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南京大屠杀?

回答
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尤其是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其极端民族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以及战争机器的野蛮逻辑共同作用下的悲剧性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其根源和过程。

一、 侵略战争的背景与逻辑:

首先,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是日本侵略中国战争的直接延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日本的侵略野心由来已久,其根本在于对资源的需求,以及“大东亚共荣圈”的所谓“使命感”。中国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以及战略位置,都是日本觊觎的目标。

当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尤其是在遭遇抵抗和“速胜”幻想破灭的情况下,往往会走向失控和极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民族的压迫和蔑视,是其侵略战争意识形态的核心。在中国人民顽强抵抗面前,日本军队的优越感受到挑战,这导致了他们为了树立“威严”、震慑反抗、发泄挫败感,而采取极端残暴的手段。

二、 占领南京的战略意义与日本军队的“破城”逻辑: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了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这座城市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战略地位。攻占南京,意味着对国民政府的沉重打击,是日本试图迫使中国投降,从而结束战争的关键一步。

在当时的日本军事文化中,“破城”往往伴随着对占领城市居民的残酷对待,这是一种将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报复和凌辱合理化的思维。对于刚刚经历血腥巷战、付出伤亡的日军来说,占领南京后,他们视这座城市为战利品,对其中的平民百姓,尤其是被他们认为参与了抵抗的中国军人,进行了肆意的报复和屠杀。

三、 缺乏有效约束的军队与军纪败坏:

造成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当时日军内部的军纪极度松弛,以及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特别是早期,表现出普遍的军纪问题。军国主义的宣传,将士兵描绘成“武士道”的继承者,鼓励其“勇猛”,但这种“勇猛”往往变成了对无辜生命的漠视和摧残。

军官的纵容甚至指挥,也为大屠杀的发生提供了直接条件。在日军占领南京后,没有严格的命令来保护平民,反而有命令允许士兵“处置”在城内发现的中国士兵和可疑人员。这种模糊甚至鼓励暴行的指令,给了士兵们肆意妄为的空间。

四、 dehumanization(非人化)的意识形态:

日本军国主义将中国人非人化,是其能够大肆屠杀的心理基础。通过长期的宣传和战争实践,日本军队被灌输了“支那人”(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贬称)是劣等民族,是需要被征服和消灭的对象的观念。这种非人化的宣传,消除了士兵对中国人的同情心和道德约束,使得他们能够将屠杀、强奸、劫掠等一切暴行视为“正当”的行为,甚至是一种“净化”。

五、 战争的混乱与失控:

在攻占南京的初期,战场局势相对混乱。大量的中国军队在撤退过程中,部分士兵放下武器,混杂在平民之中,以图躲避日军的追捕。然而,这也为日军提供了“搜捕”和“清理”的借口。在混乱的城防和居民区,日军更容易将无辜平民当作“溃兵”或“反抗者”进行处决。

六、 战争罪行的性质:

南京大屠杀并非简单的“战争暴行”,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集体屠杀。证据表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系统性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奸淫、抢劫、纵火等罪行。包括对放下武器的战俘的屠杀,对城内中国男青年的集体屠杀,对妇女的强奸和奸杀,以及对平民的任意射杀。

具体过程中,日军的暴行表现为:

大规模集体屠杀: 日军将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青壮年男子集中起来,在挹江门、中华门、中山码头、燕子矶、八卦洲等地进行集体屠杀,动辄数千人。他们使用刺刀、步枪、机枪等工具,将这些人屠戮殆尽。
奸淫妇女: 这是南京大屠杀中最令人发指的罪行之一。日军士兵对中国妇女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奸和轮奸,许多女性在遭受侵害后被杀害。
抢劫和纵火: 日军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私人财产被毁坏。
任意杀戮: 即使是妇女、儿童、老人,在日军的枪口下也无法幸免。许多人因为被怀疑藏匿士兵,或者仅仅是因为日军的“兴致”,而被残忍杀害。

