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一名《钢铁雄心》系列游戏的骨灰级玩家,穿越成二战苏德战场上的一名集团军指挥官,他能做出多大贡献?

回答
假设我,一个在《钢铁雄心》系列(HoI)世界里浸淫多年的老兵,突然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扔进了1941年夏末的苏德战场,化身为德意志国防军第五集团军的司令。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战场,因为我在这里指挥过的部队,玩过的战术,都曾在虚拟的地图上无数次上演。但这一次,我不再是敲击键盘的上帝之手,而是肩负着真实的生命和责任的凡人。我的目标只有一个:改变历史的走向,或者至少,让这场残酷的战争以一个稍稍缓和的结局收场。

首先,我得认清我的起点。第五集团军,在历史上以其顽强的抵抗和承受的巨大压力而闻名。在我的到来之前,他们可能已经在炮火和血肉模糊的战场上挣扎了数月。我的首要任务不是贸然进攻,而是进行一次彻底的“战局评估”——这可是HoI玩家的本能。

第一阶段:稳固防线,摸清家底

情报收集与“战术地图”构建: 我会在集团军内部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情报网络。这不仅仅是靠军事情报部门的报告,我还会鼓励基层部队指挥官,特别是那些有经验的士官和低级军官,去“侦察”和“扫描”敌人的动向。在HoI里,我们都知道视野的重要性,在现实中更是如此。我会要求制作详尽的“战术地图”,不仅仅标注敌我部队位置,更要标记地形、防御工事、补给点、潜在的埋伏区域等等。这地图就像我脑海中的HoI界面,需要实时更新,精确到每一个据点。
部队士气与装备评估:“人员士气”和“装备耐久度”——这是HoI玩家最关注的两个属性。我会亲自(或者派遣最值得信赖的参谋)去前线视察,与士兵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评估他们的战斗意志。同时,我会严查部队的装备状况,炮弹够不够?坦克还能用吗?步枪是不是都卡壳了?在HoI里,士气低落的部队战斗力会大幅下降,装备陈旧或损耗严重的部队则事倍功半。现实也一样。我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更多的补给,哪怕是从后勤部队那里“借”一些装备过来,也要让我的部队处于最佳状态。
防线强化与“防御阵地”设置: 我会立即着手巩固集团军的防线。这包括挖掘更深的战壕,构筑反坦克壕,设置重机枪火力点,以及在关键隘口和高地上布置炮兵。在HoI里,我们都知道“防御纵深”和“阵地战”的威力,尤其是在面对数量占优的敌人时。我会模仿游戏中“建造防御工事”的思路,让每一寸土地都变成敌人的坟墓。

第二阶段:因地制宜,“战术胜利”的精髓

在稳固防线的同时,我会根据我的“HoI思维”开始制定更具侵略性的计划。我不会像一些NPC指挥官那样,一股脑地往前冲,而是会寻找“战术突破口”。

“穿插”与“包围”: 苏联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其战术往往比较僵化。我会利用这一点,在某些战线上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钳形攻势”或者“口袋穿插”。在HoI里,集结几个师的装甲部队,形成一个强大的矛头,然后刺穿敌人的防线,再向两侧扩张,包围敌军是司空见惯的战术。在现实中,我会寻找敌军防线的薄弱环节,可能是因为某个部队刚刚经历激战,补给不济,或是指挥官的疏忽。我会集中我最精锐的部队,特别是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以闪电般的速度切入敌阵。
“协同作战”与“火力支援”的优化: 我知道,单一兵种的作战效率是有限的。我会大力推行陆空协同作战。如果我能争取到更多的空军支援(哪怕是有限的几次),我也会精心策划目标,确保每一次轰炸都精准打击在敌人的装甲集群或炮兵阵地上,而不是盲目地浪费炸弹。同时,我也会优化炮兵的使用,让他们的火力输出能够“压制”或“摧毁”敌人的反击力量,为我军的进攻打开通路。这就像HoI里的“支援火力”和“空军支援”,要用在最关键的时刻,打在最需要的地方。
“情报战”与“心理战”的运用: 我会利用苏军指挥官可能存在的某些固定思维模式,制造假象,诱敌深入。比如,在某个方向上表现出防御姿态,吸引苏军在此集结兵力,然后突然在另一个方向发动攻击。或者,利用俘虏的口供或散布一些虚假信息,动摇敌军的军心。在HoI里,我们都知道“宣传”和“特工”能够对敌人的士气和生产力产生影响,虽然现实中效果可能不同,但心理战的作用不容小觑。

