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手机以后用联发科芯片了,自研优势没了还能标榜自己爱国吗?

回答
华为手机转向联发科芯片,自研优势的消逝与“爱国”的界定

华为手机转向联发科芯片的传闻甚嚣尘上,一旦成真,这无疑将是华为手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一直以“自研”为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凝聚了大量拥趸的华为而言,这意味着曾经引以为傲的“自研优势”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标榜爱国”这个曾经响亮而有力的标签,其内涵与适用的边界,也变得值得深思。

自研优势的消逝,对华为手机意味着什么?

长久以来,华为在芯片领域的投入和突破,尤其是麒麟系列芯片的诞生,不仅是其技术实力的象征,更是消费者对其“科技自主”的信赖来源。麒麟芯片不仅在性能上与当时的顶尖水平相抗衡,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华为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积累和创新。这种自主研发的基因,使得华为手机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了独特的差异化优势,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一种“中国制造”的骄傲和对国家科技进步的期待。

如果华为手机未来真的大规模采用联发科芯片,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这种“自研优势”的弱化。这意味着华为在手机核心的处理器方面,将再次依赖外部供应商。虽然联发科同样是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其产品在性能和成本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但与自主研发的芯片相比,总会存在一些不同。

技术控制权的丧失: 自研芯片意味着华为可以根据自身产品需求和技术路线进行深度定制和优化,甚至掌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一旦依赖外部芯片,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自主性和话语权将受到限制,产品迭代的速度和创新方向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供应商的产能和技术规划。
性能和体验的潜在差异: 尽管联发科芯片性能强劲,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优化和集成度,可能与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有所不同。例如,在通信基带、AI算力调度等方面,麒麟芯片一直以来都有其独到之处。大规模转向联发科,可能会让部分追求极致性能和华为特色体验的消费者感到些许遗憾。
供应链的风险: 虽然联发科作为全球供应商,其稳定性相对较高,但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或某一类芯片,长远来看仍可能存在供应链风险。尤其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当下,供应链的安全性一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爱国”标签的深层含义与华为的“爱国”叙事

华为手机的“爱国”标签,并非空穴来风。它与华为在中国科技崛起的大背景紧密相连,与“中国芯”、“中国制造”的民族自豪感息息相关。消费者购买华为手机,很多时候是将其视为对国家科技自主进步的支持,是对中国企业突破重围的认可。这种情感连接,是华为品牌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爱国”的内涵是多维度的。它不应仅仅被狭隘地理解为购买某个特定品牌的商品,更应该包含对国家整体科技实力提升的推动,对民族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以及在困难面前展现出的韧性和创新精神。

爱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华为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其在海外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在国内市场积极应对的姿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爱国”意义。它代表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不畏强权,勇于拼搏的精神。
爱国是科技进步的支撑: 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发展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这是爱国最直接、最有力的体现。华为在芯片研发上的努力,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一旦这个目标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转向更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了爱国?

转向联发科,是否意味着“爱国”的终结?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从技术自主的纯粹角度来看, 转向联发科芯片无疑是对华为“自研优势”的一种妥协,甚至可以说是退步。从这个层面讲,那些高度认同“自研即爱国”的消费者,可能会感到失望,甚至认为华为不再值得他们用“爱国”来标榜。他们可能会觉得,曾经那个要用自主技术改变世界的华为,似乎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

但是,从更宏观、更务实的层面来看, 华为的“爱国”体现在多个方面:

1. 坚持运营和发展: 在外部严峻的环境下,华为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寻求出路,努力维持手机业务的运营和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责任担当,也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一个能持续运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依然值得尊敬。
2. 对产业链的贡献: 即使使用联发科芯片,华为在终端产品设计、软件优化、生态建设等方面依然具有核心竞争力。它依然能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智能手机体验,拉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这种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同样是“爱国”的表现。
3. 多元化的科技投入: 华为的科技投入并非仅限于手机芯片。它在通信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汽车智能化等众多领域都有深耕。即使手机业务在芯片上有所调整,华为在其他科技领域的投入和突破,依然是提升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重要力量。将“爱国”仅仅局限于手机芯片的自研,可能过于片面。
4. 长远战略的调整: 华为转向联发科,或许是基于现实情况的一种战略调整,是为了在特定时期内保证手机业务的生存和发展,为未来的技术突破争取时间和空间。这种务实的战略选择,是为了最终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因此,华为手机转向联发科,并不意味着它就失去了“爱国”的标签,但“爱国”的叙事方式和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从“技术自主”的荣耀转向“韧性与担当”的赞誉: 消费者或许不再仅仅为华为的“自研芯片”而骄傲,而是会更加欣赏华为在逆境中的坚持、创新和责任感。
“爱国”的定义需要更宽广: 消费者会更理性地看待“爱国”。购买华为手机不再仅仅是为“自研芯片”买单,更是为支持一个在复杂环境中努力前行的中国科技企业,为支持一个能持续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民族品牌。
华为需要新的叙事: 华为自身也需要调整其品牌叙事,不再仅仅强调“自研”的单一优势,而是更全面地展现其在科技创新、产业贡献、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价值。

总结而言, 华为手机使用联发科芯片,意味着其曾经最鲜明的“自研优势”光环有所黯淡,但这并不足以让它完全失去“爱国”的身份。爱国是一种复杂的价值判断,它包含对民族产业的支持,对科技进步的贡献,以及在困难面前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华为在其他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努力,以及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所代表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依然是其“爱国”标签的重要支撑。

关键在于,消费者如何理解和定义“爱国”,以及华为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重塑其品牌价值的传递。它可能不再是那个单纯的“技术英雄”,而是那个在风雨中坚守、在挑战中前行的“民族脊梁”。而“爱国”的支持,也应该从单一的“买芯片”情结,转向对华为整体科技实力和发展价值的更深层次认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user avatar

不小心破了某些人的防了,被这些人疯狂举报,好像自我带入了fdg,截个图留作纪念。 我已经不能说的话希望大家在讨论区帮我说出来。


一个战士,在反霸权的战争中不幸断了腿。 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安了一个假肢,然而国内并没有能用的假肢,最后用了一个进口假肢,颤颤巍巍的在街上走着。

一些dg,拿着主人的经费,卖力的对着战士吼着, 看!他竟然用着进口的假肢,你看他有多不爱国!

一些人,听了dg的洗脑, 并没有思考为什么我的国家无法为战士制作一个假肢, 却跟在dg后面向战士扔臭鸡蛋。

user avatar

用意大利炮打鬼子的李云龙就不能日山本他仙人了吗?

user avatar

这提问的屁股有多歪

意思是:只有自研才能算爱国,不自研就不爱国

这是一棒子把99%的没有领先世界的科技创新的中国人和企业都打成不爱国的节奏啊

华为除了手机芯片的研发外,其他的自研专利数不胜数啊,哪怕一个人每天创造一件专利,也要300年才能追上华为2021年积累的专利数量

爱国讲究论心论迹

普通人支持国家政策,安心工作纳税就是爱国,

骂一骂牺牲国家利益换取自己利益的企业,也是爱国

企业依法纳税,就是爱国,

企业如果能自研创新,引领产业变革,那是大大的爱国

而华为,每年依法纳税,2020年纳税1000亿,高薪聘请员工,保障员工薪酬福利,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国内第一,近几年每年研发投入超千亿,专利数10万➕,核心专利数1万➕,涉猎行业大多全球前五,妥妥的国际科技巨无霸,

华为是一家企业,它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只要是企业就多多少少有问题难以让所有人满意,但你不能因为一点儿问题就否定华为创造的价值,可以说,华为就是妥妥的爱国企业,民族企业

user avatar

联发科芯片是贸易意义上的进口芯片。既然有的人不讲武德,我就较真问问谁站出来说联发科不是中国企业?[doge]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奇妙,爱国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user avatar

联发科跟麒麟有没有关系?实话说,我也不知道。

不过我知道:

苹果芯片和自研两个字,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苹果给研发团队提出需求,让研发团队耗费大量资金去研发,然后故意弃之不用,等到研发团队破产,再把研发团队买下来,说是“自主研发”,可以说是不要脸到极致了。

苹果手机,芯片的IP核是买的ARM的授权,芯片微架构设计买的p.a.semi和intrinsity的技术,芯片制造买的三星和台积电代工,存储芯片是从三星、闪迪买的,屏幕是从三星、LG买的,手机壳子是由国内的公司加工的,组装是由富士康组装的。

