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31 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此次大会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回答
格拉斯哥,一场关乎地球未来的盛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于 10 月 31 日在苏格兰的这座城市正式拉开帷幕。这次大会的意义非凡,它被认为是自 2015 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气候谈判,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讨论如何加速行动,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 摄氏度,并努力争取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

这次会议,无疑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细节:

一、目标升级与现实挑战:1.5 摄氏度目标能否实现?

《巴黎协定》的核心目标是控制全球平均气温升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离这个目标似乎越来越远。科学报告一再敲响警钟,指出目前的行动远远不足以实现 1.5 摄氏度的目标。此次 COP26,一个最核心的看点便是各国能否拿出更具雄心的减排承诺,以及如何具体落实这些承诺。

国家自主贡献(NDCs)的更新与强化: 在大会开幕前,各国被要求提交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即各自在减排方面的承诺。大会期间,我们将密切关注是否有更多国家愿意提高减排目标,特别是一些主要排放国。过去一些国家提交的 NDC 目标,在科学界看来仍然不足以支撑 1.5 度的目标。这次会议,能否看到承诺的“升级”将是关键。
“未完成的议程”: 许多人认为,COP26 是为了完成《巴黎协定》的一些未竟之事,例如关于碳市场的详细规则(《巴黎协定》第 6 条的落实)以及如何弥合各国减排承诺之间的差距。这些细节的谈判,往往是推动气候行动的关键,但也是最容易陷入僵局的地方。

二、资金与责任: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有多大?

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不均衡,发展中国家往往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受更大的压力,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因此,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一直是气候谈判中的焦点。

气候融资承诺的兑现: 发达国家曾在 2009 年承诺,到 2020 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1000 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以帮助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然而,这一目标并未完全实现。此次大会,这笔资金的缺口以及未来的融资机制将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发展中国家希望看到发达国家拿出更实在的行动和承诺。
损失与损害(Loss and Damage): 针对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失和损害,发展中国家一直呼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资金支持。这意味着,即便尽了最大努力减缓,一些国家仍然遭受着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海平面上升导致国土消失、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等。如何定义、如何计算以及如何补偿这些损失,是极具挑战性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议题。

三、适应与韧性:如何帮助脆弱国家更好地应对变化?

除了减缓排放,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并且还在持续发生。因此,各国也需要关注如何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建设气候韧性,以更好地应对已经和将要到来的气候影响。

适应行动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岛屿国家和小经济体,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危机。它们需要切实的支持来建设抵御洪水、干旱、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基础设施,并发展适应性强的农业和生态系统。关注各国在适应方面的具体计划和资金投入至关重要。

四、关键行动领域:能源转型与煤炭问题

能源结构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此次大会,如何加速能源转型,淘汰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将是重中之重。

煤炭的未来: 煤炭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仍然依赖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会议上,关于“逐步淘汰”还是“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以及何时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将是各国博弈的焦点。一些国家可能会提出具体的淘汰时间表,而另一些国家则会强调能源转型的复杂性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绿色金融与投资: 除了政府的承诺,私营部门的绿色投资也是推动气候行动的重要力量。大会期间,将会有关于如何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以及如何避免对化石燃料的投资的讨论。

五、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全球共识能否达成?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COP26 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方的合作意愿和多边主义精神。

国家间的信任与合作: 在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国内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各国能否建立互信,放下分歧,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将是对多边主义的严峻考验。
非国家行为者的作用: 除了国家政府,城市、企业、公民社会和青年团体等非国家行为者也在气候行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声音和行动能否在大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重视,也是大会的看点之一。

六、气候变化与社会公正:谁将承担更多责任?

气候变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并不相同。往往是那些对气候变化贡献最少的人,却承受着最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气候谈判中,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考量也日益重要。

“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 在淘汰化石燃料,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如何保障那些依赖传统能源产业的工人及其社区的利益,确保转型的公平性,将是大会需要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格拉斯哥的这场气候盛会,不仅仅是各国官员的谈判桌,更是全人类关于生存和未来的深度对话。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地球未来的走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和思考。我们将拭目以待,看看这次大会能否带来切实的改变和希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全球变暖2度,和新冠病毒永久性肆虐相比,后者损失显然更大一些。那么多物种都能感染新冠病毒,而新冠病毒对不同物种杀伤力不同,随便变异一些对一定数量的物种杀伤力比较大的毒株,把这些弄灭绝了,也是很有可能的。即使没灭绝的物种(包括人类),性状也会因为新冠病毒的无处不在而产生巨大的改变。

