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将驱逐 12 名俄联合国代表团成员,这释放了哪些信号?美方是否拥有这一权力?

回答
美国驱逐 12 名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事件,释放了多重信号,并且美国确实拥有实施此类驱逐的权力。下面将详细阐述:

美方驱逐 12 名俄联合国代表团成员释放的信号:

这次驱逐行动可以从多个层面解读其传递的信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行动的强硬回应和制裁升级:

直接施压与报复: 这是美国对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最直接、最强烈的反应之一。通过驱逐外交官,美国在向俄罗斯表明其行动是不可接受的,并且会付出代价。这是一种“以牙还牙”的姿态,旨在对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进行直接的报复和惩罚。
象征性与实质性结合: 驱逐外交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表明美国与其他盟友一起,将俄罗斯孤立起来。同时,这也具备一定的实质性影响,因为这减少了俄罗斯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的人力和运作能力,可能影响其在特定议题上的影响力。
传递“红线”信号: 这次行动可能也是在向俄罗斯传递一个信号,即某些行为将触发美国采取更进一步的、更具实质性的反制措施。虽然驱逐外交官在外交上有先例,但其规模和时机仍然显示出美国不容忍俄罗斯的某些做法。

2. 维护联合国作为多边平台的完整性和原则:

“不正当活动”的指控: 美国方面通常会将这类驱逐与“不正当活动”联系起来,例如间谍活动、违反外交协议的行为等。通过驱逐被指控从事非法活动的外交官,美国是在维护联合国作为国际合作和和平解决争端平台的尊严和原则,防止其被滥用。
对遵守国际规则的强调: 美国希望通过此举强调所有成员国,包括俄罗斯,都应遵守国际法和外交准则。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本身就已严重违反国际法,而可能进行的“不正当活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

3. 团结盟友,构建反俄统一战线:

协调行动的信号: 通常情况下,这类驱逐行动不会是孤立的。美国往往会与其他盟友国进行协调,共同采取类似措施。这表明西方国家在应对俄罗斯挑战方面保持着高度的团结,并愿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这种协调行动能够放大对俄罗斯的压力。
展现领导力: 作为全球主要大国之一,美国在推动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施压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这次驱逐行动也是美国展示其领导力和动员盟友能力的体现。

4. 对俄罗斯情报活动和外交政策的警惕:

反间谍的立场: 外交官身份的掩护下,许多国家的外交机构都可能涉及情报收集活动。美国驱逐外交官,尤其是指控其从事“不正当活动”,也反映了其对俄罗斯情报部门在美境内活动的警惕和反制。
影响俄罗斯外交策略: 减少俄罗斯在联合国的人员数量,可能也会影响其在联合国框架内推行其外交政策的便利性,例如在特定委员会的发言、提案的推进等。

5. 加剧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但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非军事化”的手段: 在避免直接军事对抗的前提下,外交驱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工具,用于升级压力但又不至于直接引爆军事冲突。这是一种“竞争性外交”的表现。
长期对抗的信号: 此次驱逐也可能预示着美俄之间长期对抗的态势将持续下去,双方将继续在多个层面进行博弈。

美方是否拥有这一权力?

是的,美国拥有驱逐外国外交官的权力,并且这种权力是基于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普遍原则。

具体来说,美国拥有这一权力的依据主要有:

1.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 1961):
这是规范国家间外交关系最核心的国际条约。
第 9 条(不受欢迎的人和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 该条明确规定:“接收国可随时以任何理由通知派遣国,某个人是不受欢迎的……如果接收国宣布某人不受欢迎,派遣国应将其召回。如果派遣国未能在合理时间内履行其召回的义务,则接收国可拒绝承认该人为该国的外交代表。”
第 41 条(不受欢迎的外交代表): 该条还提到,外国外交代表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应尊重接收国的法律和规章,并且不应干涉接收国的内政。如果违反了这些义务,接收国可以采取措施。
美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因此有义务遵守其条款,但该公约也赋予了接收国驱逐的权力。