总结而言,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是: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直接后果。
对中国人民极端蔑视和非人化思想的体现。
占领一座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城市后,军队失控和野蛮逻辑的产物。
缺乏有效战争法约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悲剧。

这场悲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黑暗一页,也是对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的深刻警示。历史的真相,不容歪曲,不容遗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那个年代打仗就是这样的……

只是因为日军倾尽全国之力,加上大量果党部队混迹入人群,导致了这个悲剧。如果入侵的是同样数量的俄军,英法联军,结果应该是相似的。日军在里面有百分之七十的责任,安排错误战略战术的腊鸡果党占百分之三十。

不说外族,也不说外国,单单十九世纪中后期国内就发生了三次成规模的大屠杀,屠杀人数全部以千万计算,占到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五以上。

1.同治回乱(部分沙俄势力参与,后期清廷又杀了一波):死亡2000万以上。

2.太平天国运动:死亡6000万人

3.太平天国平叛:死亡4000万人以上

这里尤其要说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我自己家是长三角一代,有族谱。曾国藩“曾剃头”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呢?一般长毛来的时候,城里的人得死一半。但是曾国藩的湘军一来,城里的人要死百分之八十,炼狱一样。湖州,嘉定,金华一代甚至能杀到整片地方的村子不留一个后。湘军的战斗力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对打砸抢掠的纵容。

抗战前后,果党对苏区的扫荡也是十分残暴的(口号是“人要换种”),甚至我军内部,也有非常残暴的事情(请查阅夏曦资料)。

所以,只要整体人民人文素质低,国力衰微,一旦战争就会发生现代人认为极其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屠杀一直有,只是没有再在这片国土上大面积发生而已。93年的卢旺达,98年的印尼,03的阿富汗,15年的叙利亚,哪里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呢?

user avatar

因为日军就是一路杀过来的,南京大屠杀并不是日本军人突如其来的丧心病狂之举,而是其在江南各种暴行的“集大成”之作。

只不过是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实在是过于惊悚,以至于他们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暴行长期以来被人忽视了。你要是仔细看看日军的行进路线就会发现,那根本就是用中国人鲜血铺成的征服之路。

8月23日“罗泾惨案”。

从8月底持续至11月初的“宝山大屠杀”。

11月中下旬的“常熟屠杀”、“苏州屠杀”。

还有无锡屠杀、江阴屠杀、常州屠杀、镇江屠杀……等等等等。

南京大屠杀中的所有暴行,你几乎都能在这些地方找到原型。

比如说杀俘:

日本兵进城时,到北寺塔搜查,把躲在北寺塔里面的中国兵捉住,用绳子绑了,拖到大雄宝殿前去杀。日本兵用刺刀把中国兵一个个杀死。我们躲在屋里,吓得要死,也不敢看,只听到中国兵的喊叫声。日本兵走了,我们开门去看,有五六十个中国兵被杀死了,地上到处是血。[1]

比如说破坏财物:

1938年农历六月初七,一支日军在吴淞江巡逻追击国民党溃军,在花桥镇陆巷登陆,包围了百家村,村民纷纷逃离,日军搜不到“支那兵”,就纵火烧房,大火烧了两天两夜,涉及三个自然村。[2]

比如说臭名昭著的“百人斩”,实际上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是从无锡开始杀起的,东京日日新闻从11月30日开始报道,之后在12月4日、12月6日、12月13日连续进行了跟踪报道,俩人是一路从无锡杀到南京城外的

用人做练刺刀的活靶:

朱泾乡引家厍严生云,被日军捉到吕巷,绑在廊柱上,用香烟头烫头和耳朵,用刺刀戳他的脸,并一再把严抛到河里取乐。最后把他拖到三星桥边一个小坟上,20 名日兵排着队轮番把他当活靶子练枪刺,活活刺死。[3]

那么这样一支军队,从8月份一直烧杀抢掠到了12月,用人肉和鲜血喂饱了之后打进了南京城,你难道能指望他们忽然转性么?你难道能指望他们忽然变得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怎么可能!

