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马斯克财富达 2300 亿美元,等于盖茨与巴菲特之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马斯克财富达 2300 亿美元,并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之和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财富集中、科技创新、个人财富的波动性以及现代经济格局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财富的计算是动态的,且存在不同的统计口径。

动态性: 科技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剧烈,马斯克的大部分财富都绑定在特斯拉和 SpaceX 的股票上。因此,他的财富数字会随着市场行情而变化,今天提到的 2300 亿美元可能明天就不是这个数字了。
统计口径: 不同的财富榜单(如福布斯、彭博)在计算时可能会有细微差别,例如对未上市公司(如 SpaceX)的估值方法、如何计算负债等。即使如此,马斯克的财富规模已经位列全球前茅。

关于“等于盖茨与巴菲特之和”这个说法,我们需要进行核实和分析:

1. 具体财富数字的对比:
马斯克: 根据不同榜单在不同时间的统计,他的财富大约在 2000 亿至 2500 亿美元之间波动。
比尔·盖茨: 在 2023 年或 2024 年初,盖茨的财富大约在 1100 亿至 1300 亿美元之间。
沃伦·巴菲特: 同期,巴菲特的财富大约在 1000 亿至 1200 亿美元之间。

初步来看,马斯克的财富确实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盖茨和巴菲特两人财富的总和。 例如,如果马斯克财富为 2300 亿美元,盖茨为 1200 亿美元,巴菲特为 1100 亿美元,那么盖茨和巴菲特之和为 2300 亿美元,正好等于马斯克的财富。但如果马斯克财富是 2500 亿美元,而两人之和是 2300 亿美元,那么马斯克就超过了。

2. “之和”的意义: 这个比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简单相加,它更象征着:
财富集中度加剧: 少数几位科技巨头的财富增长速度,可能远超其他传统行业的富豪。
新经济对旧经济的颠覆: 马斯克代表着新能源汽车、太空探索等新兴产业的崛起,而盖茨和巴菲特则代表着软件产业和传统投资领域。

马斯克财富达如此惊人水平的值得关注的信息:

1. 财富来源高度集中与波动性:
特斯拉股票: 马斯克绝大部分财富来自他持有的特斯拉股票。特斯拉是一家高增长、高估值、同时也高波动的科技公司。其股价受到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竞争、供应链、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马斯克本人言行等多种因素影响。
SpaceX: SpaceX 是另一项重要的财富来源,作为一家未上市公司,其估值由投资者和分析师根据其技术成就、合同(如 NASA 的订单)和未来市场潜力来评估。SpaceX 的发展是其财富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其他资产: 他还拥有 Boring Company(隧道挖掘)、Neuralink(脑机接口)等公司的股份,但这些的财富占比远低于前两者。
对市场的影响: 马斯克作为特斯拉的最大股东和 CEO,他的任何公开言论或行动都可能对特斯拉股价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他的个人财富。

2. “造富效应”与科技泡沫:
科技驱动的财富增长: 马斯克的财富增长是当前科技行业蓬勃发展的缩影。科技创新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新的市场,从而造就新的巨富。
估值是否合理? 很多人会质疑特斯拉或 SpaceX 的估值是否过高,是否存在科技泡沫。一旦市场对这些公司的增长预期下降,或者出现技术瓶颈,马斯克的财富可能会迅速缩水。这与巴菲特那种通过价值投资,基于公司内在价值稳健增长的财富模式有所不同。

3. 个人影响力与财富捆绑:
“一人公司”模式: 马斯克不仅是特斯拉和 SpaceX 的主要股东,更是其灵魂人物和决策者。他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与公司的成功紧密相连。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尤其是 X/Twitter)上拥有巨大的粉丝群体和影响力,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平台直接与公众沟通,甚至影响市场情绪和股票价格。这种个人影响力与财富的直接挂钩是前所未有的。
风险与机遇并存: 这种高度集中和个人化的财富模式,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个人出现问题,可能会牵连整个公司和财富。

