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肯德基无鸡可炸,麦当劳、星巴克等店原材料供应短缺,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快餐连锁企业会受到哪些影响?

回答
近期,美国多家知名快餐连锁企业,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和星巴克,都面临着严峻的原材料供应挑战。肯德基甚至出现了“无鸡可炸”的窘境,而麦当劳和星巴克也同样遭遇了从牛肉到咖啡豆等一系列关键食材的短缺。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复杂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为何会出现原材料供应短缺?

1. 疫情的持续影响与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 新冠疫情的爆发是引发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首先,疫情导致全球物流网络出现严重混乱。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海运成本飙升,使得原材料的运输变得异常困难和昂贵。许多原材料(如牛肉、咖啡豆、鸡肉)依赖于国际贸易,一旦国际运输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的供应。

其次,疫情期间,许多国家的食品加工厂、农场和肉类包装厂因疫情管控、工人感染或劳动力短缺而被迫停工或减产。这直接削弱了原材料的生产能力。例如,肉类加工厂是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一旦这些环节受阻,对后续的快餐业影响是毁灭性的。

2. 劳动力短缺: 这可能是当前快餐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疫情加剧了本已存在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在农业生产端,农场需要劳动力来种植、收割,肉类加工厂需要工人进行屠宰和包装,这些环节都可能因为劳动力不足而影响产量。

到了快餐店的运营层面,无论是前线的服务员、厨师,还是负责后勤的配送员,都面临招聘困难的问题。许多一线员工在疫情期间因为健康担忧、失业救济金的吸引力,或者转向更稳定的工作而离开餐饮行业。这导致门店运营效率下降,即使有原材料,也可能因为人手不足而无法及时加工和销售。

3. 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弹和结构性变化: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疫情的逐步缓解,消费者外出就餐和购买快餐的需求出现了强劲的反弹。然而,这种反弹往往是“报复性消费”式的,需求增长的速度超出了供应链的恢复能力。

此外,疫情也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居家办公和在线点餐的普及,使得部分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快餐需求不减反增。尤其是在特定的食品品类上,如鸡肉类产品,由于其便捷性和受欢迎程度,需求增长尤为显著,对供应链的压力也更大。

4. 天气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某些地区的天气异常也可能对特定原材料的供应造成冲击。例如,干旱可能影响某些作物的产量,而极端天气则可能影响农产品的收成或运输。虽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但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原材料上,它会放大供应问题。

5. 全球通胀压力和成本上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能源价格、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农产品本身的成本都在上涨。这些成本的上升会传导到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上,使得快餐企业面临更高的运营成本。即使原材料供应充足,其价格的上涨也会迫使企业考虑调整菜单价格或优化成本结构,进而影响产品的可得性和价格。

快餐连锁企业会受到哪些影响?

原材料供应短缺对快餐连锁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深远的:

1. 菜单受限,产品供应不稳定: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例如,肯德基无法提供足够的炸鸡,意味着其核心产品的销售受到严重限制。麦当劳可能无法保证某些牛肉汉堡的供应,星巴克也可能因为咖啡豆短缺而影响饮品种类。这不仅让消费者失望,也直接导致了销售额的损失。

2. 利润空间被挤压,成本上升: 为了保证一部分原材料的供应,企业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或者通过非传统渠道采购,这都会显著增加采购成本。同时,劳动力短缺也迫使企业提高时薪,增加人力成本。双重成本的压力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3. 顾客体验下降,品牌形象受损: 当顾客经常发现想吃的餐点缺货时,会感到沮丧和不满。持续的产品短缺和不稳定的供应,会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进而影响顾客忠诚度。长期下去,这会对品牌的声誉和市场份额造成负面影响。

4. 运营效率低下,门店关闭风险增加: 劳动力短缺不仅影响产品生产,也影响门店的正常运营。例如,收银台排队过长、厨房效率低下、清洁卫生不到位等问题,都会影响顾客的整体体验。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原材料和人手都无法满足基本运营需求,部分门店甚至可能面临临时或永久关闭的风险。

5. 投资和扩张计划受阻: 当企业面临如此严峻的供应链和运营挑战时,往往会暂时搁置或放缓扩张计划,将重心放在解决当前的供应问题和稳定运营上。这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增长潜力。

6. 被迫调整定价策略,可能引发消费者反感: 为了应对成本上升,快餐企业可能会选择提高产品价格。然而,快餐行业的消费者往往对价格比较敏感,过度的涨价可能会导致一部分消费者转向其他更经济实惠的餐饮选择,从而进一步削弱销售。

7. 供应链多元化和韧性建设的紧迫性凸显: 此次危机也迫使快餐连锁企业重新审视其供应链的韧性。未来,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建立更加多元化、灵活和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供应链,例如与更多供应商合作,发展本土化采购,或者投资于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

总而言之,美国快餐业当前面临的原材料供应短缺,是全球疫情影响下,供应链脆弱性、劳动力市场紧张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快餐连锁企业而言,不仅是短期内的经营困境,也对其未来的战略规划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济周期到了

很多人把这次物价飞涨怪罪在疫情,怪罪在美国放水,怪罪在中国供给侧改革,但是实际上就是经济周期到了

不然为什么所有的一切都开始涨价了,而只有中国的产品还没涨价呢?

所谓的周期就是从绝望到悲观到乐观到亢奋的过程,所有产业,无不例外

2016年初,全中国所有钢厂亏损,全世界4大煤矿3大即将倒闭,全球第一大锌矿即将破产,第二大铜矿即将破产,航运公司巨亏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国宣布进行供给侧改革,自由港铜矿宣布停产,嘉能可宣布关闭一个大矿,然后大宗商品开始上涨,而航运甚至都没有人宣布停产,但是2017年韩国韩进海运也宣布破产,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航运,铜矿,锌矿,铁矿石这些不由中国决定的行业也纷纷在16年见底,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供给侧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周期律,2016年也是个底部。

2016年初即是所谓的悲观,还不是绝望,最近很多人讨论猪周期,问猪周期有没有见底,我的回答是一定没见底,所谓的绝望,绝对不是大多数人亏损,而一定是全行业亏损,不但是全行业亏损,一定是全行业巨亏,而且有大厂倒闭,而猪今年刚全行业亏损,接下来的上涨一定不是反转,大概率就是反弹。