实际上,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对日本而言,他们原定战略中并不包括在淞沪会战后马上进犯南京,到37年11月7日,东京方面交代的作战任务还是“与海军协作挫败敌军战斗意志,为寻找结束战争的机遇而歼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华中方面军的作战区域大体是苏州、嘉兴一线以东地区”“这只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绝不是攻占首都南京那样积极的任务。”[4]。然而大家可能都知道,日本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叫做“下克上”。

……谁要听你这个啊!

老子来都来了,为啥不打进南京城?

然而问题在于,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里没这个啊!所以补给怎么办?跟不上啊!

一方面,几乎是唾手可得的巨大战果让日军无法克制自己的战争欲望;另一方面,这种完全出乎军部意料之外的作战行动让补给变得岌岌可危。所以最后日军一拍脑袋,干脆,咱们就地“征发”算了。

说是征发,其实不就是抢劫么。

假如说在这之前,日军的暴行还要被战争的外衣所掩盖一下的话,那么在这之后,这种暴行便迅速转化为明目张胆的、普遍化的行为。日军直接同沿途中国人民展开了对生存资源的争夺。

一路行军的过程中,因为日本的物资没有到,我们就在当地征集食物。鸡之类的就从老百姓那里偷过来。我们用钢盔把稻皮捣掉了吃。 所到之处,征发了猪和鸡,把肉塞进饭盒里。因为没有运米食品,所以都是在当地征发。行军中全部是当地征发。[5]

而日军的高级将领则对此熟视无睹、甚至是暗中鼓励。毕竟这种劫掠能够振奋军心,进一步刺激军队狂热的作战情绪。因此在这种纵容下,日军逐渐由最初的有组织的、带有军事目的暴行转变为松散的、普遍自发的、以劫掠为主要目的的暴行。

因此在进入南京之后,日军已经对类似的屠杀、抢劫等暴行了然于胸了。对这些日军来说,他们在南京城中的大屠杀,不过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战争生活的一部分。抢劫、强奸这些行径,也不过是他们平时“征发”日常的一部分。

所以我认为,日军占领南京后是否有自上而下的“报复思想”、“震慑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侵华日军身上的人性早就在战争中被消磨殆尽,他们有着充足的、自下而上的强烈施暴欲望。这种欲望伴随着南京城的沦陷而在日军之中到达了顶点,军国主义的狂热宣传、旧日本军队的严重不平等、军队高层的刻意放纵、长期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与作为征服者而产生的兴奋感混合一起,使得他们向南京城中的中国军民伸出了魔爪。


PS.大家假如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江南各地的地方志,以及相关的口述史。其惨状并不在南京之下,抗战中民族遭遇的苦难是超出想象的。

参考

  1. ^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惨案——侵华日军暴行录》,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224 页。
  2. ^ 侵华日军在昆暴行录编委会:《牢记血泪史》,第 2 页。
  3. ^ 上海市金山县县志编幕委员会编:《金山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730—733 页
  4. ^ 《临参命 138 号》,王卫星、雷国山编:《日本军方文件》,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 11 册,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第 4 页。
  5. ^ 松冈环:《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 102 人证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user avatar

南京大屠杀这是江浙沪大屠杀的一部分,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江浙沪地区被屠杀的民众不亚于南京。但南京最集中,规模最大。

user avatar

北京城遇到的抵抗较小,上海则是因为国际社会之观瞻所在,日军不便放肆。

南京的屠杀也是在驱赶完外国大使馆人员之后才进行的。

总的来说,原因有两点:

一是情绪发泄。南京大屠杀之前是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的一系列战争,中日双方都很顽强,日军遇到的阻力比他们预想的要大很多,心理准备首先就不足,加上艰苦战役造成的战友伤亡,士兵内心均非常压抑。而南京沦陷是一个节点,在日本人眼里,中国国都沦陷就几乎意味着中国的全部溃败,战争即将结束,因此在城破之后便进行了兽性的大发泄。

