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315 晚会曝光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医疗广告造假链条?如何识别医学虚假广告?

回答
315 晚会曝光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医疗广告造假链条:一场触目惊心的“游戏”

今年的 315 晚会,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互联网平台的医疗广告乱象,这次被点名的是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揭露了它们与一些所谓“医疗机构”联手,构建了一个虚假医疗广告的“游戏”。这不仅仅是对几家公司的指责,更是对整个互联网信息生态健康的一次严峻拷问。

触目惊心的“游戏”:用户利益如何被玩弄?

当你在 UC 浏览器或 360 搜索上输入关键词,例如“湿疹怎么办”、“前列腺炎怎么治”,你以为看到的是最权威、最专业的医疗信息,但实际上,你可能已经走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晚会曝光的链条,就像一个环环相扣的“游戏”:

“竞价排名”下的“黑心”医院: 平台通过“竞价排名”机制,让那些并不具备相应资质、甚至根本不存在的“莆田系”医院、营销号等,通过支付高额广告费,将自己的信息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列。这些信息往往披着“官方”、“专家”的外衣,诱导用户点击。
“关键词”引导下的“精准”欺骗: 广告主会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有特定疾病需求的用户。一旦用户搜索相关关键词,这些虚假广告就会“精准”地出现在他们面前,仿佛“量身定制”的陷阱。
“用户画像”下的“信任”陷阱: 平台掌握着用户的搜索记录、浏览习惯等信息,会根据“用户画像”来推送更具诱惑力的广告。用户以为是平台的“智能推荐”,实际上是被精准地推向了“雷区”。
“导流”与“分成”的利益链条: 用户点击广告后,会被导向虚假的医疗机构网站或电话。这些机构一旦接诊,就开始进行夸大病情、过度治疗、收取天价医药费等一系列欺诈行为。而平台,则从中获得巨额广告费用,形成了一条“你受伤,我赚钱”的畸形利益链。
“人设”打造与“病友”欺诈: 晚会还揭示了部分医疗广告会通过“人设”打造,例如虚构的“名医”案例,或者通过“病友群”的虚假互动,来营造“疗效显著”、“案例众多”的假象,进一步麻痹用户的判断力。

这场“游戏”的受害者,是那些本就饱受病痛折磨,急切寻求帮助的普通百姓。他们本应获得的是真实、有效的医疗信息,却被披着“信息”外衣的骗局所裹挟,不仅钱财被骗,更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识别医学虚假广告:擦亮眼睛,警惕“陷阱”

面对如此复杂的虚假广告链条,我们作为普通用户,如何才能擦亮眼睛,识破这些“伪装”?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识别方法:

1. 警惕“高大上”的包装,审慎对待“承诺”:

“万能药”、“特效药”、“包治百病”: 任何声称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有奇效、无副作用的广告,都极有可能是虚假广告。医学治疗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不存在所谓的“万能药”。
“祖传秘方”、“国家保密配方”: 这些说法往往是虚构的,缺乏科学依据。正规的药品和疗法都有明确的审批和标识。
“一夜之间”、“快速见效”、“终生不复发”: 医疗效果的达成需要时间和过程,过于夸张的宣传语应引起高度警惕。
“权威专家”、“国家级名医”: 即使广告中出现了“专家”照片或头衔,也要学会辨别。很多虚假广告会盗用医生肖像或伪造头衔。可以通过搜索官方医疗机构网站或相关权威媒体来核实。

2. 关注“资质”与“来源”:

查看广告主体资质: 医疗广告必须由具备合法行医资质的医疗机构发布。如果广告中没有明确的机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或者提供的“资质”信息模糊不清,要高度怀疑。
核实药品或医疗器械批准文号: 合法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都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批准文号。可以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进行查询。
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广告信息是否来自正规的医疗平台、官方媒体或权威医疗机构?如果是来自个人博客、社交媒体账号、或是来路不明的链接,就要格外小心。

3. 警惕“诱导性”的沟通方式:

“免费咨询”、“免费体验”: 这是很多虚假广告吸引用户的“钩子”。一旦你参与了“免费”项目,很可能会被引导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并被收取高昂的费用。
“患者现身说法”: 很多“患者”的现身说法可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要学会理性分析,不要被情感化的叙述所左右。
“病友群”的“内部消息”: 一些虚假广告会通过建立“病友群”,在群内传播虚假信息,营造“同病相怜”的氛围,并推荐特定的“疗法”或“产品”。
“在线诊断”、“远程问诊”的“套路”: 一些平台和机构会声称提供“在线诊断”,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获取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进行下一步的“诱导消费”。

4. 保持“理性”与“独立思考”:

不要轻信“巧合”: 搜索某个症状,就立刻弹出相关广告,这很可能不是巧合,而是平台算法和广告主勾结的结果。
多方求证: 对于疾病的治疗,最好咨询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查阅权威医学网站(如丁香医生、家庭医生在线等)的信息,进行多方对比和验证。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将自己的病情、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透露给不明身份的机构或个人。

平台责任与社会共治:

315 晚会的曝光,再次将平台责任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些互联网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管道”,有责任和义务对广告内容进行严格审核,过滤掉虚假、欺诈信息,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仅仅以“广告主提供虚假信息”为由推卸责任,是站不住脚的。

同时,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虚假医疗广告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并积极举报虚假信息;媒体也应发挥监督作用,揭露行业乱象,引导公众理性消费。

让我们共同努力,净化互联网信息环境,让那些无良的“游戏”无处遁形,让每一个在病痛中寻求希望的人,都能得到真实、有效的帮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中午还有一朋友问我搜素引擎的事儿。

她做展会的,问我XX科技局相关信息和所辖范围,哪个搜索引擎给的靠谱。

我说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去问上家要,还来网上搜,要不考虑一下辞职去干点别的得了……

在网上筛垂直度很高的专业信息前,首先就得筛一轮智力水平,真不是什么事都以网上为准。尤其是之前就口碑拉胯的互联网公司,他做别的都把人坑的一愣一愣的,做搜索你就敢信了?

我不想指名道姓的说某数字公司,他们以前做杀毒软件内会儿,但凡是个有互联网公司从业经验的人,哪怕试用期刚过的客服幺妹儿,都知道他家杀毒全家桶不能用。

美其名曰装了他家软件,能防全网各种断肠草,等你电脑越来越慢,你才知道他从装上内天,就是揣着自家的七心海棠进的你硬盘……

就这,他现在做搜索你敢信?

至于UC,咱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多评价。因为UC上边的玩意儿,当年我看超过30秒准耳鸣,从此再没敢装过,不了解,不做论。

但按照以前内个地基打的歪斜程度,估计现在楼盖的正的概率,理应不大。不塌就烧高香吧……

不过有一说一啊,我向来是宁挨骂,不打拳。这脾气改不了。

刚才看这题,把题目挡住了光看答案,给我一错觉是度娘被点了???这这这略显奇妙!今天被点的是上边这哥俩啊!

还是实事求是,我很少进医院,这几年就拔了俩智齿补了一牙洞,算是对医疗这块最了解的领域了。

于是我上了上述几个引擎,外加没提到的类似头条啊之类的引擎都搜了类似“补牙”“补牙价格”“北京补牙”之类的关键词,以我肉眼凡胎看见的,确实有的引擎做的OK,有的则是层层套路。

谁好谁烂各位一试就知,不多说。

反正我看着的是,今年315点出来的重点,与其说是医疗广告本身,不如说是虚假案例套娃式诓人。

甚至跟广告平台曾经的承诺关系都不大,下边也有大佬贴出来当年红衣老板信誓旦旦落井下石的自我宣传了。

但私企老板的嘴,谁信谁后悔。315都不扒他失诚的皮,直接扒的是套娃套路。毕竟这是坐实的,违规的。

咱还是紧贴主题,跟准了主旋律喷这仙人跳营销吧!这个杀伤力确实大。

否则见一个怼一个,这楼歪的我都害怕……毕竟移动互联网以后,每个APP都自带搜索引擎属性,照这么连坐下去,所有互联网大平台怕是无一幸免喔……

user avatar

这咋靠老百姓识别啊,得靠国家啊。

大家现在得明确一个问题啊,买家是没有卖家精明的啊,老百姓是玩不过资本的啊,虽然现在熟悉互联网的小伙伴都很清楚医疗搜索这一套的尿性了,但我们是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熟悉这一套的,而且随着人们的“防范意识上来”,360和UC是必然会有全新套路的。

就说个最简单的东西,就说咱下载的时候软件附带的“下载”选项,有多少小伙伴时不小心勾选的?

