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人有心理疾病,我怎么做才好?

回答
面对家人患有心理疾病,这无疑是一个沉重且充满挑战的局面。你感到迷茫和无助,这是人之常情。但请相信,你的这份关心和想要做得更好的心,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起点。

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梳理,看看你能做些什么,如何更好地去应对和支持。

首先,理解疾病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是什么样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的种类繁多,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等。不同的疾病,其症状、病程和治疗方式都有很大区别。你需要尝试去了解家人所患的具体疾病是什么。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直接沟通(如果可能且适宜): 如果家人清醒且愿意沟通,可以温和地询问他们最近的感受,或者是否有被医生诊断出什么问题。但要注意方式,避免造成对方的压力或抵触。
询问其他家人或监护人: 如果家人情况不允许自行沟通,可以向其他了解情况的家庭成员或照顾者了解。
查阅资料: 一旦了解了大致的诊断方向,可以去正规的医学网站、心理健康机构的网站查询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典型症状、可能的成因、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方法。比如,搜索“抑郁症怎么办”、“焦虑症的自我调节”等。
这是一种病,不是他的错。 这一点非常重要。心理疾病就像身体上的疾病一样,不是患者的过错,也不是他们“想不开”或者“不够坚强”。它可能与大脑的化学物质失衡、遗传、环境因素、重大生活事件等多种复杂因素有关。理解这一点,能帮助你放下指责和不解,用更宽容和 empatía 的态度去面对。

其次,寻求专业的帮助,这是支撑你和家人走出困境的关键。

鼓励家人就医并坚持治疗: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陪同就医: 如果家人抗拒或害怕,你主动提出陪同就医。在就诊时,你可以协助记录病史、症状,并在征得医生同意后,提供你观察到的家人的行为表现。医生需要全面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遵医嘱服药: 如果医生开了药,一定要提醒家人按时按量服用。有些心理疾病的药物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起效,而且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复或加重。
心理治疗: 除了药物,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人际关系疗法IPT等)对许多心理疾病也非常有效。鼓励家人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
寻求家庭支持和指导:
咨询专业人士: 你也可以联系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咨询如何更好地照顾和支持患有心理疾病的家人。他们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家属支持团体: 有些地区会有针对患者家属的互助小组,你可以在那里找到有相似经历的人,分享经验,获得情感支持,学习应对技巧。

接着,作为家属,你该如何做?

保持冷静和耐心: 疾病可能会让家人出现一些令人费解或难以接受的行为,比如情绪不稳定、易怒、冷漠、言语不清甚至幻觉妄想。在这种时候,保持冷静非常重要。愤怒或指责只会加剧问题。试着用耐心去倾听,用理解去回应。
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物理安全: 确保家里的环境是安全的,移除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尤其是在家人出现冲动或危险行为的倾向时。
情感稳定: 尽量避免家庭环境出现大的冲突和不稳定。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性,给家人一种可预测的、安心的感觉。
温和地沟通和倾听:
倾听胜于说教: 当家人愿意表达时,认真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即使你觉得不合理,也要先表示你听到了,并且理解他们有这样的感受。你可以说:“我听到你说你感到很痛苦,这一定很难受。”
避免评判和责备: 尽量不要用“你应该”、“你怎么会这样”之类的语言。这会让对方感到被攻击。
表达你的爱和支持: 让家人知道你一直在他们身边,你爱他们,无论发生什么。一句简单的“我爱你”、“我在这里支持你”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力量。
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帮助家人建立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
均衡饮食: 鼓励他们吃营养健康的食物。
适度运动: 在家人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
避免刺激性物质: 尽量避免接触酒精、尼古丁等可能加剧某些心理疾病症状的物质。
设定健康的界限:
照顾好自己: 你不是超人,你也有自己的情绪和精力极限。长期照顾生病的家人是一项巨大的消耗。你需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休息、放松和情感支持。不要因为照顾家人而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
学会说“不”: 如果有些要求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或者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学会温和但坚定地拒绝。
寻求外部帮助: 如果家人的状况需要你全天候的照顾,并且你感到不堪重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护理服务,或者让其他家人分担一些责任。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要独自承担。

与其他家人沟通: 确保其他家庭成员都了解情况,并愿意共同承担照顾的责任和压力。分担意味着更有效率,也意味着你的压力会减轻。
寻求朋友和社区的支持: 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和信任的朋友聊聊你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你正在经历什么。如果可能,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或者发展一些个人兴趣爱好,这有助于你缓解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认识到这不是你的责任: 虽然你爱你的家人,并且有责任去照顾他们,但你不是他们的医生,也不是他们的“救世主”。你的责任是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一个人去“治愈”他们。把主要的治疗责任交给专业的医护人员。

