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配机问答都喜欢用微星迫击炮主板?

回答
问到“为什么配机问答都喜欢用微星迫击炮主板”,这其实是个非常普遍的观察,也触及了DIY硬件市场的一个核心痛点:在性价比、功能性和用户口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你想想看,在配机咨询的场景下,大家追求的是什么?

可靠性: 花钱买个东西,总得用得住吧?尤其是一套好几千甚至上万的电脑,主板是连接所有硬件的枢纽,它出问题,那整个系统就歇菜了。用户不希望刚装完不久就遇到这样那样的主板故障。
够用的功能: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主板上堆满各种炫酷的RGB灯或者能超频到飞起的极限规格。大多数用户,特别是装机新手,更关心的是主板能不能稳定运行他们选的CPU和内存,有没有足够的接口(USB、SATA),网卡和声卡够不够用,以及供电是否能支撑日常使用,甚至偶尔加点负载。
合理的价格: 这可能是大多数DIY玩家最敏感的因素。电脑配置的价格往往是大家最先考虑的,主板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格直接影响到整体预算。在满足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能省则省是很多人的心声。
良好的口碑和易于获取的信息: 当你是个新手,对主板一知半解的时候,你会去哪里寻求帮助?贴吧、论坛、视频网站上的各种装机推荐。如果某个型号的主板频繁出现在这些推荐列表中,并且用户反馈普遍不错,那么它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标准答案”,大家也更愿意去参考和选择。

那么,微星迫击炮系列是怎么刚好就踩中了这些点呢?

这得从它的定位和迭代说起。

1. 精准的市场定位:
微星迫击炮系列,最早(尤其是B450、B550、Z490、Z590等时期)抓住了AMD Ryzen处理器爆发的红利期。AMD当时的Ryzen处理器在多核性能上开始崛起,而与之搭配的主板,特别是B系列芯片组,既提供了相对不错的扩展性,价格又比高端的X系列亲民很多。
迫击炮系列(尤其是B450M Mortar、B550M Mortar、B650M Mortar等MATX版本)就精准地填补了这个市场空白: 它提供的供电相数、VRM散热、扩展插槽(PCIe、M.2)、内存支持等,完全足够满足大多数Ryzen CPU(甚至是中高端型号)的日常稳定运行和一定程度的超频需求。同时,它的价格又比那些动辄一千多的高端主板要低不少。

2. “够用就好”的哲学:
迫击炮系列从来不是最顶级的,它也不会堆砌一些大多数用户用不到的豪华功能。它的设计理念更像是“刚刚好”。
供电设计: 对标同价位、同级别芯片组的主板,迫击炮系列通常会给到更扎实、更充足的VRM供电设计,外加不错的VRM散热片。这对于那些想把中高端CPU(比如Ryzen 5 5600X、Ryzen 7 5800X,或者Intel的i5、i7)“压得住”的用户来说,非常重要。很多便宜主板的供电可能就只能勉强带动入门级CPU,或者在CPU负载高的时候温度飙升导致降频,而迫击炮在这方面通常表现更稳定。
扩展性: 无论是M.2接口的数量、SATA接口的数量、USB接口的类型和数量,以及PCIe插槽的布局,迫击炮都做得比较均衡。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它提供的接口数量和种类足够连接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必需品,甚至还能留一些余量。
功能配置: 2.5Gb网卡、良好的声卡芯片(如Realtek ALC897/ALC1220的变种)、WiFi和蓝牙模块(部分型号)等,这些都是现代用户非常看重的功能,迫击炮系列也很乐意在其中一些型号上配备这些配置,并且价格控制得不错。

3. 品牌效应和口碑积累:
微星作为主板大厂,其品牌本身就有一定的号召力。而迫击炮系列通过多年的迭代,尤其是在AMD平台上的成功,积累了非常好的用户口碑。
“战未来”属性: 很多用户购买主板是为了搭配未来的CPU升级,而迫击炮通常能支持较多代的CPU,这使得它在“战未来”方面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社区推荐: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在论坛、贴吧、QQ群等地方活跃的玩家,在回答新人配机问题时,如果遇到预算适中、需求明确的场景,“迫击炮”这个选项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万金油”一样的推荐。 这种集体推荐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形成了一种循环。当大量新人看到这个推荐时,他们也会倾向于选择这个“大家都在用”的型号。

4. 性价比如同类产品:
如果你去对比同级别芯片组、类似供电规格、类似功能配置的其他品牌主板,你会发现微星迫击炮系列的价格往往保持在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区间。它没有去追求极致的豪华堆料,也没有牺牲核心的供电和扩展性,而是把钱花在了用户最关心的地方,所以能提供相对更好的“性价比”。

