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这个上,就是“我要当常任理事国”;这个中,就是“日本要从美帝主导的格局下,周旋出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日本是常年出门撒钱的。像日本的ODA,政府开发援助,这么多年在海外撒了2200多亿美刀,遍布180多个国家。
ODA里很多是低息贷款这类有可能收得回来的钱,细看起来很鸡贼。但是二战后欧美资本对亚洲长期持观望态度,日本则是在一团迷雾中扑出去搞援建和投资,魄力还是值得佩服。
在八十年代,日本就是全球第一大援助国,是多个国际组织里的大金主;即使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现在,日本还是全球第二大援助国。
当年安倍二次拜相,上来开始重整和东盟的关系,一开口就是200亿美刀的援助。
老板大气.jpg
日本这搞法,一开始是为了战后缓和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并支付某种程度上的战争赔款;到六十年代,就已经成了日本资本出海的开路先锋,为日企在海外形成一个对日企友好的当地政商关系。
所以有人说:日元外交是日本外务省手里最强大的工具;而外务省是海外日本手里最强大的工具。
摸索出范式后,资本收益加重政策惯性,养出了一个庞大的“海外日本”:
增发国债;
把发国债搞来的钱借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
这钱是日元,又是日本政府给的,自然要找日企来该国搞基建、做买卖、开工厂,把日元花掉;
日企来了,拿了该国的日元(就是日本给该国的钱啦),加上做买卖赚的钱,在该国买地买公司买资源;
这就是海外日本,也是日式雁阵产业转移的核心。
有的营销号说日本海外资产有10万亿美刀,这个有点猛;可靠一点的在3万亿美刀到5万亿美刀区间,日本本国GDP的1到2倍之间波动。
因为日本财务省16年公布过数据,日本海外资产达到1000兆日元的规模,减去债务,净资产应该在350兆日元,3万亿美刀左右。
再加上点藏着掖着的,差不多了。
好了,有这么大的海外利益,又被困于美帝的权柄之下,面对《和平宪法》和东京地检特搜部,怎么玩?
日本的手段,就是做带孝子:
制造一个不触碰美帝底线的高难度议题,换取美帝一定程度的妥协。通过积累美帝的妥协,争取日本的空间。
“我要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是典型。
日本打的旗号是“安理会”需要改革。这没毛病,印度早看大英不爽了,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坐大英的交椅(精英震怒);
这个借口美帝一是不好反驳;二,美帝自己很多时候也受制于安理会。虽然这个体系是美帝建立的,但是美帝却没有完全主导权,因此美帝有时候也想借日本敲打一下中俄欧。
然后日本一边说要改革安理会,一边反复坚定地告诉美帝:我跟你,跟到死。
都让你驻军了你怕啥。日本用各种渠道向美帝撒钱,军事上又彻底躺平,美帝很难怀疑其用心。
最后日本不是单搞,甚至不是带头的。想拿常任国身份的,除了日本,还有德国、巴西和印度。其中跳的最高的是印度。
这事不是我日本一个人的想法哈,美帝大人您安抚我一个,没用。
但日本能进安理会吗?
放心,不用等我们表态,俄罗斯就先炸了。
本来就有日俄战争和二战的历史包袱,同时还有北方四岛的现实矛盾,加上俄罗斯家底日薄西山,神经只会越来越敏感。
然后我们一加码。
况且日本不是以一国的形式谋求加入,而是拉上德国巴西印度,要一起进。
德国,欧洲不让;巴西,阿根廷拉着整个安第斯山脉反对;印度,穆斯林国家先表示呵呵。
不等常任国们表态,其他国家就会先把他们摁住:五个大爷已经很多了。
所以,入常,不可能。这个议题,都是这四国周旋国际影响力的筹码,假道伐虢。
(不过,印度可能当真了,因为印媒一直说五大国里有四个支持印度入常)
日本把旗子举起来了,接下来不必关注旗子上写了什么,而是关注日本举着旗子去了哪。
借着去德国,到欧洲做做买卖;跑到印度聊点经济合作,顺便围堵一下我们;再到巴西聊聊日裔巴西人的羁绊,买买地。
最重要的是:
美帝大人,我要入常,中俄反对,我们俩再一次站在了一起呢,多像冷战时的美好时光呀。
美帝:我(消音)帮你不是骂你也不是,你能不能消停点,有什么屁话你直说!
日本:您看农产品市场开放的问题...
(一想到日本战后就是这么玩外交的,我觉得安倍跑路可能真的是因为累了...)
