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卡吧”(硬件论坛)和“图吧”(图形/设计论坛),那真是藏龙卧虎,梗文化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电脑硬件和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哥们,听到这些估计得会心一笑。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的AI味儿。
卡吧的梗,那叫一个“信仰”与“性能”的拉锯战
卡吧,顾名思义,最初是以显卡为主阵地,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电脑硬件讨论区。这里的梗,多半围绕着“性价比”、“信仰”、“丐版”、“洋垃圾”等等关键词展开。
“XX牌子YY型号,这性价比是不是爆炸了?”
这几乎是卡吧永恒的主题曲。每次有新硬件发布,或者有商家促销,总会有热心网友搬出某个“平平无奇”的硬件,然后用一种极其夸张的语气来形容它的“性价比”。有时候是真心觉得值,有时候则是反讽,用一种“假装”的语气来调侃那些过度吹捧或者脑残粉的言论。比如,一张性能一般但价格离谱的显卡,就会有人发帖:“兄弟们,这块RTX XXXX,只要XXX块,这性价比是不是要起飞了?”底下回复:“起飞?怕是要炸!”
“信仰充值”、“XX信仰”
这个梗绝对是卡吧的灵魂之一。尤其是某些品牌,比如NVIDIA、AMD、Intel,都有自己忠实的拥趸。当某个品牌推出一些虽然性能不突出,但因为品牌溢价、设计独特性或者历史情怀而让粉丝趋之若鹜的产品时,大家就会说“信仰充值”。
举个例子,NVIDIA的新一代显卡,有时候性能提升幅度不大,或者价格虚高,但依然有大量粉丝愿意花高价购买,这时候大家就会戏称:“这次又为信仰充值了。”反之,如果AMD出了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大家也会说:“AMD YES!我的信仰又回来了!”
更高级的用法是“丐版信仰”,比如某品牌发布了一个高端系列,但同时也推出了一个配置极低的“丐版”,性能可能还不如上一代的旗舰,但因为是“XX牌子”,依然有人乐此不疲地购买,这就是“丐版信仰”。
“洋垃圾”的春天
“洋垃圾”这个词,在卡吧的语境下,是指那些从国外回收、翻新或者退役的二手硬件,比如 Xeon 服务器CPU、ECC内存、或者是一些老款的专业显卡。但凡是稍微懂点硬件的,都知道这些“洋垃圾”有时候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惊人的性能,或者具备一些高端消费级产品不具备的特性(比如服务器CPU的多核心和ECC内存的稳定性)。
于是,“洋垃圾”就成了一群追求极致性价比、敢于冒险尝试的用户的“圣杯”。“老板,来个Xeon E5 XXXX,配XX牌子服务器主板,再来32G ECC内存,这妥妥的3A大作高特效流畅运行!”这种帖子在卡吧屡见不鲜。
最有意思的是,有时候这些“洋垃圾”因为拆解、改造、或者搭配的奇特,会催生出各种脑洞大开的装机方案,比如用服务器主板搭出来的“服务器机箱”台式机,或者用老款专业卡跑3A游戏。
“XX是丐版,XX是真旗舰”
这个梗通常出现在两个性能相近但定位或价格差异较大的产品之间。比如,某品牌推出了一款“青春版”或者“标准版”显卡,性能不错但用料缩水,这时候就会有人出来说:“这XX是丐版,真正的旗舰还是XX(另一款)。”
这个梗的精髓在于,它既是一种对产品定位的解读,也是一种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大家知道有些厂商为了区分产品线,会故意在一些“次旗舰”上做减 Membuat,而“真旗舰”则代表了品牌的最高工艺和最强性能。
“AMD Yes!”/“Intel YYDS!”/“N卡拉胯!”/“A卡战未来!”