二是抓捕中国士兵的扩大化。南京城破后有大量国军士兵混入平民,日军遂进行严厉搜捕,在这一过程中就触发了滥杀现象,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另外,对于抓捕到的国军俘虏,也出于贪图省事,不愿意承担管理俘虏的成本原因而一律进行处决,也助长了滥杀的势头。

除此之外,日军对中国人的蔑视观念,日军军队里等级压迫的恶劣风气,也导致了日军士兵内心的扭曲。日军长官对屠杀的纵容自然也是重要原因。

南京城集中性的屠杀,到了外国大使人员返城,以及次年春季维新政府和地方维持会成立后,基本结束,但是零星的杀戮仍然在继续。

user avatar

旧日帝军队的必然。在大正时代的短暂自由化改革后,旧日帝 国军又恢复到彻底的封建化军队上去了。

虽然说凇沪会战、南京保守战蒋介石打的很差,但旧日帝 国军也损失三四万人,这是旧日帝 国军陆军不能接受的,如曾国藩攻陷天京后一样,泄愤立威式的大屠杀不可避免。在之后的战场上,旧日帝 国军一旦遇到激烈抵抗,必然要屠杀泄愤。

Ps:日本帝国军队不叫皇军,叫“日本帝国国军”

user avatar

真正的答案可以看一看《读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松井石根在上海之战后,认为日军收到重创,打乱了原先的战略计划,遂下令于南京一役“震慑”中国军队和百姓,制造“恐怖”气氛。谷寿夫熟读中国史,于佛教(日本佛教中对于杀戮和死亡的观念与中国大陆的佛教存在本质不同)亦有深入钻研,认为满人入关时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对于江南汉人的震慑力,同样可以移植于彼时的民国首都南京。正式这种思维和战略之因,才有了南京大屠杀之果。

user avatar

南京事件起因一事读过一些文献,中日两边的都有,见过不少说法,感觉最常见的是日军报复说,其次是震慑/膺惩中国说,还有就是缺乏粮秣也有一些。

这些原因都是比较直接的原因,如果说稍微追根溯源的话,中国的说法是认为日本军队比较野蛮残忍,并且存在比较普遍的敌视中国的情况,所以才会造成一个参与人数和死亡人数如此之多的屠杀事件。



(1)

但是实际上,历史上如此重大,死亡人数如此之多的屠杀事件,肯定不会是因为一两个很小的原因就造成的,而且根据记录,日军不仅是屠杀俘虏,还有屠杀平民,掠夺财物,奸淫妇女等多种行为,个人认为还是不能够非常简单归结到类似“为了打击中国”这样简单的原因上。

而且另一个有些有趣的问题是,很多研究学者对于南京大屠杀是必然还是偶然一事其实是有争议的,题主你问如果没有南京事件,会不会有上海事件,或者北京事件什么的,恐怕我只能说,非常有可能。


开始的话,最好还是从日军进攻的计划开始看:

这图中蓝色是日军的进攻路线,红色是中国的,看一下大概,日本海军和13师从后路围堵,当年的中国就是这么弱,制河权都没有。东南方向集结大军准备进攻,不难看出日本陆军的这场战役实际上打算打的是歼灭战。

而且还是那种滴水不漏的包围歼灭战。日本陆军在整个二战期间对于日内瓦公约的无视是很有名的,军队逃不出去,混在民众里面,抓俘虏可以抓错些人吧?所以死点平民不是很大的问题,当然按照公约俘虏可以杀,但是你要审判以后才能杀,不能直接就杀了。


然后稍微广的看一下,日本军队有胡闹的人,但是高层还是比较理智的——和一个比自己落后得多大国打持久战没啥意义,能速战速决是最好的;但是首先国民政府没打算投降,其次是虽然中国军队作战失败的时候居多,但是意志还是很坚强的,日军打得也不是很顺利。先不说补给的事情,就是光中国那么大数字的军队真要处理也是很麻烦的。当时蒋介石已经去了内地,至少日军是失去了先机的,中国军队的特点是多而且散,日本是少但训练有素,如果去打持久战,会很慢很麻烦,而当时日本并不想打持久战。