有了经济地位就要谋求国际政治地位,很正常的操作,日德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有欧盟白手套来保证一定的政治利益。
而日本什么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信心满满的签订了广场协定,东京地价能买下半个美国,然后被一拳揍翻教做人的根本原因。人家是降维打击,不跟你玩经济这套虚的。
再早个四十年,如果这个国家的政治家族有那么一点点政治远见,将目光从美国移到中国,利用经济地位对当时的中国全方位开展银元攻势,说不定会有一个东亚贸易协作组织,经营四十年变成东亚合作组织,再借着东合这个白手套可以一定程度上利用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为他们服务。
当然,指望他们有政治远见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所以今天还在说要入常那纯粹就是在想桃子吃。
日本的政治家贼精贼精的,他们的目标根本不是真的要入常
鬼都知道这不可能
他们想要的其实是日本正常化,入常只是矫枉过正而已
就像提议掀掉屋顶的人,心里的期待不过是墙上开一面窗户而已
日本的政客,包括日本人,比较有趣的一点就是:向人们展示------我尽力了!
这帮人做事情的目的,不是完成这件事,不是为了达到做这件事应该得到结果,而仅仅是要向上司或主管部门表明:我去做了,我尽力去做了!
言下之意,最后弄成一个什么结果,不能怪我,不能怨我,我该做的都做了,我没有错,我也没渎职,我尽力了。
新上任的首相菅义伟有一次回答记者问题,概括起来就是记者问:那次(某一次接待活动)你起到了什么作用?
菅义伟的回答:从他来日本到离开的24个小时里,我有16个小时都跟他在一起。
意思是别问我我发挥什么了作用,我一刻也没有闲。
如果从这么一个角度,我们不论看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还是看安倍每一次都念念叨叨让俄罗斯归还北方四岛,还是日本近些年企业创新乏力,都很容易理解。所以人都在认真做事,都没有犯错,没有责任,但事情就是没有做好,没有取得成效。
同样,我们也不难理解日本为什么会反反复复提要进联合国了。
这些政客就是为了向民众表明:你看,我努力争取了,我该做的都做了。
那我们当不了常任理事国,韩国不同意,常任理事国有反对的,这是大环境,不怨我。
至于如何去化解与韩国的纠纷,如何去争取常任理事国的谅解,实现国家和外交的正常化,这是绝对不能做、也不会去做的。
日本:我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五常:大点声,听不见!
日本:我要缴纳更多的会费!!!
五常:很好,很有精神!!!
一个常见套路是,当你想要某件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提一个比这个东西更过分的要求,会帮助你获得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它被恩准进了五常的联合国,
竟然还妄想当联合国的五常?
其实以日本的体量和纸面实力,已经超过了某些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这大概是日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要入常的主要心理动因。
不过日本的这种思维显然是一种做题家思维——只要我考了高分,一切就都会好起来。这其实是昭和思维的反向极端,昭和思维是只要发起进攻,一切就都会好起来,日本在全面昭和失败之后就开始全面做题,然后两头碰壁。
它失败是因为它不正常,因为正常人一般不走极端。
归根到底,日本人没弄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事情是位于做题和进攻之外的,对于政治问题性质的辨析能力不足,是日本在包括入常在内的近现代一系列政治事务中屡屡碰壁的根本原因。
常任理事国位置,本质上来讲是二战后国际秩序划分的产物,入围者必须要具有阻断国际政治重大关键议程的能力,所谓的一票否决权,本质上是对这种能力的制度性保障和合法性背书,也就是说,这是一桌牌局,你要有让所有人都玩不下去的能力,才能获得优先抓牌的特权。
这是二战和冷战这两次世界大战塑造出来的基本格局,是通过对大国利益和议事权的尊重,来换取大国间的相对和平,是妥协和权衡的产物。
那么日本拥有阻断重大关键议程的能力吗?
显然不具备,日本的对外政治行为受到区域外霸权的外部界定,这种界定是刚性的,是日本无力摆脱的,它是重大关键议程结果的接受者,而非议程的参与方,更不要提有效阻断了。
这才是日本无法入常的主要原因。
相较之下,某些纸面实力看似不如日本的国家,反而因为历史和地缘因素,可以做到对重大关键议程的有效阻断,可以做到对热点地区的有效投射,其议事权具有实然政治价值,其利益边界远跨法理领土之外,并受到其它主要国际政治参与方的相对尊重,这才是它们能以弱于日本的纸面实力入围常任理事国的根本原因。
不具备这种能力,你题做的再好,又有何用?
