白宫新冠应对小组删除一条包含错误台湾旗帜的推文,随后白宫发言人重申了美国在“一个中国”政策上的立场,这一事件值得我们细致地审视。这不仅仅是一则关于社交媒体失误的新闻,它触及到了中美台三角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的神经,并且可能反映出美国政府在处理对台关系时面临的一些现实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一张错误.............
  • 回答
    把“战胜新冠疫情”列为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的主要成就,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这个评价会引发截然不同的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特朗普政府在疫情初期确实推动了“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加速新冠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生产和分发。从结果来看.............
  • 回答
    关于白宫工作人员是否都接种了新冠疫苗,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绝对“是”或“否”的答案,实际上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白宫工作人员的构成。这不仅仅是总统、副总统和他们身边亲近的顾问。白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构,涵盖了从高级官员到各部门的普通职员,包括政策制定者、通信团队.............
  • 回答
    关于白宫是否曾就对华甩锅问题向官员发出密电并要求统一口径,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实这一点。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这类说法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背景信息:理解“甩锅”一词的含义和政治语境:在政治传播中,“甩锅”通常指的是将某个事件的责任或负面影响转嫁给第三方,以减轻自身压力或推卸.............
  • 回答
    白宫要求移民局将被拘移民释放至“避难城市”,这个提议在现实操作层面确实存在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障碍,并非简单一句“可行”或“不可行”就能盖棺定论的。我们得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几个关键概念。“避难城市”(Sanctuary Cities)是指美国一些城.............
  • 回答
    白宫(the White House)这个名字是否算“严重的政治不正确”,以及美国黑人是否反映过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其中涉及历史、文化、社会认知以及语言的演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理解。一、白宫名字的由来与历史背景:首先,理解“白宫”这个名字的由来至关重要。它并非直.............
  • 回答
    白宫的“特供”,这个词儿很有意思,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那种只为特定人群、或者在特定场合才出现的、带着点神秘色彩的东西。如果硬要说白宫有没有“特供”,那还真得从几个角度来看待。首先,我们得明确,“特供”这个词的含义。它往往意味着独有、高品质、或者稀缺性。在白宫,这样的“特供”并非我们想象中那种带有官方认.............
  • 回答
    在《白宫坠落》这部电影的结局,最后出现的总统,也就是接替遇难总统的副总统,从剧情设定上来说,他应该是第45任总统。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电影中的一些关键信息以及美国总统任期的常识:1. 电影设定中的总统情况: 在《白宫坠落》故事开始时,现任总统是塞耶耶尔(President Be.............
  • 回答
    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的表态,特别是关于俄罗斯轰炸基辅“已经过红线”,以及美国第82空降师已在波兰待命的消息,无疑将紧张局势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样的表态传递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尤其是针对首都基辅的持续轰炸,触碰了美国及其盟友容忍的底线。 “过红线”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极强的警告意味.............
  • 回答
    库德洛(Larry Kudlow)作为白宫经济顾问,呼吁美国公司撤离中国并承诺美国政府将支付“搬家费”,这一表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背后反映了多重动机和深远的含义。以下将详细阐述:库德洛的提议内容(字面意思与实际含义): 呼吁美国公司撤离中国: 这并非简单地建议企业将工厂迁出,而是带有政治号召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