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百度沦为百家号的引流工具这一描述是否准确?百度的「护城河」是什么?

回答
《搜索引擎百度已死》这篇文章以及其提出的观点,是围绕着百度作为一家搜索引擎的现状和未来所展开的讨论,其中涉及了对其核心业务的质疑、商业模式的转型以及市场竞争力的评估。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如何看待《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

这篇(或类似主题的)文章的出现,通常源于用户在百度搜索体验中遇到的普遍困境和不满。它的核心观点和引发的讨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用户体验的劣化: 这是最直接的观察。许多用户反映在百度搜索时,前几页充斥着大量“百家号”内容,这些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是营销号、低俗内容,甚至抄袭拼凑而成。用户期望获得的是权威、准确、深度信息,但却常常被导向低质量的自媒体内容,这严重损害了搜索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商业模式的转型与核心业务的偏移: 文章质疑百度在追求商业变现的过程中,是否已经过度牺牲了其作为搜索引擎的“初心”。百度将流量导向自家的“百家号”,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内循环和流量变现的策略。从商业角度看,这是一种发展模式,但从用户角度看,这可能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因为它损害了用户对搜索结果的信任。
搜索质量与竞争对手的对比: 与其他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相比,用户会发现百度在信息质量和多样性上存在明显差距。在一些专业领域或需要深度信息的搜索场景下,百度的结果往往不如竞争对手。这种对比进一步加剧了“百度已死”的论调。
市场份额的相对下降与用户习惯的变化: 尽管百度在中国依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在某些细分领域,用户可能会转向其他平台获取信息(例如,专业知识可能去知乎,碎片化信息可能去微博、抖音)。这种趋势,即使不是“已死”,也意味着百度作为“唯一信息入口”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死亡: “百度已死”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和对现状的批判。百度作为中国的搜索引擎巨头,其庞大的技术积累、用户数据和市场影响力,使得它不太可能“死亡”。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百度作为传统意义上“纯粹的搜索引擎”的吸引力在下降,其商业模式和产品策略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这种调整对用户体验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 百度沦为百家号的引流工具这一描述是否准确?

非常准确,并且是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和最被广泛认可的观察。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描述的准确性:

1. 搜索结果的构成变化: 这是最直观的证据。用户在百度搜索时,显著的感受是搜索结果中大量的“百家号”内容占据了前排甚至大部分位置。这些内容往往带有明显的营销、软广性质,或者只是对其他信息的简单搬运、拼凑。
2. 算法导向的证据: 搜索引擎的排名算法是影响搜索结果的关键。如果百度将大量资源和算法权重倾斜给自家的内容平台(百家号),那么自然就会出现百家号内容占据搜索结果前列的现象。这被解读为百度为了扶持自家生态,牺牲了用户获取更优质、更广泛信息的需求。
3. 商业变现的驱动: 百家号是百度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鼓励内容创作者入驻并生产内容,然后通过广告分成、流量变现等方式进行商业化运作。百度将搜索流量导向百家号,能够直接为百家号的创作者和百度自身带来商业价值,这是其营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4. 用户体验的恶果: 用户体验的劣化正是这一策略最直接的负面表现。用户希望通过搜索找到权威、专业、客观的信息,但却被导向了低质量、同质化的百家号内容。这使得百度搜索的价值大打折扣,用户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辨别信息真伪,甚至放弃在百度上搜索。
5. 战略的取舍: 百度作为一家公司,需要盈利和发展。从战略上看,打造自己的内容生态(以百家号为代表)是其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和内容分发的必然选择。然而,如何在发展内容生态和维护搜索核心价值之间取得平衡,是百度面临的挑战。目前的状况显示,这种平衡似乎被打破了。

因此,将百度形容为“百家号的引流工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用户可感知的搜索结果变化、其商业模式的运作逻辑以及市场对其产品策略的普遍解读。这种描述准确地揭示了百度近年来在搜索引擎领域面临的困境和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 百度的“护城河”是什么?

