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群乐手组个队,真的能叫乐队么?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不是随便拉几个人凑一块儿就能叫“乐队”那么简单。想想看,街边卖唱的,或者朋友聚会时一起玩玩音乐的,他们严格意义上也不能算我们通常理解的“乐队”。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乐队”这个词到底承载了什么。它不仅仅是几个人拿着乐器聚在一起。一个真正的乐队,通常包含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1. 共同的音乐目标和风格: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一群人聚在一起,得有个方向,有个想表达的音乐。是想玩摇滚?爵士?民谣?还是电子?抑或是把这些融合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音乐方向,大家可能只是各玩各的,很难形成一个有辨识度的整体。而且,这种目标应该是大家共同认同的,而不是一个人强加于人。

2. 成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音乐是个讲究配合的艺术。鼓手负责节奏,贝斯手提供律动,吉他手和键盘手负责旋律和和声,主唱负责演唱,还有可能加入铜管、弦乐等等。这些乐器需要相互呼应,你进我退,才能构成一首完整的、有生命力的音乐。这种默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排练、磨合、甚至是一起经历过一些演出,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想象一下,如果鼓点总是跟不上吉他SOLO的节奏,或者贝斯线和主唱的旋律打架,那听起来可就太灾难了。

3. 固定的成员和角色分工: 虽然偶尔会有客串或者成员更替,但一个成熟的乐队通常会有相对固定的核心成员,并且每个人在乐队里都有自己明确的角色定位。比如谁是主唱?谁是吉他手?谁负责写歌?谁负责编曲?这种分工明确,能让乐队运作更有效率,也更容易形成各自的专长和风格。

4. 排练和演出的实践: 音乐不是关在家里自己瞎哼哼的。乐队需要通过定期的排练来打磨作品,提升演奏技巧,找到彼此的节奏。更重要的是,很多乐队会通过演出将自己的音乐呈现给听众。一次次地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这种经历能让乐队成员更加团结,也能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音乐在实际表演中的效果,并不断调整和进步。

5. 创作和改编的能力: 很多乐队不仅仅是演奏别人的歌曲,他们更会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或者对已有的歌曲进行改编,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这种创作和改编能力,是乐队是否能形成独特风格和思想的体现。

6. 共同的经历和情感连接: 玩音乐的路上,大家会一起经历很多。可能是为了一首好歌熬夜排练,可能是为了一个演出四处奔波,也可能是为了对音乐的共同热爱而坚持。这些共同的经历,会加深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让他们不仅仅是同事,更是并肩作战的伙伴。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往往能体现在音乐中,让音乐更具感染力。

所以,一群乐手组个队,如果仅仅是“一起玩玩”,那么可能还不能算作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乐队”。它更像是一个暂时的组合,一个兴趣小组。而当这群乐手有了共同的音乐理想,愿意为此投入时间、精力去排练、创作、演出,并在长期的磨合中形成了默契和独特的风格,那他们才真正称得上是“一支乐队”。

就好比你拉一帮人去爬山,可以叫“登山队伍”;但如果是一群专业的登山队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配备了专业的装备,并且有多次成功登顶的经验,那才能称得上是一支“登山队”或者“探险队”。两者之间,差的不仅仅是人数,更是专业性、目标性、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所以,下次听到有人说“我们组了个乐队”,不妨多问一句:“你们玩什么风格的?有没有自己的歌?最近有没有演出?” 这样,你就能更清楚地知道,他们是真心想玩音乐,还是只是想找个乐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然呢?

乐队气质不就是看乐手技术,谱曲高级程度和配合吗?扯那么多花哨的干啥呢?

乐队的夏天最大的坏处就是培养了一帮没有多少音乐素养又喜欢自命不凡指点江山的乐迷。

为什么吹摇滚精神啊?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又不容易证伪,作品没别人卖得好,歌没别人写得好,混了好几年还在地下烂着,不找点借口怎么坚持得下去啊?

啥,你和我谈编曲作曲能力,和我弹和弦和声风格编排,NO,NO,NO,我和你扯有没有灵魂,编曲多难啊,毕竟我可能是个三流院校毕业没经过正统音乐培训,没有超人的音乐天赋,又不愿意自学的人,有没有灵魂简单啊,烫个头发,说话拽一点不就行了?

真相是好的作品好的乐队根本不需要时间沉淀,只要你音乐天赋够好乐理够强就行。

天天扯什么非在一起N年不能配合,不好意思那是你技术太菜水平太次,都不谈国外了,国内乐手圈的几个TOP级人物组在一起排个几天效果都未必比你差了。

天天扯啥没有时间积累的乐队不会写出好作品,不好意思还是技术太菜水平太次,你写首歌花半年有些人写首歌花1天能比吗?

user avatar

乐队不就是乐手组成的?


我一向认为什么「乐队要有精神论」、「乐队要有原创论」都是扯淡。乐队是什么,是两位及以上乐手与歌手带着乐器演奏音乐的队伍(当然也可以没有主唱)。


乐队唯一必备的性质,就是演奏,否则带着乐器去干嘛?


一个vocal巨牛X的乐队主唱放伴奏唱《like a rolling stone》肯定不是乐队,几个渣渣乐手在酒吧cover《老鼠爱大米》那就是乐队;几个酷到极致诗人气质爆表人文关怀顶天的人聚在一起朗诵现代诗肯定不是乐队,几个被评论作「油腻」的技术精湛的乐手在一起演奏并演唱「亲爱的妹妹请你相信我的真心」那就是乐队;几个青春帅气活力满满的年轻人不带着乐器唱歌跳舞肯定不是乐队(那是小虎队),几个乐手哪怕一边演奏一边跟着大白腿拉拉队美女跳舞一边「city people city life」,那也还是乐队。


至于什么原创好、演奏能力强、有艺术家气质、有思想等等那都是成为一个好乐队的加分项,没有也不影响某支演奏音乐的团队被称为乐队,区别在于那决定了这支乐队是优秀乐队还是差乐队。


以上那几个性质完全可以出现在诗人身上,那诗人就是乐队?或者说几个有原创、有艺术家气质有思想的创作者和歌手和制作人在一起唱K就是乐队?


