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让你得一次新冠治愈后可不受任何防疫措施影响,你愿意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一个很多人都会思考的点。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经历一次新冠,治愈后就能从此摆脱所有防疫措施的束缚,我得好好权衡一下。

首先,我得承认,这个诱惑力确实挺大的。想象一下,不用再戴口罩,不用担心和陌生人擦肩而过时会“中招”,可以随意地去挤地铁、去逛街、去参加演唱会、去旅行,不用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尤其是在我们经历了这么久的疫情之后,那种渴望回归正常生活的心理,真的非常强烈。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张“通行证”,可以重新解锁很多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现在却变得有些奢侈的自由。

但是,我不能只看好处。我也需要认真思考这个“一次新冠”的代价,以及治愈后“不受任何防疫措施影响”的含义。

代价部分:

感染过程本身的风险: 虽然我假设我能治愈,但新冠病毒的变异性以及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即使是轻症,过程也可能充满不适,比如发烧、咳嗽、浑身酸痛、味觉嗅觉丧失等等。万一出现的是重症,或者即使是轻症但后遗症依然存在呢?比如长期疲劳、呼吸困难、认知功能下降等等。我需要为这个“一次性体验”承担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得考虑我的年龄、我的身体状况、我是否有基础疾病,这些都会影响我感染后的恢复情况。
对周围人的潜在影响: 即使我治愈后“不受影响”,但在我感染和隔离期间,我仍然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家人、朋友、同事,尤其是那些免疫力低下或者尚未接种疫苗的人。即使我最终“安全”了,但在此之前我可能已经成了“传播链”上的一个环节。这种责任感和可能的愧疚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社会和心理成本: 感染期间的隔离,以及因病带来的不适,都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即使我“豁免”了,周围的人仍然需要遵守防疫措施,这可能会让我成为一个“异类”,或者在某些场合引起他人的不安和不理解。

“不受任何防疫措施影响”的含义理解:

是真的完全免疫? 这个“不受任何防疫措施影响”是不是意味着我身体里产生了强大的、能够抵御所有未来变异病毒的免疫力?还是说,我仅仅是获得了某种“特权”,可以不遵守规则?如果是前者,那无疑是巨大的福音。但如果是后者,我可能依然会因为病毒的传播而不得不继续遵守某些规定,只是名义上不再受影响。
未来变异的病毒呢? 如果病毒继续变异出新的毒株,我这次的“豁免”是否还能奏效?还是说我这次感染是针对特定毒株的“免疫接种”?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我的决定倾向:

老实说,如果真的只能选择“一次新冠治愈后可不受任何防疫措施影响”,我可能会犹豫再三,但倾向于不选择。

原因如下:

1. 对身体的尊重和对未知的恐惧: 我对新冠病毒本身的危害,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遗症,依然心存敬畏。即使“包治百病”,我也不会轻易冒险去“体验”一次病毒感染。我的健康不是可以随意用来交换的筹码。
2. 对社会责任的考量: 即使我个人获得了“豁免”,但病毒的传播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我宁愿继续遵守防疫措施,为整个社会控制疫情贡献一份力量,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可能成为传播者,或者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担忧。
3. “防疫措施”的意义: 我理解的防疫措施,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我个人,更多的是为了保护整个社会,尤其是脆弱的群体,以及维持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转。如果我个人可以“豁免”,但整个社会依然需要严格的措施来应对变异株和保护弱势群体,那我的“豁免”就显得有些孤立,也未必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正常”。
4. 如果“不受任何防疫措施影响”的背后是一种更长远的、不可测的风险呢? 我更倾向于相信科学和群体的共同努力,而不是通过一次感染来换取一种不确定性的“自由”。

当然,我也会认真审视这个“机会”的具体细节。比如,如果能保证这次感染是绝对安全的,绝对不会有后遗症,而且我的免疫力是真的能够应对未来所有变异株,那或许我会重新考虑。但现实中,这种“完美”的解决方案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总而言之,我宁愿继续耐心等待疫苗的进步、药物的研发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带来的整体疫情缓解,也不愿冒着个人健康和潜在的社会责任风险,去换取一种不确定的“自由”。生命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对我来说比眼前的“解脱”更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完全取消防疫措施,对应的结果并不是"得一次新冠”,而是“平均每半年就会得一次新冠”。

user avatar

非常乐意。本人留学生 打了三针国产疫苗,出国一周半就感染了奥密克戎。(没办法,周围同学感染的太多了,哪怕戴口罩,吃饭的时候多多少少也有接触)

