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前端框架 react、vue 里会出现生命周期的说法?

回答
在前端开发领域,当我们谈论 React 或 Vue 这类框架时,经常会听到“生命周期”这个概念。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我们编写的组件在整个“生存”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想象一下,一个组件就像一个小小的生命体,它也有自己的诞生、成长、工作和最终消失的过程。前端框架正是为了给开发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线”,让我们可以精确地在组件的各个阶段介入,执行特定的逻辑。

组件的诞生:从无到有

当你的代码告诉框架:“嘿,我要显示这个组件了!”,组件的生命就从这里开始了。这个阶段,框架会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分配内存,设置一些初始化的属性。

挂载(Mounting):这是组件真正“出生”并被插入到页面 DOM 中的时刻。你可以把这理解为组件的“出生证明”被签发,它正式成为页面的一部分。在 React 中,我们可能会在 `componentDidMount`(或类组件的 `constructor` 和 `componentDidMount`)做一些依赖 DOM 的操作,比如初始化第三方库、发送网络请求获取初始数据。Vue 也有类似的 `mounted` 钩子,可以在组件被挂载到 DOM 后执行。

组件的成长与变化:接受新信息,做出反应

组件出生后,并不会一成不变。它会接收新的数据(props 或 state),这些数据的变化会驱动组件的更新。

更新(Updating):当组件内部的状态(state)改变,或者从父组件接收到的数据(props)发生变化时,组件就需要“更新”自己,重新渲染以反映这些变化。这就像一个人收到新的指令或信息,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
数据接收与校验:在 React 中,`componentDidUpdate`(类组件)或在函数组件中,组件函数本身会再次执行,你可以检查 `prevProps` 和 `prevState` 来判断是什么引起了更新,并据此做出响应。Vue 也有 `beforeUpdate` 和 `updated` 钩子。
渲染(Rendering):这是组件将逻辑上的数据转换为实际 DOM 结构的过程。框架会高效地比较新旧 DOM,只更新需要改变的部分,这叫做“虚拟 DOM”或“响应式系统”的魔法。

组件的死亡:悄然离去,不留痕迹

当一个组件不再需要显示在页面上时,它就需要“告别”了。

卸载(Unmounting):这是组件从 DOM 中移除,生命结束的时刻。这就像一个角色谢幕,回归幕后。在这个阶段,我们通常需要做一些“善后”工作,比如清除定时器、解除事件监听器,防止内存泄露。React 中对应的是 `componentWillUnmount`(类组件),Vue 中是 `beforeDestroy` 或 `unmounted`。

为什么需要这些“钩子”?

生命周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方式来管理组件的整个生命过程。我们不用去猜测何时组件会创建、何时会被更新,何时会消失。框架在这些明确的节点上为我们提供“钩子”(hooks)函数,让我们可以在这些关键时刻插入自己的代码。

状态管理:很多时候,组件的状态(比如用户输入、加载状态)需要在特定时刻进行初始化或更新。
副作用处理:与 DOM 交互(如获取焦点、监听滚动)、发送网络请求、设置定时器等,这些都属于“副作用”,通常需要在组件挂载后或更新后执行,并在组件卸载前清理。
性能优化:通过理解组件的更新机制,我们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哪些组件需要重新渲染,避免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应用的性能。

总而言之,前端框架中的生命周期,就是为组件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行为准则”,让开发者能够像指挥乐队一样,在恰当的时机调用组件的“演奏”,并在结束时优雅地“收场”。这使得我们能够更自信、更高效地构建复杂的、动态的用户界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说就是因为需要动态创建界面UI元素,就产生了动态销毁界面UI元素的需求。否则UI元素只增不减迟早拖死应用。