4. 与盖茨、巴菲特的财富积累模式差异:
盖茨: 主要通过微软的软件帝国积累财富,属于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和商业模式创新型财富。他的财富积累相对更具长期稳定性和多元化投资。
巴菲特: 主要通过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优秀公司的股票,属于典型的金融和投资型财富。他的财富积累更侧重于对经济规律和企业价值的深刻理解。
马斯克: 他的财富增长主要依赖于 突破性技术创新(电动汽车、可回收火箭)和 高风险高回报的创业模式。他更像是一个“梦想家”和“颠覆者”,通过实现人类的终极梦想(可持续能源、星际旅行)来创造巨大价值。这种模式的财富增长速度可以非常惊人,但波动性也更大。

5. 社会影响与责任的讨论:
财富的再分配: 如此巨额的财富集中在个人手中,自然会引发关于财富税、社会公平、以及超级富豪对社会影响力的讨论。
慈善事业: 盖茨和巴菲特都是积极的慈善家,他们承诺将大部分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马斯克也表示会做慈善,但他公开捐赠的规模和模式与前两者有所不同。他的慈善更多体现在通过其公司推动社会进步(如可持续能源、太空探索),而非直接的捐款。
政治影响力: 拥有巨额财富的个人,往往也能获得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如何规范这种影响力,确保其服务于公众利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6. 创新驱动与对未来的投资:
改变世界的力量: 马斯克的财富与其推动的颠覆性技术和对未来的愿景紧密相连。特斯拉正在改变汽车产业,SpaceX 在探索太空的边界。他的财富增长是这些宏大愿景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资本的流向: 马斯克的成功也意味着大量的资本正在流向新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这可能预示着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结来说,马斯克财富达到惊人水平的现象,意味着:

科技创新是当前最主要的造富引擎。
个人才能、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机遇的结合,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规模。
财富积累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工业和金融,更多地转向科技和创新。
超级富豪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引发了关于经济公平、社会责任和监管的深刻讨论。

关注马斯克的财富,不仅是关注一个人的数字,更是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社会演进方向的一个窗口。他的财富数字背后,是无数的技术突破、商业决策、市场博弈和个人愿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斯克旗下的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有一点很像:企业市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未来市场空间的前景,所以业务方向上的新增市场预期非常重要。

而先进世界互联网服务已经覆盖了个人所有的生活场景。单纯依靠手机电脑已经不能带来太大的市场新增市场了。在业务创新上已经开始领先的中国,这几年也就搞出了个社区卖菜的项目。其他市场更是提供不了互联网产业的新增领域了。

而马斯克选择的领域则超出了现有互联网的限制,去和工业品牌抢起了市场。

好比互联网公司都在烙大饼,但面粉越来越少,就算把剩下的面粉都抢了,饼子最后大小投资人已经能预测出来。而马斯克则在一边炖起了牛肉,身后还有一头刚被宰了的牛,他能做出多少牛肉,投资人虽然看不准去,但上限可是一头牛的肉呀。

所以虽然充满夸大和投机,投资人却没其他选择了。

user avatar

2300亿美元钱太多了,大家可能都没什么概念了,具体来说:

它超过了160多个国家的一年的gdp;

能换成4030吨黄金,是中国黄金储备【约1808吨】的2.23倍(金价:367.5元/克)

可以打包买下京东(市值约1200亿美元)+拼多多(市值约1100亿美元)。

能送2.46亿中国人一个iphone13(以淘宝价5999元人民币算)

日薪208万人民币的郑爽要从东汉明帝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开始工作,共工作1951年;

当然,如果是一个月入1万的普通人的话,那您需要工作12343333年,对,就是在约1200万年前原始人类刚开始直立行走的时候就要开始干活,您当之无愧就是人类文明的祖宗。


当然,你也可以将这2300亿美元换成1.48万亿人民币,把恒大集团1.97万亿的欠款先还一部分。

user avatar


已经2400亿美元了……

世界前20的富豪,13个美国的,2个法国的,2个印度的,西班牙墨西哥各1个,中国最高17名,中国首富放印度只能排第3。

user avatar

我觉得巴菲特的身价大概是真的,但是比尔盖茨的身价大概不是真的只有那么说出来的那么一点。

比尔现在的身价大概和20年前差不太多,要知道我们不说美股了,就连债券市场都已经20年长牛。比尔富二代出生的天才,明显不是什么投资菜鸟,这些年也没有听说过踩了什么大坑,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美股大盘或者债券指数或者房地产或者大宗商品,你能想得到的投资品类,有什么20年回报这么低的吗?