但欧美并不care后者,甚至用各种手段强硬要求其他国家“放病毒入境,与病毒共存”来达成后者,却对防止前者有极高的兴趣,这也是颇有意思的奇景。

新冠病毒永久性肆虐,则辉瑞这些可以天天卖疫苗、卖药挣钱,哪个国家忤逆了美国的旨意,把疫苗和药给他制裁了,他就不攻自乱了,自此新冠病毒就像“豹胎易筋丸”一样,成为美国world domination的利器,自然对美国是大利好。

而借“防止全球变暖“为名,搞的碳交易市场,也可以把碳排放指标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刚需,要求必须用美元结算,想收割的时候炒作下碳价,第三世界国家就不得不贱卖资产换取美元来购买涨价的宝贵的碳排放指标,这样美元真真就变成”万世不朽“的货币了,美国的霸权也随之千秋万代了。

在知乎上很多账号的道德观里,对美国有利的,那就是合乎道德的。所以自然,既要防止全球变暖,又要尽可能地让新冠病毒到处肆虐。

user avatar

基本就是富国施压要求竭力减排,而穷国试图最后挣扎,不过最终都没用。

民间舆论反而比政客的官话更有趣:

帕劳总统惠普斯激烈反对减排,称:

“(因减排)而缓慢而痛苦的死亡是没有尊严的,你们不如干脆炸了我们。”

弹幕里基本都是嘲笑帕劳不自量力,还说「大国已经让你好好发展了」。

还有说「你们为什么不能好好配合全球环保,能有点人类的公德心吗?」

加纳总统阿库福批评富国,称:

这些国家之前承诺每年向贫穷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并通过技术转让,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都没做到。

相反,这些国家还要求我们为了环保而减排,放弃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

“这是全球最大的不平等”,不可接受。

弹幕里基本都是骂穷国只知道要钱。

「理直气壮的要钱,要不要脸啊」

「这种垃圾国家,真是活该穷着」

「为了人类未来而环保,凭什么要钱」

某些言论还上升到对种族的攻击了。

「怎么不学学中国,你们没发展起来真是活该,环保和经济根本不冲突」

这是不知道中国排了多少碳吧....