我老婆养的泰迪昨天晚上托梦给我说:
这个十一国庆节他要我们全家去海南旅游。
我无视了这个建议。
日本早就没有大国情结了,高赞回答说的对,就是鲁迅式国家正常化。但为什么如此执着呢?继续躺赢不香吗?
因为,日本能不能继续躺着做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这个选项,已经变得不再是那么顺理成章了。
如果说日本央行当初的自作孽,让大国梦加速破灭,那么,雁行理论的破产,则让日本连东亚产业链的龙头国家都要没得做了。
一旦失去在东亚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日本就只能靠债权国的金融资本红利了,而这就相当于把未来押注在衰弱中的美元体系上。
这是日本不能承受的未来,因为他们的国民太长寿了。
躺赢的正确姿势,当然是赶紧扩大占位人民币资产的坑,然而,越是中美冲突的条件下,优先权越是被美国资本占了。日本还得假装站队美国,让美国优先得利。
什么是日本国家正常化?
让自卫队成为军队,覆辙军国主义?当然不可能,平成废宅的梦想,只是做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和中国争夺东亚军事主导地位,这是严重误读。平成废宅只是不想被继续当做第一岛链的睾丸,成为中美俄甚至朝鲜,军事领域博弈的筹码。
当美国要求布置中导的时候,日本寻求国家正常化的渴望就更加急迫了。
日本国家正常化的图景,是以能在区域内确立一支海军,能相对平衡自身方向的中韩海军,摆脱驻日美军,从而能真正成为东亚经济圈的正常国家,一个稳定躺赢的中等发达国家。
而且,留给日本的窗口正在变窄,当中法德在产业链升级领域合作加深,当中美在金融领域近身肉搏下被美资用脚投票。
日本只能大吼一声:老子要拆屋顶。
当年学校听了一场外交部的某智库研究员讲座:
小泉当日本首相期间,当时外交情报部门的线报说:小泉给当年日本外务省驻联合国,驻非洲,亚太小国大使,多安排了近两亿美元的贿赂资金,和给五十个最不发达国家上百亿的援助项目。还外交上联合了以上国家一起要求扩大常任理事国数量。日本还和俄罗斯签了大笔商业合同,国际上通过支持英美法等国在中东非洲的政策,获得了英美法等大国的口头支持。那年日本政府几乎认为入常势在必得(因为其他几个国家都有软肋)。
而中国虽然那段时间也有日本政府对示好,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我们依旧要阻击日本入常。
阻击日本的策略是:虽然五大国心里都不希望扩大常任理事国名额,但都在向日本卖好人,一旦皮球踢到中国脚下,由中国来做恶人,否决日本念想,中日关系破裂,将正中其他国家下怀。所以最好不要到需中国动用一票否决的地步来阻止日本入常。免得让日本民意认为是中国在阻挠。最好在联大会议上就引起纠纷,搅黄此事。
1,明面上一定要支持安理会改革。否则惹众怒。
2,然后给有想法加入常任理事国的国家排名: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巴西(南美领袖)、德国(欧盟领袖)、日本(第二经济大国)、南非(非洲龙头)。要顺水人情支持和日本同样甚至更有代表性但基本没游说能力的国家(比如:巴西,南非所在两大洲怎么可以忽略)
3,一定要把印度排在日本前面(这点俄国,英国支持)。意思是亚洲要再加一个民额的话,更该给印度。但是呢印度入常,一定会被巴基斯坦背后联合一些穆斯林国家搅黄。而且印度出手不如日本大方,对亚太非洲小国影响力较小,印度十有八九没戏。
4,一定要有一个顶雷和日本对着干的国家,在联大会议上公开表态,反对日本入常。最初我国是想让朝鲜代表先表态反对,后来考虑到朝鲜大使可能不会让在大会发言。后来我们决定支持韩国,那段时间中国各种手段支持韩国反日团体,就靖国神社慰安妇问题游行示威,扩大韩国民间反日情绪,让韩国率先发声反对日本入常。然后他俩撕逼。
5,然后中国表态说:我们支持韩国和所有历史上身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国家关于日本历史问题的发言和表态。我们支持联合国改革,也随时欢迎彻底去军国主义后的日本政府入常。
日本的经济体量、科技水平、文化影响力,确实不错,但那又如何?还不是个肉头地主?本土被人驻军,军事指挥权都没有,被北方穷邻居想怎么欺负怎么欺负。
而且,你一个二战法西斯阵营战败国,想要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你还记得联合国为什么成立的吗?就是针对你们法西斯轴心国成立的啊,你要入常?就好比苏联要加入北约,任我行要加入五岳剑派,蛇精病要混进七个葫芦娃,画风不对,难度太大,格格不入啊。
当前的世界格局,基本上就是靠二战确立的,说人话,各国的地位,都是靠拳头打出来的。“五常”可以说是二战正义一方、胜利一方的中流砥柱……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靠的也是自己的实力,把“联合国军”按在地上揍一顿,就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赶走台湾伪政权,成为常任理事国了。
从“大义”上讲,日本在道义层面,没法加入一个“二战正义联盟”,从实力上讲,日本也没法加入一个“当前世界铁拳组合”。钱多有什么用?日漫好看有什么用?日漫里有几个师?