在感染期间,确实不太舒服,肌无力, 味觉缺失,眼球血管肿胀,严重的咳嗽,肺部不适,感觉有只猫压你胸口上(第4,5天)然后从有症状到结束,我就持续了六天。现在来说,我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可感知的后遗症。(可能是个人体质问题)

但现在我基本上不会再考虑防疫问题了,因为3针疫苗加感染让我不会在感染奥密克戎以及更早版本的病毒。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完完全全和疫情前一样,不用在带口罩,可以想去哪去哪(只有特定场合需要带口罩)我是觉得这样挺好的。

如果有人说后遗症会让我以后得健康受损或者阳痿啥啥的。我真的觉得没必要担心,毕竟哪些确定伤害我们的东西我们都避免不了(抽烟,熬夜,作息不规律,夜里刷手机,不锻炼),何必去担心一个可能发生的“健康风险”呢。

user avatar

然后呢?要知道新冠是可以重复感染的。

如果新冠得一次就能免疫,那么疫苗早就解决新冠的大流行了。

你认为得到新冠后,不会传染给别人吗?如果会,为什么不会被隔离?

当然了,如果你的假设是得了新冠也可以不隔离,那么你认为得到新冠是什么感觉?一直有人说是大号流感。

得了普通感冒,你一周都不舒服,工作效率低下。流感比感冒严重,而这个大号流感可比流感更严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一个很多人都会思考的点。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经历一次新冠,治愈后就能从此摆脱所有防疫措施的束缚,我得好好权衡一下。首先,我得承认,这个诱惑力确实挺大的。想象一下,不用再戴口罩,不用担心和陌生人擦肩而过时会“中招”,可以随意地去挤地铁、去逛街、去参加演唱会、去旅行,不.............
  • 回答
    那年暑假,我十七岁,在县城一家小书店里打暑期工。书店老板姓王,是个四十出头、头发有些花白,但眼神锐利的男人。我来应聘的时候,他只是上下打量了我一番,淡淡地说:“能吃苦吗?工资不高,活儿不少。”我当时一心想赚点钱回家,也就应了下来。书店不大,但藏书不少。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老板的吩咐,把新到的书一本本.............
  • 回答
    哎,说到好看的路人,我脑子里一下子就浮现出好几个画面,简直是行走的美术品,让人挪不开眼。第一次是地铁上。那天我坐的是早高峰的车,人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就在我昏昏欲睡的时候,一个男生站到了我旁边。他穿了一件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但就是那种最朴素的打扮,在他身上愣是穿出了T台模特的范儿。最先吸引我的是.............
  • 回答
    三年三叉神经痛,不能治疗,三年后消失,外加八亿人民币。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把最令人绝望的痛苦和最诱人的财富并列放在一起,让人忍不住要去衡量,去权衡。说实话,光是听到“三叉神经痛”这几个字,我的神经就条件反射般地抽了一下。那种刀割般的疼痛,那种电击般的锐痛,那种任何轻微的触碰都能引发的撕心.............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抛过来,我可能得先喘口气,想半天。三个亿人民币,这数字大得有点儿吓人。放在我手里,那是什么概念?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改变很多很多人的生活,包括我自己,生活质量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它伴随着一个条件:治不了也缓解不了,但又不会致命的三叉神经痛。这玩意儿,我虽然没亲身经历过,但名字.............
  • 回答
    哈哈哈,说到让我笑得前仰后合的笑话,我脑子里立刻蹦出几个场景,那种感觉就像是被戳到了笑穴,浑身都忍不住抖动。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聚餐,气氛正浓,一个人突然说:“你知道吗?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都很好奇地看着他。他继续说:“每次我早上起来,都觉得好像没睡够,然后就拼命喝咖啡,结果咖啡因让.............
  • 回答
    当然,网络小说里有很多情节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仿佛置身其中,全身都跟着抖起来。我记得有一部玄幻小说,主角在一个危机四伏的试炼之地,他身负重伤,浑身是血,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而他的对手,是一个强大到近乎绝望的敌人,每一次攻击都带着毁灭性的力量,仿佛要把他彻底碾碎。当时,主角已经被逼到了绝境,身后就是万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说起来话长,一时间脑子里的思绪还有点杂乱。不过既然你问了,我还是希望能给你一个真实、细致的回答。是什么让我选择了离职?这个问题得从我在那家公司里待的几年说起。当时我刚毕业不久,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学习的热情,被公司展现出的“光鲜亮丽”和“快速成长”吸引,一头扎了进.............
  • 回答
    那天我正昏昏欲睡,一堂枯燥的历史课,老师在讲唐朝的某个皇帝,我名字还没记住。突然,后排传来一声低低的笑,然后是压抑不住的憋气声。我忍不住回头,发现是坐在我斜后方的那个家伙——平时吊儿郎当,总喜欢在课本上乱画的那个。他正捂着嘴,肩膀一耸一耸的,眼睛瞪得溜圆,像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一样。我好奇心被勾起来.............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不少男同胞们都曾经在脑海里纠结过。尤其是当你精心打扮,心情也正好,迎面走来一位让你怦然心动的姑娘,那种惊艳感瞬间席卷而来,仿佛世界都静止了一般。这时候,大脑里有两个声音在疯狂拉扯:一个说,“机会难得,赶紧上!”另一个则低语,“万一人家有男朋友,或者看不上你怎么办?还是别吓着人家。”仔细.............