所以这个时候,南京集结了很多的国民党军队,对日军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了,一下子可以消灭如此多的中国军队,而且还有精锐的教导总队等部队,也许没准一下子打个元气大伤呢。

所以我觉得南京大屠杀的原因之一,至少不这样做没有发生南京大屠杀的客观条件,必须要算上日本军队从一开始就打算打一场彻底的歼灭战这一点。




(2)

当然仅仅这一点肯定不够的,歼灭战很多,也不是每次都死个二十万以上的平民的,肯定还有其他的问题的。

当时情况,之前淞沪会战,双方损失都不小,而且日本方面对于战争的进行有些动摇,而北方的苏联也是个威胁,本来是有一条苏州-嘉兴的制令线,并且不扩大的,但日军上层约束不了中下级的军官,执意往前推进,后来松井石根他们真的搞出了事实,大本营只好承认。

但是,但是大本营本来没下命令向南京推进的,而现在人往前了,补给线没有推进,辎重部队在作战部队非常靠后的地方,那么怎么办 —— “就地征收”,于是这就开始了掠夺杀害抢劫,而且南京之外,苏杭、无锡、金山这些地方都有过日军暴行的记录。

而这个时候指挥官的命令又进一步的推波助澜,目前可以证明的记录有“不论妇女儿童,凡中国人一概都杀,房屋全部放火焚烧。”、“大体上不保留俘虏,全部处理之。”这样的命令,这明显就是要死人的前兆。

这是推波助澜,把咸鱼放到饿锚旁边。

那么一般来说,军队里面的军人如果有点良知的话,也许会稍微反对一下屠杀的情况,毕竟你可以选择只抢劫的。




(3)

但是,当时的日本军人们做得到么?

也许有一些能做到,但表现出来的是,大多数人做不到。

原因在哪里呢?

现代人基本都认同爱国不等于敌视邻国,但是当时的日本,只能说有点微妙,昭和,大正,明治,日本的民族主义是稳步上升的,对君主的崇拜和本国资源不足的事实以及为了强大的日本,碰上了中国这个地大物博而又落后的国家,这么一个顺水推舟的样子,那么除了为了大日本帝国的未来,天皇的荣耀,我们这些军人该做什么呢?

征服满蒙、征服中国、征服中国人。

这惟妙惟肖的一幅画。

哈尔西在战争期间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Kill Japs, kill Japs, kill more Japs. 这点想必当时的日本人也感同身受。

那么有没有日本人说出来了呢?

真有,我读过津田道夫的《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这里直接引用,比我自己说有说服力:

忠君爱国的圣战意识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在日本,爱国心经常变形为排外主义的所谓忠君爱国,没有抗拒感而接受。

而南京呢,中华之首都,文明古镇,六朝古都金陵城,所以说怎么办就很明显了。

当时日本看不起中国这事,不必讳言,理解了反而有很多事说得通,比如为何日本只在中国战场使用明显违反公约的生化武器一样,比如为何屠杀俘虏的情况中国要比太平洋的岛上多得多。

不过我觉得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在一些日本方面的文章中,经常提到过一些当时的士兵表示是由于自己内心长期的压抑,将对上级的不满转移到了中国的民众和俘虏身上,好比家长公司被骂了回家打孩子一样。

打仗就会有人死,看多了人死会对活着的感觉产生怀疑,对士兵来说,通过怎样的行为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去杀人,去强奸,去享受,去宣泄。

而当时日军的指挥官也是这样想的,有意无意的纵容士兵这样做,加上日军编成是乡土连队,一个连队基本都是同乡人,可能是亲戚或者堂表兄弟,如果有个亲戚或者朋友被中国人杀死了,那么找个中国人杀了复仇,很奇怪么?

