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关于英国历史的冷知识?

回答
英国历史浩瀚而复杂,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令人惊叹的“冷知识”。这些冷知识往往能帮助我们以更生动、更具象的方式理解历史的进程,打破教科书的刻板印象。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一些关于英国历史的冷知识:

1. 伦敦曾有过“公共鼻子”服务:

详细讲述: 在维多利亚时代,尤其是19世纪,伦敦的公共卫生状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的贫民区。那时候,人们对细菌理论的认识还相对有限,但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疾病的传播与空气质量有关。

“公共鼻子”(Public Nose)的说法来源于一个19世纪中期由一位名叫约翰·斯诺(John Snow)的医生提出的公共卫生解决方案。 斯诺医生以其在伦敦霍乱爆发期间追踪传染源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他通过调查发现霍乱是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的。

受到他的启发,也有一些公共卫生倡导者开始思考如何改善空气质量。虽然没有一个官方设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鼻子”机构,但“公共鼻子”的概念指的是当时为了净化空气和减少疾病传播而尝试的一些公共措施和创新。

早期的空气净化器: 一些富裕家庭会购买大型的、装饰性的炭过滤器,放在家中作为净化空气的方式。这些装置虽然不普及,但可以被看作是“公共鼻子”概念的早期雏形。
蒸汽火车和工业排放: 工业革命带来的大量工厂和蒸汽火车排放了大量的烟雾和污染物,这使得空气质量问题尤为突出。人们开始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运动的呼吁: 一些社会改革者和医生开始呼吁政府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例如限制工厂排放、推广更清洁的能源等。虽然这些措施并没有直接形成一个“公共鼻子”,但它们代表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和尝试。
传说中的“鼻子清洁站”? 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火车站,会设置类似“公共鼻子”的装置,让人们“清洁”他们的鼻子,吸收更干净的空气。但这更多地是一种民间传说或对早期公共卫生尝试的夸张解读,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表明存在专门的“公共鼻子”清洁站。 更有可能的是,一些公共建筑和场所会尝试安装通风系统,或者在特定区域放置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

总而言之,“公共鼻子”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代表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对改善空气质量以对抗疾病传播的早期探索和关注,尽管它并非一个真正存在的公共服务机构。

2. 英国曾有过“猫王”:

详细讲述: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冷知识!这里说的“猫王”并非指美国摇滚巨星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而是指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有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职业——“猫王”(Ratcatcher),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捕鼠人”和“捕猫人”。

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工业革命前和初期,城市鼠患非常严重。老鼠不仅传播疾病(如黑死病,虽然黑死病在18世纪已经不是主要的威胁,但鼠疫依然存在),还会毁坏储存的食物和建筑。因此,捕鼠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业。

捕鼠人的技能: 这些捕鼠人并非普通人,他们通常会训练一群狗(称为“捕鼠犬”或“捕鼠梗犬”),这些狗嗅觉灵敏,能够追踪和捕捉老鼠。他们还擅长设置陷阱、投毒(虽然是危险且不被普遍接受的方式)以及在房屋的墙壁和角落里搜寻老鼠的藏身之处。
“猫王”的出现: 有些捕鼠人,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鼠患,也会使用猫来捕鼠。他们会养一群精通捕鼠的猫,并在需要的时候将猫“租借”给需要解决鼠患的家庭或场所。 这些训练有素的猫,因为它们出色的捕鼠能力,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猫王”。
捕鼠人的社会地位: 尽管捕鼠人从事的是一项重要但不太体面的工作,但他们却是城市卫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捕鼠人甚至会获得当地政府的雇佣,负责处理公共区域的鼠患。
现代的延续: 虽然“猫王”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但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专业的“害虫控制专家”(Pest Control Officers),他们继承了捕鼠人的职责,只不过使用更科学、更卫生的方法。

所以,当提到英国的“猫王”,请不要立刻联想到摇滚,而是要想到那些在黑暗角落里与老鼠搏斗、并训练猫咪捕捉害虫的辛勤劳动者。

3. 历史上英国曾颁布过“驱逐红头发者”的法律:

详细讲述: 这个冷知识听起来非常荒谬和具有歧视性,但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类似限制或带有歧视性的法律条文。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长期有效的法律,而是特定时期、特定地点、针对特定群体的一种歧视性规定。

最常被提及的例子与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 of England in 1066)有关。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及其诺曼人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地区。普遍认为,诺曼人中有一部分人拥有红色的头发。

传说中的“红色头发禁令”: 一种流传的说法是,威廉担心自己的统治不稳固,以及诺曼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的潜在冲突,因此下达了一项命令,禁止拥有红色头发的人担任重要职务,甚至有说法是禁止他们在某些地方居住。
历史学家的观点: 许多历史学家对这一说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或者认为其被夸大了。他们认为:
缺乏直接证据: 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文献或皇家法令能够证实“驱逐红头发者”的法律存在。
可能的口头规定或误传: 这种规定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口头上的限制,或者是一种在征服初期为了巩固权力而对特定人群的压制,而非正式的法律。
对“红头发”的刻板印象: 在中世纪,拥有红色头发在一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与某些负面特质相关联,例如暴力、狡诈或魔鬼的象征。这种刻板印象可能导致了对红头发人群的偏见。
针对特定群体的排斥: 征服者威廉及其追随者确实对被征服的盎格鲁撒克逊精英进行了一系列的清洗和排斥,其中可能包含了对某些具有特定外貌特征(包括红头发,如果他们被认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中的一个不受欢迎的群体)的人的排斥,但这并非专门针对“红头发”这个特征。

与爱尔兰的联系: 另外一个与红头发相关的冷知识是,由于历史上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爱尔兰人中红头发的比例较高,一些英国人在描述爱尔兰人时,也会带有刻板印象和偏见,其中就包括对红头发的提及。

总结来说,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英国曾正式颁布过“驱逐红头发者”的法律,但关于诺曼征服时期存在针对红头发人群的限制和歧视的说法,以及中世纪对红头发的刻板印象,都构成了这个有趣的冷知识。 这反映了历史中存在的偏见和权力斗争。

4. 英国历史上曾有过“国王的熊猎人”(King's Bearward):

详细讲述: 这是一个听起来既野蛮又有趣的职位。在古代,尤其是中世纪,熊的捕猎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活动和象征力量的象征,而“国王的熊猎人”(King's Bearward 或 Master of the King's Bears)便是负责管理皇家捕熊活动的关键人物。

熊的来源: 皇室和贵族会饲养熊,用于打猎活动。这些熊通常是从各地捕获的野生熊,或者是在皇家动物园(Royal Menagerie)中圈养的。
熊的用途:
狩猎活动: 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狩猎的对象。国王和贵族会组织大型的狩猎活动,围捕熊,然后放出猎犬进行追逐和搏斗。这是一种残酷而危险的运动,但被认为是展示勇气和技能的方式。
公共娱乐: 有时,熊也会被用于公共表演,例如让熊与猎犬进行搏斗(Dog fighting with bears),或者在节日庆典中进行展示。
其他用途: 熊的皮毛、胆囊等在当时也被认为有药用价值。
国王的熊猎人的职责:
管理皇家动物园: 他们负责照料和管理国王饲养的熊,包括提供食物、住所和安全保障。
组织捕熊活动: 他们会策划和组织国王参与的捕熊活动,包括选择地点、招募人员、准备猎犬和武器等。
训练熊和猎犬: 有些熊猎人还会训练熊和猎犬,以使其在狩猎和表演中表现得更好。
确保安全: 熊是危险的动物,熊猎人需要确保国王和参与者在活动中的安全。
职位的演变和消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动物福利的认识逐渐提高,以及狩猎方式的改变,以熊为主要对象的狩猎活动逐渐减少。此外,皇家动物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最终,“国王的熊猎人”这个职位也随之消失了。

这个职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动物的利用方式,以及当时贵族追求刺激和展示权力的生活方式。 即使这个职位听起来有些残忍,但它却是英国王室历史中一个独特且有趣的组成部分。