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啊,就说个最简单的事情,如果所有人都学会了正确搜索,那360跟UC就敢出台一个跳转页面,说是什么跳转需要时间,然后在这个时间里给做文章跳到莆田系医院。

大哥,经历了这么多事,咱能不能别天真了,老百姓能玩得过鸡贼的资本嘛?

你今天刚更新了防盗守则,明天这些资本就能给你整个幺蛾子,给你整活一个高科技时代下数据跳动,你数据在人家手上,使用习惯有大数据分析着,流量入口还被人家握着。

你就算是孙猴子,也跳不出如来的莆田系。

在这种信息严格不对等的状况下,提高自我警惕能力纯粹是自我安慰,再牛逼的大佬总有知识盲区,老百姓搞不过算法的。

关键得国家出手啊,敲黑板。

就拿搜索引擎这个事来说吧,医疗广告不光是引擎机构一家的事,而是一个涉及到整个互联网广告平台的重大问题,从头条系到公众号甚至说到短视频,各种虚假医疗广告是层出不穷的,今天UC和360迫于舆论压力“整改”了,等风声一淡,他们就会重新把这些东西搬上来。

更何况广告这玩意本就是百万漕工所系,粗暴地禁止明显不行,但漕工也得讲基本法吧,你不能打着漕运的旗号搞漂流吧。

但谩骂是解决不了问题,资本的逐利性是不可能靠资本自我去整改的。

周鸿伟当年信誓旦旦在魏则西事件后表示360放弃一切医疗商业推广合作,结果才过了多久,变本加厉地又开始了,如果我们现在拿着他言论和事迹做对比,这又是一个恰人心馒头的经典案例。

因为资本本就是逐利的,我们根本就不要指望这些资本能有啥道德良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给所有资本划道道的,要不然我们在网上骂资本是狗,人家就敢给你来一句汪汪。

国家得出手啊,得制定标准啊,要像卡严肃政治事件一般严卡医疗广告啊。

就跟关键词搜索屏蔽,就跟咱早些年随便在搜索引擎上打两字就能看片一样,这两年在网警的雷霆运作下这事基本就没有了,咱莆田系医院也这样搞啊,比如说没有多少甲资质的医院不能被显示,或者说直接对虚假广告以及控评直接追究法律责任啊。

医疗广告这问题,关乎人命,要像官员履历一样严肃对待,容不得一点含糊啊。

再不济,管平台啊,给标准啊。

咱也不用说多,一视同仁,对出现这类不实广告直接照着上年营业额的百分比开罚,罚到周鸿祎心疼,罚到让周鸿祎觉得处罚额度比打广告收益更高为止

他不愿意体面,咱就得帮他体面,这才是解决之道啊。

谷歌之所以不敢明目张胆的打广告不是因为它有良知,而是有完善的法律在后面堵住他的口子,让他承担的风险远大于他的收益。

UC和360也是这样的,咱先不说UC和360这个整改有啥意义了,这就是一个纯粹欺负互联网人均帕金斯综合征晚期的一个”拖”字决,现在315曝光了,表面一顿整改,随后就等事情淡化了,最迟4月份,这些虚假广告又得卷土重来。

........

大家不要看承诺不承诺的,360开创了杀毒软件的流氓先河,UC搞出了臭名昭著的“震惊体”,指望这些俩企业能主动整改放弃盈利点,咱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呢.....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广告是真,疗效是假。

