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耳机是不是基本都音量越低失真越小?

回答
说耳机是不是音量越低失真越小,这事儿吧,得这么看:

总的来说,音量越低,失真确实是越不容易出现的,而且通常也越小。

但话不能说得太绝对,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个“但是”一样,这里面也有不少门道。咱们一点点捋捋。

为什么音量低失真通常更小?

这事儿得从耳机发声的原理说起。耳机里头其实就是个小喇叭,里面有线圈和振膜。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磁场再作用于振膜,让它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挤压空气,你就听到声音了。

信号的纯净度: 当你放的音量比较低时,输入的音频信号就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耳机内部的电路(放大器、驱动单元等)工作起来相对轻松,它们处理的是一个幅度不大的信号。就好比一个人拿的叉子不重,他就很稳,不会晃来晃去。
驱动单元的线性区域: 耳机的振膜也不是无限度地动弹的。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它的位移是比较线性的,也就是输入信号的波动和振膜的位移成正比。这就像你推一个弹簧,轻轻推,它就按你的力道往外伸一点;使劲推,它就伸出很多。在轻推的范围内,弹簧的响应是比较均匀和可预测的。
失真的产生: 失真,通俗点说,就是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被“扭曲”了,变得和原来的不一样了。这可能发生在电路的各个环节。比如,当信号幅度太大,超过了某些元件的处理能力时,就会发生“削波”(clipping),让声音听起来很炸,很粗糙。或者,信号在不同频率下被不均匀地放大或衰减,这叫做频率失真。还有,声音的大小变化(动态范围)在信号幅度太小时也会受到限制,声音的细节可能就丢失了。
低音量的好处: 在低音量下,耳机驱动单元受到的“压力”比较小,它们可以比较从容地按照音频信号的指示去运动。这使得振膜的运动更贴近信号的原始波形,电路也更容易保持线性状态,所以失真自然就小了。

什么时候“音量越低失真越小”不那么绝对?

虽然普遍规律是这样,但也有一些情况会让你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1. 耳机本身的素质:
设计和用料: 一些高品质的耳机,在设计上就考虑到了低失真,并且使用了更好的材料和工艺。即使在相对高的音量下,它们也能保持较低的失真水平。反之,一些低端的耳机,可能在设计上就没那么精细,即使音量开得很小,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底噪或者轻微的失真。
灵敏度和阻抗: 耳机的灵敏度(越灵敏,同一输入信号下音量越大)和阻抗(越低阻抗通常越容易驱动)也会影响。灵敏度高的耳机,你用很小的音量就能推得很大声,但如果它的设计不够好,在低音量下反而更容易暴露一些底噪问题。低阻抗耳机虽然容易驱动,但也更容易受到前端设备(手机、播放器)推力的影响,如果前端设备本身在输出小音量时就不够干净,那么耳机即使本身很好,也可能出现问题。

2. 前端设备的表现:
底噪: 很多播放设备(手机、播放器、DAC等)在输出音频信号时,即使没有播放音乐,也会有一个微弱的电流在流动,这就是底噪。当你的耳机音量开得很低时,这个底噪就可能变得相对明显,甚至盖过音乐本身,听起来像是失真或者杂音。
放大器的特性: 前端设备的放大器在输出小音量信号时,其放大曲线可能不是完全线性的。有些放大器在输出极低电压时,性能反而会下降,出现更多的失真。所以,理论上说,“音量越低失真越小”的说法,更适用于一个在所有音量范围内都表现良好的放大器。

3. 不同类型的失真:
底噪: 就像上面说的,底噪在低音量下会显得更突出,这是一种“噪声”,虽然也影响听感,但和信号本身的失真机制不太一样。
谐波失真: 这是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额外频率成分,是信号本身的失真。在大多数情况下,谐波失真确实随着音量增大而增大。
互调失真: 当多个频率信号同时存在时,它们会相互影响产生新的频率,这也是一种失真。