5. 英国的第一个交通信号灯出现在伦敦,但它不是红绿灯:

详细讲述: 我们现在熟悉的红绿灯系统,是随着汽车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但你知道吗,在汽车出现之前,伦敦就有了第一个“交通信号灯”,但它的用途和外观都与现在的完全不同。

背景: 在19世纪中期,伦敦的交通状况已经非常拥挤,尤其是马车、行人、自行车等混杂在一起,造成了很多混乱和事故。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和人力车。
第一个交通信号灯的出现: 第一个由政府安装的“交通信号灯”出现在1868年12月10日,位于伦敦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附近的议会广场(Parliament Square)。
发明者: 这个信号灯是由一位名叫J.P. Knight的铁路信号工程师发明的。他将自己在铁路信号系统上的经验应用到了城市交通管理上。
外观和工作原理:
无红绿: 这个信号灯的设计非常简单,没有红绿两种颜色。它主要依靠人工操作。
操作员: 信号灯安装在一个高大的杆子上,由一名警察站在附近的人行道上用手来操控。
信号含义:
白天: 当警察举起一面写有“停止”(STOP)的牌子时,表示车辆和行人必须停止。然后,他会将其旋转,举起一面写有“前进”(GO)的牌子,表示可以通行。
夜晚: 当天黑时,警察会操纵信号灯杆子上的煤气灯。他会用红色的玻璃罩来指示“停止”,用绿色的玻璃罩来指示“前进”。
结局: 这个早期的交通信号灯在使用了不到一年后,也就是1869年1月,就发生了煤气灯爆炸事故,导致操作的警察受伤。这使得政府不得不停止使用这种信号灯。
真正的红绿灯出现: 直到20世纪初,随着汽车的普及,更先进的、由电力驱动的红绿灯系统才开始在世界各地推广使用。第一个自动化的电力红绿灯出现在1914年的美国克利夫兰。

因此,虽然伦敦的第一个交通信号灯是1868年,但它并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红绿灯,且因安全问题很快就被废弃了。它更多的是一个为了管理马车交通而进行的早期尝试。

这些冷知识只是英国历史长河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无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鲜活、多元和充满想象力的历史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

不信我给你一代一代往下翻(以下用“:”表示“子女:父母”的关系):

  1. Queen Elizabeth II万寿无疆的女王大人:George VI 英王乔治六世
  2. George VI:George V,
  3. George V:Edward VII,
  4. Edward VII: Victoria维多利亚女王
  5. Victoria: Edward 肯特公爵爱德华
  6. Edward: George III,
  7. George III: Frederick 威尔士亲王
  8. Frederick: George II,
  9. George II: George I,
  10. George I: Sophia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
  11. Sophia: Elizabeth of Bohemia,
  12. Elizabeth of Bohemia: James I/VI,
  13. James I/VI: Mary 苏格兰玛丽女王,
  14. Mary: James V, King of the Scots,
  15. James V:Margaret Tudor玛格丽特•都铎
  16. Margaret Tudor: Elizabeth of York(已经到《白王后》、《白公主》和玫瑰战争的时代了)
  17. Elizabeth of York: Edward IV, King of England,
  18. Edward IV, King of England:Richard Plantagenet约克公爵理查德•金雀花(到EU4开局的时候了)
  19. Richard Plantagenet: Richard of Conisburgh,
  20. Richard of Conisburgh: Isabelle Perez of Castille(血统已经追溯到西班牙了)
  21. Isabelle Perez of Castille: Maria Juana de Padilla,
  22. Maria Juana de Padilla: Maria Fernandez de Henestrosa,
  23. Maria Fernandez de Henestrosa :Aldonza Ramirez de Cifontes,
  24. Aldonza Ramirez de Cifontes: Aldonza Gonsalez Giron,
  25. Aldonza Gonsalez Giron: Sancha Rodriguez de Lara,
  26. Sancha Rodriguez de Lara: Rodrigo Rodriguez de Lara,
  27. Rodrigo Rodriguez de Lara: Sancha Alfonsez, Infanta of Castille,
  28. Sancha Alfonsez, Infanta of Castille: Zaida of Seville(这里出现了第一位,或者应该叫最后一位,穆斯林贵族)
  29. Zaida: Al Mu’tamid ibn Abbad, King of Seville(Al-Mu'tamid ibn Abbad(1040-1095)是女王血脉里的第一位(或者说最后一位)穆斯林国王。)
  30. Al-Mu'tamid ibn Abbad: Abbad II Al Mu’tadid, King of Seville,
  31. Abbad II Al Mu’tadid: Abu al-Qasim Muhammad ibn Abbad, King of Seville,
  32. Abu al-Qasim Muhammad ibn Abbad: Ismail ibn Qarais(Seville的一位法官),
  33. Ismail ibn Qarais: Qarais ibn Abbad,
  34. Qarais ibn Abbad: Abbad ibn Amr,
  35. Abbad ibn Amr: Amr ibn Aslan,
  36. Amr ibn Aslan: Aslan ibn Amr,
  37. Aslan ibn Amr: Amr ibn Itlaf,
  38. Amr ibn Itlaf:Itlaf ibn Na’im,
  39. Itlaf ibn Na’im: Na’im II-Lakhmi(突尼斯教法学家,但查不到更多信息),
  40. Na’im II-Lakhmi :Na’im al-Lakhmi,
  41. Na’im al-Lakhmi :Zahra bint Husayn,
  42. Zahra bint Husayn: Husayn ibn Ali
  43. Husayn ibn Ali :Fatima(先知的女儿)
  44. Fatima: Muhammad, Prophet of Islam(先知穆罕默德)

