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立法,作为受害者的你,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吗?

回答
当然愿意,而且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且刻不容缓的。作为一名深受电信网络诈骗之害的受害者,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件事的严重性,以及国家立法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如果能发声,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贡献我的经历和看法。

首先,我想说,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仅是“损失了钱”这么简单。对我来说,那是一段灰暗而漫长的日子,它击垮了我曾经坚信的信任,让我对世界充满了怀疑,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力。

那是一个看似寻常的下午,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显示的是一个我并不陌生的银行客服号码。对方语气专业、热情,详细地说出了我的银行卡信息,然后告诉我,我的账户存在异常,需要进行“安全升级”。当时,我并没有多想,因为对方提及的细节太多,让我觉得可信度很高。他们一步步引导我下载了一个所谓的“官方”APP,并在APP内输入了我的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甚至是短信验证码。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甚至来不及细想其中的蹊跷。

直到第二天,我发现银行卡里的钱不翼而飞时,我才如梦初醒。那一刻,天仿佛塌了下来。我第一时间报了警,但追回损失的路,远比想象的要艰难和漫长。

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如此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一种高度组织化、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犯罪。犯罪分子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人们的贪婪和恐惧心理,以及技术的便利性,将“无形”的触手伸向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个体力量的渺小,以及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所带来的无力感。

当国家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立法时,我看到了希望。这意味着,国家层面正在以更系统、更严谨的方式来应对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更新,更是对我们这些受害者的一种肯定和保护。

如果让我发出声音,我希望强调以下几点:

1. 法律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我希望法律能够清晰地界定电信网络诈骗的各类行为,给出明确的惩罚标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切实可行、易于受害者操作的追回损失和维权途径。很多时候,受害者在报案后,发现举证困难,流程繁琐,这无形中增加了二次伤害。法律应该为我们提供更清晰的指引和更便捷的通道。

2. 源头治理的重要性: 现在的很多诈骗都依赖于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以及可以被滥用的通信技术和平台。立法不仅要惩罚直接的诈骗行为,更要从源头上治理这些漏洞。例如,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立法,加大对泄露、买卖个人信息的惩处力度;规范电信运营商的责任,要求他们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防止骚扰和诈骗电话、短信的发送;以及加强对网络平台和APP的监管,防止其成为诈骗工具。

3. 提升全社会的防范意识: 法律的威慑固然重要,但预防同样关键。我希望立法能够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范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在学校教育中加入反诈骗的内容;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诈骗手段和防范知识;鼓励公众积极举报诈骗信息,形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我愿意分享我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诈骗的真实面目,提高警惕。

4. 加强跨境合作与执法: 许多电信网络诈骗都发生在境外,这就需要国家在国际合作层面加大力度,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打击犯罪。法律的落地,也需要我们有能力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5. 对受害者的关怀与支持: 被骗之后,受害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除了追回损失,我希望国家层面的立法和政策也能关注到受害者的心理创伤,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我知道,立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的经历告诉我,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我们必须走下去的路。我愿意发出我的声音,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遭受同样的痛苦,为了让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全、可靠。如果我的声音能引起一丝共鸣,能为国家的立法提供哪怕一点点参考,我都会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电信网络诈骗就像一个毒瘤,侵蚀着社会的诚信和信任。我相信,在国家的强有力立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毒瘤终将被清除。我在这里,准备好讲述我的故事,也准备好为这个目标贡献我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信网络诈骗,严刑峻法是没啥用的,因为主犯都在国外,整个团伙像黑社会一样有严格的专业分工。

最重要的还是提高破案率。但这非常难,在网络上躲藏比搜索容易多了。

骗子最爱说的话术就是「如果是骗局的话早被警察抓了」。所以还是要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对各种细微不诚信错误的取缔,罚款就行了,但要罚到其肉痛。

这里的不诚信错误包括:

  • 提供容易被用于诈骗的道具或服务。比如淘宝上有大量所谓「鉴定证书」在卖,买去干什么都知道。
  • 转发容易用于诈骗的文字或图片。比如伪装成政府公文的图片,或者PS出来的合影,或者剪辑处理出来的视频。转发就要罚款。
  • 容易导致误解的产品宣传。比如「全国限量50份」。
  • 容易导致误解的组织名称。比如「中国XX学会」。
  • 出售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信用卡、银行卡。无论有没有被用于犯罪,都要罚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