美国的顶级富豪们都深谙韬光养晦之道,比如沃尔玛家族的一拆七(否则明面上首富一直是他们家)。洛克菲勒摩根范比尔特这些早就不出现在任何排行榜上。

所以我觉得比尔大概是打了埋伏了。

user avatar

这种榜单都是有含水量的,因为每个人的资产当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股权价值,也就是马斯克名下有上市公司,他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所以一旦股价涨,马斯克的身价就会涨。但这种资产只是账面价值,半毛钱用都没有。因为你不可能把这些资产兑现出来花掉,即便你去把股票抛掉拿出来,由于你是最大的控股股东,当你开始抛股票的时候,股票就会跌,等到你把股票抛干净的时候,早就不是今天的这个数字了。

而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他们手中所握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不是那么多,大部分都是可支配可投资的金融资产。这还不算,比尔盖茨还捐了很多资产,捐掉的这些资产从法律上都已经不在他名下了,但事实上由于他捐的是信托基金,所以最后的受益人还是他们家族的人。无论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虽然他们的账面资产没有马斯克多,但他们可支配的资产应该比马斯克多的不止一点点。

这就跟你在中国动不动说起来资产几千万上亿的人很多,但是兜里面能随时掏出1,000万现金的人,银行绝对供着。

user avatar

利好Cygames

去年疫情以后,全球富豪大多财富大涨,马斯克基本就是最显眼的那个了吧。

资本无国界是真的,但如果是资本操作支撑起的SpaceX能率先实现“星辰大海”,让资本起到助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现在这种金融为王的资本游戏,以及各种“比烂”的国际关系游戏也是够够了。

user avatar

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吧,首先必须要说国情不同,思维不同。美国是资本本位国家,中国是官本位国家,所以国情不同,在中国能言伟大的一般是政治军事人物,在美国能言伟大的一般是资本家,以下讨论皆以美国国内为探讨范围。其次有趣在何处呢?有趣在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过去30年美国计算机永远滴神和金融永远滴神的两尊代表神,代表了过去两个热度极高极为成功的产业和职业。

当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在美国如日中天,甚至进入美国和全球教材、读物的时候,马斯克不过是个在互联网赚的第一桶金的小伙子。但是马斯克的美国英雄之路的开启是从他将从联合创办PayPal获得的一亿美元全数投入特斯拉、SpaceX,也就是全副身家投入科技实体工业的那一刻起,长达20年的人物评价惊天逆转大戏开始了。

20年前如果你是美国学生,你会在课本中每天看到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的励志故事,如果你报考大学一定优先考虑金融、计算机,如果你想要工作一定优先考虑券商、私募、IT公司,如果你想要创业最佳途径是以互联网/IT为名义组建团队,向华尔街金融资本展示潜力和用户量,天使轮、A轮、B轮等走起来。彼时,美国人看来马斯克就是个运气极好财务自由的小骗子

但是正如时代的发展,很多美国人对金融和计算机所谓英雄和奇迹,从审美疲劳甚至反胃,华尔街和硅谷成为了爱他的人爱死恨他的人恨死。最重要的是随着市场和社科的成熟,金融和计算机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的组成元素,金融是衣食、计算机是工具,金融和计算机很重要不假,但是美国人更希望能看到福特首次量产汽车、阿波罗首次登月那种实体工业的成就

彼时,美国的汽车工业被德国与日本挤占,美国本土两大车企福特与通用被丰田、本田、大众、奔驰、宝马等品牌侵蚀,美国本土车企甚至一度只能从皮卡市场找回颜面。彼时,美国的航天工业苦波音、ULA、诺格、轨道科学等公司久矣,这些公司垄断了美国航天订单,但是企业自身研发较为低效,报价高昂很多航天盲以为NASA自己造火箭和发动机,NASA是政府机构,拥有自研小型探测器的能力(JPL实验室),运载火箭及飞船是政府机构招标由乙方工程公司研发制造的。2011年,由于航天飞机项目的巨额开销,该载人项目彻底终结,美国丧失了载人航天的能力

