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麦凯恩为何要在共和党两院否定奥巴马医改时投入关键一票反对?

回答
要回答麦凯恩为何要在共和党两院(特指参议院)否定奥巴马医改(ACA)时投下那关键的一票反对,我们需要回到2017年7月27日那个改变历史的夜晚,并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麦凯恩当时作为亚利桑那州的参议员,他的行为并非孤立的个人恩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产物。

1. 麦凯恩的政治哲学与独立精神:

约翰·麦凯恩一直以来都以其“建制派共和党人”和“独立思考者”的形象示人。他曾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党内拥有崇高的地位,但同时也以敢于挑战党内主流声音而闻名。他并不拘泥于党派路线,更看重的是国家利益和长远的政治原则。

在这次投票之前,共和党内部对于推翻和替代奥巴马医改有着强烈的共识,认为ACA是政府过度干预、扼杀市场活力的体现。然而,共和党提出的替代方案,特别是“瘦身”版的“美国医疗保健法案”(American Health Care Act,AHCA)在参议院的版本,却引发了不少争议,甚至在共和党内部也未能达成一致。

麦凯恩对这份法案的许多条款都持保留态度。他认为,这份法案在废除ACA的同时,并没有提供一个足够健全、能够真正解决医疗成本过高、保障范围不足等问题的替代方案。他尤其担忧的是,这份法案可能会导致数百万美国人失去医疗保险,特别是那些有既往病史的群体,这与他一直以来倡导的“为所有人提供可负担的医疗保健”的理念相悖。

2. 对替代方案的不满与对程序的质疑:

当时参议院的共和党领导层试图通过一种名为“和解”(reconciliation)的程序来通过这项法案。这种程序允许一些财政性质的法案在参议院只需要简单多数(51票)即可通过,而无需应对阻挠议事(filibuster),后者需要60票才能克服。

然而,这种“和解”程序本身就意味着法案的制定和审议过程非常仓促,缺乏广泛的讨论和修改。麦凯恩对这种“走捷径”的做法感到不满。他认为,一项关乎数千万美国人福祉的重大医疗改革,理应经过更充分的辩论、更多的听证会,以及更广泛的跨党派合作。他批评当时的共和党领导层,认为他们未能吸取教训,也未能展现出解决重大问题的诚意和能力。

尤其是,在麦凯恩看来,共和党未能提出一个足够成熟、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替代方案。他们只是急于废除ACA,却未能清晰地描绘出“后ACA时代”的医疗保障蓝图。这种“拆毁”而非“建设”的做法,让麦凯恩感到失望。

3. 希望重启跨党派谈判:

麦凯恩的这一票,与其说是完全否定ACA,不如说是希望通过阻止这项“不完美”的替代方案,来迫使两党回到谈判桌前,共同寻求一个更可行、更惠及民众的医疗改革方案。

他曾公开表示,他希望“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希望能够“开始一个真正的、跨党派的努力,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他认为,共和党自己提出的方案存在重大缺陷,而且缺乏民主党人的支持,即使通过,也可能难以长久维持。

他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战略性否决”,意在通过一个高调的、关键性的投票,来为推动更理性的、更有建设性的对话创造空间。他相信,只有通过两党的合作,才能真正解决美国医疗体系的深层问题。

4. 个人经历的影响(间接但重要):

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忽略麦凯恩个人的经历。他曾患有脑癌,这让他对医疗体系的运作、药物的可及性以及患者的保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生命最后阶段,他更看重的是能否为所有美国人提供体面的医疗服务。这份个人经历,无疑会影响他对医疗改革法案的判断,让他更加审慎地评估每一项条款对患者的影响。

5. 对党派政治的失望:

在那个时期,美国的政治环境高度两极化。共和党内部,特别是特朗普总统本人,对ACA持零容忍态度。而民主党则坚定捍卫ACA。在这种背景下,麦凯恩可能也对党派政治的僵局感到失望,认为党派之争已经阻碍了国家前进。他的投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这种僵局的抗议,是对“我们必须做得更好”的呼唤。

总结来说,麦凯恩在那一票中投下“否”,是一个复杂决定的结果,包含了:

对共和党替代方案内容的不满: 认为其存在重大缺陷,可能伤害部分群体。
对立法程序的质疑: 批评其仓促、缺乏充分讨论和跨党派合作。
希望促成跨党派谈判的愿望: 相信只有合作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其一贯的独立政治立场: 不受党派羁绊,以国家利益为重。
个人经历对医疗问题的关切。

他当时的发言和之后的行动,都表明他并非是想“保护”奥巴马医改,而是认为当时的共和党方案“不够好”,并且缺乏必要的政治合法性和社会共识来支持其推行。他的这一票,最终导致了共和党未能推翻ACA,也成为了美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麦凯恩是一个真正的共和党员及川普支持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共和党和川普的利益。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美帝政治。对于美帝的政客来说,什么是他们的最高目标。假如你觉得是推动他们的法案那就奶衣服了,美帝政客的目标只有一个:获得选票。因此,把问题解决了几乎从来不是最优解,他们的最优解是保留问题,指出问题,并永远表示这是对手的错,我会解决他们,但最终永远不解决它。