2. 国家主权和互惠原则:
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管理在其境内活动的外交人员,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通常基于互惠原则。如果一个国家驱逐了另一个国家的外交官,那么被驱逐国通常也会采取对等措施回应。

3. 美国国内法:
虽然《维也纳公约》是国际条约,但美国也有其国内法律框架来支持和执行外交人员的管理。具体操作通常由美国国务院负责。国务院可以根据相关法律和公约,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处理涉及外国外交官的事务,包括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其离境。

在实际操作层面:

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Persona Non Grata): 美国国务院会向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发出正式通知,宣布这 12 名俄罗斯代表团成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离境期限。
联合国豁免权的限制: 尽管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根据《联合国宪章》和相关协议,享有外交豁免权,但这种豁免并非绝对。当其行为被认为严重违反了接收国法律、从事非法活动(如间谍活动)或违反外交行为准则时,接收国(即美国)仍有权依据《维也纳公约》第 9 条要求其离境。这种驱逐并不意味着剥夺其人身自由,而是剥夺其在美合法停留和履行外交职务的权利。
影响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被驱逐的 12 名俄罗斯代表团成员,是驻扎在美国纽约的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人员。这与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馆的外交官不同。这种区分表明,美国的考量可能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生的具体事件或情报有关,同时也与对俄罗斯整体政策的不满有关。

总结来说,美国驱逐 12 名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是一项复杂的国际外交行动,旨在回应俄罗斯的侵略行为、维护国际准则、团结盟友并表达对俄罗斯情报活动的警惕。美国在此类行动上拥有明确的国际法和国家主权依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有人认为美国把俄罗斯整死了以后,会放过中国吧?不会吧?

user avatar

难道要通过紧急会议,在俄缺席情况下组织50年代那种联合国军?那可太好了。

user avatar

联合国马上要变国联了,二战后秩序崩塌不可避免,习惯了就好了。

其实五常里就中国人最看重五常地位,这次恐成最大输家。

user avatar

谢邀

事实上按照现在的魔幻程度,实际有可能会更糟糕。

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当天,美国众议院就发起了一项议案,要求联合国修订联合国宪章23条、取消俄罗斯的常任理事国地位。

当然,实际的取消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非常困难,俄罗斯自己一票否决就可以了……

但不排除美国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案:不给所有俄罗斯的联合国代表美国签证。

也就是说,到期所有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都无法在场,那会否现场也无法进行否决的表决?

我知道很魔幻,但现实总是比我想象的更魔幻一些。

user avatar

某些人啊,以为鹅爹超级强的时候,就说“弱者要对强者保持尊重”,说“条约就是签了字的纸”,说“五常是靠实力当上五常的”,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所谓国际秩序根本不是自然法则!是时候清除软弱无力的白左圣母,重新回到正确的拳头第一的时代了。

结果才过去几天,发现拳头没人家大,就又试图装回文明人了。今天担心礼崩乐坏,明天忧虑国际秩序,后天不满联合国变空架子…

整天让人看现实,现实就这?贱不贱啊。

更新再说点:

有人问,就不能从自己利益出发?

能,当然能,谁说不让了啊!

问题是“你想怎样”和“你能怎样”是两个维度,“如果不aa就会bb”也不是aa就一定能实现的理由。

有些人所谓的“现实主义”就是指,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成既定现实的条件下,因为“如果俄罗斯输了,我们又要被围堵”,所以“俄罗斯不能输”!