为什么我说2016年还不是绝望呢,其实当时已经接近绝望了,但是还差一点,因为大厂死的还不够,除了供给侧改革的行业是限制产能增长了,而且彻底关停了一些产能,剩下铜矿在16-18虽然不至于继续加产能,但是至少不继续关停,而且也不停止已经开始的资本开支,于是19、20年还有新增产能出来。同时18年还有人开始抄底航运,大量造船。

于是到了2018年,中国又进入一个衰退周期,同时叠加美国加息,贸易战,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国际贸易减少,于是铜价,钢铁,煤炭,航运价格都开始暴跌。尤其是航运,不但因为新产能出来,而且因为贸易战影响了需求,供给矛盾更大了。

直到2019年下半年,中美重回宽松周期,全球经济逐步见底,虽然这时候这些价格还没开始上涨,但是基本上都处于止跌的局面,本来全球经济会于2020年复苏的,结果2020年伊始,疫情来了,这时候各行各业还在底部,都害怕再跌一轮,于是各行各业不要命地停产去库存,航运行业甚至在短短几个月里拆了近9%的运力。这期间受供给侧改革影响的行业跌幅远小于16-18年涨幅,而不受中国供给侧改革影响的产业则跌幅更大。

大家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需求迅速恢复,同时美国大幅刺激,导致需求大增,也就是全世界需求并没有明显减少,而停产的停产,拆船的拆船,即使之前有新增产能意愿的也及时叫停观望了,于是全球变成需求暴增,而供给不但没增加,反而下滑的局面。于是全球都进入了产能不足的状态,但是当时各国管理层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各国看到商品价格恢复都是很开心的,因为商品价格恢复上涨初期往往意味着经济复苏。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中国,还在严格执行供给侧改革,而海外则是想复产想扩产也做不到。于是今年开始出现严重的供给矛盾,一旦供给矛盾出现,大家就会开始追求所谓的安全库存,于是需求被人为放大,供给更加不平衡,同时中国今年双控政策导致供需矛盾更大,于是价格暴涨。

但是不要以为这事情是中国搞出来的,第一,半导体尤其先进半导体产能不在中国,和中国没半毛钱关系,第二,美国的鸡肉,牛肉和中国也几乎没半毛钱关系,看弹幕里有说新疆的鸡可便宜了……我想那人一定不知道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农产品远比中国便宜多了吧……,所以总结下来,一切的一切,无论是不是哪儿产的,哪个环节产的东西都暴涨,唯独中国制造的下游产品没暴涨,只能归结于周期

类似的周期历史上不是没发生过,03年底,04年初也是一样,总结来说就是产业链来看,上游经历了11-16年的萧条,18年的二次探底以及2020年类似熔断一样的绝望行情,过剩产能已经彻底出清,不但过剩产能出清,还对之后赚钱的行情抱有极度怀疑,以至于现在半导体,航运,煤炭赚钱和印钞一样,也没什么人愿意扩产。煤炭是个典型,前几年国家各种限产,今年3月还超采入刑,现在国家各种鼓励扩产,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的态度是观望,因为大家都怕现在举债扩产,过几年又过剩,然后国家又说你是过剩产能,又要关停,而且都是国企,怕到时候追责,地方政府也是,山西,陕西,内蒙古领导们都觉得现在赚着超额利润收税挺好,如果发债扩产,做好了是给国家做贡献,不留功与名,做坏了就是胡乱发债,一旦追责就是罪人。所以今年出现很奇葩的一幕,发改委要求各地做好煤炭供应保障工作,过了2周,山西红头文件要求落实限产工作。

现在也是一样,各种政策目标是冲突的,比如又要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又要保证经济平稳,还要拉闸限电,又要压房价,又要保证地方收支平衡,又要加大基建对经济的托底……

继续说前面那段,03-04也出现过类似的,现在中国出口企业不赚钱,国家为什么不直接取消退税呢,因为国家本意不是要小企业去死,国家希望这些企业活得好,所以才要压大宗商品价格,才要减税,降低融资成本,但是没用,因为这是周期的结果,说白了就是上游已经由极度分散的竞争格局死了一大批企业逐步变成现在良性竞争的格局,而中下游企业由于过去几年竞争压力不够,导致极度分散,大家前几年一直说多少多少小企业倒闭,所以经济不好,但是现在回头看,事实上就是倒闭的不够多,倒掉的依然只是最烂的那批,市场集中度依然极低

我们都知道,产业链利润永远往供需最紧张的环节转移,比如铁矿石3家公司垄断,钢厂有几十家,煤炭有10多家,于是只要钢厂有利润,无论铁矿石多么过剩都可以持续涨价,但是今年因为焦煤更紧张,所以铁矿石只能让利于焦煤,所以铁矿石价格大跌。于是很多人欢呼,中国对澳洲这一仗漂亮,只是这么说的人怕是不知道,澳洲人铁矿上少赚的钱在煤炭上赚回来不少(虽然中国不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但是实际上因为周期原因,全球煤炭供给失衡,于是中国的缺口导致全球煤价上涨)……这也就是澳大利亚为什么敢狠狠怼中国的原因


这一切都是周期,不是中国坐庄,也不是美国放水的缘故,毕竟中国坐不了半导体和航运还有农产品的庄,美国放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就是周期,现在周期才进行到第一阶段,挤压中下游企业,接下来中国中下游企业大概率会死一批,经济会加速下滑,这个过程中供需矛盾可能会得到缓解,上游价格会逐步回落,全球陷入一个短暂衰退的过程,类似2004-2005年,之后伴随着中下游集中度提升以后,上游产品的价格会被中下游传导到终端用户,中国的CPI也会起来,这个过程初期,中下游是受益的,所以到时候会显示出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然后届时美国的通胀会再次卷土重来,美联储到时候会发现,今天的通胀短期看是暂时的,但是长期看可能只是开始,届时美国可能会真的陷入滞涨,一开始美联储大概率依然是否认,之后有一天,美联储会被迫不得不承认滞涨,开始加息……然后一切重回2008年,只是这次的美国再也不是2007年的美国,资产负债表已经大幅恶化同时未必还有下一个互联网行业能崛起,中国也不再是2007年的中国,资产负债表已经大幅恶化同时产业升级可能还没能完成,届时恐怕世界大乱

