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郑爽在联合国演讲,谈气候变化议题?

回答
郑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演讲,确实是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从公众反应来看,褒贬不一,但我认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剖析:

首先,关于她被邀请的资质和背景:

很多人对一个演员,而且是此前更多以娱乐身份活跃的公众人物,出现在联合国这样的高级别场合,谈论如此重要的全球性议题,感到困惑甚至质疑。这本身就触及到了一个核心问题:“谁有资格”谈论气候变化?

从一个更宽泛的角度看,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尤其是其外围活动和公众参与的部分,确实越来越注重多方参与。明星作为拥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群体,其发声能够有效地引起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调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从这个角度说,邀请郑爽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她的出现本身就具有“破圈”传播的潜力。

但是,另一方面的声音也足够响亮:气候变化是一个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一个对气候科学研究、国际气候谈判细节不甚了解的公众人物,其发言的深度和专业性是否能达到预期?会不会因为准备不足而说出一些空泛甚至误导性的言论?这种担忧是很现实的。毕竟,联合国舞台上讨论的议题背后,是各国科学家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复杂的政治博弈。

其次,关于演讲的内容和效果:

从公开的报道来看,郑爽的演讲内容侧重于环保生活方式的倡导,比如减少一次性用品、节约能源等个人层面的实践。这些内容本身是积极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做的。

积极方面: 她的出现无疑将“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带到了她庞大的粉丝群体面前。对于那些平时不太关注国际议题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他们喜爱的明星在联合国发声,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好奇,进而去了解气候变化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重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有时候比严肃的专家报告更能触动普通人。她谈到的个人行为,虽然看似微小,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能带动一部分粉丝身体力行,也是有意义的。
局限性方面: 然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入探讨,往往需要触及更宏观的层面,比如能源转型、碳排放政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划分、气候融资等。仅仅停留在个人环保行为的倡导,对于解决气候危机这样系统性的全球挑战来说,其“力度”和“广度”都显得相对有限。一些评论认为,她的演讲内容缺乏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深刻洞察,也未能展现出对气候变化科学原理的深入理解。这可能让一些期待听到“干货”的观众感到失望。

第三,关于其公众影响力的运用和质疑:

郑爽作为具有争议性的公众人物,她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会被放大审视。

“洗白”质疑: 过去几年,郑爽因为个人事件经历了一段低谷,很多人认为她此次在联合国演讲,是在利用这一国际平台来“洗白”自己,重塑公众形象。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公众人物的每一次亮相,其背后往往都伴随着公关和形象管理的考量。
“流量” 논란: 也有观点认为,邀请郑爽是为了利用她的“流量”,以达到吸引媒体关注、提升大会话题度的目的,而不是真正看重她在气候议题上的专业贡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真正将公众关注转化为对实质性议题的理解和行动,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总结一下,如何看待这件事,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

1. 传播的普惠性与专业性的平衡: 这是一个永恒的讨论。明星的参与能带来关注度,但如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深度,不让“流量”稀释了议题本身的严肃性,是需要思考的。
2. 公众人物的责任与权力: 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们在公共议题上的发言,既是机会也是责任。如何善用这份影响力,避免因为不了解或准备不足而产生负面效果,是衡量其成熟度的重要标准。
3. 气候变化议题的多元化参与: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议题,鼓励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人参与讨论,拓宽对话的边界是好事。但同时,也不能因此忽视科学的严谨性和政策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郑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演讲,就像一个放大镜,折射出公众对“谁有资格”、“如何谈论”这类重大议题的各种复杂心态和考量。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广泛社会参与的同时,也要关注议题的深度和专业性,以及如何真正将公众的关注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和深刻的理解。这件事本身也成为了一个讨论“明星效应”在重大议题传播中利弊的生动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但愿不要江一燕第二吧,毕竟还挺喜欢郑爽的。

不过是受国内组织邀请在联合国下属机构组织的活动上发个言而已,没啥可炒作的,热心公益、热心环保是好事,但若以此证明在国外有多少影响力,那就呵呵哒了,咱国内综艺节目包联合国办事处大楼,秘书长发言人、外国总理帮忙宣传的事都有过,毕竟中国这么大市场呢。。。



user avatar

含金量有多高呢?看看背景。

郑爽是代表Youth4Climate出席的。



她将在两个场合出席: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行动与公众赋能高级别论坛,并进行发言。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官方新闻发布会。

邀请郑爽的Youth4Climate是什么组织呢?