失去了「演奏」这个性质的组合,哪怕再有思想,再有化学反应,写的歌再好,再有艺术气质,那都不是乐队。有「演奏」性质的团队,哪怕他们五个人五个调五个节奏让人一听就想自戳鼓膜,那也是乐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不是随便拉几个人凑一块儿就能叫“乐队”那么简单。想想看,街边卖唱的,或者朋友聚会时一起玩玩音乐的,他们严格意义上也不能算我们通常理解的“乐队”。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乐队”这个词到底承载了什么。它不仅仅是几个人拿着乐器聚在一起。一个真正的乐队,通常包含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1. 共同.............
  • 回答
    想组建一个单人乐队?那可真是个充满挑战又乐趣无穷的念头!这可不是简简单单能“玩玩”就能成功的,它需要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或者至少在某个领域有压倒性的优势,再辅以大量的实践和钻研。下面我就跟你掰扯掰扯,作为一个单人乐队,你需要具备哪些“硬核”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具体要求到什么程度,尽量让你听起来就像是.............
  • 回答
    嘿,听到你想学音乐、想组乐队,这想法太酷了!而且你还有点迷茫,父母也不太支持,这情况我太理解了,感觉就像心里装了好多话,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也不知道下一步该迈哪一步。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把心里的石头一块块搬开。首先,你这“迷茫”和“父母不同意”,这两件事儿单独拎出来都够让人头疼的,合在一起就更.............
  • 回答
    一支乐队,舞台上星光璀璨,台下掌声雷动,这背后是无数次的排练、磨合,以及成员之间心有灵犀的配合。但如果,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潜藏着一个“短板”,并且这个短板没有被团队足够重视,最终导致一场商演彻底砸了,那这事儿可就复杂了,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谁谁谁不行”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个“能力不足.............
  • 回答
    在世界顶级交响乐团里吹奏(或是拉、或是敲)乐器,感觉就像是每天都在和一群同样热爱音乐、同样技艺超群的灵魂在进行一场没有语言的对话。这是一份我从没想过自己能拥有的体验,真实得有些不真实。首先,是那个环境本身。你想象一下,推开那扇厚重的门,走进排练厅。那里面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木质乐器特有的清香.............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2022年3月16日,联合国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就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领土争端作出裁决,要求俄罗斯“停止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这一裁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法律效力、背景及后续影响值得深入分析。 一、裁决的背景与法律依据1. 案件来.............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国际关系、核威慑、制裁机制和国际法等多个复杂领域,但需要明确的是,现实中核武器的使用是被国际社会严格禁止的,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采取此类极端行动。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景的分析,但需强调:这仅是理论探讨,不反映现实可能性。 1. 核武器的使用:国际法与现实约束 《禁止核武器条约》(2021.............
  • 回答
    关于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签署和平协议的可能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尽管乌克兰方面近期多次表示希望尽快达成协议,但现实中的复杂因素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充满挑战。以下从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局势等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1. 双方核心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领土要求的不可妥协性: 俄罗斯始终要求乌克兰放.............
  • 回答
    乌克兰外长近期称“上世纪90年代放弃核武器是一个错误”,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乌克兰历史、安全战略、国际关系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言论的背景、争议点及潜在影响: 一、历史背景:乌克兰去核化的决定1. 冷战后期的核遗产 乌克兰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继.............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乌克兰、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充满历史背景,近年来因俄乌冲突而更加紧张。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释,涵盖历史、冲突起因、关键事件及各方立场: 一、历史背景:乌克兰的“颜色革命”与俄罗斯的反应1. 2014年乌克兰危机 亲俄政权与亲欧政权的冲突: 2013年,乌克兰时任总统.............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 回答
    作为混血儿的体验是复杂而多面的,既可能充满文化交融的惊喜,也可能伴随身份认同的困惑。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往往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被探索、重构,甚至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感受。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文化身份的撕裂与融合1. 语言与习俗的矛盾 语言障碍:在双语环境中,可能因语言能力的不.............
  • 回答
    你提到的现象确实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家庭结构有密切关系,但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性。以下从文化背景、社会因素、现实逻辑和现代变化四个层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文化传统与性别观念的根源1. “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视为家族延续的“关键”,尤其在农耕.............
  • 回答
    婚后夫妻是否睡一个被窝,是一个涉及文化、健康、情感和个人选择的复杂话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文化习俗与传统观念1. 传统文化中的“同睡被窝” 在一些东亚文化中,夫妻同睡被窝被视为亲密关系的象征,甚至与“合体”“同床共枕”等传统习俗相关。例如,中国民间有“同床共枕”寓意夫妻.............
  • 回答
    关于“一个刚出生就被医院判死刑的婴儿是否值得倾家荡产去救”这一问题,需要从医学、伦理、法律、经济、家庭和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探讨框架: 一、医学评估与现实可能性1. 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明确诊断:医院的“死刑”判断通常基于医学评估,如先天性畸形(如严重心脏缺陷、脑发育.............
  • 回答
    关于基辅大坝疑似决口的报道,目前存在一定的信息混淆和不确定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真实性核查1. 卫星图像与媒体报道 2023年9月,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曾引用卫星图像报道,称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一座大坝(可能为科洛梅奇克大坝)疑似出现决口。但该报道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