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所说的那些手段?人们如何看待政治和道德之间的关联呢?

回答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出的政治手段,以及他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论述,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他的思想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当时意大利城邦政治的现实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君主论》的核心观点:权力的实用主义
1. 君主的首要目标是权力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的首要任务是维持国家的稳定和自身的统治。他指出,君主需要“对人民有利”(populus benevolentus),但这种“有利”必须以确保权力为前提。他强调,君主的道德行为应服务于实际政治目标,而非抽象的道德原则。

2. 手段与目的的分离
马基雅维利的核心论点是:手段可以超越道德。他提出,君主可以使用“不道德”的手段(如欺骗、暴力、背叛)来达到政治目的,但这些手段必须符合现实政治的逻辑。例如:
欺骗:君主可以撒谎或隐瞒真相,只要不损害国家利益。
暴力:君主可以使用武力镇压反对者,只要这种暴力是“必要的”。
利用人性:君主应利用人性的弱点(如恐惧、欲望)来维持统治,而非依赖道德感召。

3. 道德与政治的割裂
马基雅维利明确区分了政治(politica)与道德(virtù)。他认为,政治是“现实的”,而道德是“理想的”。君主的“道德”应以实际效果为标准,而非传统道德规范。例如,他批评那些“只谈论道德而忽视实际”的政治家,认为他们“缺乏现实主义”。



二、政治与道德的关系:现实主义与伦理主义的对立
1. 现实主义视角:政治高于道德
马基雅维利的立场:政治是权力的游戏,道德是“软弱者”的工具。君主的“道德”应以权力为本体,而非以道德为本体。他主张,君主必须“以现实为准则”,即使这意味着违反传统道德。
历史影响: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政治学(如尼科迪默斯的“权力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基石。

2. 伦理主义视角:政治应受道德约束
反对观点:马基雅维利的“手段至上”被许多伦理学家批评为“道德虚无主义”。例如,康德认为政治应以“道德律令”为基础,而非以“效果”为唯一标准。
现代反思:当代政治哲学(如罗尔斯的“正义论”)试图调和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政治权力必须符合基本的道德原则(如平等、自由)。

3. 道德的相对性
马基雅维利承认道德的相对性:道德标准因文化、时代和情境而异。例如,他指出,罗马共和国的道德与现代道德不同,而君主需要根据“现实”调整道德标准。
DEALINGS



三、马基雅维利思想的现实意义与争议
1. 历史背景下的合理性
意大利城邦的动荡:15世纪的意大利处于城邦割据、外敌入侵的动荡局面,君主需要以实用主义手段维持权力。马基雅维利的建议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权力的不可靠性:他指出,君主的权力依赖于“人民的忠诚”和“敌人的眼中”,而这些都可能随时变化。因此,君主必须采取“非道德”的手段来确保权力的稳定性。

2. 现代政治的延续与批判
延续性:现代政治中的“实用主义”(如现实主义外交政策)仍可见马基雅维利的影子。例如,国家在危机中可能采取“非传统手段”(如经济制裁、军事威慑)来维护自身利益。
批判性:马基雅维利的“道德虚无主义”被现代政治伦理学批判。例如,人权、民主、法治等现代政治理念,本质上是对“道德优先”原则的坚持。

3. 道德与权力的辩证关系
权力的道德性:马基雅维利认为,权力的道德性取决于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实际效果”。如果一个君主的统治能带来稳定与繁荣,即使手段不道德,也可能被接受。
道德的约束力:现代政治逐渐意识到,过度依赖权力手段可能导致腐败、专制,因此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如分权、法治)来限制权力的滥用。



四、马基雅维利思想的现代启示
1. 政治现实的复杂性
马基雅维利提醒我们,政治是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领域。君主(或国家)必须在道德与现实之间做出权衡,而这种权衡往往需要“现实主义”的勇气。

2. 道德的相对性与普遍性
马基雅维利的“道德相对论”在当代仍引发争议。例如,是否所有国家都应遵循相同的道德标准?是否某些“非道德”手段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是正当的?