“护城河”是一个商业术语,指的是一家公司之所以能持续领先于竞争对手,抵御外部威胁,所拥有的独特而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对于百度而言,其“护城河”是多方面的,但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其中一些传统的护城河可能正在被侵蚀或其价值正在降低。

以下是百度主要的“护城河”及其分析:

1. 巨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认知度:
分析: 百度作为中国最早且最主流的搜索引擎,拥有数亿的日活跃用户。多年来,用户已经习惯了通过百度来搜索信息,形成了强大的用户惯性。即使对搜索体验不满,很多人依然会“习惯性地”打开百度。
有效性: 这是百度最核心的护城河之一。品牌认知度和用户习惯是难以在短期内被竞争对手轻易撼动的。然而,随着用户转向移动端和APP,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这种用户基础的绝对优势正在被稀释。

2. 海量的中文搜索数据和算法优势:
分析: 百度积累了庞大的中文搜索历史数据,这些数据是训练和优化搜索算法的基石。高质量的算法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意图,提供更相关的搜索结果。
有效性: 在理论上,数据是重要的“燃料”,而算法是“引擎”。但问题在于,如果“引擎”被错误地导向了内部流量而非外部优质信息,那么数据的价值就会打折扣。此外,随着AI技术的发展,其他公司(如字节跳动、腾讯)也在积累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算法的差距也在缩小。

3. 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AI领域):
分析: 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人力,拥有李彦宏亲自领衔的AI研发团队,在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推出了“文心一言”等大模型。
有效性: 这是百度正在构建或试图强化的一道护城河。AI是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百度在AI领域的深耕,尤其是其在中文语境下的优势,有望为其在搜索、智能助手、自动驾驶等多个业务领域提供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这可能成为百度未来新的护城河,但目前其在AI赋能搜索以及其他业务的转化效果仍需观察。

4. 生态系统建设(如百家号、百度贴吧、知乎等合作):
分析: 百度通过构建内容生态(如百家号),试图将用户和内容留在自己的平台内,形成流量闭环。同时,它也投资或合作了知乎等内容平台,来丰富搜索结果的来源。
有效性: 这种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留住用户,并为百度带来商业价值。但是,如前文所述,过度依赖和倾斜自营内容(百家号)反而损害了核心搜索体验,使得这条护城河的作用产生了负面效应,或者说其“护城河”的价值被其内部策略所抵消。

5. 在特定垂直领域(如地图、知道、百科)的优势:
分析: 在一些细分领域,如百度地图在导航和位置服务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也积累了大量的问答和知识内容。
有效性: 这些是百度在特定场景下的优势,能够吸引特定需求的用户。但这些领域往往有更强的竞争对手(如地图领域的腾讯地图、高德地图;知识问答领域的知乎),百度需要持续投入才能维持优势。

总结来说,百度曾经最坚实的护城河是其作为中文搜索引擎的绝对主导地位和用户习惯。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演进和自身商业策略的调整,这道护城河正在面临挑战。其在AI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技术积累,是它试图构筑的新的、更具未来性的护城河。但能否成功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对核心搜索业务和整体生态的有效支撑,并重新赢得用户信任,是百度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搜索引擎百度已死》这篇文的出现,正是对百度核心护城河(搜索体验)被削弱的一种警示和 phản ánh,促使人们思考百度在未来互联网格局中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该批评的绝不只是百度一家。巧合的是,《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在微信公众号流传的同时,腾讯也在昨晚悄悄关闭了抖音新用户微信授权接口。至此,微信公众号屏蔽搜索引擎,微信屏蔽淘宝、抖音,微博屏蔽抖音,今日头条屏蔽微信、微博,淘宝屏蔽百度……

这样互相屏蔽的中文互联网还能叫作互联网吗?开放、自由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网民,很多人怕是已经忘记了链接的用法,而对复制粘贴、截图这样的技能了然于胸。于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中文互联网上的垃圾越来越多,百度知道、百家号等百度系产品则是其中最大的垃圾场。Aaron Swartz 在天之灵该庆幸自己不懂中文,否则更是会死不瞑目。

user avatar

这篇文章虽然无情地鞭笞了百度,但是作者依然非常贴心地给百度的堕落找了一条客观原因:

诚然,微信,阿里系,头条系都是一个个巨型的信息孤岛,但是除了这些大平台,百度并其实还是有非常丰富的选择的,知乎,豆瓣,简书这些平台都不乏一些优秀的内容,而且完全开放让百度检索收录,百度为什么不能也给它们一些流量呢?