要避免这种情况太难了,比如技术革命,但是太难了

最后回到美国鸡肉的问题,虽然我不清楚细节是什么,比如视频里说的消费的缩水是什么意思,消费缩水为什么会导致鸡肉短缺,不是应该过剩么,我估计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物流上了,比如我上面说的航运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还在纠结航运到底是因为疫情还是因为缺船,实际上可能都不是,因为美国的陆路运输也出问题,几乎每个环节都有问题,几乎每样工业品都在涨价,为什么?因为这是前几年上游利润太低导致长期没有资本投入从而导致的供应链稳定性大幅下降,导致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十分脆弱的结果。必须意识到,这不是铜,煤炭,电,或者鸡肉,航运某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供应链周期性的问题,供应链中某些环节持续低利润后长期没有资本开支,没有更新导致了该环节十分脆弱,该环节成为了行业拼劲,于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让该环节获取超额收益来吸引资本加大投资

其实从经济周期延伸下去可以去复盘历史上日本,韩国,香港,美国,欧洲的经济发展史,然后你就可以知道怎么去研判房价了,只是这里不展开了,免得惹争议

然后我看了下高赞答案,感觉以下这个可能比较靠谱


有人吐槽没数据,逻辑已经给你了,数据可以自己找,毕竟我也不是自媒体工作者,写这些东西需要时间,找数据截图贴图更需要时间,至于有人说周期这东西是玄学,怎么说都可以,我想说,中医不也如此?周期是宏观政策,经济,人类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预测仅仅有参考意义,关键是跟踪,比如2016年初全世界4大煤矿要倒闭3家,全中国所有钢铁都亏损,这时候可以认为煤炭,钢价见底,这是玄学还是客观规律?但是如果你要说你在2010年就预测2016年见底,那可能就真的是概率问题了

user avatar

这个 @黎塞留 说的很好,我们美国人确实天天吃纯蟹肉堡,顿顿吃,

但是你为什么不说美国人为啥不吃蟹黄呢?

我的小兄弟们去美国这么多年见除了中餐馆哪家餐馆做蟹黄呢?为什么呢?

谁敢说说么

user avatar

有人说这是周期问题,但是说实话,那个答案我看了下,觉得通篇都是无效和扯淡信息。根本看不下去。

周期也是有区别的,你这到底是存货周期(基钦周期,一般三年)还是信用周期(朱格拉,八到十年)?还是建筑周期(二十年)还是叠加?而且现在叠加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后,周期远比过去复杂。

存货周期比较容易理解放着不说,其他类型的周期都有相关统计和解释。问题是我在那个答案里基本看不到证明。真要是这么容易搞懂岂不是人均尼古拉斯金涛?

事实上这波短缺很简单,主要是疫情冲击供应链,最多再叠加一下失业补贴冲击蓝领就业市场。和信用周期基本无关系

user avatar

鸡肉不知道,说说螃蟹吧!其实老美的日子还是太滋润了,在中国有多少人吃过纯蟹肉做的蟹肉饼。

在马里兰州科基斯维尔 —因为当地盛产蓝蟹,每年人们都可以享用蟹肉盛宴,但在今年,很难找到负担得起的螃蟹和蟹肉大餐。

当地帕帕斯餐饮集团(Pappas )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帕帕斯说:“螃蟹的供应非常短缺。充足的供货数量不存在!保证质量更是不存在!他们(供应商)只接受高的报价。”(Pappas 餐厅,如 Cranbrook Road 上的餐厅,出售大量海鲜,尤其是蟹饼。)

Pappas 说他试图在保持低价格的同时保持质量,但这很难。帕帕斯说:“如果我们将价格提高到与蟹肉相同的价格,那么每份蟹饼的价格将是 60 美元(原来可能在10到30美元之间)。现在,辅菜和一个蟹饼的价格为 25.99 美元(原来像上面图一样是2个)。”

帕帕斯说:“我认为工人短缺,交通短缺,就像现在的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很难找到充足的供应。”

帕克顿的 Fill'Er-Up 告诉其客户将停止销售蟹肉饼,并将这一变化归咎于库存不足。目前,这家餐厅仍将制作其著名的奶油蟹汤。他们还将其归咎于缺乏劳动力来处理他们的需求以及需求大于供应。喜欢螃蟹的人都说这不会阻止他们吃它,他们不介意多付几美元,但却有一个上限。我最多不介意 30 美元。如果我支付超过 30 美元,那么我可能会在家里做一些。

“以前我一份菜吃了两个蟹饼。今天我得到一个蟹饼。如果他们的蟹饼涨到 25 美元,我就不会买它,”螃蟹爱好者马塞拉布朗说。

有些著名的美国厨子开始以次充好了:

如果此时您在夏洛特的任何地方仍然支付不到 10 美元,那么您吃的粉可能比蟹肉多!

多么令人开心!

user avatar

一位美国黑人走进一家炸鸡店。


“请给我一份炸鸡。”

“对不起先生,我们不能卖给你炸鸡。”

黑人感到很奇怪就问道,“为什么?”


“因为这涉及种族歧视。”


“那为什么那些白人就可以买到炸鸡?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种族歧视吗?”


“是的先生,但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人可以指责我们了。”





一位美国黑人走进一家炸鸡店。


“请给我来一份炸鸡,并且我本人不在意炸鸡与黑人梗,如果有人因为种族歧视指责你们我会全力反击他们维护你们。”


“对不起先生,我们不能卖给你炸鸡。”


“哦上帝啊!为什么?”


“是这样的,我们店里汤姆负责倒油,史密斯负责把鸡肉扔进去,斯坦负责把炸好的鸡捞起来,但是史密斯今天生病了没来,于是斯坦什么都捞不到。”


“可怜的史密斯怎么了?”


“他得了新冠肺炎。”


“那为什么该死的汤姆不能顺便就把鸡肉一块儿丢进去?”


“因为工会禁止他这么做。”




一位美国黑人走进一家炸鸡店。


“请给我来一份炸鸡,不要跟我提什么种族歧视,如果哪个店员病了我不介意免费替他劳动,反正不要耽误我的炸鸡!”


“对不起先生,我们不能卖给你炸鸡!”


“我的圣母玛利亚!为什么!”