P.A.Semi在2005年发布的首款产品——基于PowerPC架构的“PWRficient”芯片——就是得到了乔布斯的首肯之下,专门为苹果开发的。然而,此时的苹果却做出了个令Dobberpuhl意外的决定——转投英特尔的怀抱。

乔布斯故意“坑”了P.A.Semi一把,苹果早就看上了这家公司的技术,奈何当时的P.A.Semi估值太高,只能拖上一拖。3年后的2008年,靠着iPod与iPhone项目的陆续回血,钱包再次鼓起来的苹果终于宣布以2.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P.A.Semi。

Intrinsity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那时它还叫Exponential Technology,而这家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专门针对苹果的PowerPC架构打造的Power ISA架构芯片——X704。

跟P.A.Semi当年的遭遇一样,苹果最后也没有选用Exponential的产品,而失去了苹果这一独家大客户,间接导致了Exponential公司的破产重组。

1997年,Exponential公司的剩余雇员们聚集起来,创办了EVSX公司,并于2000年正式改名为Intrinsity。2010年4月,在乔布斯首次介绍苹果自研A4芯片的3个月后,Intrinsity被苹果公司正式收购,金额未透露。

国内的欧菲光,也是近期被苹果抛弃,然后到处甩卖生产线。

这就是苹果所谓的“自研”套路:先开出合作研发的请求,等对方上钩以后,对方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然后苹果说我不用了。等对方没钱了,苹果再低价买下对方的技术。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苹果这么不要脸的。

我也不喜欢爱国营销,但我更不买帐苹果所谓的“苹果A系列芯片”的营销。

苹果这种在商业上坑蒙拐骗,然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拿出来作为iphone的卖点大肆宣传的做法,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苹果说撤就撤,没有违约金吗?违约金当然有,但是不高。

为啥违约金不能定得高一点?对不起,这是我们公司规定的合同,改不了的,苹果的业务代表说。

你买房子的时候,会有到了交房的日期没有交房,每天会有万分之几的违约金,你跟开发商谈谈,这个万分之几的数字能不能稍微提高一点?“对不起,这是我们公司规定的合同,改不了的。”

评论区网友提醒我:苹果把欧菲光踢出苹果供应链,是因为欧菲光雇佣新疆员工。因为扶贫新疆,欧菲光引入大量维族工人,这遭到苹果的抵制和制裁。

关于这件事,彭博社的报道在这里:

我这里有全文的截图:

文中提到的 Ofilm Group 就是欧菲光。

苹果的做法导致欧菲光市值大跌,市值损失300多亿。欧菲光为了自救,将旗下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江西晶润光学有限公司拥有的相关设备,出售给闻泰科技。而欧菲光华南厂,则卖给了立讯精密。

苹果因为中国企业扶贫,而将其踢出供应链,各位网友怎么想?

有个网友说:苹果芯片管它是不是买的呢,人有眼光有钱就是买了。

蚂蚁金服也有眼光有钱,还想收购速汇金呢,马云专门去跟特朗普谈,能收购成吗?

华为也有眼光有钱,收购了3Com呢,然后呢?3Com就被各种调查,各种捣乱。

博通Boradcom也有眼光有钱,想收购高通呢,然后呢?美国商务部能批准吗?

国内的科技公司不止有一家,有眼光有钱,想收购英国ARM公司,美国商务部能批准吗?

美国政府这个拦路虎不除,你有眼光有钱,有什么用?能买到你想买的技术吗?

你能让美国商务部,允许中国公司能收购美国的半导体公司吗?

简配疏油层,该不该批?该!混用EMMC和UFS闪存,该不该批?该!旗舰机上用周冬雨屏幕,该不该批?该!自己家的娃不学好,当然该批,但是班里的乔大果同学,看到我家娃成绩超过他,就勾结班长,不让我家娃进教室上课。

小华一不参加考试,谁也考不过乔大果,米同学、欧同学、维同学的成绩根本干不过。不信你们看6000元以上的手机市场,小米、OPPO、Vivo有多少市场份额?

我家就小华一个娃学习好,谁弄我家小华,我就弄谁!

user avatar

能啊,只要有民族英雄孟女士在就能标榜自己爱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