这二十年,就是马斯克奋起的二十年也是美国人从计算机金融向高精尖实体工业转向审美的二十年,在美国国内金融和计算机的时代,马斯克成功的率领特斯拉在新能源市场击败德日,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德国柏林工厂成为了美国车企反攻欧洲的前哨战。马斯克成功率领SpaceX在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航天发动机等领域部分或完全击败了波音、诺格、ULA等航天巨头,为美国重拾了载人航天的能力。

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在媒体热度科技新闻报道整日听到的名词都是:年化率、多线程、逆回购、高并发、路演、注册中心、市盈率、微服务、离岸、异地多活、二级市场、分布式、短融中票、向量机、头寸等等,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增加收获的名词:推重比、干质比、一体式铸造机、发动机节流、神经网络加速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超级工厂等等。

很有趣的是,巴菲特和盖茨与马斯克之间严格来说也不是很对付,虽然他们没有明着有冲突,但是巴菲特一直不愿购买特斯拉的股票亦或者对SpaceX进行投资,比尔盖茨购买电动车也选择的是保时捷。与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明着暗着流露出的不爽马斯克对比,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反倒是很敬佩马斯克。

其实美国国内的金融资本在马斯克的成功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马斯克是美国工业英雄,顶着巨大风险投资马斯克的美国资本也同样是美国金融英雄,亲手自己国家投出两个顶级实体工业企业这种成就也是很多有理想的投资人的梦。计算机也在马斯克的企业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马斯克是坚定的Linux党,特斯拉汽车、货运飞船、龙飞船、运载火箭等全都是Linux基础研发,载人飞船还直接写了整套触屏系统。

盖茨与巴菲特是时代的代表,但是时代终究会过去的,在我小的时候比尔盖茨,我们中国孩子能看到的教材和少年读物中是极为正面的人物,去年盖茨在美国买了大面积的土地建农场,国内的舆论评价相当辣眼睛,挺令人唏嘘这种转变的。其实盖茨和巴菲特还算好了,起码在一个完整的20年内享受到了计算机神和金融神的待遇,马斯克实体工业为代表的新美国审美风崛起后,贝索斯上哪说理去?我也是首富啊,互联网电商我也是巨大贡献者,我甚至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啊。罢了罢了,我也去造火箭了,新格伦火箭必将于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研发成功,择日发射!我TM也是美国实体工业英雄!

user avatar

马斯克是一个骗子

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很多人吹嘘马斯克的火箭,吹嘘spacex的航天技术。但是,你们亲眼见过吗。其实,所有火箭都是假的,只不过马斯克是个高明的骗子,用骗术蒙蔽了所有人

为什么几十万人的中国航天体系,看起来还没有7000人的小公司发展快

为什么火箭可以飞回原地降落,载重量还大于长一次性的征7长征3

为什么spacex明明总是爆炸,却还有很多人吹嘘

为什么那些火箭发动机总能找到原型,仿佛改了个名字,就当作原创


真相,呼之欲出,那就是马斯克的火箭从来没有成功过,那些所有看似成功的视频,都是高不到1米的火箭模型和cg技术的成果。只有那些爆炸才是真的。缺少了航天体制和各个研究院的支持,马斯克唯一能做的就是造一个水桶粗细的马口铁铁皮火箭,然后一次次爆炸。