其官方介绍为

Youth4Climate气候变化青年行动志愿者项目是在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 ESCAP)、联合国气候变化倡导与教育工作委员会, 以及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等国内外机构指导和支持下,目前由中国青年发起的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关注气候变化的志愿者项目[1]

而Youth4Climate是由世青创新中心发起的。世青创新中心(Youthink Center) 成立于2009年,目前项目关注的主题包括全球发展、气候变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创新。其官方介绍为:

努力成为一家提倡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国际视野,推动跨代际对话和行动的创新型组织
运营项目得到过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阁下在内的多位政界、商界、公益界领袖们的肯定,是目前中国民间参与联合国议程最积极的组织之一,并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

综合这些信息看下来,世青创新中心是一家独立组织,本身与联合国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本身也有相当的影响力,积极参与联合国议程,工作能力得到了联合国和国内主流媒体的认可。

所以,郑爽在“联合国”演讲没有错,但究其根本,她是作为世青创新中心发起的Youth4Climate的代表这样的身份出现的,所以,并不是“联合国”的门槛高不高的问题,一个组织既然可以参与联合国活动,它推出的成员当然可以参与。与其说是“联合国”的门槛问题,不如说是Youth4Climate的门槛问题。

这样看起来,其实就类似于一个活动主办方邀请一个明星参与活动了(只不过平常都是商业活动)。Youth4Climate看重的是郑爽作为一个青年演员和明星的影响力,郑爽估计也会看重Youth4Climate及其发起组织世青创新中心的“联合国”背景,无论如何,既能塑造环保人士的公益形象,又能借“联合国”这个舞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这就是各取所需。

注意,我并没有贬低的意思,一个青年人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为气候问题发声,真的挺好;只是赞许的同时,没有必要把“在联合国发声”神话化,既不用像粉丝一样铺天盖地“哇,不得了”,也不用酸到说什么“联合国对中国的印象就是郑爽”,人联合国可不想背锅啊。