“现在我们推出来一种新的产品,不需要任何小鸡受到伤害,对动物十分的仁慈并且更加健康,对环境也更加的友好,它是用大豆蛋白做的并且吃起来味道跟鸡肉几乎完全一样,只卖普通炸鸡价格的3.99倍。”


“意思是,我需要用3.99倍的价格,来买一块儿难吃得要死的炸豆腐干?”


“但是它更健康,并且更环保。”


“我都吃炸鸡了您觉得我需要担心健康和什么该死的环保?”


“您最好还是多担心一下,这样我们的利润才会更高。”





一位美国黑人走进一家炸鸡店。


“请给我一份炸鸡,这次不许跟我提种族歧视、健康、环保还有什么工会的事情!我需要一份香嫩可口原汁原味的,用鸡肉油炸出来的炸鸡!”


“对不起…”


“哦天呐!那行走在上天的耶稣基督!我真想抡起他后背上那个该死的十字架揍你们的屁股!这一次又是为什么!”


“不要着急先生,您只需要等待半个小时就可以吃到炸鸡了,并且这半个小时您只需要在那边那个位置上保持微笑,一会儿会有个老头儿带着一帮人进来,您继续微笑并且跟着别人鼓掌,完事儿后我们会送您一份免费的炸鸡,用鸡肉做的。”


“这老头是谁?”


“是我们的总统先生。”


黑人想了想,觉得也不错,毕竟可以看到总统本人,去动物园看猩猩还得排队呢。于是他站在人群里看着,一会儿一个老头带着一群人就进了炸鸡店,他赶紧微笑起来,老头儿向人群挥手致意,突然冷不丁就要下跪,还好被旁边一个女的扶住了。黑人不在意这些,只想快点吃到他的炸鸡,可是老头子动作很慢,话还特别多,他只好耐住性子等着。


那老头儿居然跟店里什么人拉起了家常,看得出来他的随从们都有点不耐烦了,身边那个女的更是看起来很烦躁,不断的催促这老头儿。


突然,老头子的保镖开始驱赶店里所有的人,黑人闻到了一股不可名状的气味,只好随着所有人往外走,路上听到一个女记者在问:“他是不是拉…”一个男记者说:“你有没有闻到?”


炸鸡店外面大家都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黑人突然想起了什么。


“我他妈的炸鸡呢?”




一个美国黑人挥舞着M16步枪冲进了一家炸鸡店。

“现在把你们所有的炸鸡都装进这个纸袋子里!乖乖听话,不会有人受伤的!”


店员脸色灰白,浑身哆嗦着说,“对不起先生…”


黑人暴跳如雷,气急败坏的喊叫着,“你给我闭嘴!这条M16今天不允许任何种族歧视、环保动保、工会还有该死的拉稀的美国总统出现在这家炸鸡店里!你给我把炸鸡装进去,否则我就用M16送你去见上帝他老人家本人!”

店员一副欲哭无泪的样子,看来眼前这哥们儿很显然是磕药磕高了,并且真的为炸鸡感到无比愤怒。


“等等,先生,请你先等等,我可以解释!”


“你的解释最好能给我带来炸鸡,否则我打爆你的脑袋!”黑人用最后一丝理智控制住了搭在扳机上的食指。


“我们今天是真的没有炸鸡了,附近所有炸鸡店都没有炸鸡了,连肯德基都没有了!”


“没有炸鸡?”


“没有了。”


“这叫什么?他们是怎么说这个的?”


“我想,大概叫做短缺。”


“短缺?短缺是什么东西?”


“就是某种东西没有了,真的没有了。”


“哈,那不是只有别的国家才有的事情嘛,这里可是美国,你是不是在哄我玩儿呢?”


店员忍不住瘫软,绝望的嘶吼着,“这是真的先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现在所有人都买不到炸鸡了,到处都没有,理论上不应该这样的…”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求求你饶了我先生,我只是个店员,我也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我想,大概是那些该死的炸鸡卡在什么地方,就是到不了炸鸡店吧!”


“你是说我们的经济出现了问题?”


“应该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这些该死的炸鸡实际上确实存在,但是没办法到达你们这个天杀的炸鸡店?”


“是的先生。”


“那些鸡哪怕是自己去高速路上跑都能跑到店里来,现在却运都运不过来?”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先生,您知道的,我和您都没有读过太多书,而读过书那些人不告诉我们实话。”


“哈,这难道不是苏联才会有的事情吗?”


“是这么回事,先生,您父亲没有跟您讲过苏联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黑人一下子泄了气,放下了手里的M16,嘟囔着:


“fuck it,如果我见过他老人家的话。”

user avatar

不是没有鸡,是没有一美元的鸡,而且也不会再有。

曾经在福喜肉事件时期,南方都市报给自己主子洗白,说中国都是速生鸡45天出栏,美国都是健康鸡6周出栏。原话哦,我可没添油加醋。

咱先不管这数学水平,但在美国,鸡肉完全是一种期货性质。是按时交工的工业品。不会存在中国那种和菜市场的溜达鸡比价环节。对比比较类似的是我们15块一只的烤鸭。这些只是工业鸭绒的边角料而已。

作为一个合格的工业品,实际上金融危机都很难让他涨价,大萧条反而让罐头蔬菜和午餐肉这些彻底改变美国饮食习惯。很多人几乎没见过非罐装食品。

但这次不同,疫情,他对上游和下游都影响不大,却几乎摧毁了中间环节。

大家知道中国很多贡品食物其实产量很高,当地价格都很低,古代限制于物流才奇货可居,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中国上世纪90年代菜篮子工程才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相比我们更厉害,他的很多州几乎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牧场,相当于半个美国都是我们东北农垦。生产成本极低,产量还贼大。加上美国还没日本那种矫情的匠人精神,自然啥啥都便宜,。但对于不在这些州的人,就得加一点加工和运输了。

疫情来了,美国四大肉类加工公司挨个群聚感染,这些正式工都是工会香饽饽婆罗门,平常还本着美国精神上班,现如今谁敢提着脑袋卖命,1200美刀的救济就不少了,要啥自行车。

运输基本瘫痪,黑命贵几次洗劫亚马逊运输列车,而肉类冷藏车自从曝光白天运尸体晚上运食品后全扔纽约了,很多车一年没开门了,那酸爽,恐怖片都不敢这么拍。而且美国运输业即使这样也入不敷出,最近搞了有史以来最大裁员。