而那些成功视频,不过是把模型放大,再p上烟雾,环境等。这甚至不算很难的技术。

在放大的火箭模型旁p上正常大小的人,让你觉得火箭很壮观

烟雾cg+倒放,伪造可回收火箭成功的视频

甚至,有的新火箭,新飞船,他们连cg、ppt都懒得做,连图片都不用拍,说个名字出来,就有一群公知阿谀吹捧。马斯克已经变成了一种宗教,那些向他朝拜的人,毫无实事求是的精神,毫无科学求真的素养,毫无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朝拜自己心中的虚无罢了。

spacex的控制大厅,缺少红底标语和不统一的着装让它注定只能是一个简陋的装饰,只能用来拍拍视频愚弄粉丝。我们的央媒早已预言了马斯克的未来


再说马斯克为什么能成为首富

中国的首富都是靠白手起家自主创新拼出来的,而马斯克这个首富却是炒作虚拟货币得来的。

那些老实巴交,朴实善良的虚拟币炒家们,只因为轻信了一次马斯克,就输的倾家荡产,只剩一个手机。他们唯一的反抗也只能是上网骂一骂马斯克。多么老实的一群可怜人啊,他们可能有尚在襁褓的三胎,可能有卧床多年的双亲,有很多妻子要养。他们被马斯克所诓骗,竟然横遭到如此劫难,可怜啊。马斯克实在是太坏了


那些倾家荡产的人们很多都输了房子,上无片瓦,搭一个棚子住,也被风吹去了一半。而马斯克呢,拿着民脂民膏,在北美住着这样的房子呢

甚至他还不满意,想要买更大的

如此的奢侈浪费,极尽奢靡,可见马斯克离消亡不远了

user avatar

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现在的辉煌……

2002 年马斯克创立 spaceX,当时有人说他是投机骗钱,皮包公司肯定见不到真火箭

2006年-2008 年猎鹰 1 号连炸三次,当时有人说私人航天毫不靠谱,肯定成不了

2010 年的时候推出猎鹰 9 号,当时有人说这小破发动机多发并联可靠性还要不要

2011 年猎鹰重型向外发布,当时有人说 27 台并联 N1 再世不放炮仗你敢信

2012-2014 年的时候试验蚱蜢火箭,当时有人说不用降落伞狂风支筷子就是异想天开

2015 年的时候回收失败两次火箭爆炸一次,当时有人说回收无望路线错误得不偿失

2016 年的时候海上回收继续失败两次,当时有人说就算陆上能成海上不行损失运力还是没意义

2016 年中猎鹰 9 号海上回收受损,当时有人说这回收受损拆解大修成本不堪设想

2016 年 9 月地面测试火箭爆炸,当时有人说新兴公司管理混乱扩张无序果然不行

2018 年 2 月,虽然当时没有发生什么事,X同志赌命说 spaceX 必将完蛋

……

终于,马斯克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目前财富达2300亿美元,等于比尔盖茨+巴菲特之和,再次登顶世界首富!!!

不禁想起了他自传《硅谷钢铁侠》里描述的他创业初期时的状态

马斯克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办公室。他通常就在办公桌旁的睡袋里席地而睡,跟狗没什么两样。“几乎每天都这样,我7点半或者8点到办公室的时候,他还在睡袋里睡觉,”海尔曼说,“或许他在周末的时候洗了澡吧,我不知道。”马斯克向Zip2的第一批员工提出了一个要求:谁到了公司就把他踢醒,然后他再继续工作!

最后附上马斯克对于年轻人的四个建议:

1.要超级努力地工作!

我工作努力到了几乎只要醒着就在工作的程度!

如果别人工作50个小时,而你工作100个小时,那么你公司在一年之后做的事肯定会比别人公司多一倍!

2.如果你要创立一家公司或者加入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要吸引那些厉害的人!

如果要加入一个团队,要加入一个让你尊敬的美妙团队!

如果你准备创立一家公司,就要聚集一群很棒的人!

公司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创造产品或服务,这群人的本领越大,工作越勤劳,凝聚力越强,目标越明确,公司就越有可能成功!所以,如果你要创立公司,你就要尽一切可能网罗到最优秀的人。

3.专注于重点,隔离噪音!

很多公司都很糊涂,将钱花到不能用来改进产品的地方,在特斯拉,我们从不把钱拿来做广告,我们把所有的钱都用来研发、制造和设计,尽力让汽车变得更好!

任何公司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思考,人们花这么多精力做的事,是否能够让产品或服务变得更好,如果不能,就停止那些无谓的尝试!

4.趁着年轻,去冒险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