大家只要记住两点,所有自动弹出的直接关掉;所有“疗效满分”的全是骗人。


不只是“减肥”、“降糖药”,你搜个痛风、痔疮之类,也会跳出很多咨询的客服,或者广告文的后面是某个医院或医院的联系方式……

这是某些“个体”和“私立医院”引流的常用手段。




辞去中医院工作入西医三甲前,有大半年时间,为了丰富自己的“医学视野”,我把58同城上和医疗挂钩的单位,全去了个遍……

哈哈哈哈……没错,一个单位工作不超过一个月,试用期没过就辞职,所以见识了很多“私人医疗”的手段,就拿这些假广告来说,其后面的是一套较为完整且不断完善的“话术”。


这些通过UC或者360等引流来的患者,医生或医生助理电脑上都会下载一个叫幕布的软件,上面有营销部门精心研发的话术,供你复制粘贴,诱导让患者买药。

服务是及其到位,因为每个阶段怎么对话,营销主管都编好了对应的文字,且不提倡新人自主创新,毕竟有绩效考核,只要你不是按照人家做好的话术来回答病人,一旦客户不购药,就会被拉去小黑屋“受教育”。

至于疗效?能缓解的十有六七,但达到广告效果的,万里挑一。

每个月底,为了出业绩,会疯狂的以各种每个月都是“今年唯一”的活动来诱导消费,满楼道全是医助和医生给患者不停的打电话安利的声音。

听的让人恶心,这是卖药,不是卖菜!


不管患者经济条件是否允许,也不管患者健康状况究竟如何,为了挣钱,良心蒙昧。


唉~讲了半天,勾起回忆,还是比较气愤!


为了避免“人财两空”,大家就医请通过正规渠道。



网上看病,极不靠谱。


user avatar

面对屡禁不止的虚假医疗广告,除了加大打击力度,我们还需要提高甄别能力。

@阿源老师回答中介绍了如何区分靠谱的医生和神医,很实用。

我在这里补充一下如何识别假药:

简单来说,就是要认准批准文号

药品的批准文号是有标准格式的:

国药准字+1位字母(H或Z、S、J、B)+8位数字

其中,字母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成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代表保健药品。

如果药品包装盒上没有批准文号,或者不是按以上格式进行标注,就可以确定是假药。

举个例子:

上图中的“国药准字H20074172”就是符合标准格式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狡猾的厂家可能会冒用合格药品的批准文号。

因此,可以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1]进行查询以便进一步确认。

如图,在批准文号栏输入“国药准字H20074172”,点击“查询”,就能得到以下结果:

展开后可以看到该药品的具体信息:

可以与药品包装盒及说明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如果一致,可以初步判断为合格药品。反之,应当怀疑是假药。


实际上,关于如何识别假劣药品,除了看批准文号,还有其他其他方法。

具体可以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这篇文章[2]

参考

  1. ^ http://app1.nmpa.gov.cn/data_nmpa/face3/base.jsp?tableId=25&tableName=TABLE25&title=%E5%9B%BD%E4%BA%A7%E8%8D%AF%E5%93%81&bcId=152904713761213296322795806604&CbSlDlH0=qGqGrqc3bxP3bxP3bDJzHQGJBM8FXdqAiwYpSb0lA0gqqxG
  2. ^ https://www.nmpa.gov.cn/xxgk/kpzhsh/kpzhshyp/20171024171601904.html
user avatar

医疗搜索乱象存在已久,但是屡禁不止,背后是有原因的。

俗话说,有利益就有市场。

笼统来说,医疗搜索涉及3个角色,平台、打广告的医疗机构和患者,每一方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才让这件事不断存在下去。

搜索引擎是不少人上网冲浪的入口,潜藏着巨大的流量,这一块「香馍馍」想不被盯上都难。

究其根本,不仅是因为平台的存在,还有虚假服务的提供方也很重要。

曾经的魏则西事件,将医疗搜索乱象推上高潮,但现在搜索引擎上检索疾病词,依然可以看见相关广告排在前几位,不过也终于标上了广告二字。

今年315晚会曝光了新的玩法,比如在某些医疗问答中,找人冒充专家,找人刷回答、刷评论、刷点赞,来为某些医院引流(看的时候忘了截图)。

又比如在公立医院名称上加上空格,本身与该公立医院无关的医院也被关联上了首页。

这其中最终还是利益问题。引用315晚会的总结:

互联网代理公司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搜索引擎公司忽略了自己的监管责任

不能让网络成为秩序的空白,向着阳光才能致远。

搜索引擎公司也应该更多地探索合理、合法的营利手段,同样是搜索引擎起家的谷歌,人家就成为了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如何区分靠谱的医生和神医

