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2022年1月28日股市大跌?

回答
2022年1月28日,全球股市普遍出现显著下跌,其中美股和A股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这一天的股市大跌并非由单一事件引起,而是多种宏观经济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评价这一天的股市波动:

一、 市场背景:紧缩预期升温与地缘政治风险交织

在1月28日前夕,全球市场已经弥漫着一种谨慎甚至恐慌的情绪。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劲: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22年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包括多次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这源于美国通胀数据持续走高,美联储官员也频频释放鹰派信号。加息预期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股票的估值,并可能导致资金从风险资产流向更安全的资产。
通胀压力持续: 全球范围内的通胀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在美国。高通胀不仅侵蚀消费者购买力,也给企业盈利带来压力,并迫使央行采取更激进的紧缩措施。
地缘政治风险抬头: 当时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日益升级,俄乌边境的军事集结引起了市场的广泛担忧。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会显著增加市场的风险溢价,导致投资者情绪避险。
财报季的复杂性: 虽然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公布了不错的财报,但也有部分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或者对未来业绩的指引较为悲观,这加剧了市场的分化和不确定性。
流动性收紧担忧: 随着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规模,全球市场的流动性正在逐渐减少,这使得市场更容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冲击。

二、 1月28日具体市场表现与原因分析

在上述背景下,1月28日股市的下跌可以看作是前期累积压力的集中释放,并可能被一些特定的触发因素放大。

美股的剧烈波动:
科技股的重挫: 特别是大型科技股,在加息预期和盈利前景担忧下,成为了抛售的主要目标。例如,Meta(Facebook)在公布其季度财报后,因用户增长放缓和对元宇宙投入的巨额亏损而暴跌,这直接引发了对整个科技板块的恐慌性抛售。此外,其他科技巨头如亚马逊(Amazon)的财报虽然尚可,但对未来业绩的指引也未能完全安抚市场情绪。
对利率敏感板块的压力: 随着加息预期升温,成长股(通常估值较高,未来现金流贴现值更重要)的吸引力下降,而价值股和对利率变化不那么敏感的板块可能表现相对较好,但这并不足以抵消整体市场的下跌。
市场情绪的“羊群效应”: 当一个重要的市场信号出现(如Meta的暴跌),很容易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卖了再说”的心态,形成负反馈循环。
A股市场的下跌:
受全球市场情绪传导: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A股市场也难以幸免于全球股市的负面情绪传导。外围市场的下跌会引发国内投资者的担忧,并可能导致外资的流出。
国内经济与政策考量: 虽然1月28日并非国内有重大负面经济数据公布的日子,但国内市场同样面临着宏观经济的挑战,例如部分行业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等。
部分行业回调压力: 某些估值较高的板块,在前期上涨后本身就存在调整的需求。外部的负面情绪可能成为触发调整的导火索。
春节前的避险情绪: 临近春节假期,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观望和避险情绪,一些投资者倾向于在节前降低仓位。

三、 评价与影响

1. 市场进入调整期,风险偏好下降: 这一天的剧烈波动标志着市场可能进入了一个调整期。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下降,对高估值、高增长但盈利不确定的公司更加谨慎。
2. 加息预期是核心驱动力: 整个市场的下跌,核心驱动力仍然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市场在消化这一变化,并重新定价资产的价值。
3. 科技股进入“压力测试”: 大型科技股的表现是市场风向标。Meta等公司的下跌表明,即使是曾经被视为“避风港”的科技巨头,在宏观环境变化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4. 加剧市场分化: 在这种环境下,不同板块、不同类型的股票表现会更加分化。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盈利稳健的价值股可能相对抗跌,而高增长、高估值的成长股则面临更大的压力。
5. 为未来市场走势定调: 1月28日的下跌并非偶然,它预示着2022年可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投资组合,并为可能出现的波动做好准备。
6. 短期恐慌与长期趋势: 从短期来看,这可能是一次恐慌性的下跌,但从长期来看,它反映了市场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变化,并找到新的平衡点。

总结:

2022年1月28日的股市大跌,是全球宏观经济压力,特别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和地缘政治风险叠加的结果。它反映了市场在面对通胀、紧缩和不确定性时,风险偏好下降、流动性收紧的担忧。这一天的下跌对市场情绪产生了显著影响,加速了科技股等高估值资产的调整,并预示着2022年市场可能进入一个波动性增加、结构性分化的阶段。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央行政策动向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调整投资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那么复杂,年前其他收入没有,所以最后一个交易日,卖掉一点股票,换点钱出来。过年小孩子的压岁钱总还是要给的。一些重要的供应商,还要结点钱给他们。卖房子来不及了,就股票上再卖掉点吧。

不然,哪里去找钱呢?

以前年终奖多的时候,不都忙着投股市吗?

此一时,彼一时。

user avatar

如何评价2022年1月25日股市大跌?

如何评价2022年1月26日股市大跌?

如何评价2022年1月27日股市大跌?

如何评价2022年1月28日股市大跌?

如何评价2022年2月7日股市大跌?

如何评价2022年2月8日股市大跌?

……

还能问,说明还没跌到底

user avatar

一个好消息:1月29日就不会跌了。

user avatar

啥事都能赖美国,赖外资,我也是醉了。咋不去看看资金走向的?