举个例子来说:

假设一个新手想配一台玩《赛博朋克2077》和日常办公的电脑,预算在60008000元。他可能会选择一个Ryzen 5 5600X或者i512400F。这时候,如果你去搜索“B550 主板 5600X”或者“B660 主板 12400F”,你会发现微星B550M迫击炮、B660M迫击炮这类产品,它们的评价、规格都比较符合需求,而且价格也就在8001200元之间。

对比一下那些同价位的其他品牌主板,可能在供电上稍微逊色一些,或者接口数量少一个,又或者没有2.5G网卡。而再往上一个档次,比如Z系列主板或者一些高端B系列,价格就容易超出预算。所以,迫击炮就像一个“黄金分割点”,它刚好把用户最需要的稳定性和功能性,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格实现了。

总结一下,为什么配机问答里“迫击炮”出现频率高?

它抓住了大众玩家最核心的需求: 稳定、够用、价格合理。
它在同级别产品中提供了不错的“硬素质”: 特别是供电和散热,能支撑起大部分主流CPU。
它具有持续更新和迭代的能力: 紧跟AMD和Intel平台的更新,及时推出新款迫击炮来满足新一代CPU的需求。
长期的市场教育和口碑积累: 经过几代产品的沉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忠诚度”和“用户惯性”,变成了一个“安全牌”和“经典选项”。

所以,当你在配机问答里看到推荐迫击炮主板时,并不是说它是唯一好的选择,但它绝对是一个非常稳妥、不容易出错的选项,尤其适合那些不想花太多心思去研究主板细节,又希望买个靠谱东西的用户。它成为了一个“最优解”的代表,就像很多问答会推荐“影驰HOF”、“海韵电源”一样,是一种基于市场反馈和用户经验的集体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答案是:是的,但迫击炮并没有理由在B360中被优先挑选,在B450中才有理由。


我现在很难见到推荐九代酷睿+B360主板,不是因为大家都变聪明,是我屏蔽的半罐子水越来越多所以看不到。不管你接受与否,九代酷睿目前除了9100F和9900KS,是真的缺乏选择理由。


既然有人猛吹华擎,那就来看看华擎大概做了什么。


华擎真的很骚,经常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很多时候这都是好事,毕竟和硕的品控和制造能力都很强,华擎怎么异想天开也总能做出成品来,例如X299 ITX/ac。

但是有时候骚得真不是地方,装白左圣母,用拒绝争议矿产制品的理由大玩costdown,一款产品两个版本VRM MOSFET能出现两套方案。

这种操作让人感到不适,在真正的业内(而非二三线城市杂货铺老板)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摆明不要脸只要钱的做法。

而且你国内电商平台(淘宝/京东)只卖一种方案(暂时不说哪种更好),为什么北美区Newegg就有两种了呢?

左:ISL95712 (4+3),SM4337+2✖SM4336

右:UP9505PQGW(4+2),SM4337+2✖SM4336


有些人爱拿B450M Steel Legend 和 B450M MORTAR MAX 比,比呗。

B450M Steel Legend是 UP9505PQGW(4+2),SM4337+(2✖)SM4336;(没错,缩水版HDV的换皮)

B450M MORTAR MAX是 RT8894A(4+2),(2✖)SM4337+(2✖)SM4503。

还要怎么比呢?

Steel Legend加了散热片已经能跑100A(有风道);

MORTAR MAX同样(风道)条件能跑150A;

Steel Legend如果要跑150A这个级别(比如PBO的3900X)必须风扇对准MOS吹;

而这个状态下的MORTAR MAX已经上200A了,这是X570 Phantom Gaming 4的级别。

铁宝宝别送了,阿炮MOS多,妈妈怕。

事实上华擎全系X470/B450里边,打得过B450M MORTAR MAX的,只有旗舰X470太极。

因为其他东西都是ISL95712。ISL95712本身没毛病,瑞萨专为AMD优化的万金油控制器,可MOS也都是SM4337+SM4336,或者它们的定制版PZ0903PK+PK618BA,那怎么玩?

我好不容易找到用了不同MOS搭配的X470 Fatal1ty Gaming-ITX/ac,FDPC5030倍相6相。​豁!仙童安森美!那一刻我还以为ASRock也不是不行嘛,拳头产品还是过硬,看来带39X有戏。

然后手贱了一下:

这具备长时间负载150W+CPU的能力么?