真主保佑女王!!!

user avatar

-


  • 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二世(Manuel II Palaeologus)曾經拜訪過英格蘭,成為唯一一位來過英格蘭的東羅馬皇帝。


  • 不止僧格林心的騎兵隊有過決死衝鋒。在八里橋不過六年前的1854年,因為錯誤指揮,克里米亞戰場上的輕騎兵統領 Cardigan 勳爵(這個家族也有很多可說的)帶領騎兵隊衝擊俄軍陣,被重砲轟擊得人仰馬翻,超過四百人傷亡。但是一如八里橋的蒙古騎兵,英國騎兵也不懼傷亡,前仆後繼。這場戰鬥被視為英國將領指揮無能和士兵勇猛善戰的典範。


  • 萬維網是英國人發明的。


  • 英國是第一個全面在本土和殖民地廢除奴隸制的西方列強。英國財政一度有40%的開支用於向奴隸主贖買奴隸,並安置這些奴隸。同時因為皇家海軍是當時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英國艦隊還在公海進攻其他國家的販奴船,並解放被其他國家販賣的奴隸。


  • 德川家康有一個英國家臣,此人是少見的白人武士。名叫三浦按針。


  • 第一個在日本種植蕃薯的是一個叫 Richard Cocks 的英國船長。


  • 第一個駕船從宜賓航行到重慶,開拓了長江上游航路的人叫浦蘭田,一名英國水手。他還曾經作為皇家海軍秘密繪製了波斯國幾條主要河流的水文圖。


  • 英國名食炸魚和薯條是18世紀的葡萄牙猶太移民發明的。後來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英國工人需要方便和熱量高的飲食而受推廣。


  • 維多利亞時期,有一群貴族崇尚中世紀騎士們的高尚情操,還舉辦了幾次穿著全套鎧甲的比武大會。


  • 除了少數幾個國家,英國基本上打過全世界,大多數還都打贏了。輸了或者沒有撈到好處的戰爭至今被人稱道,如阿富汗和布爾。


  • 英國軍隊在1950年代隨聯合國軍參與韓戰時,因為沒有足夠的冬衣,士兵們配發的都是1918年英軍進攻西伯利亞時穿的舊式毛皮大衣。據說很多都發霉了。


  • 當年馬嘎爾尼使團覲見乾隆時,最年輕的隨員叫士丹頓,因為年幼又會講中文,乾隆還接下了一個荷包畁他。可是士丹頓長大後成為議員,卻是最強硬要求英國對中國開戰的主戰派。在他的演說下,原本主流反對為鴉片而開戰的英國國會通過了對中國開戰的決議。