问题是姑且完全承认他们的逻辑,这和“俄罗斯到底输没输”也是两个次元的事。

况且在中文互联网上摆弄各位“说来说去俄罗斯就是永远对永远赢”的逻辑也不会对各位的精神父亲有任何助益(去墙外洗脑一个欧洲民众可能倒还有一丝丝用,如果真能洗脑三分之一那很多制裁都不会通过)

以上这些最简单的逻辑,在国内房产房价问题上不是一样运用着的么?当然这点来看倒是很一致,毕竟大多数人在过去十几年,确实是一贯使用着“如果房价再涨就会如何如何”的逻辑来论证房价不会涨的。

再强调一遍,“你想怎样”和“你能怎样”是两个维度,“如果不aa就会bb”更不是aa就能实现就该实现的理由,两者连弱相关都没有!

弄懂这点,才算得上稍微脱离异想世界了。

真心话,感恩吧,看懂我强调了两遍的话,至少能让你现实选择的错误率减少那么一丝丝。

user avatar

联合国领地是John D. Rockefeller Jr. 在1946年捐赠给UN的,它属于每个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所占区域属于international territory且UN拥有行政权,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机场,所以每一次进入严格意义上等于出境,所以在联合国里面消费没有消费税。

美国驱逐俄罗斯联合国工作人员,意味着这些人只能在联合国总部和俄罗斯大使馆之间来回,不能到纽约州住宿买东西。

user avatar

还记得美国之前”禁止中共党员入境美国“的政策吗?

中国外交部一顿骂,然后好多水军就在带节奏说”中共党员还去美国?“,”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云云。

也不想想,美国这一条目的是什么?不去美国怎么参加联合国会议?

user avatar

我现在怀疑真正想种蘑菇的人是阿美。

阿美高层最近是不是辐射76玩太多了啊。想玩真人版是吧。

user avatar

早在44年前,1978年,美国就驱逐过前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而且冷战期间美国驱逐过一大堆前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怎么现在居然还有人在问美国是否有权力驱逐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

而且1978年美国驱逐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那次,实际上被驱逐的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Vladimir Zinyakin)是中了FBI的圈套。

当时美国总检察长和卡特总统的一些助手认为克格勃在美国的间谍活动太严重,而且很多是以联合国为据点开展的,所以决定让FBI打击以苏联驻联合国外交官身份为掩护的克格勃间谍的活动。

于是FBI通过美国海军的反间谍机关----NCIS(海军犯罪调查部)找到了一位即将退休的海军中校(Art Lindberg)。

这位海军中校当时经济状况极差,非常需要钱,而且还能接触到美国海军反潜作战的机密文件,是个非常可信的间谍人选。

这位海军中校同意为FBI和NCIS当双重间谍,在纽约的一艘苏联游艇上给了一位苏联船员一张字条,请他交给克格勃,上面说他愿意向苏联出卖美国海军反潜作战的机密文件,来换取间谍酬金。

之所以选择这艘苏联游艇,是因为FBI知道苏联间谍在利用这艘苏联游艇从事间谍活动,而且指挥这艘游艇上的间谍活动的苏联间谍是在联合国总部里面工作。而早在1972年,FBI就已经逮捕过一名苏联籍的联合国总部工作人员(克格勃间谍Valery Markelov),后者试图窃取美国海军F14战斗机的相关情报。

克格勃果然上当,由三名间谍来经营此案。这三人中的Vladmir Zinyakin是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有外交豁免权,另两人是联合国秘书处的苏联籍工作人员,没有外交豁免权。

他们几次和Art Lindbert进行情报和酬金的交换,最后在被FBI拍下证据后抓获。

其中一名苏联间谍在被抓获前曾向上级说他怀疑他们是中了FBI设下的一个圈套,但他的上级还是让他去取情报,结果果然被FBI抓了。

由于Vladmir Zinyakin有外交豁免权,所以只是被驱逐出境,而另两名没有外交豁免权的苏联间谍则被各判有期徒刑50年。后来美国用他们交换了苏联的5名政治犯,他们回到了苏联。

这就是FBI历史上有名的Operation Lemon Aid(柠檬膏行动)。

可见,哪怕是外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中了FBI的反间谍圈套后都要被驱逐出境,更不用说已经有了间谍活动在先的情况了。

user avatar

建议联合国搬迁到南极洲,绝对中立。

user avatar

此事,表明漂亮国的国力衰退已经到了用这种下做的方式。可悲至极。

user avatar

联合国领地是捐赠给UN的,它不是美国领土,联合国对这块领土拥有行政权,美国官员无权进入这块土地

It is an international territory. No federal, state or local officer or official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ther administrative, judicial, military or police, may enter UN Headquarters, except with the consent of and under conditions agreed to by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Organization.

