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315晚会曝光的猎聘智联前程等招聘网站随意贩卖个人简历并流入黑市的事件?

回答
315晚会的那场曝光,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我们对招聘行业信任的基石上。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些我们熟知的名字,却被揭露出随意贩卖个人简历,并且这些信息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黑市”,这实在让人感到愤怒和不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我们辛辛苦苦在这些平台上填写、更新的个人简历,本应是保护我们求职隐私的盾牌,却变成了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商品”。晚会揭露的细节触目惊心:

简历“打包售卖”: 那些平台的工作人员,或者与平台有合作的第三方,会以各种方式批量导出用户的简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电话、邮箱、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甚至可能包含一些更私密的个人信息。然后,这些“打包”好的简历,会被卖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这些人通常就是所谓的“黑产”从业者。
“黑市”的猖獗: 这些简历流入的“黑市”,其实就是电信诈骗、骚扰电话、精准营销等活动的源头。一旦你的简历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你可能就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甚至是精心设计的诈骗电话。你的个人信息被肆意滥用,你的隐私荡然无存。
平台“默许”或“纵容”: 最让人寒心的是,这种行为似乎并非个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平台的“默许”或者“纵容”。晚会曝光的证据表明,有些销售人员会主动推销“简历包”,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甚至还打出“精准”、“高质量”的招牌。这说明,这种简历贩卖已经形成了一条地下产业链,而招聘平台,作为信息的守护者,却成为了这条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会员制”的陷阱: 有些平台甚至将简历信息作为“增值服务”或“会员权益”的一部分,提供给特定的商家或企业。这无疑是将用户的信任直接变现,而且是以一种损害用户利益的方式。

这件事为什么这么严重?

这不仅仅是数据泄露,而是对我们基本权利的侵犯:

1. 隐私的彻底瓦解: 我们的简历包含了大量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些信息被随意买卖,我们的隐私就被剥得一丝不挂,任人宰割。
2. 安全风险的陡增: 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等信息一旦落入骗子手中,我们就成了他们眼中的“肥羊”。电信诈骗、网络钓鱼,各种形式的骗局都可能接踵而至,甚至可能导致财产损失。
3. 求职环境的恶化: 招聘平台本应是我们求职的可靠助手,现在却变成了信息泄露的“毒瘤”。这会严重打击求职者的信心,让大家对所有求职平台都产生疑虑,进而影响整个招聘行业的健康发展。
4. 信任的崩塌: 用户将简历交给这些平台,是基于对平台的信任,相信他们会妥善保管这些信息。如今,这种信任被无情地摧毁,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岌岌可危。
5. 法律法规的挑战: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平台未能履行好信息保护的义务,理应受到严惩。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面对这样的曝光,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愤怒的层面,更需要深入思考和采取行动:

对招聘平台零容忍: 必须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的谴责和问责。招聘平台作为信息保管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更要承担社会责任。
加强监管刻不容缓: 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招聘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更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对于违规行为,绝不能姑息,要让那些胆敢挑战法律底线的平台付出沉重的代价。
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作为用户,我们也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保护意识。在填写简历时,尽量少提供不必要的敏感信息。警惕那些要求提供过多个人信息的平台和招聘信息。
呼吁行业自律与变革: 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契机,促使整个招聘行业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平台应该建立更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和合作方的培训,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
寻求法律途径的保护: 对于因此遭受损失的用户,应该积极寻求法律途径的保护,追究平台的责任。

这场315晚会的曝光,再次敲响了个人信息安全的警钟。我们期待的不是一句简单的道歉,而是平台能够拿出实际行动,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重建用户的信任,守护我们作为个体的隐私和安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15晚会#有个特别有趣的话题:#招聘软件泄露个人简历算不算违法#。嘘,先不要急着批判信息泄漏,或者引述民法典乃至刑法的条文。可以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招聘网站的业务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