这时候心情基本就是


有时候一些人总喜欢玩阴谋论,来显摆自己是“多年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比如saili,比如济南大仙。

实际上他们确实是“业内”——不过是底层,与技术研发测试无关的岗位罢了,一个修电脑,一个卖电脑。

我在前几天的一个回答里写道: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笔电圈人”,不管前身是相关从业人员,或是爱好者,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 特质 的存在。
这种 特质 可能会是:
1. 时不时晒出厂家内部的第一手资料(或黑料);
2. 对于行业争斗成败的精准预测;
3. 能够顺畅理解什么品牌的什么产品系列的具体定位与对手;
4. 关于某些曾引起广泛关注型号的深刻记忆等等......
这套理论可以套用在几乎任何其他圈子上。

没说“不负责任乱放黑屁”是特征之一吧?


我在又一个前几天的回答中写道:

这其实跟我们PC DIY区的主板方面,风向稍微偏向微星,基本是一个道理:产品有竞争力,没什么讨嫌的举动,自然而然会获得一大批核心用户诚心认可。

实际上推荐这些东西的潮流,大多都源自我们散布的言论,而我们之所以能把这些话公开说,是因为做了切实的调查与试验。

如果板厂不像技嘉在X370时代把BIOS做崩,那么只要有一张拆完装甲主板正反面高像素照片,我们就总能把一块主板的特性算个八九不离十,这真只算基本功,有这种习惯的朋友大致懂意思吧。

事实上推荐微星的潮流我看恐怕要停一停,因为X570总体而言做的最好的是华硕。


如果说我专门黑华擎,这有失公允吧…

user avatar

因为配机问答,问的是小白,答的是DIYER。


小白意味着对主板通常没有特殊要求,按照 @齐河一家 的说法,主板就是个插排。对于小白用户来说,通常也就插上CPU、内存、显卡、电源而已。基本不怎么超频,也没有各种乱七八糟的配件要插,而且大部分小白用户一台电脑用到烂也不会怎么升级配件。说实话,最低端的缩水主板用起来也没有差。


不过作为回答者来说,总是多少研究点DIY硬件的,各种评测文章、论坛帖子看多了,不说H310/A320这种最低端的芯片组主板,即便是Intel平台的B360/B365,AMD平台的B450这样的中端芯片组主板,内存插槽只有两根,供电没有散热满载温度90上百度的缩水型号肯定是看不上的,但是给小白推荐上千甚至更高的高端主板又不合适,即便是八九百块的普通全尺寸ATX主板也稍嫌浪费——毕竟以现在的配件价格,8G内存和16G内存,256G固态和512G固态的差价也就两三百。那么500~700块的中端M-ATX主板几乎是必然选择了。


然后DIYER看主板通常比较看重供电能力以及满载温度,如果是支持超频的芯片组如Intel平台的Z系列、AMD的AM4全系列会再稍微看一下超频相关的功能。以这两个标准作为性能来说,微星的迫击炮系列性价比是最高的。价格不贵,这个价位档次中,供电能力最好,满载温度也不高。自然就是推荐首选了。


最后,其实如果不是用高功耗的CPU如Intel的i7/i9,AMD 3700以上的话,再好的供电也是摆设,我个人不认为有什么区别,华硕TUF、技嘉小雕、微星迫击炮,哪个便宜买哪个就是了。

user avatar

新出炉的B550 “预” 云评测: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经过考古,Mortar最最最早出现是B150M Mortar,好像当时这个产品线没有很火的样子,网上也找不到B150M Mortar相关的 VRM Analysis,我这边实在看不出来当时的板子顶不顶。。。

B250M Mortar我有幸碰过一张,同事之前Z270送修的时候买了一块暂时替代,后来闲置很久后同事求我帮刷他魔改BIOS上了i5 9400f送给他侄子打Fortnite,微星家的B250不用屏蔽CPU触点就能强上9代我还着实羡慕了一番。。。

真正火起来还是B360先火起来的(时间太早我都记混了) 谢谢@萝华 纠正 ----“b360m才是火的最早的,当年的迫击炮京东600还送个t400i,散片8700的最佳拍档,4根内存槽加两个满速m.2,还要啥自行车。”


便宜,量大,后来Ryzen火起来后,大家都推B450M 迫击炮,然后大伙知道“迫击炮”比较顶后,连B360M迫击炮也又双叒叕被炒起来了(然而Intel家恶心用户内存只支持2666,我个人实在爱不起任何Intel H/B系主板,并且其实现在有便宜的魔改Z170/Z270主板不用改CPU触点,也有一些良莠不齐的工包Z370,个人认为在会玩的情况下,比B360M Mortar性价比高得多)。。。


那么,为什么B450M 迫击炮被推的这么火呢?