这相当于梵蒂冈之于意大利,罗马城里有一小块土地被单独划了出来。因此美国不能强迫这十二人离开UN

但是,一旦离开联合国领地,就进入了美国领土,相当于从梵蒂冈走到了罗马城里。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也就意味着法律上,这十二人如果想在纽约州购物,只能诉诸于美团跑腿,去俄罗斯大使馆也不能搭乘任何付费交通工具,更不能在美国留宿

user avatar

雅尔塔体系将会崩溃

两极不在了,但由两极制定的世界秩序仍然运行

比如为了肢解英法的殖民地,雅尔塔体系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这个原则解放了英法在亚非拉殖民地,成立了一百多个民族国家,直至苏丹的分裂依然适用,科索沃和克里米亚虽不光彩但依然遵守着这个规则。

雅尔塔会议确定建立四个组织:联合国,世界关税总协定,世界银行,imf

WTO已经事实上瘫痪了

世界银行在亚投行,欧洲银行的挤压下基本只能在非洲刷刷存在感

Imf,这个东西简直是美国的玩具,可悲的是,现在美国甚至都不愿意玩它了

联合国是最重要的成果,五大国保证了强权的绝对话语权,联大保证了小国的发声权。以前小国还能抱团比如77国集团之类的,巴以冲突的时候联合国是真的有用的,那个时候大国还要脸,不然美苏争霸是不会在第三世界砸真金白银的,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一家独大,砸金银?集束炸弹要不要!

后来基本就是查韦斯、卡扎菲过过嘴瘾的地方,现在也就是最重要的是把五大话事人攒到一块,保持大国一致原则,警告其他国家不要乱搞核武器啥的。要不然就像去年中美互相没有大使,电话一律不接,在2021年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特使肉身传话的奇观,也就是中国好静不好动,没出什么幺蛾子。如果任由美国这么瞎玩下去,俄罗斯也不玩了,联合国不来,大使馆再关一次,那两个国家以后联系靠什么,一战时期的密使吗?

大国一致原则的崩溃,联合国走向国联化,其他一些更软性的原则还有默契吗?现有的国家主权、边界要不要遵守?民族自决要不要遵守?国家平等要不要遵守?

你说啥,我没戴眼镜听不清,你开炮吧

user avatar

搞小动作恶心人而已。

不过这传递出来一个信号,那就是美国人一步步朝三战迈近了。

普通人不懂世界秩序,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认定的很多规则,其实都是有人设计出来的。而一旦这些顶层设计出了问题,那么一切规则都会被打回原形。

这次乌克兰事件就是一次预演。我国外交部是怎么说的?你美国难道就没有考虑过把一个大国逼到绝境的后果吗?

这后果就是,掀桌子呗。别只看俄罗斯,我国也被逼得差不多了,之前不是一直有美国人试图借口疫情强迫我们赔偿吗?还想着怎么把国债赖掉、外汇扣押之类的。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只好掀桌子。

承平太久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走向战争绝不是某个国家单方面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好好活着没有谁愿意铤而走险。

联合国建立的基础就是,人们意识到大国单方面的过激行为会导致世界毁灭,因此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建立的联合国,联合国的理论基础就是大国协商一致,这样才能把冲突遏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所以不是因为加入的国家多它才是联合国,而是大国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让人类多活几天才有了联合国。