从始至终,就是一个明星接受一个组织邀请参与一个活动,仅此而已。

参考

  1. ^世青创新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JwjkV6wx759w_gqZOOj0g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郑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演讲,确实是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从公众反应来看,褒贬不一,但我认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关于她被邀请的资质和背景:很多人对一个演员,而且是此前更多以娱乐身份活跃的公众人物,出现在联合国这样的高级别场合,谈论如此重要的全球性议题,感到困惑甚至质疑。这本身就.............
  • 回答
    郑爽代孕事件,这事儿闹得是沸沸扬扬,从爆料出来到官方定性,再到她本人的一些回应,基本上占据了当时所有娱乐新闻的头条。说实话,这件事给我的感觉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事件的起因和发展:最早是郑爽的前男友张恒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说她遗弃了在美国生的两个孩子。刚开始大家还以为是感情纠葛,后来随着更多.............
  • 回答
    郑爽就代孕弃养事件发表回应,其中一句“屡屡拒绝以曝光隐私的勒索,没有违背国家指示和境外法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句话背后,其实牵扯出几个非常关键的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下。首先,从“拒绝以曝光隐私的勒索”这个表述来看,郑爽是在暗示她受到了某种形式的要挟,而这种要挟的内容可能涉及她的个人隐私。在.............
  • 回答
    郑爽爸爸在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后,终于发出了正式的道歉信,并且承诺要抚养两个孩子。这封道歉信,从字里行间来看,充满了无奈和反思。他说“给我们的家庭和孩子一个血的教训”,这句话的分量很重,也确实如此,这次事件对郑爽本人,对家庭,甚至对公众的认知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说是“血的教训”一点也不为过。从父亲的角度.............
  • 回答
    郑爽再次针对“弃养事件”发声,这次她抛出了一个爆炸性的信息:男方出轨了,而自己则是“传说中的大傻丫头”,甚至垫付的房租都难以追回。这番言论无疑将本已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再次推向风口浪尖。首先,从郑爽的表述来看,她似乎试图将公众的焦点从“弃养”转移到男方的“出轨”和自己的“受害者”身份上。她把自己定位.............
  • 回答
    关于郑爽录音中提到的“把孩子送人是好事,让张恒出钱是想打消他要孩子的念头”的说法,这无疑触碰到了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话题,涉及到亲子关系、抚养责任、道德伦理以及孩子的福祉。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的每一个面向都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将孩子送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对孩子而言都不是一件“.............
  • 回答
    郑刚,这位在投资界颇有分量的公众人物,对阿里在锤子科技投资项目上的“食言”行为进行了公开的严厉批评,这确实是个颇值得玩味的话题。简单来说,事情的脉络是这样的:当时阿里方面似乎对锤子科技表达了投资意向,甚至到了比较深入的阶段,大家也都以为这笔投资板上钉钉,毕竟阿里在科技领域的布局一直很受关注,而锤子科.............
  • 回答
    关于郑姝音在比赛中被判负后引发的争议,以及我国是否还有必要参加类似比赛的讨论,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首先,我们来看看郑姝音的比赛。毫无疑问,当运动员在赛场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自己认为表现出色,但最终却因为裁判的判罚而与胜利失之交臂时,观众和运动员本人.............
  • 回答
    看到网友把满大人、傅满洲和郑祖混为一谈,这种现象确实挺让人玩味的,也挺能触动人心里的某些弦的。至于他们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为之,这事儿啊,得分开看了,而且往往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捋清楚这三个名字背后到底代表了啥。满大人(The Mandarin) 是漫威漫画里的一个超级反派,本名文武。.............
  • 回答
    《风筝》里的郑耀先,这位“鬼才”特工,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体,一个被命运推着走,在黑白模糊的界限里苦苦挣扎的悲剧英雄。提起他,我脑子里总会浮现出那个在风雪中被追捕,却又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笑容的“鬼六”。一个戴着多重面具的男人郑耀先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他身上那种复杂到极致的“人设”。他是风.............
  • 回答
    林郑月娥关于香港与内地公务员互换“挂职”的提议,确实是个挺值得说道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人事调动,背后牵扯着不少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两地关系的演变。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首先,从香港政府的角度来看,推出这样的互换计划,目的性是很强的。 提升管治能力和视野: 香港回归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在.............
  • 回答
    郑强教授的这番言论,无疑触及了一个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中国青年成长的影响。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前教育现象和现实需求的观察。要理解他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郑强教授观点的可能出发点和论据:郑强教授是一位以敢言著称的学者,他提出这个观点.............
  • 回答
    郑永年教授关于“年轻人啃老是正确的,因为前人把几百年的机会都抢光了”的说法,无疑触及了一个当下社会非常敏感且普遍存在的痛点。这番话激起热议,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离经叛道”,但仔细揣摩其背后的逻辑,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或者说,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道出了许多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现实环境的无奈。首先,我.............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孟美岐事件是中国网络舆论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事件,涉及网络暴力、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事件背景、舆论反应、法律分析、社会影响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孟美岐(原名孟美岐,后改名为“孟美岐”)是中国内地女艺人,2018年因参加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走.............
  • 回答
    关于“想跑到国外的人”这一话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个人动机、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因素、政策环境以及全球化背景等。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个人动机与心理因素1. 对现状的不满或追求更好的生活 经济压力:在某些国家,高房价、生活成本、就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人认为国外有更好.............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 回答
    2021年美国GDP增长确实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被美国政府称为“破纪录的一年”,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背景分析: 1. 数据背景:GDP增长的具体数值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2021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4%(年化),这一增速远超自198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约2.............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当天(9月18日)穿着和服的行为,通常会被视为对这段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严重不尊重。这一行为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并被认为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记忆的伤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 九一八事变的基本事实 1931年9月18日,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