最后一米的零售业彻底停摆,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对面排几公里长队领免费食品卷的。还不包括开门喜提零元购。

可以说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中间的环节彻底没了。

鸡还在那,价还是那个价,甚至对方恨不得给你再打个折,但你要自己加工,自己运输,自己卖了。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根本不是这样的好吧,哦COVID19的问题……拜托美国本土谁还在乎这个,21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放飞自我了,完全供应得了(中国人还是在乎的,但是美国人就差去蹦迪了,憋一年毋宁死)

别散布焦虑了,是不是这样上街去看看就知道了。美国是最大的农业国,一年到头生产的东西吃一碗倒一碗都浪费不完。咋个可能缺吃的,敞开了吃。

美国现在真正确实开始严重缺的是国内的辣条和日本的饼干。中国船舶和招商轮船,还有中远系的票涨那么多,就是运力是真供不上了。

其他只要美国土地上产的东西,都是管够,随便吃。

(PS: 讲真除了东三省的估计见怪不怪,我们这些四川丘陵地带的见过美国西部甚至NJ的大片农田那真是羡慕得不行(东北表示呵呵小样))

另外贴一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和印度,以美国为基准值的农业生产实力的对比。看了就知道我们去担心美国吃不饱是有多么手动滑稽。

《THE WORLD UNDER PRESSURE》


PS: 为了实事求是,我把常见的几种炸鸡店都翻了出来,发现甚至连价都没有涨。然后只要在美国呆过几个月的就应该知道KFC在美国是个三流牌子,门店都不多见那种。麦当劳倒是大佬,但是美国的麦当劳几乎不卖炸鸡,我去过39/50个州,只有肯塔基/Nebraska的麦当劳有鸡翅卖。其他店我没有见过,美国麦当劳是实在没有吃的的情况下的最后选择。(价格不算低,不好吃,没有啥像样的炸鸡,就是门店特别多,到处都是,斜眼)

东部炸鸡YYDS的皇冠炸鸡/清真口味的高级Wishbone/国内的网红popeyes,我都没有看到缺货。日韩鸡翅要的话,依然可以随便点。只有辣条最近真不太能买到了。(正常情况下99分一包,比国内贵一倍,还好考虑到运费,现在价格已经嘿嘿嘿)

先问是不是,再分析为什么,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要论一滴雨能不能打死人,一堆草稿纸算来算去不如出去淋一下就知道了。







美国如果都缺吃的了(特别中部/南部去看看deep Fried区的人有多胖,都是吃出来的),我们可能已经只有大米还能管上(感谢袁老,如果不是杂交水稻就要饿饭了),美国只有不到四亿人但是有17.24%的可用耕地,中国只有12.68%的可用耕地然后三倍多的人口,每公顷单位产量能碾压印度,但是输给美国。所以我们还是自己管自己的吧

以上

user avatar

我们不能学台湾媒体

user avatar

别人发钱是发生活保障。

你发钱是为了穷人能帮富人“渡过难关”。

美国,澳洲,加麻大都是这样的操作,人均一个月两千刀,粗想一下当然很香啊。

但结果肯定是人工更贵,一切都更贵啊!

一开始有库存的时候看起来一切美好到像gc主义社会。

结果是社会运转出现问题,大家最后一起真变穷。

所以接下去是要发更多钱了么?

user avatar

一元炸鸡,没了!!!

曾经有部分居住在美国的华人,长期对国内炫耀,美国的物价是多么的便宜,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梗,就是一元炸鸡吃到饱。

我记得那一瞬间,很多公知都仿佛找到了新的财富密码,纷纷开始拍摄美国的物价是多么的便宜,试图重新点燃美国梦。

这个确实对国内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我们曾经的肉价,确实是比美国贵,而罪恶的公知就坏在,把美国肉价便宜,暗示为是美国制度优越。

实际上这种非常简单,主要是和地方环境有关系,你去内蒙古自然肉价便宜,去沿海城市自然海产品便宜,去广西自然水果相对便宜,去日本自然小电影价格便宜。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的,夸大一个地区的某一点特征来宣传所谓的美国梦,也只能说美国真的衰弱了。上个世纪巅峰状态的美国,一元炸鸡只是底线,无限可能的个人发展是上限。

结果今天底线成排面了...结果,现在局面反转了!

9月13号,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了月度调查报告,其中显示现在美国的消费者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忧愈演愈烈。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所发布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当前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以及三年的通胀预期分别是5.2%以及4%,这两个数字都是历史新高。这导致目前美国物价飙升、生产中断、收货延迟等。

最终美式民主最后的宣传底牌,一元炸鸡,也没了!

美国肯德基表示,因无骨鸡肉供应不足,所以无鸡可炸!决定暂时取消该产品的广告宣传。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美国8月份禽类供应量同比减少20%;牛肉储备同比下降7.7%;猪胸肉储备同比减少44%,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甚至最近,美国还闹起了“蟹肉荒”!9月蟹肉价格上涨至每磅50-60美元,个别电商售价甚至高达121美元。远高于过去五年19-30美元的均价区间,暴涨约590%,不少餐厅因此直接下架了蟹肉餐品。

其实炸鸡没了,白面还是有的吃的。

拜登疯狂印钞下,真正的灾难是对美国经济的伤害。

根据美国房产市场信息平台Zillow Group数据,8月份公寓业主协会设定的月平均公寓维护费较上年同期增加19%,上升至451美元左右,居民预算每年额外增加900美元。

炸鸡没了,还能吃别的,但是通货膨胀下,物价全面上涨,意味着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在5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9%,刷新了自2008年,也就是13年来的最大涨幅纪录,其中水果和蔬菜的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约6%,油价相比去年同期已经翻了一番。

以美国市面上的丰田汽车畅销车款Tacoma皮卡为例,今年之内售价就疯狂上涨数千元!美国《财富》杂志最新的一项调研发现,87%的美国成年人都在为通货膨胀担心,其中58%表示“非常担心”。

同时,一个危险的信号正在美国浮现,美国人口普查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020年的贫困率从2019年的10.5%升至11.4%。这一数据五年来首次上升。

疫情失控,放水通货膨胀,物价在涨,但是美国人收入却在大幅下降。

去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为67500美元,较2019年下滑了2.9%,这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美国家庭收入出现显著下滑,相当于平均每户收入减少了2000美元。