一看所在的医院

每年复旦大学都有医院的排行榜,会依据综合实力和专科水平对医院进行排名,能上复旦排行榜的医院,基本上都是当地最有名的三甲医院,这些医院的医生一般都是可以相信的,虽然挂号难,但如果有耐心,还是能排上号的。

医院官网如果做得非常好看,还有客服,通常大家就需要多留个心眼了。

另外大家可以到卫健委官网查询医院信息,公立医院大多有定级,私立医院大多是没定级的(现在部分私立医院也可以定级了,所以不绝对)。

二看擅长的疾病

靠谱的医生擅长的疾病一般就是某个科室那么几个,不会啥病都会治疗。

三看是不是做治疗保证

靠谱的医生不会对你说疾病一定能治好,一定药到病除,这是因为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很多疾病不能治愈,只能维持治疗,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而神医就会迎合大众,不讲真话,保证药到病除,这样才能赚钱。

四、靠谱的医生可能会让你做很多检查

有的人去医院,医生让他做检查就非常不愿意,觉得这是医生「黑」,一定是收了回扣才这样做的,这就是误会大了。

我们说现代医学的进步,很大一个部分就是诊断技术的进步。

以前,医生们诊断疾病主要是靠「症状」、「体征」以及部分患者有特殊病史或者生活史,进行判断,但是太多疾病的「症状」、「体征」非常相近。

就比如说这一次新冠,其实轻症的新冠与感冒、流感单纯从「症状」、「体征」上非常难以区分,他们都会出现咳嗽、发烧、乏力的表现。

如果没有现在新型的诊断技术-RNA核酸检测及CT检查,可能我们很多病人都无法区分开来。

所以检查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必要手段,这都能帮助医生了解我们的疾病真实状态,做出更加精确的诊断。

五看如何宣传自己牛逼

靠谱的医生更在于关注某种药物/治疗方法的通过科学试验后的验证结果,而不是经验,也不会口口声声宣传;