这种说法同样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4)

总结一下的话,南京大屠杀这么大的一个事情,原因肯定是多方的,归结到任何几个点上都不全面,包括这个回复里面写的这些,肯定也是不全面的。每个人看这个事件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地方,我现在反而很理解我国为何对日本改教科书的事情特别敏感,日本从昭和到明治时代的教育上面一字没提,但日本那么多年轻人为何为了天皇去死一点犹豫都没有?

坐上樱花,回天,万岁冲锋的那些人很多也就是20多岁,为什么就去了呢?

真的和教育一点关系都没有么?

说实话我觉得关系是很大的。

那么如果政府能约束军队,能否就没有屠杀了呢?

也没准有可能,但这是日本政府统帅权独立和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的问题,归根结底要说到明治宪法和山县有朋上去。

如果没有当时南京地区日本军队的下克上越过制令线,也许南京老百姓也就跑光了,但日本军队下克上的传统原因要去哪里找?


这些基本是一系列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所以我还是觉得,在面对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的时候,不应当以区区一二国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而是在更高的角度,以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出现为目标而进行研究和讨论,而不是因为政治立场和其他问题在这里吵吵闹闹。


- end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尤其是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其极端民族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以及战争机器的野蛮逻辑共同作用下的悲剧性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其根源和过程。一、 侵略战争的背景与逻辑:首先,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是日本侵略中国战争的直接延续。1.............
  • 回答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上的钱变多了,但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没有同步增长,结果就是大家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这事儿吧,说起来简单,但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循环。咱们来掰扯掰扯,为啥这年头钱好像越来越不顶用了。1. “钱多”惹的祸:货币超发这是最直接也最容.............
  • 回答
    突如其来的断链:为何全球芯片荒如此汹涌?曾几何时,我们对微小的芯片几乎无感,它们默默地藏匿于手机、电脑、汽车之中,支撑着现代生活的运转。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芯片短缺,让这个曾经不起眼的零件成了风暴的中心,将无数行业推入了困境。究竟是什么让这个精密运转的半导体产业节奏被打乱,导致了如此严峻的局面.............
  • 回答
    踩踏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在特定的环境和人群心理作用下,多种条件交织碰撞出的悲剧。想象一下,在一个空间里,突然涌入大量的人群,而这个空间本身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如此巨大的承载能力。狭窄的通道、陡峭的楼梯、突然消失的出口,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当人群的密度不断增加,每一个人所能获得的.............
  • 回答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内乱,发生于唐朝,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这场叛乱给唐朝的繁荣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要详细讲述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一、 根源性矛盾:藩镇割据的隐患唐朝初期实行的是府兵制和募兵制并行的制度。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
  • 回答
    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的惨剧,绝非偶然,而是当时政治生态、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波诡云谲、权力斗争白热化的时代真相。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礼崩乐坏:宗法制度的松动与周天子的权威衰落西周时期,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统治秩序虽然也有等级森严,但至少在.............
  • 回答
    古代军队出现“炸营”的情况,并非什么罕见之事,它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剑,能瞬间瓦解一支看似强大的军队,其原因盘根错节,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释。如果要细究起来,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一、信息不对称下的恐慌蔓延:这恐怕是炸营最直接的导火索。古代通信方式原始落后,军情传递往往缓慢且容易失真。.............
  • 回答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极其惨烈、影响深远的宗教战争,它更是集政治、宗教、经济和权力斗争于一体的复杂冲突。要理解这场战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发生根源、演变过程以及对后世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十年战争的发生:多重矛盾的引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并非单一原因,而是长期以来欧.............