从族裔来看,亚裔家庭收入中位数在去年下滑了4.5%,是收入下滑最严重的族裔(美国梦面临挑战)。非西语裔白人下滑2.7%,西语裔下滑2.6%,非裔收入并没有明显变化(只要你够低,收入就没有下降空间了)。

相比于美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正在失控,中国这边却正在展开大规模的共同富裕工程。

我有一个独特的分析,我认为我国的意识形态,正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其实有点像“氧气”,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平时几乎难以意识到,我们是置身于氧气中的。

而人一旦离开氧气,就会马上死亡,可见氧气的重要性,但平时确实是难以意识到氧气。

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如此,平时国家把我们守护的太好了,以至于中国人去海外经常吃亏,就是习惯了国内有事找政府解决,自己可以躺平享受。在国外,特别是美国,这是完全相反的,美国就是谁争取,谁权利多,你自己自由发挥,学好交易规则,在美国想干嘛就干嘛,甚至可以合法的腐败。

美国的制度优势就是活力大,对老百姓的恶趣味包容性很强,虽然也让美国人承受了很多代价,比如大量的校园枪击案。

但是一旦遇见危机时刻,平时我们被忽视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就开始凸显优势了,凸显中国制度的守护属性了。

在危机越严峻的环境下,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不但不会减弱,还会爆发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我的结论。

实际上美国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个危机了: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和康耐尔大学学者联名在外交事务网站上发表文章称,美国应该避免与中国的意识形态斗争,强调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反击中国的体制输出,可能会增加中国对美国寻求颜色革命、引起在国际上对攻击美国利益的更多破坏性行动。”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搞意识形态输出啊,我们尊重他国内政啊,美国有毛病吧?你们内政关我们什么事?我说这么想的话,就想简单了。

我举个例子:

有一个村子,叫煤泥减村,里面的统治阶级为了奴役无产阶级,就洗脑说1+1=3才是事实。

然后对面有一个村子,叫中华村,中华村虽然对煤泥减村毫无兴趣,但是中华村天天举办脱盲班,上课告诉老百姓1+1原来是=2的。

而煤泥减村的老百姓不是完全听不见外面什么样,如果1+1=2的事实被煤泥减村的老百姓无意间听见了怎么办?基于谎言的社会还怎么维持?!

美国现在正在面临大规模贫富分化问题。(这就相当于是1+1=3)

中国现在大规模搞共同富裕,开启经济内循环模式。(这就相当于是1+1=2)

一旦我们发展顺利,共同富裕成功,我们就是不输出革命,光我们的存在,就是打脸美国了啊!所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这些高级智库,才是紧急上书美国朝廷,一定要预防中国共同富裕概念被美国人知晓啊!

一个过于心虚的国家,你不需要去颜色革命他,光是你的存在,就是对他的冲击。

只要共同富裕的中国成功了,美利坚就只能自己建墙了,要完全封闭中国消息来源,恐怕美国只有开启大清的闭关锁国模式,才能抵消这个概念的威胁,话说特朗普不就正是好一口么。

在经济危机的美国看来,中国正在搞共同富裕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二向箔,如果二向箔的存在被公布,整个美国经济模式思想,都会遭遇严重的降维打击。

其实这也说明了一件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敌人,终究还是自己啊,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世界。

加油,和我的国一起逆袭!搞成共同富裕,让美国再也无法直视我们!

对16个月放水印钞31万亿美元的美国经济,我只想说: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疫情冲击供应链食材短缺!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禽类供应量同比减少20%;牛肉储备同比下降7.7%;猪胸肉储备同比减少44%,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最近,美国还闹起了“蟹肉荒”,9月蟹肉价格上涨至每磅50-60美元,个别电商售价甚至高达121美元。远高于过去五年19-30美元的均价区间,暴涨约590%,不少餐厅因此直接下架了蟹肉餐品。


在肯德基“无鸡可炸”的背后,是屠宰场工人的劳动力短缺,家禽业全年供应紧张,使得肯德基和其他快餐连锁店难以储备足够的鸡肉。而快餐连锁店面对的只是全球餐饮业大规模供应链问题的冰山一角。

珍珠奶茶“无珍珠”,“蟹肉荒”等问题也正在暴露。 据专家分析,除了极端天气和疫情影响,美国物价上涨,物品供应紧张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美国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金融中心,产业出现空心化。

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加上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海运等各类商品运输成本上升,使得美国失去了稳定的商品和服务供应,而自己又什么都不能制造,最后就面临物价飞涨,各种商品价格上升,而美国肯德基无鸡可炸,只是餐饮业失去稳定食材供应段一个代表。

第二个原因:美元滥发,不仅给全球带来通胀压力,也反噬了自己。

一个经济体过度金融化,就会陷入债务危机,进而引发内外经济的双高通胀,这是一个死循环。


最后,其实此种现象发生的背后也是中国餐饮品牌战略课题“如何避免单一原材料供应不足造成的危机?”的思考。毕竟中国的吃货们还是很多的!

user avatar
  1. 美国的疫情前的物流和供应链,是一个非常稳定高效但是缺少冗余的体系。

在疫情这个黑天鹅打击下,过于的稳定反而成为缺点,缺少冗余则让这个缺点变得更加致命。

比如美国去年疫情刚刚爆发的4-5月份就出现了一个奇观:

一方面因为疫情导致电商销量大增和防疫物资运输需求大增,很多卡车司机每天工作12小时,车辆24小时不休。

而另一方面,美国卡车运输行业4月份就裁掉了8.8万人,其中卡车司机不少于60%。在职卡车司机的收入也明显减少,以至于五一期间卡车司机们跑去找川普抗议收入降低。

2. 调整全国物流与供应链体系的供需平衡需要政府统一协调,但懂王和睡王都不搭理这事。

从疫情期间的医疗用品分配,就能看出美国政府和各州之间的衔接协调已经非常困难,而整个物流供应链体系的调整比医疗用品分配难度更是几何级上涨(中国去年的调整是发改委牵头,工信部交通部等六个部委共同配合解决),于是两位美国总统也就当没这回事,把调整完全交给市场,自己印钱就好。

3. 而市场当然采取最容易的方法了,省钱省心嘛。

而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出口呀,出口渠道都在,运输只是涨价,只要买家愿意为高涨的运费买单,那不需要自己多费事。

于是乎,请允许我先COS川宝“美国肉类供应紧缺,是因为-拆那!”