日本想要入常,首先要变成一个正常的主权国家,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比如说,请日本先把本土的美国殖民者军队扫除了再说。
其次,要有走“正义的道路”的觉悟,政客要跪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磕头认错,然后再把靖国神厕拆除了。
先把“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完成了,我们再谈入常的事情。
在驻日美军全部撤出;
日本在政治外交上,表现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应有的样子一段时间;
并主动将靖国神社本社和游就馆夷为平地的情形下,
此事确实不是完全彻底不可以考虑。
但最多也就是常任理事国的 “常任” 地位而已。
否决权不能再扩大了。
事实上,英法的否决权,都该合并给欧盟才对,甚至是美英法的否决权合并为一票。
总之,日本人还是先想着让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再说别的有的没的吧。而此转变的最大阻碍,自然不是中国。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议题,也不是日本第一次重提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要回顾2005年各国的博弈,大概就能看到2050年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依然在争取入常的路上。
国际社会在当代依然是丛林法则,为了维护和平发展和逐步完善了国际法,虽然能强制执行的国际法并没有几条。安理会是极少数有强制力的国际机构,有些国家到处退群也并没有退出安理会,说明大义名分是外交必不可少的。
五常固然不希望它们既有特权有任何动摇,然在实践中并不是一句“我反对”就完事了,而是尽可能拉拢更多国家支持自己,俗称“买票”。从这个角度看,四国联盟没有成功拉拢非盟53国支持,或者非洲联盟内部没有达成共识,本身就是它们实力不足以支持立场的结果吧。后果就是,直到今天各国主要还是在复读2005年的话。
联合国是1945年创立的战后国际组织,自它诞生起就不断有改革的呼声,因为需要适应新的时代。比如,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51个国家,等到1966年会员国数量就增加了71国。因此,1966年安全理事会进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席位分配的改革,将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从6席增加到10席。上世纪末国际局势平稳后,联合国改革的呼声就不断加强。
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是国际法上唯一有强制约束力的机构。因此安全理事会的改革成为联合国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安理会改革的问题不外乎三点:1、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数量的问题,2、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分配的问题,以及3、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问题。
从1966年安理会改革至今,联合国会员国又增加了约70国,达到193国。因此,增加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的阻力是最小的。但是要增加多少个席位呢?操作上又和第二个问题挂钩。
现行的非常任理事国是按照地区分配席位,即非洲3席、亚洲-太平洋2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2席、西欧和其他国家(也就是北约)2席以及东欧(也就是华约)1席。非洲有55个联合国会员国,但是在安理会席位只有3席,比例严重不对,因此非洲国家认为应该给非洲分配至少5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如果只是讨论非常任理事国的改革那应该很快就能出成果。然而,不少国家认为常任理事国的权力太大,或者数量太少。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两年,每年改选一半。每次投票都要花不少钱买票,要和来自同地区的候选国进行协调,还不得连选连任。更重要的是,非常任理事国投票上又没有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发挥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安理会改革主要就卡在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和权力的问题上。
2005年是安理会改革讨论最热烈的一年。时任联合国秘书处科菲·安南提出了两个方案,旨在增加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或可以连选连任的非常任理事国数量。
同年,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发现单打独斗不行,于是结成四国联盟(G4 Nations),谋求共同促进安理会改革,主要诉求是要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增加4席,并且由它们担任。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
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大会应选举联合国其他十会员国为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时首宜充分斟酌联合国各会员国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及本组织其余各宗旨上之贡献,并宜充分斟酌地域上之公匀分配。
因此,在法律程序上,四国联盟的任务就是推动联合国大会对该条进行修正。
《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九条将该宪章的修改程序说得很清楚:
一、联合国会员国,为检讨本宪章,得以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表决,经安全理事会任何九理事国之表决,确定日期及地点举行全体会议。联合国每一会员国在全体会议中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全体会议以三分之二表决所建议对于宪章之任何更改,应经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各依其宪法程序批准后,发生效力。
四国联盟就是要争取现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表态支持以及三分之二多数国家的支持。
与大部分人设想的情况相反,事实上五常在台面上是好话说尽的。比如英国和法国支持四国集团的全部成立常任理事国的构想,美国支持日本和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国在2005年总理访问印度时就表态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2019年金砖国家峰会上中俄共同表态支持印度和巴西的追求。一方面、安理会改革确实是各方面共识,毕竟安理会乃至联合国的效率一直是个问题,席位上确实要增加一些。另一方面外交上的表态工作要做足,坏人你来当?