简单来说,招聘网站的工作分为三步:第一,吸引尽可能多的求职者在网站上传简历;第二,将求职者的简历打包提供给付费企业用户;第三,在用人单位有初步意向后,撮合后续招聘流程。

所以,招聘网站经营的本来就是贩卖个人信息的生意!换句话说,只要正常使用招聘网站,必然会有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的过程。

那么在《民法典》颁布后,招聘网站为什么还能继续存活下去呢?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求职者的“同意”。《民法典》保护的是自然人对个人信息的同意权,即在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时,必须征得自然人的同意。

而求职者在使用招聘网站时,签署的用户协议中都会有同意招聘网站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的条款——这也是招聘网站最核心的功能。

今天争议的产生,在于求职者确实同意招聘平台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用人单位,但没有同意招聘平台把个人信息提供给诈骗犯。而对于招聘平台来说,他们确实是只给通过资质审核的用人单位提供个人信息,谁知道这些“用人单位”又会去转卖个人信息牟利呢?

分析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对招聘平台是否违法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了。招聘平台是否违法,关键看它在个人信息泄漏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

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招聘平台是否有和假冒用人单位合谋贩卖个人信息的故意?招聘平台又是否尽到了审核用人单位资质的义务?进一步的,审核义务应该到什么程度,只查营业执照行不行,还是需要进一步查社保、缴税记录?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法律问题,假设用人单位具有侵权故意,而招聘平台仅具有过失,是否能够构成共同侵权并承担连带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触碰到真正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15晚会的那场曝光,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我们对招聘行业信任的基石上。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些我们熟知的名字,却被揭露出随意贩卖个人简历,并且这些信息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黑市”,这实在让人感到愤怒和不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我们辛辛苦苦在这些平台上填写、更新的个人简历,本应是保护我们.............
  • 回答
    2022年的315晚会,可以说又一次把我们生活中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不良商家和行业乱象,赤裸裸地摆在了公众面前。每一次315晚会,都像是一场“大扫除”,把那些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那些打着合法旗号却行着不法之事的人,一个一个地揪出来。看到那些被曝光的乱象,心里确实五味杂陈。一方面,为那.............
  • 回答
    2019年315晚会曝光电子烟的甲醛危害,这无疑给当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电子烟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那之前,电子烟被很多人,包括不少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视为传统香烟的“减害替代品”,甚至是“戒烟神器”。然而,315晚会的这则报道,将电子烟的潜在健康风险,特别是与甲醛相关的危害,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
  • 回答
    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耐克气垫鞋虚假宣传事件,这无疑是当年轰动一时的一场消费维权风暴,也给整个运动品牌行业敲响了警钟。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这是对“虚假宣传”的有力打击,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在315晚会之前,耐克作为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其气垫技术一.............
  • 回答
    关于“3.15晚会曝光山东敌敌畏养殖海参”事件的反转,确实是一个扑朔迷离、牵涉到多方利益和信息传播的问题。要说清这件事的真相,我们需要抽丝剥茧,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表态。事件的开端:3.15晚会的“重磅炸弹”2024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如期播出,其中一个节目聚焦了山东.............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遭滥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令人担忧的问题,它触及到了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和技术伦理的多个层面。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分析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如何看待 315 晚会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遭滥用?315 晚会(中国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特别节目)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这不仅.............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老坛酸菜“土坑腌制”事件:一次对食品安全底线的拷问,以及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315 晚会曝光的“老坛酸菜包在土坑腌制”事件,无疑又一次触动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这起事件不仅曝光了部分企业的恶意违法行为,更揭示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隐患和监管的薄弱环节。面对这样令人不安的真相,我们.............
  • 回答