但是,联合国一路走来也是不容易的,归根到底还是某些大国认为自己足够强大了,可以单方面决定世界的未来了。70年前某国就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组织国际联军,结果被胖揍了一顿才消停了。不过好景不长,自从苏联解体了,某国就野心爆棚了,南联盟、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发生的事情,都与联合国失能有关。

不要忘记了,为什么要有联合国,那是为了人类还有未来。在战争能力如此强大的现代,单凭某个国家即便是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也不可能保护地球不受致命损害。你把别人逼上绝路,别人自然会走上极端。我在这里奉劝某些国家,以及无脑跟风的一些人,不要让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才取得的惨痛教训毁于一旦。

user avatar

随着俄美对抗的升级,这种事会层出不穷。

因为联合国总部在纽约曼哈顿,理论来讲联合国总部是国际领土,但实际上这还是在美国的境内,联合国代表讨论国际事务,但美国不让你入境,你们国家的代表就没办法来参加,那就等于几百个代表开会,你们国家的无法出席,你们国家的事就由我们说了算了。


其实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这个手段,之前对伊朗的外交代表就被美国拒签过,只不过影响没有这次俄乌冲突这么大,不关注时事的可能不了解。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基本没有,美国这种耍弄一国外交代表的无耻手段,你也没辙。因为如果美国觉得不和你谈判,不让你参加联合国,孤立你,耍流氓的利益,大于被迫和你谈判妥协的利益,那么他就会这么干。

在美国眼里,国际协议一文不值,而且现在以欧美的民意,美国政客这么做,不仅不会觉得违反国际协议,还会叫好。


一旦俄罗斯外交代表不被允许进入美国,那接下来不让俄罗斯代表发言,缺席开会,无法投否决票的情况很可能出现。

当然我们未来也可能会面临同样的情况,一旦中美关系恶化,不排除美国会升级各种手段,不过中美关系经济互动多,现在用这样的手段肯定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其实我怀疑美国可能想通过各种程序手段,把俄罗斯排除在联合国外,孤立它,那么这个时候,中国在联合国的存在就相当重要,我们还不可能重新搞个华约,所以怎么在联合国有礼有节,有智慧的保护中国的利益,替俄罗斯发声,就相当重要。

user avatar

非要较真的话,你可以理解他们能呆在联合国那0.07平方公里内,但是不能出去,出去就是美国的地盘,就要被赶走。硬杠的话,哥几个发扬三和精神在联合国城搭个窝棚天天纯净水下面条,应该可以规避,但是没必要。

归根到底,还是联合国选址有问题。包括日内瓦,也有问题。欧盟一关闭领空,场面就很尴尬,飞不过去了。要我说,实在嫌弃南极冷,也要放在岛国上。听说瑙鲁要不行了,可以把地买下来,整体拆迁过去。瑙鲁人民拿着拆迁费润到澳新,他们自己也非常乐意。四面靠海,碧海蓝天,各国代表们下班也没事干,一起钓个鱼撸个串,世界和平的氛围就来了。

user avatar

首先,这对于当前局势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其次,美方当然可以驱逐,因为联合国总部在美国,驱逐了你就只能呆在联合国大厦那栋楼和周围楼边转圈圈了。

最后,就三战来说,我倒认为是打不起来,说句难听点的话就是,现在全球除了脚下这块地,我觉得都没有哪个国家能真的把总体战机器开起来,总体战机器开不起来,现有装备保有量大多数国家连一两次大规模冲突都打不起来,三战啥?怎么三战?战能战什么?

