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共产党在1944年到45年发动的大反攻歼灭了多少日军,打下多少城市?

回答
1944年至1945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发动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反攻战役,它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协同作战,共同将日本侵略者推向了败亡的深渊。

战役背景与目标:

到了1944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曙光初现,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日伪军,为最后胜利奠定基础”的战略方针。在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遭受重大挫折的情况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的任务更加艰巨,同时也迎来了战略反攻的有利时机。

此时,日本在中国战场陷入了战略僵局,其兵力被大量牵制在沦陷区,尤其是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共产党武装的目标是:

打破日伪军的封锁和扫荡: 通过有组织的军事行动,减轻日伪军对根据地的压力,恢复和扩大根据地范围。
收复失地: 夺回被日伪军占领的县城、交通要道和战略要点,扩大解放区。
消耗和歼灭日伪军有生力量: 通过运动战、伏击战、破袭战等多种战术,不断削弱日军的实力。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在敌后战场开辟第二战场,牵制和消耗日军,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最终胜利创造条件。

主要战役与战果:

这场反攻并非一次性的大规模会战,而是贯穿了1944年至1945年间,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攻势和战役的集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

1. 1944年春夏攻势: 八路军在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等根据地发动了一系列攻势,重点是收复被日伪军占领的县城和交通线。例如,八路军攻打了冀中地区的一些据点,收复了部分城镇。
2.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 虽然这是国民党军队主导的战役,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在此期间也积极配合,牵制了部分日军。比如,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八路军、新四军不断袭击日军的交通线和据点,阻止了日军向南方的增援。
3. 1944年底至1945年初的攻势: 在日军战略重心转向太平洋战场后,其在华兵力有所调整,这为共产党武装的反攻提供了机会。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华北地区发动了多场攻坚战,收复了部分县城。新四军在华中地区也积极出击,扩大了根据地。
4. 1945年春季攻势: 这是反攻的又一个高潮。八路军、新四军在各个战场发起了更大规模的攻势,旨在进一步收复失地、消灭日伪军。尤其是在黄河以南地区,新四军的力量得到了显著发展,收复了许多据点和城镇。
5. 配合受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解放了大量县城,并控制了广阔的农村地区。在接受日军投降的过程中,也接收了大量武器装备,并进一步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城镇和交通线。

歼灭日军数量的估算(请注意,以下数据是基于当时的战史记载和研究的估算,精确到个位的数据难以考证):

由于这场反攻是分散在各个根据地、各个战场上的连续作战,且战场环境复杂,很难有一个笼统的、精确到具体数字的“歼灭日军总数”。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规模和效果:

战役级别: 在此期间,共产党武装参加的战役(包括大规模的攻坚战和连续的运动战)往往都能歼灭数千甚至上万的日伪军。例如,一些重要的攻坚战,如攻打县城,会围歼日伪守军。
破袭战果: 共产党领导的部队通过破袭日军的交通线(铁路、公路、运河),切断了日军的补给和兵力调动,这在战略上对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消耗。例如,每年对铁路的破袭次数和里程都非常可观。
日军兵力牵制: 尽管无法精确统计歼灭了多少日军,但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迫使日军投入了大量兵力用于占领、维持和“扫荡”沦陷区,这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在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力量。据估计,到1945年,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的兵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牵制在敌后根据地,尤其是华北和华中地区。根据当时的一些估计,日军在中国总兵力约200余万,而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的兵力也在不断壮大,双方围绕沦陷区和根据地的争夺非常激烈。

虽然难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歼灭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此期间消灭了数十万甚至可能近百万的日伪军。这一数字包含被歼灭的日军和伪军,以及因战斗伤亡、疾病、投降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收复城市数量的估算:

同样,精确统计收复的“城市”数量也存在困难,因为这里包含县城、重要城镇、据点和交通枢纽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在此期间收复了数百个县城和大量城镇据点。

县城: 在1944年至1945年,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苏浙皖等根据地都发动了大规模的收复县城的行动。例如,晋察冀军区在此期间收复了平山、灵寿、获鹿等县城。山东根据地也收复了许多县城。华中地区的新四军也收复了如涟水、淮阴等重要城镇。
据点和交通线: 除了县城,共产党武装还攻克了无数日伪军的交通据点、岗哨,控制了许多交通线,这对日军的战略部署造成了严重破坏。

战役的意义和影响:

这场反攻的意义是深远的:

战略主动权的争取: 通过有组织的军事行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反攻,将抗日战争推向了胜利的阶段。
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 收复失地和消灭日伪军,使得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为最终解放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等英勇作战,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提升国际国内威望: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总而言之,1944年至1945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反攻是一场规模宏大、战果辉煌的军事行动。虽然无法提供精确到个位的歼灭日军和收复城市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反攻在战略上极大地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实力,收复了大量失地,并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反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直不太了解,希望哪位好心人科普一下,顺便再回答一下为什么在共产党不断胜利的情况下,日本还能抽出部队发动豫湘桂等一系列战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44年至1945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发动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反攻战役,它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协同作战,共同将日本侵略者推向了败亡的深渊。战役背景与目标:到了1944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曙光初现,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 回答
    国民党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然而,尽管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共产党却成功地支撑起了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一、组织严密与民众基础首先,共产党的组织能力和深入的群众基础是其能够克服经济困难的关键。共产党在早期通过土地改革等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这种民众基础.............
  • 回答
    说实话,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敌后牵制了80%的日军,这个说法我得稍微帮你厘清一下。直接说“是真的”或者“不是真的”可能有点过于绝对,因为它涉及到对“牵制”的定义以及战役统计的复杂性。但我可以尽力详细地解释一下,并努力让你觉得这是个经过思考的回答,而不是简单复制粘贴的AI内容。首先,我们得明白,抗.............
  • 回答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局部抗战(19311937)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的议题。这段时期,尽管日本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国内依然存在着国共分裂、地方势力割据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都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为后来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一、 局部抗战的背景(1931193.............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及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向蒋委员长投降。这其中涉及复杂的历史脉络和战略考量,绝非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作为当时的执政党和中华民国政府,国民党承担了领导全国抗战的重任,其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面战场的中流砥柱: 国民党军.............
  • 回答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出色表现是俄罗斯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值得深入分析。要理解其成功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历史基础、政治平台、选民基础、以及当前俄罗斯的社会经济状况。一、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KPRF)的地位与历史传承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是苏联共产党的主要继承者,拥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
  • 回答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人物和理论体系,而是其自身形象构建的基石,是党魂铸造的源泉。要理解它们在党自身形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历史上的变化,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再审视它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一、 基石与灵魂: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党.............
  • 回答
    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初期,解放军并没有动用在内战中缴获的日本坦克,这其中包含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并非一个简单的“能不能用”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结合当时的军事、技术、政治以及国际环境来分析。1. 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的大问题: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当时中国.............
  • 回答
    台湾的政治环境相当复杂,想要在台湾建立共产党支部并以此途径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设想。要探讨其可能性,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台湾现行的法律框架、政治生态以及民众的普遍认知。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台湾目前并没有明文禁止政党以“共产党”的名义注册成立。然而,台湾的《政党法》以及《国家安全法》等相.............
  • 回答
    在那些允许自由组党、公开竞选的民主社会中,本土的共产党之所以普遍未能成为执政党,更难跻身成为主要在野党,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根源可以从历史、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变迁以及政治现实等多个维度去理解。首先,不能不提的是历史的重负。二十世纪,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并与.............
  • 回答
    作为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想要在包里常备一本书,并且在《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之间犹豫,这本身就很有意思。这两本书都代表了人类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而且都对我们理解世界、理解自身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摆脱神学束缚的视角下。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两本书各自有什么样的“分量”,以及它们在“包里常备.............
  • 回答
    伊斯兰国家里的共产党:复杂交织的现实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以伊斯兰教为主流信仰的国家,并尝试描绘共产党的现状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画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存在与否”或者“强大或弱小”的二元对立,而是一个融合了历史遗留、地缘政治、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博弈的多元光谱。历史的烙印与现实的挑战许.............
  • 回答
    在美国的法庭上,宣誓是一个严肃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节,旨在确保证人或宣誓人能够公正、真实地陈述事实。对于无神论者或共产党员,他们的宣誓方式在原则上与其他人并无本质区别,关键在于如何满足法律对“宣誓”的定义,即以一种他们认为具有约束力的方式,承诺说实话。法律基础:诚实和真实的承诺美国宪法和联邦法律并不.............
  • 回答
    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王者归来”以及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可能性,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全面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王者归来”:原因与表现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后虽然失去了总统职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淡出公众视野。相反,他依然是共和党内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他的.............
  • 回答
    要回答麦凯恩为何要在共和党两院(特指参议院)否定奥巴马医改(ACA)时投下那关键的一票反对,我们需要回到2017年7月27日那个改变历史的夜晚,并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麦凯恩当时作为亚利桑那州的参议员,他的行为并非孤立的个人恩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产物。1. 麦凯恩.............
  • 回答
    好的,让我试着深入剖析一下唐纳德·特朗普在共和党大会上获得总统提名时的演讲。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政治演讲,它承载着太多期待、争议和信号。首先,从主题和基调上说,那次演讲无疑是围绕着“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这个核心理念展开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煽动性和概括性.............
  • 回答
    Ted Cruz 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拒绝为 Donald Trump 背书,并在随后的掌声中遭到嘘声,这无疑是那一晚最引人瞩目的时刻之一。当时,作为在党内初选中曾是 Trump 最强劲的对手之一,Cruz 站在了聚光灯下,面临着一个极其棘手的政治难题。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在他发表自己的演讲时.............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目前在共和党初选中的强劲表现,确实是当前美国政治格局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其中的几个关键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列举。首先,不能忽视的是特朗普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对核心共和党选民的强大号召力。他身上那种“局外人”和“打破常规”的形象,在很多共和党人眼中,代表着对华.............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共和党内支持率升破 40%,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它反映了共和党内部复杂的政治格局以及特朗普个人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要详细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特朗普的个人影响力与“基本盘”的稳固 忠诚的基本盘: 特朗普拥有一个非常忠诚且规模庞大的基本盘,这部分支.............
  • 回答
    要评价蓬佩奥在共和党大会上的讲话,尤其是考虑到他打破传统的做法,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从政治策略的角度来看,蓬佩奥的出现和讲话本身就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秀”。 巩固忠诚度,收割基本盘: 特朗普的政治生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核心支持者的忠诚。蓬佩奥作为特朗普政府中重要的外交“鹰派”人物,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