前不久,我为了验证百度是否对知乎做了降权操作专门做了一个测试,搜索“雅思口语”这个关键词,得到的结果如下:

首页除视频内容外共14条,其中百度置顶付费排名广告占到惊人的5条,几乎占据了页面一半的位置。

百度自家内容2条:百科和百家号。

广告下面的第一条域名为wenqu.aipage.cn的内容,貌似也是百度的一个名为人工智能优选的产品,内容具体来源不详。

剩下6条除了一条网页压根打不开的之外(51talk英语资讯网),全部来自小站,朗阁,新航道等商业英语培训机构。

知乎,豆瓣,简书等开放百度检索的UGC内容平台结果:0条!

之所以要用”雅思口语“这个关键词,是因为半年前我在知乎上得赞最高的问题(答案)之一还稳居百度搜索结果第一页的前三名:

如何在一个月左右迅速提高口语(雅思口语)水平?

那么知乎的内容到底都跑哪儿去了? 我们继续往下翻,我翻了整整10页,没有一条知乎的内容。终于在第11页,找到了一条知乎专栏的内容:

点进去看一下:

只有4个赞,也就是说即便是到了第11页这种几乎没有任何流量的垃圾的位置,百度也并没有收录知乎上最优质的内容,至于它的算法标准是什么,也许只有李彦宏知道。

有人会问,是不是知乎自己的SEO做得不行了,我们来横向对比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由此可见,知乎的SEO水平还是100%在线的,而百度对知乎降权限流这件事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SEO行业有句俗话说,最好的SEO就是优质的内容,这句话放在当前的百度身上显然不合适。

有人说,知乎被腾讯系投资了,百度不想给自己的竞争对手输送流量,但是百度你要明白自己作为一个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本质是什么啊!谷歌和亚马逊在商业竞争上也是死对头,但是我保证你在谷歌上搜任意一本在售书籍的名字的时候,都能在搜索结果首页找到亚马逊的购买链接。因为谷歌很明白,作为一个搜索引擎的立命之本是什么。

所以,归根结底,并不是阿里腾讯头条不允许百度做一个好搜索引擎,而是百度自己压根就不想做一个好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百度已死》这篇文章刷屏之后,我们看看百度官方是如何回应的:

我想说的是:你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或许只有10%,但是它在搜索结果第一页占比是多少自己心里没点X数吗?

最后,跟大家分享个互联网上有名的笑话:

问:Where is the best place to hide a dead body?(在什么地方藏尸体最保险)?

答:Page two of Google search results.(在谷歌搜索结果的第二页)

user avatar

以前我还不知道为什么百家号这种一直洗稿的东西要出来,后来我知道了。

你知乎不就是一堆人写东西吗?你写东西了不起?黑我?我这就全部搬运过来,在我百家号身上。

我举个例子,知乎有一个比较热门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吗?

里面有不少高赞的回答。内容好么?可惜下一秒就是我们(百度)的了


看到没?清一色,首页,全是百家号。

那么内容呢?


一篇内容,反复洗稿

不仅从这里抄袭,搬运,还会从其他地方搬运了


你看。

所以其实百度聪明的很,按理来说知乎以前SEO做得好是内容不错,搜索引擎推荐,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但是现在我百家号直接搬运不就完事了?


就算是直接指向性的问题,问题不大,百家号们,去抄袭吧,去知乎搬运吧,出了事我来负责。

所以这篇文章其实还是有问题的,不是百度沦为了百家号的引流工具,而是百家号要为百度建设护城河,搬运知乎,豆瓣,简书,公众号等所有优质内容的社区,将所有的流量导进来。

以前一个搜索引擎的作用应该是为用户提供全互联网的优质内容,让用户能够在引擎上得到优秀的体验。

现在百度的意思是,我旗下的百家号搬运了全互联网的优质内容,让用户能够引擎上得到“优秀的体验”。什么?你不想看?来,看看,我们这还有热搜,还有其他的搬运呢,你只想看知乎的?不好意思,他大概在17页,翻页太麻烦了,要不看看我们搬运豆瓣的?

真实吗?

