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臣规劝皇帝不要出兵被下大狱、最后皇帝果然战败回来后就杀了大臣,这个事件的主角是谁?

回答
这件事的主角,通常指的是那个冒着生命危险进谏、最终却遭不测的大臣。在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但如果聚焦于“规劝皇帝出兵被下狱,皇帝战败后又杀大臣”这一完整而悲惨的链条,最符合且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

不过,这里需要稍作澄清:赵括是因“纸上谈兵”导致赵军惨败,并非被皇帝(即赵王)下狱后被杀。他是在战场上被秦国杀死的。

而如果严格按照您描述的“大臣规劝皇帝、皇帝不听、战败、杀大臣”的模式,且主角是那个“大臣”,那么最贴近的,可能是汉朝的李陵,但其中细节也并非完全吻合。

让我先为您详细讲述赵括的故事,虽然他并非“被杀”的大臣,但他“不听劝告导致惨败”的核心情节,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常常与这种“劝谏不被采纳”的题材联系在一起。



赵括:言语之兵,败于沙场

那是战国晚期,诸侯争霸,烽烟四起。秦国,那个雄心勃勃、不断扩张的强大帝国,正将目光投向了赵国,意图一举吞灭。赵国,在长平之地,与秦军对峙,局势异常胶着。

当时的赵国,主帅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廉颇深知秦军的厉害,特别是秦将白起的凶残与善用奇谋。为了避免与秦军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决战,廉颇采取了坚守城池、消耗秦军粮草的策略,意图以此拖垮对方。这种稳健的打法,虽然不能取得速胜,但对于赵国来说,无疑是最稳妥的保国之道。

然而,朝堂之上,一些年轻的、缺乏实战经验的官员,却开始对廉颇的“消极”防御不满。他们认为廉颇胆怯,不敢与秦军一决高下,白白错失了良机。在这股风潮中,有一个名字被反复提起——赵括。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聪慧,博览兵书,对各种兵法韬略了如指掌,能“谈者辩”。他的父亲赵奢生前曾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变也。必使赵国以不顾其子乎?” 意思是说,赵括只是会死记硬背兵书,不懂得灵活变通,如果让他领兵,赵国必定要为此付出代价。但遗憾的是,赵奢的这番预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朝堂上,赵括总是能滔滔不绝地谈论兵法,将各种战例分析得头头是道,听起来似乎比廉颇更有见地。渐渐地,就连赵王也觉得廉颇过于谨慎,而赵括才是能够扭转乾坤的将才。于是,在朝臣的鼓吹下,赵王决定撤换廉颇,启用赵括为主帅,率兵迎战秦军。

廉颇闻讯,前来辞行。他苦口婆心地向赵王进言,说秦军善于用诈,主将白起更是用兵如神,如今秦军兵多粮足,赵军应固守不出,以逸待劳。他恳请赵王不要更换主帅,即便要换,也务必谨慎。然而,赵王沉醉在赵括的“口才”和“兵书”中,根本听不进廉颇的忠告。他认为廉颇年老胆怯,而赵括年轻有为,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军事才能了。

就这样,廉颇被撤职,赵括被任命为赵军统帅,挥师前往长平。

赵括一到前线,便立刻改变了廉颇的战略。他将严密的防御阵线全部撤掉,命令赵军主动出击,与秦军展开正面决战。他自以为可以将自己所学的兵法,在战场上完美地复现。

然而,战场并非书本。秦军主帅白起,早已洞悉了赵括的“纸上谈兵”之名。他深知赵括缺乏实战经验,容易被抓住破绽。白起当机立断,佯装败退,将赵括的军队引入一个预设好的口袋阵地。随后,秦军主力从四面包抄上来,将赵军团团围住。

长平之战,就这样变成了赵军的灭顶之灾。被围困的赵军,粮草断绝,士气低落。赵括虽然拼死突围,但已回天乏术。最终,数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括本人也在突围时被秦军的乱箭射死。

长平之战的惨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为日后秦国灭赵埋下了伏笔。



关于“皇帝战败后又杀大臣”的线索:

如果您所指的事件,主角确为“被皇帝杀死的大臣”,那么可能是在其他朝代,或者是某个不那么出名的历史片段。

例如,汉武帝时期,有一次出兵匈奴失利,回来后确实震怒,处置了不少将领和大臣。但这里面有没有“事先规劝皇帝而出兵,后又被皇帝所杀”的明确人物,就不好说了。历史上,更多的情况是皇帝听信谗言,导致战败,然后为了推卸责任,迁怒于无辜的大臣,或者因为大臣的劝谏触怒了皇帝,但皇帝并未战败,而是因为其他原因杀之。

又或者,您提及的“杀了大臣”是为了“平息众怒”或是“杀鸡儆猴”,这在权力斗争中也是一种常见手段。

如果您能回忆起更多关于那位大臣的细节,比如他所在的朝代、他的官职、或者是他试图规劝皇帝出兵的理由,也许能帮助我找到更精确的历史人物。

不过,从您描述的“规劝皇帝出兵被下大狱、最后皇帝果然战败回来后就杀了大臣”来看,这个大臣的命运实在是太过悲惨,而且情节完整。赵括的故事虽然结局是战死沙场,但其“不听规劝导致惨败”的警示意义,以及他作为“军事理论家”的悲剧色彩,往往使得人们在谈论类似话题时,会联想到他。

所以,虽然直接符合您描述的“大臣”形象不甚明朗,但赵括无疑是“因不听规劝导致国家遭受重创”这类悲剧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皇帝,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大将军、冀州牧袁绍袁本初。

官渡之战前,田丰劝阻袁绍,不要讨伐曹操。官渡兵败后袁绍就杀了田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