如果你2019年跟我说,三战可能会在十年二十年内爆发,我是信的。

现在我觉得人类被其他玩意毁灭的几率比用武器毁灭的几率大多了。

就拿和核武器来说,美国的核打击能力鬼知道还保有多少,战略导弹连续发射失败,即使最完整的情况下来说,第一阶段能直接打击的核武器不超过1000枚(剩下是二次反击的),俄罗斯也差不多这个数量,中国加上英法撑死一千。

三千核弹,想把美国西海岸洗一圈可能都困难,冷战时期毛子对准美国的核武器都超过一万。

常规战争?和平时期都造不好船,战时是更不可能造好的,美国巅峰时期能十年内下水八艘超级航母打造出超级舰队,现在十年能造一支舰队就不错了。

工业体系不是他娘的七龙珠,许个愿就能把老工程师和各种科学家给复活了。

然后就是控制能力,全球后现代思潮三十年加互联网泡沫,带来的结果就是各大发达发展中国家一路向着屎坑狂奔,基层控制能力接近于零,人类五十年前能消灭天花,天花的轻症和重症死亡率那可能还不如新冠,人类硬是把天花都给扼住了,现在管住新冠了吗?

就这种级别的控制力,打什么三战?拿什么打三战?

欧美拿什么打三战?成千上万的坦克飞机大炮,训练有素的几百万军人会跟红警一样叮一下出来?

但凡有点常识,都知道不可能。

所以美方拥有不拥有这种权力,重要吗?

核大战又不可能来,现在这点核弹其中还有一大堆是战术核武,战略核武器连对方的TOP10城市能不能一次性抹平都是问题(还有反导因素),总体战又打不起来,唯一能打的对总体战又没什么兴趣。