  • 拜倫勳爵當年讀劍橋時,以特立獨行出名。學校禁止養狗,他便在宿舍養了一隻熊。


  • 滑鐵盧激戰甚酣時,威靈頓公爵和騎兵統領 Uxbridge 勳爵迫前指揮,一枚砲彈飛至,打飛了 Uxbridge 的腿。他説「天啊!長官,我沒了腿!」公爵冷靜地回答「天,先生。確實如此。」


  • 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互相不對付。蘇格蘭因為土地貧瘠,氣候惡劣,民多以燕麥為食。在Samuel Johnson 編寫的第一本英文辭典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中,如此記載「一種穀物,在英格蘭餵馬,在蘇格蘭餵人」。


  • 六十年代時,英國政府的財政條件十分窘迫,被迫裁軍和下馬不少項目。英國防部認為香港總督府應該支付大部分的開支。香港總督府的上司殖民地部大臣表示這應該問香港總督,港督表示這應該問財政司,而財政司表示自己正在度假。


  • 世界上第一台坦克是由英國海軍部研發的。負責人是邱吉爾。


  • 英國君主的尊號中有一個是信仰的守衛者(Defender of the Faith)。其實是教皇廳授予亨利八世以嘉獎他寫了一個反對新教的小冊子。結果亨利八世自己叛教了。


  • 英國本來有一個自由黨(邱吉爾本來就是這個黨的),算是中間偏左,是上層階級左派的黨派。本來在七十年代末很可能執政,結果因為黨魁雇兇殺人而一下子勢頹,讓鐵娘子當政了。


  • 女王的叔叔愛德華八世因為執意與一名信天主教還離過婚的美國女人結婚而被趕下台。哈利王子前幾天和一名信天主教、離過婚的美國女人結婚。


  • 英國有戶貴族家 Mitford 家族,二戰前有三姐妹在社交界很出風頭。後來一名嫁給了納粹,移居德國,英德開戰後自殺了。一名成了共產黨員。一名成了作家,還愛上了一個法國將軍(可是將軍不愛她)。她們的弟弟親德,拒絕與德國作戰,所以被派到緬甸,被日本人打死了。


  • 曾經有段時間,四分之一的英國女人名字叫瑪麗。


  • 亨利三世養過一隻北極熊,那隻熊經常在泰晤士河游泳。


  • 中興羅馬的康斯坦丁大帝是在英國的約克加冕的。當時很多羅馬的軍頭都自號皇帝,康斯坦丁是其中最弱小和不起眼的,結果橫掃六合。


  • 溫莎城堡是現在還在使用的皇家居所中最古老的。


  • 香檳其實是英國人發明的。三十年後一個叫 Don Perignon 的法國人把配方帶了回去,並發揚光大。


日後再補充。


-

user avatar

清朝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决定撤销东印度公司仅仅一年多,沙皇俄国就已经向清朝提议联合攻取印度

伊 犁 将 军 扎 拉 芬 泰 、 参 赞 大 臣 法 福 礼 奏 据 俄 官 员 建 议 请 攻 印 度 牵 制 英 兵 折
咸 丰 十 年 正 月 二 十 五 日


现 据 派 管 夷 圈 之 记 名 副 都 统 用 伊 犁 协 领 哈 布 齐 贤 等 禀 称 : 曾 与 俄 酋 匡 苏 勒(匡 苏 勒就是领事) 官 因 公 晋 接 , 谈 及 本 年 夏 间 , 英 夷 船 只 , 在
大 沽 海 口 被 炮 轰 击 , 沉 坏 多 只 , 并 歼 毙 英 兵 多 名 。
该 匡 苏 勒 官 备 悉 其 事 , 并 据 声 称 , 大 沽 一 役 , 不 但 英 夷 败 衄 , 其 中 并 有 法 兰
西 兵 船 , 受 伤 者 亦 复 不 少 。 近 接 其 本 国 文 报 , 探 知 英 吉 利 现 约
法 兰 西 , 调 兵 修 船 , 豫 备 明 年 二 三 月 间 连 兵 入 犯 , 仍 赴 天 津 以
图 报 复 。 为 今 之 计 , 贵 国 除 防 范 外 , 莫 若 先 发 制 人 , 派 兵 径 攻 印
度 地 方 , 最 为 上 策 。