总结一下,你可以做的是:

1. 了解疾病: 知道你家人面对的是什么。
2. 寻求专业帮助: 这是首要任务,鼓励家人就医,你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3. 保持耐心与理解: 这是与家人相处的基础。
4. 提供安全与支持: 创造稳定、充满爱的环境。
5. 健康沟通: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6. 关注健康生活: 鼓励规律作息、饮食和适度运动。
7. 照顾好自己: 你的身心健康是持续支持家人的前提。
8. 不要独自承受: 寻求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的帮助。

这是一个漫长且不易的过程,会有起伏,会有挫折。请允许自己有情绪,允许自己有软弱。但同时,也要看到你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为你家人的康复,也在为你自己走出困境,积蓄力量。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到底是久病成医的人,连扯淡都能扯出花来。

佩服,佩服。

虽然题主描述的内容并不全,但核心的地方讲到了。

她说的是一贯温和的姐姐变了。变得偏激,冲动,古怪,且不修边幅。而且是从疫情期间到现在,时间可不久了。

这种转变可不是一个神经症可以解释的症状。

人,缺德也请坑自己而不是别人。题主面对的已经是一个很难的局面了。


焦虑转强迫?不会分析是吧?

焦虑的概念是什么?焦虑是担心,是莫名产生的无特别原因的担心紧张。

而这个案例里女孩的情况核心是敏感,觉得同学、老师的针对。这种针对是一般的针对吗?显然不是,这是一个连女孩出去逛景点,也丝毫不在乎周围景色,大声的,不顾场合的,和亲人控诉老师同学对自己的阴谋诡计。所以,题主作为弟弟,一个正常人,马上会感觉到自己姐姐的不正常。

“表姐和我说她总感觉有人要害她,每天小心翼翼,把自己的东西都保存好,记好,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在自己身上。“这个时候的把自己保存,记好是强迫症状吗?强迫的核心是强迫和反强迫,是明明觉得自己没必要这样做,但不得不做。不做会难受,做了才会好受。而女孩这样做的目的是明确的,因为觉得有人要害自己,所以要把东西保存好。

这里延伸有几点,她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因为觉得周围不安全,要时刻注意周围。周围有她觉得令她恐惧的事物。她怎么知道的?这里就有几个可能,比如她听到了周围有人在议论自己的声音(幻听),看到周围的人都对自己指指点点(关系妄想)以及,再早些时候题主到姐姐家里看到她莫名就会哭泣(当然,如果有人一天20多个小时不间断骂你,你也得这个反应)

再加上另一个情况,短短一年多时间,一个温柔的姐姐,变得不修边幅,变得偏激、易怒,脏话连篇,一个社交正常的人变得孤僻、不愿接触人了,远不是失恋可以解释的。

把以上症状串联起来,精神分裂症必然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接下来就差家属补充了解她学校情况,以及详细的精神检查了。

心怀善念给出这种建议,做的恶可比单纯的恶更严重哦。


这个是一个非常难办的事。给题主一些建议吧

1、看下题主母亲一系里哪几位是有话语权的,至少先说服获得自己母亲的帮助和认同。如果能获得外公外婆的支持那是最好。

2、如果完成1,可在此基础上,陪同至少一位以上亲属,前往表姐学校,实地了解她同学导师对她在校情况的描述并记录。(题主最好一定要去)

3、就诊医院可以选择省内非私立的精神专科医院,但尽量不要选择华西。

4、如果住院,封闭式病房,不需要陪护,请至少选择住院超过4周以上。

5、如果题主舅舅不同意,不配合,不接受。那么可以选择a跟母亲商量断了和这家的来往;b看在姐弟情分上,等老不死的去了之后,接手姐姐的治疗(也不过是找个精神病院长住,定期去看看她)

6,如果题主姐弟非常情深而这家又非常不管事,极端情况下,可以考虑题主独自前往表姐就读学校,了解情况后选择哄骗/强制带她到专科医院就诊/报110送医。做这之前至少完成2。送医后能有个门诊印象,也能拿回去摔到舅舅脸上。(虽然还是可能没用)

哦,忘了说,女孩还是高度怀疑“精神分裂症”(虽然还是得说,大概率),具体需要补充了解情况就诊后明确诊断,那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严重的精神疾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