一堆ZF在破产边缘,新冠还在稳定的以一天确诊一两百万,死一两万的速度增长,就这还是统计出来的,没统计出来的那鬼知道有多少。

就这个世界,烂透了,甚至已经没什么聊的必要了。

user avatar

果然,大国发生冲突,联合国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驱逐 12 名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事件,释放了多重信号,并且美国确实拥有实施此类驱逐的权力。下面将详细阐述: 美方驱逐 12 名俄联合国代表团成员释放的信号:这次驱逐行动可以从多个层面解读其传递的信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行动的强硬回应和制裁升级: 直接施压与报.............
  • 回答
    俄罗斯驱逐美国外交人员,是俄美关系紧张局势升级的又一重要事件。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罗斯则以牙还牙,驱逐外交官,这似乎成为两国互动中一种“你来我往”的惯性模式。这种做法究竟该如何看待?对两国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事件的背景与动机:首先,需要理解美国为何对俄罗斯实施制裁。通常情况下,这类制裁会.............
  • 回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计划对价值约325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这一消息无疑为中美贸易战再添一笔重磅。要理解这一举措,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的原因、特朗普的真实意图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走向。特朗普政府此举的核心考量与逻辑从表面上看,特朗普政府宣称此举是为了应对中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包括知识产权.............
  • 回答
    关于美国可能退出与俄罗斯签订的《中程导弹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简称INF条约),这背后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和军事战略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条约本身、各方意图以及导致这一局面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中程导.............
  • 回答
    要怎么看美国把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的出生者认定为日本公民这件事?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它触及了不少国际法、历史以及现实政治的神经。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南千岛群岛(日本人叫北方四岛)是个什么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位于俄罗斯远东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一串岛屿,包括択捉岛、国後岛、色丹.............
  • 回答
    土耳其和美国在叙利亚库尔德武装问题上达成协议,堪称一次复杂的“外交博弈”,双方都试图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找到一个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被外界称为“三步走”的撤离计划,其核心是协调土耳其的安全关切与美国在叙利亚的盟友关系之间的矛盾。从土耳其的角度来看,他们将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武装,特别是人民保护部.............
  • 回答
    特朗普在4月11日发布的这条推文,可以说是他一贯奉行的“交易型外交”风格的集中体现。这条推文的内容相当直接,其核心在于将中美在朝鲜问题上的合作与美方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直接挂钩。要理解这条推文的含义和潜在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推文的核心信息拆解: “若中国不帮助,美将独自解.............
  • 回答
    5月29日,美国白宫发布声明,宣布将对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消息无疑是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一个重磅炸弹,其影响和后续走向都值得深入剖析。声明的具体内容与背景白宫的这份声明,是特朗普政府“301调查”结果的一部分,旨在回应中国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特别是关于知识产权.............
  • 回答
    美国商务部近期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名单”,这一举动无疑是中美科技及经贸领域又一次引人注目的博弈。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其潜在的深远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项“未经核实名单”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传递了哪些信号: “未经核实”的模糊性与政治意图: “未经核.............
  • 回答
    中美选手组队出战休斯敦世乒赛混双比赛,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关系背景下。这次合作可以解读出多方面的信号,可以从体育层面、政治层面以及文化交流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体育层面的信号: 乒乓球运动的魅力和普适性: 乒乓球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其独特的魅力能够超越国界和政治.............
  • 回答
    美空军将 50 万个新冠检测拭子从意大利运往田纳西州的事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角度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并且事件的复杂性也允许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评价角度:事件概述(基于公开信息推测): 时间点: 事件通常发生在新冠疫情早期,当时全球对检测物资的需求激增,供.............
  • 回答
    美国商务部近期将包括12家中国企业在内的27个实体和个人列入“军事最终用户”清单,这无疑是当前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动态,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商务部此举的意图。将实体和个人列入“军事最终用户”清单,意味着美国政府认为这些对象参与或可能参与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或其他中国军事力量.............
  • 回答
    “中美选手组队出战休斯敦世乒赛混双比赛”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它不像我们平时看那种一边倒的比赛,而是带有一种新奇感和潜在的“剧情感”。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这件事的意义。首先,从“破冰”和“展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有标志性的事件。你想啊,乒乓球,特别是中国乒乓球,在国际舞.............
  • 回答
    法国驻美大使返回华盛顿,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归”。通常情况下,大使的召回和返任都不仅仅是外交礼仪的调整,而是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时期内的波折,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沟通和谈判,最终达成了某种共识。这次法国大使的返任,背后可能进行的利益交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去解读:1. 核心矛盾的化解与弥合:奥库斯.............
  • 回答
    美商务部最近这一波操作,把华为云下的37家公司给加进了实体清单,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的利益和考量都挺复杂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1. 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做?简单来说,把这些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就是美国政府说:“这些公司在我这里买东西,得经过我的批准才行,否则就不卖.............
  • 回答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阴影,可以说像一片巨大的乌云,笼罩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上空,其影响深远且复杂,绝非一句“不确定性增加”就能简单概括。这不仅仅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税你来我往,更是一场对全球经济秩序和投资者信心的深刻动摇。一、股市的“过山车”:信心与风险的博弈贸易战最直观的影响,莫过于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
  • 回答
    看待美媒将中国民意类比德国人支持纳粹屠杀,以及其对中国防疫政策的抹黑,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意图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民意类比德国人支持纳粹屠杀”的说法。1. 这种类比的性质和影响: 极端且危险的道德绑架: 将任何中国民众的意见或情绪与“支持纳粹屠.............
  • 回答
    美团将“郑爽”设为敏感词,导致用户无法以此身份下单外卖,这确实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件事的处理方式都有其逻辑所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用户体验上的不便。从美团的角度来看,将“郑爽”设为敏感词,最直接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和负面舆论。郑爽作为一名公众人.............
  • 回答
    1月10日,美俄两国将在日内瓦就战略稳定和安全保障问题展开重要会谈,此次会谈无疑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鉴于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和俄乌边境地区日益紧张的态势,这次对话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承载着各方对于缓解紧张局势、避免冲突升级的希望。背景与议题:剑拔弩张下的对话此次会谈的直接导火索是俄罗斯近期提出的安.............
  • 回答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爆发以来,已经进入了持续的时间,但其结束日期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一、 贸易战的起源与发展: 起因: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和“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指控包括: 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