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智者都是提前入席,虽然看着空桌子等上菜的过程会很无聊很无趣,但是你可以从旁边人的交谈中得到许多清醒的对话和认知,然后在开席后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分寸进退。当宴会进入高潮,大菜不断,美酒连杯之际,就是该提前告辞走人的时候了,也许喝到尽兴喝到吐,吃完最后一道菜才算圆满,但为了不当中献丑,或者被留下来买单,聪明人都是带着吃饱喝足但又醉意不浓酒味不重的时候就离桌的,因为这样,你既不会醉到吐出来,等于吃了都白吃,更不会成为那个最后的买单者,关键是你没喝醉,也没吃太饱,不用担心到了外面路上踩坑撞墙,也不用担心内急憋不住而当众脱裤子的尴尬。
在写到2022年资本市场会走向哪里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每个人的想法都是有出入的,虽然去年的指数整体波动不大,但赚钱效应说不上好,当然就个体的感受来说会有不同,但在大盘“企稳”的状况下,普赚是不大可能的。
就市场的整体表现来看,2021年绝对算不上牛市。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考虑,所有人都会考虑这个问题:
2022年有那些行业会崛起呢,又有那些板块是值得我们投入的呢,这又会有那些投资机会呢?
1
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大。
在现在考虑2022年会不会是资本市场大牛开始的时候,其实大家根本不用去考量那么多有的没有的资讯分析,也不用被那些看似美好的愿景所忽悠,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即可:
牛市的钱从哪来?
就像2020年股市上涨是因为当时出于防疫需要的饱和性救援而释放的资金一般,2021年美股中概的分化则是货币政策差异导致,就这两年的经济状况来讲,我们远比美国们来得健康,但资产价格却长期跑输,这里的差距就在于货币政策。
财富确实不会凭空产生,但人为控制的货币却可以。
带着货币的角度来思考2022年,其实这些事是完全预测到的,在2022年货币政策不发生大变化情况下,市场是没有资金支撑“牛市”的。
其实去年到今年这种状况就很明显了,在增量资金不明显的状况下,资本市场上一级市场不断虹吸资金,留给二级市场的自然就会少些,在缺乏后续资金的情况下,市场可供上涨的空间本就不大。
资金问题将会是2022年资本市场不断考究的关键,这决定了短期逻辑。
而加速注册制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信号。
现在大家来思考下,在注册制到来之后,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而这些上市企业会不会带走现有的市场资金呢?而从宏观角度来看,一级市场融给企业,二级市场留给股民,两者对谁会好些呢?
答案不言而喻。
而伴随着注册制到来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注册制的推进对应着的就是退市制度的完善。
在旁人看来,注册制的到来只是资本市场现行规则上的变化,但大家仔细想想,这个规则改变之后会不会退市对应规则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呢,或者说如果退市规则不发生变化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在审核制下,能上市的企业多数还是优质的,所以过去有壳资源这一说法,但在注册制下,上市就无所谓优劣了,那大家猜猜结果会是什么呢?
在退市制度不完善的状况下,一拥而上的注册制企业会迅速充斥这个市场,于是资本市场上垃圾股票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在这些企业拿走资金却无法创造价值的时候,股票市场是不可能有吸引力的。
但这样的结果就剩下了不可预知性。
现在资本市场有这个魄力将每天的退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保持一致嘛,如果有,这会造成什么动荡呢,如果没有,资本市场会变好,当然如果不管的话,在这种动不动上市抽血的状况,股票市场是不是早晚会变成这种状况呢?
就目前退市还看不到什么大改革端详,而注册制疯狂推行的状况下,大家要想想到底要有多大的资金才能造就牛市呢?
就现在的市场来讲,除非是拥有长时期择股能力的投资客来讲,大盘指数远不如看A50这些细分数据来得实在。
在注册制改革的配套措施跟不上的状况下,资本市场更像是一个漏斗,进来的资金会先被一级市场拿走一部分,在这样的状况下,二级市场赚钱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2
外部影响很重要,但却是一个很难讲的问题。
就现在市场的状况来看,2022年美联储们的加息以及货币政策的逐渐退出已成定局,而这种货币政策退出状况下,期待再一波资金带来上涨并不理智。
而就疫情的状况来讲,在疫情不断变异的模式下,与之对应的则是世界范围警惕心的不断放松,这点可能是身处国内的我们所很容易忽略的。
疫情的破坏力和恐慌程度是正在脱钩。
在2020年开始的时候,我在国外的感受和大家是差不多的,但经历了2年之后,很多国外民众对疫情的恐慌度已经很低了,在很多国家已经实质进入躺平的状况下,“大号流感”正在成为现实。
虽然这种看法看上去颇为魔幻,但又是现在很多国家所无法忽略的。
而没有争议的一点是,在经济面前,现在疫情对于很多国家就彻底变成了一种“穷病”。
或许人们会因为短时间的恐惧而选择趋利避害,但在疫情的长期影响下,这种理智就变成了一种无奈。
无视疫情,先搞钱成了很多国家的可选项。
于是现在的问题又到了这个节点,在现在疫情防控始终无法达成统一的状况下,经济的复苏在大多数国家有了趋势,但需求的增强却落后于通胀的速度,于是后续的经济政策就会复杂下来了。
在现在讨论疫情或许还有一定必要,但它似乎远没有前两年那么重要了。
在世界经济正在回到依赖传统路径治理的模式情况下,货币也在跑回正规。
不要指望超出预期的货币了,
3
在思考完货币问题的时候,我想跟大家聊聊关于板块选择的问题。
说到板块选择问题的时候,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我并不喜欢随大流,就着市场现在热门的板块进行评价,反倒是喜欢去找那些可能的板块去埋伏。
就现在主流2022年方向来想,市场上主要的逻辑就停留在了新能源上,而对应着的就是电车新势力那些相关部门,比如宁王就在这里,但现在的问题也就跟着来了。
在抛开补贴和成本之后,新能源到底占优吗,或者说它现在足够有革命性吗?
其实就长期视角来讲,我个人也认为新能源的崛起应该是大势所趋,但这个大势并不一定就是明年,原因也就在于这个落地。
就像俄罗斯拿着天然气跟西欧们上了课一样,现在市场面临着的问题似乎也在这里,新能源很好,但落地上又是有些困惑的,它的绝对成本和规模似乎还达不到应有的样子。
而关键点在于,新能源板块太高了,现在它的位置有点像千禧年左右科网泡沫时期那样,虽然前景很好,但应用跟不上股价涨幅,主要是靠资金支撑。
那么在资金退潮之后,它会不会因此而波动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投资逻辑上,有一个这样的说法,在市场资金足够充裕的时候,我们要照着市场的龙头走,要朝着那些高估值的加紧干,这就是2020年创业板的逻辑以及现在美股市场的逻辑,甚至是越南市场的逻辑。
但相反的点是什么呢?
在市场资金不够充裕的时候,我们的做法要务实一些,要朝着那些稳定收益的蓝筹出发,尽量不去碰那些前期很高的标的。
而有意思一点也在这里,在资金回落或者是能源出现危机的时候,历史上科技股跑不过能源的,股市是相对较差的。
就目前的状况来讲,我个人会认为大金融板块是可以长期持有的,此外钢铁煤炭这些老式和基建细分板块将会是2022年上半年有所作为的,而光电能源这些则是需要重新思考并加以回避的,而针对消费板块来讲的话,我个人会建议大家去多看看那些必需龙头消费。
而结合着税改等模式,防御型的打法或许更稳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