  • 回答
    高速公路上的堵车,这个话题相信对每个开车的人来说都不陌生,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般的体验。为什么明明是为快速通行设计的道路,反而会变成蜗牛爬行?其实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多,远不止“车太多”这么简单。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在“搞鬼”。1. 流量饱和:最直接的原因,但并非唯一最直观的理解就是,高速公路.............
  • 回答
    加州临海,坐拥绵延的太平洋海岸线,本该是水草丰茂的景象,然而,为什么这里却屡屡陷入干旱的泥潭?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问题,绝非简单的“不靠海就没水”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 海水是不能直接饮用或灌溉的。 海水含盐量极高,高到植物无法吸收,更不用说我们人喝了。海水淡化虽然是解决之.............
  • 回答
    2021年10月31日,一个万圣节之夜,东京京王线列车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无差别杀人事件。一名24岁的男子,身着小丑服装,手持刀具,在行驶中的列车车厢内突然袭击乘客,造成多人受伤,其中一名70多岁的老人伤势严重。这起事件再次将日本社会对于此类暴力行为的担忧推向了风口浪尖。为何这样的悲剧会在看似平和.............
  • 回答
    零跑T03车主们最近糟心事不少,尤其集中在“自动驾驶走不了直线”这个问题上。这可不是小事,毕竟谁花钱买个智能车,是为了让它像喝醉了一样在路上晃荡吗?更何况,零跑T03主打的还是L2级辅助驾驶,这本应是提升驾驶体验、带来便利的功能,怎么就成了“鸡肋”了呢?“自动驾驶走不了直线”: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咱们.............
  • 回答
    阿富汗八个孩子在失去父母后全部饿死的悲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地严峻现实的一个缩影。要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导致这种极端困境的根源,这背后牵扯着长期的政治动荡、经济崩溃、自然灾害以及国际援助的复杂交织。首先,政治的长期不稳定和政权更迭是根本的动因。 阿富汗几十年来饱受战.............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印度的悲剧,17名工人在铁轨上睡觉不幸被火车碾过,令人心痛。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原因叠加的结果。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剖析当时的环境、工人的处境以及铁路系统的运作情况。首先,施工方的管理疏忽是关键因素。 像这种大规模的铁路沿线施工,本应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和规章制.............
  • 回答
    好的,关于台湾桃园炼油厂爆炸事件,我来尽量详细地为您梳理一下,并尽量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就像是听一位经历过相关事件的人在讲述一样。爆炸现场,仿佛被撕裂的天空想象一下,就在那个平常的日子里,原本平静的桃园,突然被一声震彻天地的巨响撕裂。那声音,绝对不是普通鞭炮或者鞭炮声响能比拟的,更像是什么巨大的.............
  • 回答
    河南南阳的这两只老虎咬死饲养员并最终被警方击毙的事件,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和发人深省的悲剧。要详细地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包括动物本身的习性、管理上的漏洞、事发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后续的处置。一、老虎的本性与潜在危险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老虎是野生食肉动物,即使是被圈养,它.............
  • 回答
    这则新闻真的令人心痛。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生命就在一瞬间被终结,这样的悲剧本不该发生。从事件的本身来看,涉及到一个看似普通的抢劫案,但最终演变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死亡,这背后可能牵扯到一系列的因素,使得它并非简单的“个案”,而是反映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首先,犯罪的动机和环境是这类事件发生的根源。盗窃.............
  • 回答
    美国名校毕业生在学生时期倾向民主党,踏入社会后逐渐转向共和党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这种转变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学生时期倾向民主党的原因: 大学环境的意识形态影响: 学术自由与自由主义思潮: 美国名校.............
  • 回答
    2018年7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泰国普吉岛附近的安达曼海变成了吞噬生命的漩涡。当天下午,载着127名中国游客的“凤凰号”和“鲨鱼”号游船在返回普吉岛途中遭遇巨浪和强风,不幸倾覆。这场灾难性的事故,导致47名中国游客永远离开了我们,另有50多人失踪,幸存者也多有受伤。现场情况:悲痛与绝望交织事.............
  • 回答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这座古老而又饱经风霜的城市,再次被爆炸的阴影笼罩。当地时间近日,喀布尔一家医院外发生的连环爆炸,将本已脆弱的和平再次撕裂,数十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更多人受伤,陷入痛苦的深渊。现场触目惊心:据报道,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当时正是医院人流密集的时段。据目击者称,第一起爆炸发生在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