五常的态度当然是很重要,但是剩下三分之二也不能就这样晾着,没有128个国家支持,就算五常表态也无济于事。
四国联盟把目光投向了非洲。非洲国家自独立后就谋求在国际问题上保持一致立场,具体来讲就是先在非洲联盟开会讨论形成共识。非洲联盟当时在联合国有53个会员国,且进退一致,是一大票仓。成功拉拢,那么四国联盟就好办很多。反过来讲,非盟一致反对,那么基本就凉了,毕竟反对的门槛只需要63票。非洲联盟不支持,那么什么修正案都几乎通过不了。
因此,2005年的主舞台,落在非洲联盟关于联合国改革的特别高峰会。不少国家都参与了这次峰会,并在台下极力拉拢争取。
四国联盟向非洲联盟提案称,常任理事国总共增加六个席位,四个归我们,剩下两个归非洲。非洲联盟对这个提案进行过认真的考虑。毕竟非盟决议《埃祖尔韦尼共识》就主张要给非洲分配不少于2个常任理事国和5个非常任理事国。
既然四国联盟会进行游说,那它的对立面肯定也会如此。这对立的角色并非由五常充当,而是由“团结谋共识”(Uniting for Consensus)出面。“团结谋共识”中的核心成员就包括意大利、韩国、阿根廷、巴基斯坦,都是四国联盟的“好邻居”。直到今天,联合国大会关于安理会的辩论,台面上的分歧就是存在于这两个集团之间。“团结谋共识”的任务可比四国联盟简单多了,毕竟只要争取64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反对四国联盟的提案即可。而一旦游说非洲联盟成功,这工作就算完成了。
外部游说极大地影响非盟达成一致立场。另一方面,非洲联盟内部关于常任理事国地候选争议太大。想要担任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就有美国支持的埃及、四国支持的南非、中俄支持的尼日利亚和法国支持的塞内加尔。这么多国家选2个,背后的支持者又各不相同,谁也不服谁。
非洲联盟峰会的结果就是,宣布拒绝四国联盟的提案。
自此之后,安理会改革就是一直炒冷饭。当年怎么讲的,现在还是怎么讲,而且依然没有进展。
由于阻力太大,2017年四国联盟让步,称只要能成为常任理事国,可以先放弃一票否决权。但这样依然和非盟立场是相矛盾。突尼斯共识以来,非盟的立场是:要么废除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要么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并分配给非洲,反对在增设没有“一票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准常任理事国)的“第三条道路”。
事情依然处在原点,现在非洲联盟有55个联合国会员国,非盟不支持,那么任何决议都通过不了。现在要争取非盟放弃当年的决议,恐怕比2005年还要难。
这个和中国无关,也和五常无关。这个和咖啡俱乐部有关。
历次四国入常(德国、日本、印度、巴西)被阻挡,还没有等到五常说什么,咖啡俱乐部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了。
日本能不能当,等不到中国开口,我看韩国就不太愿意。
日本和德国入常本身就是笑话,安理会全称是安全理事会,是要用兵的,就日本和德国现在的情况,怎么“安全”?自身的安全尚且靠他国来维持,还谈什么维护世界和平,拿什么来维持世界和平?
即便是从外交方面来看,日本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吗?历次日本外交,哪一次不是以美国马首是瞻?五常内已经有美国了,还有美国的马仔英国,不需要再多一个马仔了。
军事和外交都不独立,“确保全球和平与稳定”,拿什么确保?
嘴吗?
这个真可以同意,日本真心是可以拉拢的对象,我们都不需要他真的入常,我们就需要他邦交正常化就行。
可以啊。
日本,巴西,印度,德国,再加一个凑数的,五国入常,跟原来的五常一起,十个常任理事国。
十常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