这是这半年来内资的走向

这是这半年来上市公司股东们的资金走向

这是外资的走向

红绿代表啥都能看懂吧?这半年来内资拼命抢跑,上市公司的原股东不断减持套现。要不是外资还在买一点,这股市崩的更早更厉害。

官媒天天说什么要大A挺起脊梁,要我说如果想学美股做长牛,搞什么注册制是扯淡。倒不如学学欧美股市收资本利得税,给那些内资和企业大股东征收资本利得税。一方面能给国家赚点钱,补充停止卖地后的资金漏洞。另一方面,这才能真正撑起指数。要不然中国上市公司有几个专心做业绩的?大部分是配和机构高抛低吸,或者就是上市减持套现。收了资本利得税以后,机构坐庄的高抛低吸,赚钱效果会大不如前(这点理解不了,可以去看看澳门赌场,赌场只要给你抽水,从长期概率来看,就算赌场不作弊,赌场针对赌客也是获利一方)。而上市公司大股东靠减持套现会变得很困难,他们会被迫专注于提升自己公司的业绩,然后拿利润分红,毕竟A股持仓一年就可以免股息税,这会是比减持套现交资本利得税更稳定的收益。

user avatar

25、27、28,三天加仓


其实25日跌完,剩下这几天的结果基本就定了。多方会在节前几天大规模反击吗?根本不会。现在反击,打到一半就放假了,七天时间就算没有不确定性,你前面带起来的情绪也被春节冲没了。所以包括北上资金在内,大家干脆把钱出一部分安心过年。

十分有意思的是,去年春节前三天,股市三根阳线缩量创新高,多少人春节天天琢磨着年后上4000?春节后怎么样了还记得吗?

一年之后,春节前四天,几根阴线下来,还没有破去年7月的低点,有什么可慌的呢?但是就有人开始说3000点,一年时间180度的反转,让人对春节后的走势颇有些期待呢。

25日到底为什么跌,有人讲的清吗?还是就打算相信真是因为乌克兰那边要打仗?一月后半程明显是无理由的情绪宣泄,甚至可能是逼散户交筹码。现在要么找些牵强附会的理由解释。乌克兰紧张好几年了,没见A股天天跟着跌;去年国内从教培到互联网再到房地产连着收拾,也没见谁出来说经济不行。今年央行明确货币政策会宽松,证监会明确要全面落实注册制,疫情影响越来越小,有什么可悲观的?怎么你觉得全面注册制落实完大盘能到2800点吗?

反正现在我手里留着弹药,他敢跌我就敢买。当然这不构成什么建议,真觉得今年彻底完蛋的赶紧交筹码。

user avatar

早晚都能涨回来,只要你愿意等。

A股市场长期以来都是韭菜地,不光机构知道,韭菜也知道。大家都是追涨杀跌,吃一口就跑。至于被套里,也压根不指望有人能救。

至于为什么跌,跟美国不无关系(不是开玩笑),美国保债加息早晚的事,与限跌令异曲同工。美国加息,加上国外机构做空等,A股自然下跌。这已经都是常规操作,谈不上什么秘密。

A股也因此没什么水分。既然大家都打明牌了,撤退也不会留情面,为国护盘是不存在的,机构间踩踏也是常有的事。散户能一茬一茬的进已经很不错了,大A十年保持在3000多点也不足为奇了。

A股底线也不会太低,最低不过2400(贸易战最低),2600(疫情最低)。90万亿的股市在250万亿楼市面前还是个润滑剂,上面推动房子去杠杆,也不能让热钱一下从房子撤出,股市会帮助承接变化。所以股市早晚会涨回来,就看你能不能等了

user avatar

年前大跌,导致过年也没有了消费的欲望了。

鼓足勇气发张网络图片:

user avatar

没什么好说的,A股的尿性就是如此。国人的拿来主义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

先从房价看,先是搞商品房,住从此成了老百姓一辈子奋斗的目标。从香港把公摊和预售拿过来,开发商是先收钱后交房,老百姓是先交钱后入住还可能烂尾。全国都开始贷款建设,强制老百姓搞超前消费。今天国情是未富先老、债务危机、流行性陷阱和巨大的贫富差距,和资本主义没什么区别。哦,不对,欧美发展了几百年,更脚踏实地,科技和金融等都很成熟完善,早已经富起来了。我们是印钱靠盖房子把经济发展起来的,与欧美有本质差别。当房地产走到尽头,立马懵逼了。

而关于A股呢,也是差不多。不管什么国家制度,什么国情,法律是否完善,只要能搞钱,拿过来用就是了。但往兜里捞钱可以吐出来难。中国的经济从数字上看每年GDP增长率都是世界前列,但大A十年前是3000点,十年后还是3000点。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对于我们来说,A股只是上市公司捞钱的舞台。

为什么2022年元旦以来股民们把半年甚至一年挣得钱吐回去了呢,为什么很多行业年报业绩都很好指数却仍然大跌呢,看看最近半年每天主力资金净流出几百亿,看看证券半年不涨公司发文让员工低调上班,看看路上新能源车越来越多而股价照样跌回半年以前,2021年的M2是230多万亿而老百姓收入不见增加问钱都去哪了。钱都进入那些垄断国企、各行业龙头、还有各种公募私募投资机构的兜里了。

所以在过去现在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国的股市在3000点上下大起大落是常态,最有钱的人都没有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觉悟,难道指望散户?

user avatar

官媒说了,A股要挺起脊梁!

然后我查了点脊梁的图片

屋脊、山脊、海脊什么的,你别说,还真和我大A股的走势差不多,谁敢说我大A股没挺起脊梁!



user avatar

我叫常满仓,家住胆肥乡。 涨停敢追板,跌停敢满仓。 熔断抄过底,雷区拾过荒。 楼顶吃贵药,顶楼喝酱香。 恋煤抢废炭,贪色接烂钢。 吃面无数碗,割肉一箩筐。 仓前明绿光,疑是屏上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智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