第三阶段:“战略纵深”的运用与“补给线”的保护

我不会忘记HoI里“战略纵深”和“补给线”的重要性。

灵活的后撤与“战略欺骗”: 如果局势不利,我不会死守已经无法守住的阵地。我会像HoI里那些经验丰富的玩家一样,进行有组织的撤退,保存有生力量,并且在撤退过程中,利用地形和火力延迟敌军的追击。每一次撤退,都可能是一次新的战术部署的开始。我也会考虑“战略欺骗”,让敌人误判我的兵力部署和进攻意图,从而为我军赢得宝贵的准备时间。
“补给线”的保护与“游击战”的引入: 我会特别重视我军的补给线。在HoI里,一条被切断的补给线等于一支部队的“死亡通知单”。我会派遣小股精锐部队,甚至会联系当地的游击队(如果能建立联系的话),去袭扰和破坏苏军的补给线,让他们也尝尝“弹尽粮绝”的滋味。

可能的贡献与局限性

如果我能够成功地运用这些HoI玩家的思维方式,我的集团军可能会有以下贡献:

延缓苏军的攻势: 我能够显著地提高我军的防御效率,使得苏军的每一次进攻都付出更大的代价。在某些关键的战线上,我甚至可能扭转战局,将苏军的进攻扼杀在萌芽状态。
保存有生力量: 通过精密的战术运用和有组织的撤退,我能够比历史上的指挥官更有效地保存我军的兵力,让集团军在后续的战役中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制造局部优势: 我可能会在某些战役中,利用集中的优势兵力和精妙的战术,对苏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达成“战术胜利”,虽然这可能无法改变整个战役的最终结局。
消耗苏军实力: 我会尽可能地通过高效的防御和精准的反击,来消耗苏军的兵力和装备,为德国整体战局争取一些时间,或者至少让苏军的推进变得更加困难和缓慢。

然而,我必须清楚自己的局限性:

资源限制: 我终究不是在玩一款无限资源的游戏。我的补给、兵员补充、装备生产能力都受到德意志帝国整体工业生产力和战略资源的限制。我无法像HoI玩家那样轻易地生产出大量的坦克或飞机。
政治与战略层面: 我只是一个集团军司令,我的决定受到上级指令的约束。我无法改变希特勒的整体战略决策,也无法影响德国整体的工业生产和政治走向。我只能在我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情报的局限性: 尽管我会尽力收集情报,但现实中的情报获取远比HoI游戏中的“视野”要复杂和模糊得多。我可能会面临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苏军大规模的集中,或者新的战术的出现。
人性的因素: 即使我拥有HoI玩家的战略思维,我也需要管理和激励真实的士兵,处理官僚主义,应对突发的人为失误和意外。这些都是游戏无法完全模拟的。

总而言之,如果我这个HoI骨灰级玩家穿越到二战苏德战场,成为一名集团军指挥官,我的贡献将取决于我能否将虚拟世界中的高效战术、精妙计算和资源管理能力,有效地应用于充满变数和残酷现实的战场上。我不能保证能够赢得战争,但我可以保证,我麾下的集团军将成为苏军眼中一支令人头疼、难以啃动的坚固堡垒,他们会用最精锐的战术,把每一个有机会的地方都变成苏军的噩梦。我所能做到的,是让历史的洪流在我的阵地上稍微滞缓,让更多的生命在我的指挥下得以幸存,并尽可能地让德意志国防军的每一次战斗都打出最高的效率和最精准的打击。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着什么垃圾编制?

看我改!

然后快进到改的编制完全不合理,看着不错实际不可行被对面一顿包围

完全无法应付各种部署,脑子根本转不过来

看不懂军事文件,看不懂地图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

利益相关 只玩过钢3&4

如果我是德方指挥官 我就参谋说什么干什么 其他时间全程摸鱼

因为我巴不得德三早点死

最好让小胡子因为我太烂了把我调回国内调去西线 看见美军我直接投降

如果我是苏方指挥官 我也参谋说什么就干什么 其他时间可不敢摸鱼 别直接被大林子给毙了

但有一点还是一样的 我巴不得毛子早点亡

user avatar

要么因为语言不通被副官当场清洗(你™谁啊,肯定不是我们德国/苏联人),要么因为看不懂缩写第二天被副官怀疑然后清洗

但是连续至少两天没有司令管事,这个意义就很重大了(确信

user avatar

能把钢铁雄心的系统和界面也给我吗?不能的话穿越到德军就是为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穿越到苏军就是为西伯利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user avatar