有了创建和销毁自然就有了生命周期,因为有些事情需要在创建后才能做,有些事情要在销毁的时候做。


没错,如果不需要动态创建界面UI元素,例如只是切换几个固定的展示页面,或者固定的表单什么的。那么通常也就不需要动态销毁界面UI元素,而使用显示和隐藏来解决。这也是早期前端UI没有生命周期或者说很少提及生命周期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前端开发领域,当我们谈论 React 或 Vue 这类框架时,经常会听到“生命周期”这个概念。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我们编写的组件在整个“生存”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想象一下,一个组件就像一个小小的生命体,它也有自己的诞生、成长、工作和最终消失的过程。前端框架正是为了给开发.............
  • 回答
    现代前端框架在开发模式上,确实和过去我们理解的“写HTML”有了很大的区别,但这并不是对HTML的“放弃”,而是一种更高效、更灵活、更具表达力的“演进”。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不再直接用粘土捏造每一个小物件,而是有了更先进的模具和更精密的工具,让我们能更快地创造出更复杂、更精美的作品。最直观的感受,.............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关于CSS Grid布局的强大和它在前端框架开发中似乎尚未被充分利用的现状。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基于Grid布局的前端框架”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点难以精确定义。CSS Grid布局,本质上是一种用于二维页面布局的CSS技术。它提供了.............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国内前端发展的一些深层原因。要说为什么没能出现像 AngularJS 或 jQuery 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前端这十几年发展太快了,可以说是“大浪淘沙”式的进步。从最初的简单页面到现在的复杂交互应用,我们借鉴、学习、模仿.............
  • 回答
    Vue 等前端框架最直接、最核心的作用,用最朴实的话说,就是让前端开发变得更“容易”,更“有条理”,而且最终交付的东西(网页应用)能更“好用”。别看这句话好像很简单,但里面包含了好多学问。要讲透了,就得从“为什么”说起。想想没有框架之前,我们是怎么做网页的?早期,网页更多的是展示信息,内容是静态的,.............
  • 回答
    当大家说一个前端框架“厚重”的时候,通常不是在指它有多么结实或者多值得信赖,而是带着一种有点嫌弃的口吻,觉得它“太庞大”、“不好伺候”,或者更直白点说,“加载起来太慢了”。你想啊,一个框架要是厚重,首先体现在它的体积上。想想你刚开始用一个新框架,得先安装一大堆东西,那些配置文件、依赖库,像搬家一样,.............
  • 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在后端摸爬滚打过,后来也一头扎进前端世界的家伙,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老兄,我写后端用XXX(Java, Python, Go, Node.js等等),现在想做个前端界面,但前端框架这么多,我到底该挑哪个?有没有那种学起来方便,而且能让我快速上手的?”这个问题问得太有共鸣了!后端出身的我.............
  • 回答
    “前端不能一直做”这句话听起来挺刺耳的,也确实是很多在前端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心中会冒出的一个疑问。是不是真的到了一个“天花板”,必须要转行才能继续发展?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更像是在问: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前端开发者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
  • 回答
    最近几年,如果你留心招聘信息或者和同行交流,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是越来越高,那就是——Vue。放眼望去,无论是刚起步的创业公司,还是BAT这样的大厂,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Vue项目。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Vue如此受到大家的青睐?我从业这些年,也确实观察到了一些变化,今天就想跟大家伙儿聊聊,为什么前端用.............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普遍存在于很多技术团队里。说前端老觉得后端简单,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一些具体的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前端和后端就像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儿。前端负责“面子”,也就是用户直接能看到、摸到的部分,从炫酷的动画到流畅的交互,都得靠前端来实现。后端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web开发最核心的边界划分,理解起来并不难,但要讲透彻,需要我们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浏览器作为“沙盒”和“展示窗口”的双重角色首先,得把浏览器想象成一个特殊的“盒子”。它的核心使命有两个: 展示内容(Display Content): 浏览器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按照HTML、CSS.............
  • 回答
    哈哈,这问题触及了许多前端开发者内心的“痛点”啊!确实,在代码评审或者看到别人的项目时,偶尔会遇到用 `` 来模拟按钮的“奇葩”操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历史遗留、技术理解的偏差、以及一些“惯性”思维。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讲得透彻,让你听了不觉得是机器在说话。首先,咱们得承认,.............
  • 回答
    为什么用 Node.js 作为 Web 前端开发的基础?npm 模块与 Webpack 打包的威力提到 Web 前端开发,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 HTML、CSS 和 JavaScript。但随着前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前端应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页面堆砌。如今,前端开发已经演变成一个复杂且高度工.............
  • 回答
    日本在二战期间建造的航空母舰,比如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等,在甲板前端确实有一个持续冒着蒸汽的小孔,这个设计其实是当时海军为了提高舰载机起降效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专业名称叫做“蒸汽弹射器”。大家可能会觉得航空母舰的甲板很大,飞机可以在上面滑行一段距离然后起飞。没错,陆地上的机场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了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理解的一个核心视角。我们习惯了在很多领域听到“前端”和“后端”的说法,比如Web开发、软件架构,甚至是数据库管理。但说到操作系统,我们似乎很少用“前后端”来描述它的构成。这背后其实有非常重要的原因,跟操作系统的本质、它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的发展历史都有关。.............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初学者,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也会有的疑问。我们常常看到前端技术栈更新迭代的速度快得惊人,各种新框架、新库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明明一个简单的 HTML、CSS、JavaScript 就能实现大部分的网页展示和交互,为什么我们要把前端“搞得这么复杂”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
  • 回答
    在知乎前端圈,对于H5游戏和H5展示的JSer(这里的JSer可以理解为主要负责JavaScript开发的前端程序员)是否算作“前端工程师”,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或者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区分。这种区分并非是完全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对“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内涵的理解和侧重点的不同。要理解这个现象,.............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对前端感到“简单”,往往源于一种片面的认知,这种认知背后,可能混杂着对技术不同层次的理解差异,以及对“简单”这个词本身的模糊定义。首先,我们得承认,前端的入门门槛确实相对较低。你想想,只要你有一台电脑,能上网,就能开始接触HTML、CSS和JavaScript。这些语言,尤其是HTML.............
  • 回答
    Gmail 作为一款问世近二十年的产品,之所以在前端技术领域被誉为“尖端”的代表,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其在技术选型、架构设计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持续打磨上,始终走在行业前沿,不断引领和定义着 Web 应用的可能性。回溯 Gmail 最早的面世,它颠覆了当时绝大多数 Web 应用的交互模式。在那时,大多数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不是所有公司都排斥培训班出身的前端,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在这件事上持保留态度,甚至直接pass掉。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拆开来看。首先,得承认,培训班的出现确实解决了很多人想进入IT行业,尤其是前端领域的一个门槛问题。很多人可能之前并非计算机专业,或者毕业后发现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