就好比最高法院支持同性恋婚姻,你觉得是民主党的胜利么?表面上民主党政客会说欢欣鼓舞,但背地里我估计他们会骂娘,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选战议题,失去了一个拉拢选民的手段,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掉了,部分选民表示这方面我们满足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其他议题吧:嗯,好象经济方面议题我更赞同共和党,减税好棒棒……

同理,我也认为民主党其实并不一定想着解决非法移民问题(奥巴马八年做了什么?)。因为首先你真大赦了开放边境了,会得罪一大堆美国人。其次这个问题是很多墨裔最关心的问题,假如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接下来可能会倒向共和党,因为墨西哥裔其中的天主教氛围其实十分浓厚,他们在不担心自己居留问题以后,接下来可能就会想:哦,其实我也不想让人堕胎,也好讨厌同性恋们逼人做蛋糕哦,还是投给共和党吧……

再说回奥巴马医保。奥巴马医保其实是民主党送给共和党的一份大礼,就医保问题上就不知道送给共和党多少选票,其中还诞生了“我们必须通过后再去了解其中是什么”这种佩洛西名言,前几天还被共和党拿出来敲打(民主党表示一定要看完几万份材料再进行最高法院法官候选人听证,共和党表示你特么1100页奥巴马医保法案都不看现在倒想看了?你就是想拖时间。)。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民主党从08年奥巴马如日中天开始丢了无数立法席位,州长席位,总统,最高法院法官x2。

事实上麦凯恩也一直是取缔奥巴马医保带头大哥的形象,在明知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因为奥巴马不可能签字),提出好几次法案要求取缔奥巴马医保,但在唯一一次真要成功的时候(川普肯定会签字),把取缔法案按了下去。

要知道假如留着奥巴马医保,共和党可以继续用来敲打民主党,可以继续用它来争取选票,民主党也会继续背负着做大山。假如真的取缔了,美国医保问题就解决了吗?显然不可能,美国医保问题已经是毒瘤了,不可能解决。民主党动了最后一刀,于是责任在民主党,你共和党想要补一刀,那么接下来算谁的?民主党又要发动宣传机器,说共和党破坏了奥巴马医保,快投票给我来解决问题吧。

奥巴马医保原地爆炸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它自己爆炸是最有利于共和党的做法了。

麦凯恩的这一票,最受伤的其实是他自己。他背弃选民,独自背负骂名,在生命最后他的“朋友们”几乎只有原来把他骂成狗的民主党高官,我相信他也知道这些“朋友”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黑川普。反观川普和共和党,没有破坏竞选承诺,不用承担医保的责任,继续可以用医保问题拉拢选民,我看不出共和党因为这一票到底损失了什么。