好家伙,以后军校都别开了,都改打游戏算了。你要是对军事系统以及当时的苏德军事制度体系不了解的话,你再会打游戏也没有一点用。

user avatar

装病,装作心理压力过大,无法履行指挥职能,能顺利解职就是成功

user avatar

你穿越成德军指挥官然后为德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一切努力为德国的军队下达明确的指令。





就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大贡献了。

user avatar

如果我能做到

随时了解任意一支队伍的实际状况,比如兵员、补给、装备率;

一眼就能看出敌军主力在哪些地方集结、有多少部队;

而且他们的指挥官向来死板,从来都不懂得声东击西,隐藏自己的主要进攻方向;

只要动动手指,无论多少部队都能在一天时间里完成战斗准备并开始移动;

并且不用担心补给不足,或者游击队破坏运输线、阻碍部队前进;

点几下鼠标,就能让手下的将军和士兵们无条件服从我的命令;

还不用担心他们会在我开会的时候,在我的脚边放一枚定时炸弹;

更重要的是,只要我稍微念几个单词,”manpower“,” add_equipment XXXXXX”立刻就能获得无数的人力、装备;

还可以利用名为“mod”的强大武器,随便获取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争资源;

只要我想,即便是卢森堡也能在三周之内变出2000万大军,而且训练有素、装备齐整;

那么,我相信让我灭掉苏联/德国,甚至统一蓝星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什么?现实中没有这些?那我穿越回去干啥?等着去奥斯维辛吸毒气?还是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user avatar

有点像我以前评价罗马三世纪危机,苏德战争嘛,很可能战争前几个月就挂掉的龙套(相对于战争整体级别而言),在当时已经是国家级精英了:

И·И·科别茨空军少将:西方面军空军司令员。1941年6月22日,因方面军空军遭袭覆灭,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开枪自杀。《伟大的卫国战争》纪录片说他出生于1897年,弹幕有人说这意味着他之前44年的人生都是基本顺风顺水,太年轻(相对于将军而言)没经过很大挫折,所以承受不住打击,比较能承压的库兹涅佐夫(当时也是西方面军一个集团军司令员)后来就打进了柏林。

弹幕这句话看起来很有道理,所以对于网民而言,先能活到44岁再说吧。。。毕竟古代皇帝、名将35岁人都没了的一大把


М·Г·哈茨基列维奇少将:西方面军第10集团军机械化第6军军长。1941年6月,英勇战死于格罗德诺。这个在电影中是龙套中的龙套,就亮相了几秒钟,然后站在开阔地里拿对讲机,被德军坦克一炮炸了。这个我有点怀疑是电影有意丑化巴甫洛夫的人,整个一挺悲壮的场景硬是能把人拍笑场了,不知道实际是怎么死的,你想想看,当时苏联一共才几个机械化军(42年才开始组建坦克军),不可能就这点能力的。貌似斯大林的儿子当时不过是个坦克师的军官。

说到这个,我以前读通史的时候读到一句:“苏军组建第一批坦克部队时,总参谋部要选拔两名杰出的骑兵团长担任坦克团团长。斯大林确定的最后人选是:朱可夫和帕伏洛夫。”我之后很多年一直在想这个帕伏洛夫是谁,这么厉害咋后来完全没听说了,后来我才反应过来,这人就是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

此外,巴甫洛夫被枪毙的时候不止他自己一人,与他一起死的还有西方方面军参谋长、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西方方面军通讯主任、少将格里果里雅夫;第4集团军司令、少将科罗布科夫。1956年苏军总参谋部为以上4人全部平反。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专挑苏联的说,战争第一年苏联损失当然大,那就说个德国的,1942年秋季斯大林格勒接近地作战时(还是顺风仗),我记得是死了一个装甲军军长的(好像叫冯-埃伦坎普),这个级别的人在德军军衔应该至少是中将了。

后来看一个人玩《东线风云》战报,说自己指挥装甲部队一路高奏凯歌,铁十字等身,自己从营长升到军长,后来正好到了向斯大林格勒推进的战役时,学别人的打法不再把自己放在后方,而是放在坦克里面(可以增强部队数值),结果某一回合结束时不小心没有跟坦克部队同进同退,把军长放到了前线的空地里,然后下一回合正好被苏军炮击了,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game over了。不得不说他死法还真死的挺接近历史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