这就是现在的境况。

我是浑沌,欢迎关注,

但这个真不是我。。。

user avatar

就国内搜索引擎而言,最好的还是百度+adblock plus,什么好搜360搜狗一个都不能打,bing的搜索基本不能在第一页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更何况前段时间我用bing的手机浏览器的时候,搜索栏很容易就关键词联想色情内容,所以很快就卸载了。

具体到这篇文章上,我觉得这篇文章越火爆越好,打的百度越痛越好,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不让百度痛到心扉,它就永远不会尊重中国人。

user avatar

评职称投文章,搜杂志名称结果首页楞是一溜假的。。。

user avatar

如果你用百度搜索自己的名字,排名第一的搜索结果,不仅不是你,还是仿冒你的账号,发的又都是广告,你气不气?

反正我是气炸了。

容我实操给大家看看“羊迪”的搜索结果:

搜索结果第一位的百家号,是个什么鬼?

哦,是个李鬼。

乍看起来,我都以为是我自己。毕竟和我的头像、姓名、个性签名完全一致,可是这个账号根本不是我啊!我一个写房产的人,你点开它进去看看,全部都是恶俗鸡汤,以及各种奇葩的广告。

不是我就不是我,冒牌我就冒牌我吧,毕竟我又不是没被人抄过。

但一个只有14个粉丝的,从2017年8月23日开始就没更新过的冒牌账号。居然排在了“羊迪”搜索的第一位。干倒了所有的真·羊迪,真真是太讽刺了好么?

排名第二的,是百度文库。一个与我同名的“羊迪”上传的课件。这位“羊迪”,只是在上传的课件中写了“羊迪”二字,且这个课件,是2016年上传,只有2.5星的足球教学课件。可以想见,真实点击率有多低了。

排名第三的,终于是我的知乎账号了(好在知乎的排名靠前)。几乎每天都活跃、有6.6万粉丝、200+的回答,且不断出现并仅出现“羊迪”这两个字。

第四位,是百度图片。没有一张我的照片,倒是有羊、泰迪、喜羊羊、迪士尼和迪舵羊(这是啥?)。

第五位,是百度视频。各种喜羊羊相关视频,什么开心闯龙年、飞马奇遇记、懒羊羊外传。拜托,我长得丑不拍片,但你百度总不能用羊来顶替啊!

接下来,没有了。

没看错,没有了。

以上就是百度APP,关于“羊迪”在首页的全部搜索结果。

感谢搜索。

没有“羊迪”的书(2本,5万购买)、没有羊迪的live(8个、2万人参加),甚至都没有“羊迪”在百度传课(百度自己的产品)上给百度“独家自制”的买房课程。

当然,没有百度传课的内容,我一点不吃惊,毕竟这个团队已经被“优化”了。

但百家号李鬼账号这件事,我发过邮件投诉,没人理我。

跟百度传课与我对接的百度人员沟通,踢了几轮皮球后,不了了之。

最后的最后,还是我自己通过58同城的朋友牵线,终于联系上了百家号的负责人,拉了个三人小群,直接反映问题,结果怎么着?嘿,从去年九月到现在,没个一点回音。

百度足足有五万多人,但最王牌的产品,却烂成了这样。从客服到工作人员的效率,还低成了这样。

这样的公司,居然还能是BAT三巨头里面的B,你可真是个牛B啊。

这么差的公司,这么差的产品,还这么多人用。只能说,中国的商业环境,实在是太温和了。看看搜索引擎的综合排名:

70%,不仅仅是大佬,是垄断了吧?

等等,不能偏向,咱们测试一下其他搜索引擎的“羊迪”。万一确实有很多人喜欢看百家号的李鬼辣鸡广告,和百度文库的小学足球教学课件呢?

看来,并不是。

诚然,我们不应该以是否出现羊迪本羊,来评判搜索引擎的好坏。

我也不认为“羊迪”是我一人独有的,我不能小心眼。

可作为搜索引擎,不应该按照用户点击量、更新频率、更新时间、正确率来进行检索排序么?