Mortar配四项供电,两个上桥两个下桥,外加超大mos散热片,随便有点风道就可以上3900x。(竞品中最好)

内存走线顶,双条内存可以上4400,四条可以3600 (具体看官方内存QVL),自带微星家Memory Try-it。 鉴于 AMD分频机制,内存频率效能最佳的点就在3600左右;如果用户选择双条内存,摸到一个if总线比较好超的处理器,可以随便3733或3800,4条内存也依旧可以保证甜点3600频率。 (竞品除技嘉外,其余厂家内存方面纸面性能相同)

双m.2插槽,虽然第二条是半速(PCIe 2.0 x4)并且和第二条pcie 16 冲突 (b450芯片组背锅)(竞品中仅次华硕TUF,因为华硕第二个M.2是 PCIe 3.0 x2,虽然PCIe 2.0x4 速度相同,然而灵活性差于PCIe 3.0 x2)

这个价格还能买到5.1声卡还带光口 (竞品中只有华擎B450m Steel Ledgend有)

共4个风扇口

没有明显问题或者暗病 (竞品中几款也没明显问题/暗病,算平手)

bios更新相对比较勤,尤其是MAX版,超大容量bios微星想怎么加功能怎么加。(竞品中唯一有加大BIOS容量的,其余厂商BIOS均精简画面) (几个厂家BIOS都没有明显问题,不过鉴于BIOS容量,算MSI小胜)(注,之前用华擎,分CCX超频功能有问题,一封邮件第二天就发给我测试BIOS了,此处吹爆华擎,解决问题速度上最快)

唯一的遗憾就是两个PCIe 1x的位置离显卡太近了,如果显卡厚度超过双槽,还要上第二个m.2,那么插PCIe无线网卡有点麻烦。。。 不过双直角pcie延长线了解一下? 5cm长即可。(接口数量上优于其他所有竞品,位置上略输部分竞品)

扭头看隔壁家的竞品:

华硕 TUF B450m gaming pro,供电极限也就3800x,只有2.1声卡,这个板只有两点好于Mortar,我一个是pcie 1x在显卡槽上,插无线网卡没问题(然而带电源仓的小机箱显卡太靠下没地方吃风,不过明显比网卡插不上好得多),一个是第二条m.2是pcie 3.0 2x,而不是 PCIe 2.0 4x,虽然速度相同,但是PCIe 3.0灵活性比较高,遇到sn500这种 PCIe 3.0 x2的固态可以保证满速,而不是降到PCIe 2.0 x2。

技嘉三款,供电和华硕差不多,两款单m.2,一款双m2,声卡分别是5.1不带光口或2.1,Aorus M因为没有第二个M.2,所以第二条PCIe 16x可以用来插网卡 (或者PCIe转M.2,但是我为什么不去买Mortar呢。。) Aorus M唯一优势就是M.2散热了。

这里多提一嘴 Aorus Elite,这个规格最接近Mortar Max,甚至还带ARGB光效,可惜差了声卡光口,以及不太能超内存(T拓扑,3600极限),供电也略弱于Mortar,如果不是非要ARGB,两者我肯定优先Mortar,但是不得不说光效还是很重要的,Mortar没有是硬伤。

华擎家有两款,

友商中唯二家支持aRGB的板子,缺点和技嘉类似,只有2.1声卡,只有一个M.2槽支持PCIe,优点是有PCIe 1x 高于显卡,另外这个板真的便宜。。。 内存没有QVL数据,然而我之前的AB350 Pro4双槽可以3733,更高没有测试,这个板应该只是B350 Pro4的马甲,供电都相同,内存应该也可以双槽3733,4槽就不清楚了。

这板子缺点很明显,三相供电哪怕供电量跟得上,超频上也跟不上4相的板子,然而3代锐龙出场灰烬,马马虎虎吧。

不超频正常用的情况下,这个板性价比完胜。比Mortar就差一个声卡,一个不一定会用到的M.2,但是便宜超多。另外这个板也可以硬上3900x

优点是5.1声卡带光口,以及aRGB支持,还有特别多风扇接口,以及不会挡PCIe 1x,缺点是只有一个M.2 PCIe,第二个M.2只是SATA等于没有, 另外虽然这个板是个4相供电,然而供电能力和华硕技嘉差不多,基本上3800x极限了。 内存和其他几家一样。


看完B450,要看看B550的云评测么?

user avatar

好多年没关注硬件了,好奇这个微星迫击炮哪些地方有明显优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