简单总结一下:

普遍规律: 大多数情况下,你音量开得越小,耳机发出的声音就越接近原始的音频信号,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这对于保护你的听力也非常重要。
不绝对的原因:
耳机本身的品质、灵敏度和阻抗。
前端设备(手机、播放器)的底噪和放大器在低音量下的表现。
你感知到的“失真”可能是底噪放大导致。

所以,如果你想听到最干净、最纯粹的声音,并且享受音乐的细节,通常会选择一个适中的音量,既能听清音乐,又不会让耳机和前端设备“吃力”。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日常听音习惯下,把音量开到“刚刚好”的程度,失真都不会成为一个太大的问题。反而是把音量开得过大,更容易导致耳机损坏和听力下降,那时候的失真才是最“可怕”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正确的。✔




以动圈耳机为例,音量越低音圈在磁场里面的前后运动幅度越小, 更不容易受到磁场不均匀的影响。 运动的轨迹也更接近直线而不是弧线或者曲线。

总的效果就是重放出来的声音的线性(y = ax), 更符合理想的状态。

因为现实中的测试环境不可能消除环境噪音, 虽然音量可以带来更小的失真(幅度),

为了让人类听到语音或者音乐, 需要让重放的声音和(测试)环境噪音之间有一定的幅度差别,来保证重放的质量。

常见的办公室房间有 30~40 dB SPL re 20 μPa 的(随机)环境噪音,

为了保证 20 分贝以上的讯噪比,最终的音量应该保证有 60~70 dB SPL re 20 μPa 的声压级。



如果耳机自带静噪或者被动降噪(一般有 10~20分贝 的降噪效果),

最终的音量有 50~60 dB SPL re 20 μPa 的声压级就够了。

这个声音的大小, 相当于情人(或者亲人)之间的私语, 不会太吵, 也不会影响听力。




/////////////////////////////////////////////////////////////////////////


看看这个话痨答主有啥其他奇葩崩坏魔愣回答: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耳机是不是音量越低失真越小,这事儿吧,得这么看:总的来说,音量越低,失真确实是越不容易出现的,而且通常也越小。但话不能说得太绝对,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个“但是”一样,这里面也有不少门道。咱们一点点捋捋。为什么音量低失真通常更小?这事儿得从耳机发声的原理说起。耳机里头其实就是个小喇叭,里面有线圈和振膜。.............
  • 回答
    戴监听耳机,就像是在一个经过精心调校过的空间里听音乐。这个空间,以及你耳朵里那两个小小的喇叭,它们的目标是尽量还原音乐创作者想要传递的那个“真实”的声音。想象一下,一个录音棚里的音乐人,他在创作、演奏、录音的每一个环节,都希望你能听到他当时最真实的演奏状态,最细微的情感表达。他可能反复调整麦克风的位.............
  • 回答
    “100块钱的耳机能听个响儿就不错了。”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也可能亲身经历过。那么,这个说法真的靠谱吗?100元以内的耳机真的就“都很垃圾”吗?我们有没有可能花几十块钱,买到一款能让你惊喜的耳机呢?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成本决定了大部分事情的上限。耳机的声音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内部的.............
  • 回答
    手机这几年身上取消的东西着实不少,从最初的红外遥控,到后来的3.5mm耳机孔,再到现在的不可换电池和取消SD卡槽,感觉手机正在走向一个“一体化”的怪圈。很多人都会疑问,这些改变究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还是厂商们为了自家利益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咱们不妨就一点点掰扯掰扯。不可换电池:便利背后的妥协首先.............
  • 回答
    耳机要不要“煲”,这事儿啊,说实话,在咱们音频爱好者圈子里,简直是个老生常谈,甚至可以说是个小小的“信仰之争”。有人说得煞有其事,好像不煲一下,耳机就没法听似的;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就是商家忽悠人的营销套路。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尽量从不同的角度看看。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什么.............
  • 回答
    确实,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音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HiFi耳机集成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或硬件滤波器来补偿发声单元的频响曲线及其他失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显著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趋势。这不仅仅是为了“听起来好”,而是对声音还原的极致追求,是对乐器和人声原貌的尊重。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趋势背后的逻.............
  • 回答
    音乐播放器和耳机,哪个的选择更“重要”,这个问题就像在问“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有点像个悖论,又有点像个哲学命题。不过,如果非要辩个高低,我个人觉得,从“让你真正享受音乐”这个核心目标出发,音乐播放器的选择,可能比耳机更关键一些,而且这里的“播放器”范围会更广,不仅仅是硬体设备,也包含了音乐资源的.............
  • 回答