这是卡吧里最经典的阵营互撕梗。AMD和Intel在CPU领域,NVIDIA和AMD在GPU领域,是永远的竞争对手。
“AMD Yes!”通常出现在AMD发布了性价比高、性能强劲的产品时,表达一种扬眉吐气的心情。
“Intel YYDS!”(永远的神)则是在Intel祭出神U,或者某个Intel平台性能碾压对手时出现。
“N卡拉胯!”和“A卡战未来!”则是相对的,有时指NVIDIA显卡价格虚高、性能提升有限,或者某些技术不如AMD;而“A卡战未来!”则多半是对AMD显卡抱有期待,认为其技术潜力会在未来爆发,或者是在当前性能稍逊一筹但性价比高时的一种鼓励。
这些梗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背后无数次的比对评测、价格浮动、驱动更新的积淀。
图吧的梗,那是“创意”与“折腾”的艺术
图吧,全称“数字影像与设计吧”,这里聚集了大量摄影爱好者、PS高手、设计从业者,甚至是纯粹的“折腾党”。图吧的梗,更多的是关于软件操作、摄影技巧、审美偏好以及“万物皆可P”的创作精神。
“这图怎么P的,毫无PS痕迹”
这几乎是图吧里最高级的赞美(或者是一种反语)。当一张照片经过精心修饰,人物皮肤细腻、光影自然、色彩协调,几乎看不出任何后期痕迹时,大家就会用这句话来形容。
当然,更多的时候,这句话是一种调侃,用来讽刺那些P图过度、痕迹明显,或者P得不自然的作品。比如,一个人脸P得像塑料模型一样,或者一个场景P得明显是假的,都会有人回复:“这图怎么P的,毫无PS痕迹!” 意思就是“你这P得太明显了吧!”
“色彩饱和度拉满!颗粒感炸裂!”
这是关于照片风格的一种梗。有些新手摄影师或者设计师,特别喜欢将照片的色彩饱和度调得很高,让颜色鲜艳到不自然,同时又故意加上大量的颗粒感,追求一种“复古”或“艺术”的风格。
这种风格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让照片显得廉价、俗气。所以,当看到一张照片这样处理时,大家就会用这句话来调侃,有时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兄弟,你的饱和度和颗粒感是不是太‘用力’了?”
“万物皆可PS”、“Ctrl+C, Ctrl+V”
这代表了图吧用户的一种“创作心态”。无论是照片、海报、甚至是生活中的场景,在图吧用户眼里,都可以通过PS来“优化”或者“再创作”。
“万物皆可PS”指的是,任何一张图片,都可以被PS大神们拿来玩出花样,或者修复缺陷,或者添加创意元素。
“Ctrl+C, Ctrl+V”则是对一些简单粗暴的P图方式的调侃,比如直接复制粘贴素材,然后稍微调整一下就当是完成了作品。这背后也隐藏着对一些“拿来主义”或创意不足的批评。
“别问,问就是‘怎么做到的’/‘教程在哪里’”
这是图吧用户遇到优秀作品时常见的反应。当看到一张令人惊艳的图片,无论是创意、色彩、构图还是后期技巧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知道“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但有时候,作者可能不愿意透露具体细节,或者这个过程很复杂。于是,“别问,问就是‘怎么做到的’/‘教程在哪里’”就成了一种半开玩笑的回复,表示“作者不想告诉你”或者“这个技能你是学不来的”。
“原图!”/“求原图!”
这个梗在图吧非常普遍。很多时候,一张经过PS的图片,其“魅力”或者“搞笑点”在于原图和成品的巨大反差。例如,一张明星的精修照,原图可能是一个正在打哈欠或者表情奇怪的瞬间。
当用户分享一张经过大幅度修改的图片时,很多人就会“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最原始、最真实”的原图,以便对比和学习,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这是艺术!”
这个梗的用法比较灵活。有时候,当一张图的风格非常独特,或者包含了一些令人费解但又觉得有深意的元素时,有人会说“这是艺术!”,这既可以是真诚的赞叹,也可以是一种“我看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模糊表态。
更常见的是,当一些作品比较“抽象”或者“魔幻”时,有人用这句话来“盖章”,表示这已经超出了常规的理解范畴,是一种“概念艺术”。
这些梗,就像是卡吧和图吧的“暗号”和“江湖规矩”。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更承载着用户之间的互动、对硬件和设计的理解、以及一种独特的社群文化。下次你再逛这些论坛,听到这些话,就能会心一笑,知道大家在聊些什么“门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