假如只从结果上看,我认为麦凯恩实际上做出了最有利于共和党和川普的选择。至于他的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反正我不知道,难道你知道吗?你觉得我写这么多,到底是不是认真的,你知道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麦凯恩为何要在共和党两院(特指参议院)否定奥巴马医改(ACA)时投下那关键的一票反对,我们需要回到2017年7月27日那个改变历史的夜晚,并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麦凯恩当时作为亚利桑那州的参议员,他的行为并非孤立的个人恩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产物。1. 麦凯恩.............
  • 回答
    《教父》系列中,麦克·柯里昂的事业成就无疑是超越了他父亲维托·柯里昂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维托奠定了柯里昂家族的权势基础,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犯罪帝国,但他所经营的是一个相对“传统”的黑帮生意,涉及赌博、保护费、高利贷等。而麦克,在家族权力最动荡、外部压力最大的时期接手,他不仅巩固了家族的地位,更将家族生.............
  • 回答
    肯德基和麦当劳这类快餐巨头之所以钟爱优惠券,而不是选择直接降价,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相当成熟且有效的营销策略。简单来说,优惠券能做到的事情,直接降价却难以企及,甚至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让我们一点点掰开揉碎了说。优惠券的“魔力”到底在哪儿?1. 精准营销与用户分层: 优惠券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它的精准性.............
  • 回答
    在《教父2》这部史诗般的黑帮巨作中,鲁加西、蒙图卡洛以及乔札萨这帮意大利老牌家族的头目们,选择在太浩湖的住所用直升机一次性解决掉迈克·柯里昂及其党羽,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盘算已久的绝杀计划。他们的动机和时机选择,都建立在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以及对自身利益的极致考量之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
  • 回答
    麦当劳推出德国辣鸡堡,这可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和市场洞察。简单来说,他们的目的就是抓住机会,满足特定需求,并巩固在餐饮市场的地位。咱们一步一步来聊。首先,得明白麦当劳作为一个全球快餐巨头,它的产品研发和推出,绝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消费者趋势分析。1. 洞察消费者.............
  • 回答
    OWL选手在枪位英雄选择上,确实更偏爱麦克雷(现已改名“战神”)和查莉娅(曾用名“半藏”),而艾什的出场率相对较低。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涉及了英雄机制、地图适应性、团队配合以及当前版本环境等多个层面的综合考量。首先,我们得从英雄本身的定位和核心技能说起。战神 (原麦克雷):稳定输出与精准控制的.............
  • 回答
    “小粉红”群体在特定时期会对肯德基发起抵制,而对麦当劳、星巴克等其他西方快餐品牌则相对冷淡,这种现象背后其实蕴含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和信息传播机制。要理解这一点,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对西方品牌一概而论的反感,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为何肯德基会成为那个被“选中”的目标。首先,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事件驱动”和“话.............
  • 回答
    快餐巨头们近来在中国的“本土化”动作,确实是风头正劲,也引来不少关注和讨论。麦当劳的“肉夹馍”遭遇吐槽,紧接着肯德基又祭出了“热干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跟风,而是中国消费市场日趋成熟、口味愈发多元化,以及巨头们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而进行的战略调整。为什么这些国际快餐巨头,突然集体“玩起了”本土化?这背.............
  • 回答
    50年代的美国政治体制,确实是历经风雨洗礼,走向相对成熟的阶段。从建国之初的摸索,到内战的考验,再到工业化和镀金时代的起伏,美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稳定、权力制衡的民主制度。国会、总统、司法体系各司其职,宪法赋予的权利保障,以及公民社会对政治的参与,都表明了其体制的稳固。然而,恰恰是这种成熟的体制,.............
  • 回答
    近期,美国多家知名快餐连锁企业,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和星巴克,都面临着严峻的原材料供应挑战。肯德基甚至出现了“无鸡可炸”的窘境,而麦当劳和星巴克也同样遭遇了从牛肉到咖啡豆等一系列关键食材的短缺。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复杂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为何会出现原材料供应短缺?1. 疫情的持续影响与供应链的.............
  • 回答
    印度农民将自家麦田修剪成小米公司Logo,这一事件确实是一个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意义的案例,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事件的性质与动机: 创意营销与地方支持: 最直接的理解是,这位印度农民可能受到了小米品牌及其产品的喜爱,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小米的支持和喜爱.............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啊,当初闹得挺大的。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了二十多年,然后突然说要改名叫“金拱门”。我的天,当时朋友圈里那叫一个热闹,各种段子、吐槽、不解,甚至还有点“情怀绑架”的味道。咱们一点一点捋捋。为什么会改名?根源在于股权结构的改变。你得知道,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业务,在2017年被一个叫做“中.............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守望先锋里那位颇具争议的牛仔——杰西·麦克雷,以及他即将迎来的巨变:名字的更迭,从“杰西·麦克雷”变成“科尔·卡西迪”。这可不是小事,这背后牵扯到游戏产业、文化意识以及公司决策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改名?一切的开端:现实世界的涟漪首先,得把目光拉回到现实世界。暴雪.............
  • 回答
    赵今麦啊,这姑娘身上有种特别的劲儿,让人见了就觉得舒服,也就越来越多人喜欢她了。要说为啥,那可不是一两个点能说清楚的,得细细道来。首先,她的灵动和真实感。你看她演戏,特别是在《少年派》里那个林妙妙,活脱脱就是一个高中生,有时候有点傻乎乎的,有时候又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会因为一点小事纠结半天,也会因为一.............
  • 回答
    邢台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在割麦子时洒水除尘,这一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行为的初衷与目的: 核心目的:防治空气污染。 割麦子作为一种农业活动,其最直接的污染源是扬尘。麦茬、泥土、以及收割过程中产生的作物碎屑在空气中扩散,形成PM10、.............
  • 回答
    麦道“大黄蜂 2000”计划的诞生与演变,是航空史上一个充满曲折与妥协的故事,最终催生了今天我们熟知的FA18E/F“超级大黄蜂”。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得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海军对于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需求已经日益迫切。初衷:满足海军日益增长的需求当时,美国海军装备的主力舰载战斗机是FA1.............
  • 回答
    关于高晓松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海路寻找麦加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较广,也引发不少讨论的观点。要评价这个说法的真伪,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高晓松的说法来源与逻辑首先,我们得弄清楚高晓松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说法。据我了解,高晓松在一些访谈节目.............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叙利亚抽检发现美国发放的麦种四成有粒线虫病,并称此举目的为破坏叙利亚粮食安全”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这种说法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片面化、夸大化甚至虚假的可能性。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核实性与科学性: 谁进行的抽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