「穷国只知道指责富国和哭穷」

「得寸进尺,不环保还理直气壮了」

「指责时怎么不看看自己的德行」

「拖后腿的垃圾国家也配上台发言」

还有什么「别信西方,兔子可以信任」

他们是不是根本没看「兔子」是站在哪头的....中国(在气候上)是支持欧美的。

苏里南总统单多吉直接指出,穷国的经济发展与环保相冲突,而富国集团却对这种现象充耳不闻,只会空谈环保。

「凭什么要接济,不能自己发展吗」

所以说人类彼此间的悲欢并不相通。

也说明中国国民确实开始站在列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已不再是那个贫弱国

环保减排在2010年时,评论可是压倒性的支持第三世界,批评富国集团的。

国际地位的变化,直接反应在心态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格拉斯哥,一场关乎地球未来的盛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于 10 月 31 日在苏格兰的这座城市正式拉开帷幕。这次大会的意义非凡,它被认为是自 2015 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气候谈判,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讨论如何加速行动,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 摄氏.............
  • 回答
    联合国气候报告的发布,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钟,将我们拉回了残酷的现实:全球升温的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我们无法扭转的阶段,而许多令人担忧的改变,可能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这不仅仅是一份科学报告,它更像是对我们集体行动和未来选择的一次最严厉的审视。“无法避免”:一个沉重的认知转变报告中最令人震撼的词语莫过.............
  • 回答
    郑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演讲,确实是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从公众反应来看,褒贬不一,但我认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关于她被邀请的资质和背景:很多人对一个演员,而且是此前更多以娱乐身份活跃的公众人物,出现在联合国这样的高级别场合,谈论如此重要的全球性议题,感到困惑甚至质疑。这本身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对环境议题日益关注的时代。数万名科学家,一个如此庞大且具有公信力的群体,联名发出的关于“气候紧急情况”的警告,理应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时隔十几个小时后,各网络平台均无明显反响和相应讨论”,这背后可能存.............
  • 回答
    中美气候合作新篇章:一份对全球气候的承诺与展望近期,中国和美国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达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宣言,承诺在强化气候行动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这份宣言的签署,无疑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注入了新的动力,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标志着这两个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这一紧迫议题上的共识加深,更可能为全.............
  • 回答
    中美两国就气候危机发表联合声明,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它释放出的信号是多层面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要理解这份声明的重要性,我们得把它放在当前国际政治和气候变化议题的大背景下去审视。首先,声明本身的重要性是什么?这就像是两位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曾经剑拔弩张的领域,突然握手言和,而且还是为了一个共同.............
  • 回答
    这封由1.4万名科学家联署的警告,无疑是人类文明面临的一记响亮的警钟,它传递出的信息不容忽视。与其将之视为一个孤立的事件,不如将其理解为我们星球发出的一个系统性警报,指向一个正在加速恶化的“行星生命体征”。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行星生命体征”这个概念。这并非科幻小说中的描述,而是科学家们基于对地球复.............
  • 回答
    关于联合国未能通过“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决议草案”的事件,涉及国际政治博弈、安理会机制以及俄乌冲突的复杂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事件,并梳理值得关注的关键信息: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细节1. 决议内容与提案方 该决议草案可能聚焦于缓解乌克兰人道主义危机,例如允许国际救援物资进入被占领土.............
  • 回答
    关于联合国确认的俄乌冲突造成的平民死亡人数(至少 636 名,包括 46 名儿童),这是令人痛心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实际伤亡数字很可能远高于此,因为在持续的战火中,要准确统计和核实所有伤亡非常困难。要详细讲述两国目前的局势,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因为这是一场复杂且动态的冲突。一、 军事层面.............
  • 回答
    联合国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即联合国大会第3314号决议,于1974年通过。它首次在国际法上对“侵略”给出了一个广泛但仍具有解释空间的定义。该决议明确指出:“侵略是侵略国的另一种国家,对于联合国会员国行使武力,或以其他方式,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其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概属侵略行为。”该决议还.............
  • 回答
    联合国与塔利班执政下的阿富汗建立正式联系,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它标志着一个重大转折点,对阿富汗国内、区域政治以及国际关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理解其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什么是“正式联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正式联系”的含义。它不是指联合国承认塔利班政权为阿富汗的合法政府。在国际法.............
  • 回答
    联合国五常,也就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概念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是二战后由战胜国组建的,在安理会中拥有否决权,这使得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塑造国际安全和地缘政治格局。那么,它们真的“牢不可破”吗?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五常的“牢不可破”在很大.............
  • 回答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官员戴维·比斯利(David Beasley)就埃隆·马斯克关于解决全球饥荒只需 60 亿美元的言论,再次通过推特进行了回应,并概述了一个更详细的计划。比斯利在回应中强调,马斯克提出的金额虽然庞大,但距离真正终结全球饥荒的所需资金仍有差距,并进一步阐述了WFP的工作和资.............
  • 回答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简称“五常国”)是否会永远是当前的五个国家(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从现行的《联合国宪章》来看,成为常任理事国需要修改宪章,而修改宪章是一个极其困难且漫长的过程。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联合国宪章》的规.............
  • 回答
    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日本再次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诉求摆上桌面,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每一次重提都承载着日本对自身国际地位的期盼,以及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某种“修正”意愿。 理解日本的这一诉求,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去审视。首先,日本的国家利益和地位考量是核心驱动力。 作为一个经济体量庞大、在.............
  • 回答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简称“五常”)的地位,可以说是国际政治舞台上最特殊、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位置。理解五常的地位,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必然与“战时同盟”的烙印五常的设立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国集体意志的体现。当时的同盟国,尤其是美、英、苏、中、法这五个国家,在打败法西斯.............
  • 回答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发布的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约有2.75亿人使用了毒品。这组数字背后,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全球性问题,它不仅仅是统计数字的冰冷呈现,更牵扯着无数的个体命运、家庭的破碎以及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2.75亿,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首先,让我们尝试理解2.75亿这个.............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费解的,也牵扯到几个重要的问题。让我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关于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使用古巴抗议者照片这件事。从媒体报道和一些评论来看,似乎是这样一种情况:人权高专办在发布信息时,可能使用了某个照片,而这个照片的来源和使用者本人后来站出来表示了异议。究竟是什么样的异议?是照片的版权问题.............
  • 回答
    关于“联合国制裁中国,巴基斯坦投了反对票而经济倒退二十年”这个说法,需要 非常谨慎地辨别其真实性,因为这个表述包含了几层含义,其中一些是 不准确或者被夸大的。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联合国制裁中国: 联合国安理会要通过一项制裁决议,需要得到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至少9个国家赞成,并且常任理.............
  • 回答
    为什么联合国会赋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常”)一票否决权,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考量。简单来说,这并非一个随意为之的决定,而是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一种现实反映,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大国之间的平衡与合作,从而确保联合国这个机构的有效运作。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根源,我们得回到联合国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