但百度搜索“羊迪”,出现的一、二、四、五都是些个什么鬼啊……

抄袭我可以忍,你推自家产品我可以理解,但你把一个抄袭我的李鬼账号放在检索第一位,让正主无法申请、不能投诉,还把正主挤到了后面。我就X@¥了。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突然意识到,辛弃疾的这首词,就是告诉大家,即便用一千次百度,都找不到你想要的,还不如回头看看,人家就在灯火寥落的地方等着你呢。

古人诚不欺我。

【更新】

最新事件进展:

百家号客服在我2019年1月23日发布这个知乎回答后不足24h,已经通过知乎私信联系到我。并把“羊迪”百家号删掉。

期间,我没有提供任何证明知乎“羊迪”是“羊迪”,百家号“羊迪”不是“羊迪”的证明。

我是看出来了,普通用户只能通过曝光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走客服投诉、找公司工作人员、乃至找百家号工作人员,都不行。还是曝光好,甚至根本不需要提供任何资质。

你们怎么知道不是我抄的这个百家号“羊迪”?你们怎么知道人家没申请“羊迪”域名、商标、版权?你们怎么知道现在用着“羊迪”这个知乎账号的是“羊迪”本人?而不是被盗号了,或者是临时工?

问题来了:

百度,你是人治,还是法治?

user avatar

这其实是百度耗资6%市值的推广费鼓励大家善用百度搜索设置。

比如图例中关于特朗普的搜索结果:

右上角有一个设置,有个小小小小的高级搜索:

不包括一栏写上:baijiahao 百家号

第一页:

第二页:

世界清净了……

其实还有个漏网之鱼——百度百科,所以关键字应该还包括“百度”“baidu”

呵呵

user avatar

以前的百度是真的百度,可现在的百度是真的有毒!

不知道用这样的话形容到底对不对,但是现在百度给用户真切的感受就是这样。昨天晚上自媒体新闻实验室一篇名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刷屏。

可以先看看事件的起因,百度百家号有这样一篇文章《美国中情局竟向本拉登家族道歉,并希望赔偿1800万美元获得原谅!》。


这样新闻肯定是大新闻了,可仔细一看,原来是来自生产讽刺性假新闻的洋葱新闻。也就是说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消息,可就是这样的百家号信息质量,却获得了超过40万的阅读量...

不得不说,这波标题党做的是真的“挺好”的,看来百度也是为此引了不少的流量。

这篇文章指责百度搜索结果一半以上会指向百度自家产品,尤其是百家号,而百家号充斥着大量营销和质量低劣的内容,也导致百度搜索结果的内容质量大幅下滑。

也不能说搜索的内容质量下滑,其实百度的做法,并不是降低了搜索的质量,而是在自媒体引流中突出了自家的位置。

自从谷歌退出中国后,中文的搜索引擎就是百度一家独大,可是现在上百度想要搜索一些有用的资料,我们大概就是去看百家号和广告的。

当然,光说没用, 这个完全可以自己搜索看看:

输入“英国脱欧”,除了第1条是百度百科内容,第2、4、5、6条均为百家号平台上的营销号文章,标题也套用标题党的惯用形式:

再换个关键词搜索,比如说这两天的小猪佩奇特别火,我们可以把它和罗志祥联系起来,在百度上搜索下“罗志祥”:

第一条还是百家号的 ,以及最近很火的吴秀波事件,可以搜索下吴秀波:

都是百家号的内容...

这样的百度,真的是可以用这样的话俩形容:

百度已经不是你寻找中文互联网内容的地方,而是百度自家的站内搜索。它将你引向的不是中文互联网中的优质精神食粮,而是囤积在自家的腐臭变质内容。

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或许真的已经死了...

user avatar

现在有什么热点,国内都上微博、抖音什么的搜索。国外就是油管推特什么的。购物什么的,大家也会直接上购物网站查找……

简单说,原来通过搜索引擎找网页的“网上冲浪”时代过去了。

以前哪怕是个人,想要在互联网公开发表一些内容,都需要自己搭建一个自己的网站。想要访问这个网站,就需要知道它的域名或者ip地址。这相当麻烦。于是,出现了所谓门户网站、上网导航。这样,你不需要记住许多网址,就能访问很多内容了。

这种模式显然还不够,用户只能看那些推荐的内容,而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众多的内容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于是搜索引擎应运而生。