【这一段是说俄国领事告知清廷官员很快英法联军就要前来为大沽口之战进行报复,为今之计最好先发制人,派兵先夺取英属印度】


缘 印 度 为 英 属 膏 腴 之 壤 , 要 害 之 区 , 虽 有 英
兵 驻 守 , 然 该 处 之 人 , 疾 英 如 仇 , 久 思 背 叛 , 实 属 有 衅 可 乘 。 贵
国 云 南 、 西 藏 等 处 , 均 有 间 道 可 通 印 度 , 如 能 由 两 处 进 兵 , 一 面
遴 派 能 人 , 暗 往 印 度 约 为 内 应 , 自 当 望 风 披 靡 。 万 一 攻 取 其 地 ,
足 为 贵 国 致 富 之 源 ; 即 或 不 然 , 亦 可 借 利 势 , 使 彼 畏 首 畏 尾 , 牵
其 内 顾 , 或 可 从 此 息 兵 等 语 。 由 该 协 领 等 据 情 面 禀 , 可 否 核 奏
前 来 。

此处阐述的是攻取印度的利弊条件,印度大起义刚平息没多久,有机可乘应当迅速从清朝西南进军并联合印度本土带路党为内应,这样进可以取印度的财富为己用,退也可以牵制英军。

奴 才 等 伏 查 英 夷 兵 船 此 番 挫 败 , 实 衅 由 自 取 , 以 彼 桀 骜 成
性 , 将 复 逞 其 跳 梁 , 亦 属 意 中 之 事 。 所 有 该 匡 苏 勒 官 声 称 , 英 、
法 二 夷 调 兵 修 船 , 约 期 入 寇 等 语 。 虽 闻 风 传 说 , 未 必 竟 属 无 稽 ,
而 未 雨 绸 缪 , 自 应 豫 防 有 备 。 事 关 夷 衅 边 情 , 究 难 悬 揣 其 确 耗 ,
而 刍 言 入 耳 , 奴 才 等 未 敢 壅 于 上 闻 。 为 此 恭 折 据 实 密 奏 , 伏 乞
皇 上 圣 鉴 训 示 。

伊犁将军表示虽然不知道俄国领事情报的真假,但无风不起浪,而且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现在就看皇上你怎么决定了。

朱 批 : 目 下 津 、 沽 有 备 , 实 不 虑 其 报 复 , 果 能 悔 过 求 和 , 天
朝 向 以 信 义 为 主 , 断 不 以 黩 武 佳 兵 为 胜 , 亦 不 以 开 辟 要 荒 为 务
也 。 此 等 语 意 , 可 作 为 该 协 佐 之 意 , 随 便 向 该 夷 官 传 述 , 以 杜 该
夷 轻 视 中 国 之 念 。

咸丰帝表示大沽口已经有严密的防备,没必要再干这档子事情了。(然而不过几个月后就发生了火烧圆明园的事情)

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大家不妨大开脑洞,要是此时咸丰应允和俄国联手进军印度,和英军在印度大战一场,会是个什么局面呢?