今年1-8月中国玉米进口量为2140万吨,同比提高283%,其中美国来源在前两个季度占50%到第三季度干脆来到90%。于是美国同期玉米饲料储备下跌了接近一半。

今年上半年,美国鸡肉和鸡蛋出口总额也双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在2020年开始对美国鸡肉解禁后快速成为美国鸡肉第二大出口地(仅次于墨西哥),在2021年进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从美国采购鸡肉6%左右的增长。

而猪肉方面,由于2020我国自美进口猪肉总量达590807吨,暴涨316%过猛,2021年有些小幅下跌。

牛肉方面,美国农业部干脆说2021是年美国牛肉出口标志性一年(中国进口增幅依然很大,但比重没那么高)。

这里插播一个段子,去年川宝还在任上时,民主党议员曾员声称,美特朗普动用《国防生产法案》要求肉类加工厂维持开工,是为了“中国利益”。

当然,这个不仅是中国市场,疫情爆发后,美国的各类粮食与肉类出口均屡创新高。

user avatar

我个人的观察,现在这波供应短缺,实际上是市场对早就开始出现的供应链混乱和运输成本飙升产生反应的结果。

我所在的地方是美国一个重要的蔬菜产地,很多其他州的沙拉是要靠我们这里的蔬菜来供应的。我的一个邻居就在隔壁市的一个沙拉加工厂工作。前几个月收菜的时候,我们这里平常卖4-5美刀一磅的盒装spring mix沙拉最低降到了不到2美元。那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出现供应链问题和运输成本问题了。但是当时市场的表现是运输受阻,外地采购的意愿下降,导致我们这里的蔬菜滞销,沙拉降价。几个月之后的现在,我们这里的沙拉价格重新回到了5美元左右,但原因是沙拉生产厂根据市场的需求减产了。外地的普通超市原有的4-5美元的沙拉要么涨价要么干脆缺货,而超市定价是要符合超市本身的定位的,低端超市比如沃尔玛,如果把沙拉涨到8块钱一盒,那根本没人买。但是原来就卖8块钱一盒沙拉的高端超市比如whole foods这种,就能承受还按原来的价格卖。

肉类的情况也类似,只不过我这里并不是肉类的生产基地,所以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沃尔玛的8块炸鸡从6.23美元涨到了7.5美元左右,最近一个月虽然菜单上还有,但实际上根本不供货了。因为如果它再涨价根本就没人买了,大家宁愿去高端超市买。相比之下,以前就敢卖10美元一磅鸡翅的Safeway仿佛根本没受到影响……

沃尔玛以前还卖1.87美元一磅的肋排(sparerib),最近也干脆没货了。但是能卖上高价的St Louis Style Rib和baby back rib就不受影响。不仅是沃尔玛,像早就敢把肋排卖到5.99的Costco就也没啥影响。而且似乎是因为更多超市更愿意卖St Louis Style Rib了,导致原来根本没人吃的Rib Tip (整条sparerib切掉St Louis Style后剩下的部分)在沃尔玛被当成了低端肋排的替代品往外卖。

总之前几个月物价上升刚出现苗头,很多人选择消费降级。现在物价上涨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就是原先降级的产品由于不愿提价(低端产品消费者对涨价最敏感)开始缺货。

今天去了Jack in the Box,看来快餐店确实开始缺材料了

user avatar

价值回归。美国人一美元炸鸡的背后是墨西哥工人的一美元工资,但是墨西哥人的劳动力并不只值这个钱。价格一定会回归价值。

user avatar
牛肉价格仍低于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期间美国肉厂倒闭时创下的峰值,猪肉价格也低于2014年猪瘟爆发时创下的纪录。(彭博社援引NPD Group数据)

总体来说,美国这波肉类短缺,猪牛价格涨幅要小于鸡肉,只是库存下降没有到如禽肉短缺的地步,涨的最高的则是蟹肉,暴涨五倍多。

美国8月份禽类供应量同比减少20%;牛肉储备同比下降7.7%;猪胸肉储备同比减少44%,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都是供应收紧,但程度大不一样。

一比原因就出来了。

如下图所示,猪肉牛肉与鸡肉都是流水线作业,都有标准化流程辅助,但一个人能处理的猪肉牛肉明显要远远多于鸡肉,而蟹肉加工连流水线都没有,全靠人工一堆一堆把蟹肉挑出来。

显然,猪肉、牛肉供应受人力短缺影响没有鸡肉大,鸡肉中需要去骨的又比不要去骨的影响大,而蟹肉则完完全全建立在人力基础上,价格敏感度就更高了。

近期,美国肯德基表示,因无骨鸡肉供应不足,决定暂时取消该产品的广告宣传。

综合比较下来,估计资金土地密集型的养殖业没出问题,核心还是中间环节人力匮乏,属于铺天盖地撒钱的后遗症。

央视提到的珍珠奶茶没珍珠问题也是人力匮乏的后果。因为美国珍珠奶茶的原料从中国进口,而中美之间运费却严重失衡了。

本来疫情下,各国港口开工不足,导致运力不济,到处堵船,运费不断上涨。

作为最最主要的进口国,在特朗普、拜登接力撒币下,大量美国人不返回工作岗位但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所以从中国到美国的运费高达美国回中国的四五倍,而船只在美国根本不等缺少人力的物流系统把集装箱运回来,宁愿空仓也要赶回中国拉货,进一步加剧了集装箱运力的短缺,把运费推向更高。

由于中美贸易中,一般由进口商承担高涨的运费,所以从中国进口廉价又大宗的珍珠奶茶原料就明显划不来了。至于在美国生产原料,没人,更是别想了。

弗里德曼说,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但通货膨胀的表象虽然是过多货币追逐过少产品,实质上却是收入分配格局倾斜引起的结构矛盾(刘鹤)