3. 权力与道德的共生关系
现代政治试图在权力与道德之间找到平衡。例如,民主制度通过选举、法治和公民参与,将权力的“道德性”与“现实性”结合,避免完全陷入马基雅维利式的“非道德”手段。



五、总结:政治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揭示了政治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但权力的正当性需要通过现实效果来证明。
道德是政治的软约束,但并非绝对标准。君主的道德行为应以“国家利益”为优先。
现实主义与伦理主义的矛盾:现代政治既需要马基雅维利式的“现实主义”,也需要伦理主义的“道德底线”。

最终,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在历史、文化、制度的框架下不断博弈与调和。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提醒我们,政治的终极目标是权力的稳定,而道德的边界则需要根据现实情境重新定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个人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所以跟高票回答不一样,我就从这个方向来提供另一种思路吧。如果想全面了解和认识马叔的思想,还请大家移步上面的几个答案,或者直接来一发《君主论》或者相关的学术文件吧。

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看第一条和第二条。

1.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容忍小的谋略是可以的

这句话部分对,但灵魂不对。我认为改成这样会更好: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容忍多次或大或小的失败是可以的。因为谋略,或者说手段,在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生活中是一个常态。小到撒谎欺骗,大到假装表演,都不过是他们谋略的一部分罢了。所以容忍小的谋略这几个字不对,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灵魂是,为了更高的目标,我们可以失败,我们可以多次失败,失败也是我们的谋略。只要他们的失败是他们选择的结果,那这次失败或许就只是他们的一个小谋略,当然不排除这煞笔选错选项了。所以[容忍失败]是一个更加贴切的描述。

2.不可能用恶的手段达到善的目标,这是不道德的;

这句话嘛,和我理解的马叔简直是两个纬度的了,看来我们看的不是同一本君主论。

对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来说,既没有不能被使用的手段,也没有不道德。像我之前说的,没有什么是不能被利用的,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所谓的善和恶,最好的解读是:这不过是一种处于投入/产出的考量,一种中性的道德取向

然后我说一下个人关于马基雅维利主义型的人格特质来抛砖引砖吧。

1,Ends can justify means

这句话可以作为这种人的核心思想。凡事有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了才有意义,为了合适的结果可以不择手段。但是这不等于他们会在每一件事情上争胜。

2,Manipulation

为达到能利用别人甚至是自己的目的,他们擅长虚伪,撒谎,伪装,甚至学术上把撒谎定义成了人格常态。在他们的可控范围内,你看到的他们一定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他们所以我们看到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甚至可以是善良热心诚实能干的小受。

3,Unethical

在这些人的观点中没有太浓烈的道德情感,极致纯粹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被定义成完全不具有道德色彩的变态,但是我不认为有谁是极致纯粹的单一人格。然而即便只是不浓烈的道德意识,也已经成为世人诟病的主要攻击点,但其实与其说他们不道德,我觉得说他们道德中性却更为来得贴切。

最后结合上面的三点最后总结一下题主的三句话,

1,为了更高的目标他们确实可以容忍战略上的失败和损失。
2,为了达到目标,他们非善非恶,亦善亦恶。
3,无论是政治商业还是生活,他们都是道德中立的。题外话,独裁政治下没有大众意义上的竞争。

• 再补充一个点吧,其实马基雅维利本人对道德是有要求的。 从君主论来看,马基雅维利就是因为为了君主在他们政治上的不道德辩护,而之后被诟病的,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他的主张中的另外一面,他认为人应该在政治上不道德,在生活中道德,这个价值导向在现在看来是合理的。

• 还有一点,因为有人私信我说,那这种这么爱演,又欺骗又捅刀子的人有朋友么?

有,而且他们会有更深更广更好的圈子。我说过,结果才是他们评判自己行为的根据,当他知道他这种欺骗的行为会给他带来一个整体上是负收益的情况下,他不会骗你的,或者,他觉得他可以自证的时候,他才会骗你。欺骗只是一种手段,在合适的时候,它是划过朋友胸膛的利剑,但它同时也可以是给敌人的雪中送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