“4代单传,从我爷爷那辈起…我今天做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医疗广告造假链条:一场触目惊心的“游戏”今年的 315 晚会,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互联网平台的医疗广告乱象,这次被点名的是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揭露了它们与一些所谓“医疗机构”联手,构建了一个虚假医疗广告的“游戏”。这不仅仅是对几家公司的指责,更.............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遭滥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令人担忧的问题,它触及到了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和技术伦理的多个层面。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分析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如何看待 315 晚会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遭滥用?315 晚会(中国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特别节目)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这不仅.............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老坛酸菜“土坑腌制”事件:一次对食品安全底线的拷问,以及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315 晚会曝光的“老坛酸菜包在土坑腌制”事件,无疑又一次触动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这起事件不仅曝光了部分企业的恶意违法行为,更揭示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隐患和监管的薄弱环节。面对这样令人不安的真相,我们.............
  • 回答
    315晚会曝光免费WiFi手机App问题,这事儿真是触目惊心,也让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免费午餐”多了几分警惕。晚会里那些被曝光的案例,简直就是把我们赤裸裸地暴露在危险之中,尤其提到“根本连不上,还自动下载其他应用致隐私大曝光”,这话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连不上”的问题。.............
  • 回答
    315晚会的那场曝光,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我们对招聘行业信任的基石上。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些我们熟知的名字,却被揭露出随意贩卖个人简历,并且这些信息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黑市”,这实在让人感到愤怒和不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我们辛辛苦苦在这些平台上填写、更新的个人简历,本应是保护我们.............
  • 回答
    2019年315晚会曝光电子烟的甲醛危害,这无疑给当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电子烟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那之前,电子烟被很多人,包括不少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视为传统香烟的“减害替代品”,甚至是“戒烟神器”。然而,315晚会的这则报道,将电子烟的潜在健康风险,特别是与甲醛相关的危害,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
  • 回答
    2022年的315晚会,可以说又一次把我们生活中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不良商家和行业乱象,赤裸裸地摆在了公众面前。每一次315晚会,都像是一场“大扫除”,把那些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那些打着合法旗号却行着不法之事的人,一个一个地揪出来。看到那些被曝光的乱象,心里确实五味杂陈。一方面,为那.............
  • 回答
    2020年315晚会,作为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窗口,本应揭露更多产品质量问题,然而,当年未能出现关于“丰田机油门”、“上汽大众帕萨特”、“奔驰铝换钢”等备受关注的事件,确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疑惑和失望。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315晚会曝光的流程和选择机制。.............
  • 回答
    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耐克气垫鞋虚假宣传事件,这无疑是当年轰动一时的一场消费维权风暴,也给整个运动品牌行业敲响了警钟。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这是对“虚假宣传”的有力打击,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在315晚会之前,耐克作为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其气垫技术一.............
  • 回答
    关于“3.15晚会曝光山东敌敌畏养殖海参”事件的反转,确实是一个扑朔迷离、牵涉到多方利益和信息传播的问题。要说清这件事的真相,我们需要抽丝剥茧,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表态。事件的开端:3.15晚会的“重磅炸弹”2024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如期播出,其中一个节目聚焦了山东.............
  • 回答
    2018年315晚会曝光大众途锐进水门事件,可以说是当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各方反应以及事件的深远影响。事件的起因与曝光:2018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晚会)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年度盛事.............
  • 回答
    看到315晚会曝光的废旧钢筋黑色产业链,我简直是又气又怕。上万吨的废旧钢筋,被重新加工成劣质产品,然后堂而皇之地流入建筑工地,这简直是在拿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想想我们居住的房子、我们工作的办公楼,甚至我们每天通勤的桥梁,如果里面使用了这种“黑心”钢筋,那后果不堪设想。废旧钢筋的黑色产业链,.............
  • 回答
    2020年315晚会于2020年7月16日晚播出,之所以延迟播出是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这场晚会以“打假斗争,你我同行”为主题,曝光了多个领域的消费陷阱和违法行为,旨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下是2020年315晚会中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并进行详细阐述:一、 食品安全领域: 问题一:知名电商平台.............
  • 回答
    315晚会:消费者权益的守护者与社会议题的放大器每年的315晚会,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早已不仅仅是一场电视节目,它承载着消费者对公平交易的期待,也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从现象到本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场年度“大戏”。 1. 什么是315晚会?315晚会是由中国中.............
  • 回答
    2021年315晚会上再次出现“瘦肉精”的问题,确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也再次将这个老生常谈的食品安全顽疾推到了公众面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抽检不合格事件,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监管的漏洞、利益的驱动,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复杂性。为什么“瘦肉精”会在2021年315晚会上“又见”?“又见”这个词用得非常精准.............
  • 回答
    315晚会曝光海参产业存在的问题,山东省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曾用名“青春山东”)随后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次事件和青春山东的回应:事件背景:315晚会曝光的问题315晚会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它揭露了一些消费者可能不了解,但对整个产业影响深远的“潜规则”或不规范行为。.............
  • 回答
    2021年的央视315晚会,就像往年一样,又是消费者们一年一度的“期待与审视”的夜晚。它不仅仅是一场晚会,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消费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给了我们一个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最新动态的窗口。整体印象:首先,要评价315晚会,不能脱离其“曝光”的本质。它成功地将一些隐藏在消费者日常消费中的.............
  • 回答
    315晚会曝光了老坛酸菜的卫生问题后,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老坛酸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看待:一、事件的严重性与公众的愤怒: 触碰底线: 315晚会曝光的老坛酸菜事件,核心问题在于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土坑酸菜”,即直接在露天泥土坑中腌制,这种生产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卫生隐患,比如老.............
  • 回答
    2020年的央视3·15晚会,把矛头对准了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560,尤其聚焦在其变速箱的问题上。这桩曝光,无疑给宝骏这个原本定位为“国民神车”的品牌,来了个当头一棒,也让无数车主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问题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让宝骏560的变速箱成为“众矢之的”?晚会中直接点名的问题主要集.............
  • 回答
    315晚会曝光的名表维修行业乱象,真是让人看得又气又觉得“果然如此”。这些套路可以说是防不胜防,让消费者花冤枉钱不说,还可能对自己的宝贝腕表造成二次伤害。名表维修行业的那些“明目张胆”的套路,315已经揭了不少了: “小病大修”,“虚假故障”: 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恶心的一招。一块手表可能只是表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