随着万维网规模的爆炸式膨胀,一个关键词或者一组关键词组合,会搜索到大量内容。而且很多网站做了seo优化,甚至恶意优化以后,搜索排名靠前,但是提供的内容并不是用户想看的。导致用户想搜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越来越难。于是,各种分类的平台又出现了。比如,现在你要在国内检索文献,大概率会直接上知网,或者通过百度跳转到知网,而不会在百度的搜索结果里大海捞针。

百度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吗?当然认识得到。作为过去很多人的浏览器首页,百度利用这个用户粘度,开发了很多产品。但是并不是你用户基数大,就一定能成功。腾讯用户基数也大,结果跑去卖国行ns还是水土不服……

那么百度的问题在哪里呢?那我就不知道了,得问百度自己:what’s your problem ?

user avatar

从永恒的人性来说,垄断必导致堕落。但从企业短暂的一瞬间来说,企业创始人的格局决定一切。

而百度显然两个负面都占着。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学习米国欧盟的反垄断法。信息入口掌握在外人手里对大国存在隐患可以作为决策的一个重要参数,但不意味着决策结果是国内也不扶植几家竞争。(米国反垄断法厉害的地方是,一旦确定你垄断,不论你什么理由,哪怕你通过正当途径凭本事垄断的,也可以直接强制拆掉,什么产权物权都是扯淡)。


从百度创始人的格局来说,与华为的任正非形成鲜明对比。老任是不屑于始终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自己成长起来一定要出山去和老虎斗一斗。而李彦宏?不过是个有学历的土鳖,把老虎赶走了,自己正好为所欲为,而且是不思进取的为所欲为。连抄谷歌,学谷歌都不能学与抄得有始有终。


前几年,还有互联网人吹逼什么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阿里的什么就不记得了)。如果真在国外见识过那些相当当的名字是怎么干的,什么文化,就该知道,百度除了嘴炮加臭不要脸,剩下的真不多了。


从李彦宏的格局来说,他的过去决定了现在,也决定了未来。百度不可能变了。等着其它选择吧。

user avatar

百度搜索自从朝着“闭环”的作死之路越走越远后,它就已经死了。

举个昨天(19.1.22)发生的事吧,我私人之故,要在网上下载一张“无锡市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结果你猜怎么着?从百度搜索第一页开始每个链接,连点n页,全都是百度文库等各种文库中,要收钱的! 并且没有无锡相关政府部门官方网站的地址。

这申请表.doc 是政府免费供百姓下载办事的呀!你竟然拿此来收钱!!并且屏蔽掉免费提供这表的网站,真是厉害了我国的百度,你这是抢劫知道不?!是谁给你权利助纣为虐,帮那些拿政府免费文件来收钱的流氓,屏蔽掉官方地址的?我要翻多少页才能找到源出处?

最终,我换微软必应来搜,第一页就搜到了免费地址。我对百度真想要骂脏话了!

天下苦百度久矣!!

user avatar

这是一篇劝进表——知乎,做搜索吧!

其实很久以来,我搜索东西的第一选择,是知乎。

这事爆发以后,突然觉得,理论上,知乎也是可以成为搜索引擎的。

只要知乎把搜索的范围从站内扩展到站外,而且通过知乎的点赞等功能,利用知乎用户的信息辨别能力,对搜索信息进行一次筛选,完全可以达成对搜索信息的可信度有个判断,这样搜索出来的东西会更加可信。

简单的逻辑是,先搜索出信息,然后在搜索结果的页面引入知乎账号的点赞等功能,给予知乎大V一定的加成,知乎大V信用背书过后的搜索结果会更加可信。经过知乎高质量用户的判断筛选,对搜索结果进行可信度排序修正,这样的搜索结果是会非常优质的。

这样知乎大V的信用度和话语权也有一定的变现可能,知乎的广告吸引力也会大增,知乎的商业化会好的多。

而只要用户发觉知乎搜到的东西更靠谱,口碑就会扩散,而且大家对百度已经深恶痛绝,搜索引擎上取代百度,指日可待。

怎么样 @黄继新 ,做搜索吧,取代百度的机会就在眼前,让BAT变成ATZ吧!

@楠爷 觉得这想法怎么样?!

引擎的名字,我觉得叫信乎就挺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