拿钱的不敢实事,干实事的拿不到钱。归根到底,结构的本质其实还是人,不是货币,光发钱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

user avatar

还记得疫情初期的倒牛奶事件吗,那会儿大家还在大规模说资本家梗呢,我当时就说是疫情导致供应链出了问题


提醒一下大家,倒牛奶事件发生在2020年4月,已经过去一年半多了


既然这一年来全球疫情除中国外基本没有收住,那么出现今天这种情况是必然的

当时一个倒牛奶引发大家那么大关注,现在炸鸡又火了,只不过是因为牛奶和炸鸡有话题,离大众比较近,所以讨论比较多。其他受影响的行业还多着呢

这些都不是独立事件,背后原因是疫情冲击导致的全球供应链持续性的「掉链子」,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快餐连锁店会受到什么影响我不知道,但是如果真的无鸡可炸了,大概会导致国民更健康吧

user avatar

疫情冲击经济,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

但是总有人说,只要放开了不管疫情,经济就能好转了。(我说的是有人,你不这么想,就不是说的你

啧,这就是好转的模样。

没有人可以顶着大多数工人得病强开工的,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

一是重赏提高成本,下游不买单亏的是自己,下游买单涨的是所有人;

二是身体是自己的,虽然新冠对于不住院的人来说,确实相对轻微,但是自己想一想,平时流感真的没有请过假吗?新冠传染性比季节性流感,甚至比2009年的大流行流感都高——这会导致更多人请假。

最后,无论是一还是二,经济总有某一环会出问题。

现在给我的感觉是,欧美在赌新冠病毒会从目前的全年性流行转为季节性流行,能不能赌成功,我们就拭目以待。

现在又何止快餐行业受影响呢?

可能一元炸鸡没了,会让一些人真的感触一下,疫情真的存在吧

user avatar

主要原因是中国限电限产造成的。

次要原因是劳动力不足,美国人现在不肯工作了。

这些食品加工厂都是流水线,而且规模很大,技术含量不高,给的工钱很低,还不如去刷漆。连刷漆的工人都不够,南方很多地方的装修包工头价都不报了,因为没人干活,价格飙升。当然材料也是乱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算成本了。

就业市场一片混乱,供需配置失调。现在看起来失业率比疫情前高,其实主要是市场供需两边技能不能对接(比如旅游业失业后不肯进厂)。空置职位目前是历史最高水平。每天还有大量的人在往南方搬家,简直是大迁徙。

终端市场还不敢乱加价,因为不确定消费者肯不肯买单,即使买单销量也会大大下降,因为大多数都不是刚需。所以供应链成本配置混乱,美国再不停失业补助就有乐子看了,现在很多工人们觉得躺在家里拿2000多比出门上班的3000多香,就是美国版的三和大神。

估计这一波完,美国的物价和工资都要上一个台阶,就不知道美元会不会贬值。

我觉得美国劳动人民工资也涨涨是件好事,过去10年美国普通劳动力的工资增长低于GDP,薪资增长分配完全向智力劳动方倾斜。码农们拿那么多是不合理的,特别是现在硅谷炫富非常严重,需要第三次分配。

还有就是进口商品涨价,我也觉得不是坏事。让全世界劳动人民多挣一点挺好,就怕那点钱落不到劳动人民口袋里。

看看美国的通胀图:


user avatar

原视频讲的很清楚了,从鸡肉生产,运输,加工到餐厅服务是一个完整的链条,链条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出现肯德基无鸡可炸的结果。

以前上学的时候也不理解农场主烧小猪,倒牛奶和城市里的人吃不到面包共存的情况,只因为从小天然的小农思维对工业生产没有认识。

先说最简单的一个环节:

工业生产是:养鸡的农场在a城市,少量的工人养上万只鸡,然后要运到屠宰场屠宰。

小农生产是:一家人养几只鸡,自己屠宰,自己吃几只,自己运到市场上卖几只。

假如什么原因屠宰场被炸了,那农场里本来要卖的上万只鸡,农场主杀的过来吗?鸡每天都要吃饲料,你要是农场主,大量的鸡积压在手里会怎么办,能等到屠宰场恢复吗?肯定是认亏把鸡烧掉吧。

本来要运到餐厅的鸡被烧掉了,肯德基就无鸡可炸了。市场上剩余的鸡就要涨价了。

工业生产的好处显而易见,大规模生产也就是分工可以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但是抗风险性要低于小农生产。

user avatar

主要问题应该是肉联厂疫情

1.肉类加工厂的工作主要是宰杀猪、牛、鸡、鸭等禽畜,并进行清洗、切割、包装等一系列流程,随后进入消费市场或送往二次加工工厂。

与海鲜加工厂类似,低温潮湿的密闭环境、摩肩接踵的作业空间,以及居住条件艰难的工人都是肉类加工厂暴发聚集性感染的因素。快节奏的体力劳动下,要保证上千名工人在8小时内正确佩戴口罩难度颇大。


疫情发生后,工厂防疫措施仅仅是隔板或布帘

2020年4月23日,在科罗拉多州的JBS牛肉加工工厂配备了新的金属隔板。截至2020年5月,该工厂已有至少200例确诊病例和6名员工死亡。

《华盛顿邮报》2020年11月19日报道了近期一起诉讼:疫情当前,泰森仍要求其员工在狭窄的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并未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也未采取足够的社交隔离措施或其他安全措施来保护工人免受疫情的侵袭。除了未能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外,泰森食品公司的经理们还把风险变成了游戏。据称其中一名工厂经理“为主管和经理组织了现金买入、赢家通吃的下注池,以押注有多少员工对COVID-19的测试呈阳性”。


2.报道肉联厂疫情的时间段和当地疫情高峰吻合

新闻报道美国肉联厂聚集性感染的时间为2020年5月和2020年冬季。

看疫情数据,2021年9月,美国日新增13万,检测阳性率10%,感染数据略高于去年肉类短缺期间的数据。

大家可回顾下去年夏天疫情导致肉类短缺的信息:


美国可能已经有相当比例的肉联厂发生了聚集性感染,由于感染离岗人数过多导致了生产线运作不正常。由于生产线只能处理特定重量的牲畜,如果肉联厂停工这段时间牲畜长得过大则无法进入生产线,导致部分牲畜无法屠宰而浪费。

如果肉联厂较长时间不能恢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销售牲畜,各地手工屠宰。但产业链从低成本的集中生产转向高成本的分散生产并不容易。


3.拜登和约翰逊会见时疑似拉稀的视频被删除,说明美国并没有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为了避免物价进一步上涨,美国极有可能掩盖了肉联厂疫情的消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