    315晚会曝光免费WiFi手机App问题,这事儿真是触目惊心,也让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免费午餐”多了几分警惕。晚会里那些被曝光的案例,简直就是把我们赤裸裸地暴露在危险之中,尤其提到“根本连不上,还自动下载其他应用致隐私大曝光”,这话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连不上”的问题。.............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医疗广告造假链条:一场触目惊心的“游戏”今年的 315 晚会,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互联网平台的医疗广告乱象,这次被点名的是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揭露了它们与一些所谓“医疗机构”联手,构建了一个虚假医疗广告的“游戏”。这不仅仅是对几家公司的指责,更.............
  • 回答
    2020年315晚会,作为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窗口,本应揭露更多产品质量问题,然而,当年未能出现关于“丰田机油门”、“上汽大众帕萨特”、“奔驰铝换钢”等备受关注的事件,确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疑惑和失望。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315晚会曝光的流程和选择机制。.............
  • 回答
    2018年315晚会曝光大众途锐进水门事件,可以说是当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各方反应以及事件的深远影响。事件的起因与曝光:2018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晚会)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年度盛事.............
  • 回答
    看到315晚会曝光的废旧钢筋黑色产业链,我简直是又气又怕。上万吨的废旧钢筋,被重新加工成劣质产品,然后堂而皇之地流入建筑工地,这简直是在拿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想想我们居住的房子、我们工作的办公楼,甚至我们每天通勤的桥梁,如果里面使用了这种“黑心”钢筋,那后果不堪设想。废旧钢筋的黑色产业链,.............
  • 回答
    2020年315晚会于2020年7月16日晚播出,之所以延迟播出是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这场晚会以“打假斗争,你我同行”为主题,曝光了多个领域的消费陷阱和违法行为,旨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下是2020年315晚会中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并进行详细阐述:一、 食品安全领域: 问题一:知名电商平台.............
  • 回答
    315晚会:消费者权益的守护者与社会议题的放大器每年的315晚会,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早已不仅仅是一场电视节目,它承载着消费者对公平交易的期待,也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从现象到本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场年度“大戏”。 1. 什么是315晚会?315晚会是由中国中.............
  • 回答
    2021年315晚会上再次出现“瘦肉精”的问题,确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也再次将这个老生常谈的食品安全顽疾推到了公众面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抽检不合格事件,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监管的漏洞、利益的驱动,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复杂性。为什么“瘦肉精”会在2021年315晚会上“又见”?“又见”这个词用得非常精准.............
  • 回答
    315晚会曝光海参产业存在的问题,山东省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曾用名“青春山东”)随后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次事件和青春山东的回应:事件背景:315晚会曝光的问题315晚会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它揭露了一些消费者可能不了解,但对整个产业影响深远的“潜规则”或不规范行为。.............
  • 回答
    2021年的央视315晚会,就像往年一样,又是消费者们一年一度的“期待与审视”的夜晚。它不仅仅是一场晚会,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消费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给了我们一个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最新动态的窗口。整体印象:首先,要评价315晚会,不能脱离其“曝光”的本质。它成功地将一些隐藏在消费者日常消费中的.............
  • 回答
    315晚会曝光了老坛酸菜的卫生问题后,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老坛酸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看待:一、事件的严重性与公众的愤怒: 触碰底线: 315晚会曝光的老坛酸菜事件,核心问题在于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土坑酸菜”,即直接在露天泥土坑中腌制,这种生产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卫生隐患,比如老.............
  • 回答
    2020年的央视3·15晚会,把矛头对准了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560,尤其聚焦在其变速箱的问题上。这桩曝光,无疑给宝骏这个原本定位为“国民神车”的品牌,来了个当头一棒,也让无数车主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问题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让宝骏560的变速箱成为“众矢之的”?晚会中直接点名的问题主要集.............
  • 回答
    315晚会曝光的名表维修行业乱象,真是让人看得又气又觉得“果然如此”。这些套路可以说是防不胜防,让消费者花冤枉钱不说,还可能对自己的宝贝腕表造成二次伤害。名表维修行业的那些“明目张胆”的套路,315已经揭了不少了: “小病大修”,“虚假故障”: 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恶心的一招。一块手表可能只是表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