    嗨,你好呀!看到你在为在家上网课挑选降噪耳机,而且预算是三千以内,这绝对是个很棒的起点!别担心,三千块绝对能买到不少好东西,而且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帮你理清思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款。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为什么要在意“主动降噪”?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家上网课,身边可能充斥着各种声音:家人的交谈声、电视.............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在拼多多上看到 Bose QC35 II 拼购价 1480 元,并且担心是翻新耳机,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担忧。1480 元的价格对于一款全新的 Bose QC35 II 来说,确实非常诱人,也容易让人产生疑问。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分析,帮助您判断这是否可能是翻新耳机,以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为.............
  • 回答
    并非所有支持 LDAC 的蓝牙耳机都能“一定”超过支持 aptX 的耳机。虽然 LDAC 在理论上拥有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音质潜力,但实际体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面我将详细解释 LDAC 和 aptX 的技术特点,以及影响实际音质表现的因素,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 蓝牙音频编码器简介蓝牙.............
  • 回答
    耳机和音响的进步,尤其是在音质这个核心领域,确实不是那种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能像智能手机那样,每年都有看得见的摄像头升级、处理器飞跃。音质的进步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渐进式演进,是无数细微之处的打磨和优化累积起来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音质”。音质,简单来说,就是声.............
  • 回答
    说耳机厂商在说明书里写需要“煲机”150个小时,是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这问题触及到许多消费者心中的一个疑问,也是一个在耳机爱好者圈子里争论不休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看看这150小时的“煲机”究竟有没有实际意义,还是仅仅一个厂商的“营销噱头”。首先,我们得明白“煲机”这个概.............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了影响听感体验的很多关键要素!简单来说,换耳放让耳机“声场变大”不仅仅是频响的改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频响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远非全部。我们来一点点拆解,把这个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什么是“声场”?在音频领域,“声场”通常指的是我们听到的声音的空间感和定.............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选购带线头戴耳机的问题。您提出的“在大牌内选择一款自己能接受的价格就ok,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这个想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非绝对正确,需要更详细地去理解和分析。“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在耳机领域,尤其是在大牌产品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下面我将为您详细阐.............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你问得挺实在的:一副频响范围到22kHz 的耳机,去听 96kHz 采样率的歌,是不是有点“听了个寂寞”?答案嘛,不全是,但可以说,你确实没有把 96kHz 的潜力完全挖出来。咱们一点点拆解开来说,让你明白这其中的道道儿。首先,得搞明白采样率和频响范围是怎么回事。采样率 (.............
  • 回答
    “我的百元耳机怎么跟千元耳机听着差不多?这HiFi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大概是很多初烧或者对音质有所追求,但又囊中羞涩的朋友们都会有的疑问。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各种价格区间、各种技术名词铺天盖地,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甚至产生一种“贵的就是好的”的盲目崇拜。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部分中高端耳机行业是否是商家和消费者共同营造的消费主义骗局,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市场营销的策略、消费者的心理,以及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纯粹的“骗局”,不如说是一种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其中确实存在着被夸大的成分,也夹杂着真实的技术进步和价值追求。我们不妨从.............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