另外推荐本人两个回答,同样惊人的记载!



user avatar

英国有两个国王很有意思

第一个,好像叫爱德华的,就是那个征服了Walse的,据说当地人投降的条件是:Walse不能并入英格兰,所以统治者必须是个不会说英语的人,爱德华答应了,马上任命他出生才三天的儿子为威尔士亲王,这是英国王太子爵位必然为威尔士亲王的原因

同样也是他,临死时留下遗愿,啥时候征服了苏格兰,啥时候再把我埋葬在皇家墓地里,于是这老兄的棺材现在还在教堂里躺着,迟迟不能下葬

另一个就是亨利2世,这老兄本来不是英国国王的候选人,他老爹死的时候他人在诺曼底,老爹死了没留下遗言,叔叔就自己即位了。小亨利当时19岁,正是中二年纪,一听叔叔当了国王,立马变卖家产凑了2万大军准备横渡海峡找叔叔算账,来讨回本属于自己的王位。结果他高估了靠卖家产得来的2万大军的忠诚度,等到他度过海峡在英格兰上岸的时候,2万大军很快就全跑光了,只剩光杆的他。于是他只好厚着脸皮向他的叔叔也是他的敌人求助,大度的叔叔当然知道自己的侄子带了大军来要自己的命,不过看到这个样子还是给了他笔钱让他回诺曼底了。

回去之后小亨利痛定思痛,终于在21岁向30岁的埃拉诺求婚成功,然后带着老婆的大军再次杀回英格兰,这次他成功了。不过他老婆又出问题了,这次倒不是因为法国女人惯有的贞操问题,而是埃拉诺居然鼓动他们的大儿子起兵反对他,虽说最后是个哈皮结局,但换了谁估计也气得够呛,不过他们是真爱,他对老婆的惩罚就是关进城堡里关了几年,后来还是放了出来~`最悲催的是,他虽然比老婆年轻9岁,但死得可比老婆早。埃拉诺一直活到82岁,看着狮心王东征然后灰溜溜的在塞浦路斯被人扣做人质,然后再被她赎回来~``

埃拉诺自己也是个传奇人物,被予为中世纪第一美女,个性张扬,家中的势力比法国国王还强大,虽然嫁给当时的法国国王,但很快就在跟随夫君出征十字军时爱上了自己的叔叔——安条克国王,然后以“老公参加十字军后把胡子剃掉了,不帅了”为理由闹着要离婚,在教皇的调解下以“近亲”的名义宣布婚姻无效。29岁的挨拉诺正当青春年华,又有那么强大的政治和财政嫁妆,追求者遍布欧洲,不是个国王啥的你都不好意思来排队求亲。所以亨利2世去求亲时根本就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去的,结果埃拉诺就看中了这个最寒酸的求婚者。到两人结婚后,两者的势力加起来比后来的法国国王能控制的实力还强大,成了百年战争的远因

真是传奇的一家

————————

皇家海军的事情

1、皇家海军的日常生活是“鞭笞,劳役和鸡奸”——丘吉尔语,没错,就是那个喜欢抽雪茄的大胖子

2、皇家海军的海上食品长期雷打不动的一样叫“咸牛肉”,活牛宰杀后加盐,装桶,封存。味道什么的没有你想像得那么坏,因为开桶食用前,很可能已经在仓库里放了1、20年了,有纪录说1860年一条船上的咸牛肉是1805年腌制的~``跟这个比,什么过期的泡椒鸡爪战备肉都弱爆了。顺便,这种咸牛肉做出来的工艺品外观品质接近红木,有不少人被这种工艺品撞破脑袋~`

3、根据很早就定下的规定,每条运宝船的船员有权获得所运财宝价值的1/10,在1940年不少英国军舰都承担了将黄金财宝运到加拿大的任务,但船员却没得到一分钱的奖励,因为这条规定在1938年废除了~`

————————

说到丘胖子不说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实在对不起人,正史都查得到,只说野史

马公爵年轻时也是个坏小子,而且是个胆大包天的坏小子。别人勾搭妹子顶多也就是勾勾良家妇女,败坏下人家的贞操,真有风险的事情是不做的。他勾搭的妹子是英国国王的情妇!而且有一次正在羞羞的时候被国王本人抓了个正着,吓得小马哥裤子都没穿就从二楼窗户逃走了。后来国王知道跟自己女人鬼混的小混蛋是他之后,哈哈大笑“年轻人嘛,有这些事情很正常”,不仅没有处罚他,反而提拔他成为自己的侍卫军官,为小马公爵成为一代名将打下了基础

你看,有才能也得有颜值嘛~``但最关键的是得有个好领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