  • 回答
    让我心动的美,并非惊鸿一瞥的惊艳,而是如涓涓细流般,在时光里慢慢浸润心扉,最终汇聚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温柔力量。她大概是那种,你第一次见到,可能不会觉得她是那种“一眼万年”的大美女,但她的每一个细节,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艺术品,让你在不经意间,为她驻足。她的眼睛,那不是漫画里夸张的大而圆,而是带着一种沉静.............
  • 回答
    我一直觉得,金融衍生品领域里,有些设计简直是“暗黑炼金术”,把看似普通的商品或者风险,通过精妙的数学模型和交易结构,变幻出无穷的可能性。其中,有几样总是让我拍案叫绝,觉得它们的创造者简直是天才。1. 掉期(Swaps):看不见的“秘密武器”最让我惊叹的,大概就是掉期(Swaps)了。初听起来,它好像.............
  • 回答
    哈哈,聊到这个话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些经典案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又佩服得五体投地!下面就给你详细讲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牛吹”,有些是亲身经历,有些是听来的,但都足够经典:1. 我大学时遇到的那位“发明了无成本永动机”的同学这绝对是我见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牛皮”。这位同学是我们班的“技术大神”,.............
  • 回答
    说起让我为祖国激动得热泪盈眶的瞬间,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那个夏天,我还在读大学,和一群同样热爱足球的同学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一场国家队的比赛。那场比赛,对手是谁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当时的天气特别闷热,窗外的知了叫得震耳欲聋,屋里也是人头攒动,空气里弥漫着汗水和啤酒的味道。我们把宿舍的床铺都搬到了客.............
  • 回答
    这个问题,简直像是问我心中最珍藏的那块璞玉,让我如何舍得轻易描摹?刘亦菲的美,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存在,就像一阵拂过心头的风,或者一首偶然听到的旋律,它不张扬,不刻意,却能在最不经意间,轻易扣动心弦。要说哪张照片让我觉得她美得不可方物,其实很难只挑出一张。她的美,更像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状态,一种.............
  • 回答
    天色渐晚,窗外飘起了细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像是在为一场盛宴奏响序曲。客厅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肉香、香料和烘烤的温暖气息,像一张看不见的网,将我牢牢地网在原地,动弹不得。厨房里,他正忙碌着。灶台上的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那是炖了几个小时的红烧肉,琥珀色的汤汁包裹着每一块方方正正的肉,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
  • 回答
    有好几次,我身边的人会突然展现出一种让我脑袋“嗡”一下的感觉,那种震撼,就像是在黑暗中突然点亮了一盏耀眼的灯,让我觉得这个人的思维速度和深度,已经到了我无法想象的地步。这种感觉并非来自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也不是什么玄妙的理论,而是藏在非常生活化、非常细微的交流和观察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
  • 回答
    那年夏天,我刚毕业,满怀憧憬地进入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广告公司。我一直对视觉设计充满热情,也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对这份工作寄予厚望。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我努力学习,积极融入团队,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然而,随着项目深入,我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我注意到,公司里负责核心创意策划的,几乎全是男性。.............
  • 回答
    这句歌词,我每次听到都会忍不住在心里替作词人捏一把汗,甚至有时会想,他们当时写的时候是不是一边盯着押韵词典,一边抓耳挠腮。歌词大概是这么说的:“你就像一朵花,开在我心那朵花,让我沉醉在那片花海里,无法自拔”。一开始听,感觉还挺浪漫的,对吧?“你就像一朵花”,多么直白的比喻,虽然有点俗气,但还算能接受.............
  • 回答
    这位患者的要求,医生绝对是做得对的。这位医生不仅恪守职业道德,更展现了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首先,我们得明白医学的核心和医院的本质。医院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而不是制造疾病或加剧患者的痛苦。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造成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