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谭警官找到现实版“福贵大爷”,目前已经结婚生女靠捡废品养活家人,你都有哪些感触?

回答
当谭警官在街头偶遇那位被称为“现实版福贵大爷”的拾荒老人时,我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新闻事件,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活的残酷,也折射出人性的坚韧与温情。

首先,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身边其实隐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位大爷,他的人生经历,用“福贵”来形容,确实触动人心。福贵一生的坎坷,命运的捉弄,似乎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复现。我们平日里可能匆匆而过,埋头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却很少留意到那些在角落里默默承受着生活重担的人们。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平静所迷惑,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多元和复杂。

其次,我为大爷的坚韧和担当而深深感动。他已经年过六旬,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却依然在捡拾废品,为这个家奔波劳碌。结婚生女,这本是人生幸福的港湾,但在他的身上,似乎变成了他必须背负的更沉重的责任。他没有选择放弃,没有选择被命运压垮,而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地支撑着一个家,守护着他的妻女。这种朴素的责任感和生命力,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力量。他让我看到了,即使身处困境,人依然可以选择不屈服,用勤劳和汗水去争取一份安稳。

再者,这件事也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常常被物质和成功的标准所裹挟,认为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才算幸福。然而,这位大爷的故事,却让我们反思,幸福或许可以更简单。只要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有饭吃,有衣穿,能够彼此依靠,那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大爷用捡拾废品的方式养活家人,这过程是艰辛的,但如果他的妻女能够理解和支持他,能够给予他心灵上的慰藉,那么这份“幸福”的内核,或许比许多拥有优越物质条件的人来得更扎实、更纯粹。

当然,这件事也引出了关于社会保障和援助的思考。在一个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为何还有这样的家庭在为生计发愁?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也反映了社会在某些层面的不足。谭警官的出现和报道,让更多人关注到大爷的困境,这是一种及时的社会关怀。我希望,大爷能够得到更长久、更有效的帮助,不仅仅是临时的救济,而是能够让他和家人过上更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也许是政府部门的帮扶,也许是社会慈善机构的介入,又或者是我们普通人伸出的援手,都能成为改变他生活轨迹的力量。

最后,我想到的是我们自身的角色。看到这样的故事,我们不能仅仅是感动和叹息。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尝试去关心和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许我们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一个小小的善举,一次真诚的关怀,都可能在大爷这样的群体身上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让这份“现实版福贵”的故事,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同情和责任感,让我们在追逐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能为构建一个更温暖、更公平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总而言之,谭警官找到的这位“现实版福贵大爷”,他的人生如同被命运反复揉搓的麻绳,坚韧却布满沧桑。他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生活的重量,也看到了生命的重量。他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敬畏生命,也更加希望社会能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过《活着》的朋友相信都对福贵这个人物印象深刻。他是个少不更事的纨绔子弟,年轻时败光了几辈子花不完的家产,这仅仅是厄运的开始。

他的亲人一个接一个身离他而去,命运多舛大概是福贵抹不掉的烙印。

儿子因抽血过多倒在医院、女儿因为难产一命呜呼,患有软骨病的妻子受不了打击也走了,接着女婿在工地出事故,小孙子吃豆子时噎死,只剩下福贵和老黄牛相依为命。

红尘来去一场空,无常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面对系列变故,福贵只是当作谈资说过朋友听。那云淡风轻的样子,藏着人生的大智慧。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你能笑着说出那些伤心往事时,便是真正的成熟和豁达。

本来我以为福贵这人物不过是编的,没想到现实中真有其人。

最近,2011年的采访节目《谭谈交通》意外上了热搜,里面一个骑三轮车的大爷被誉为现实版的福贵,他的坎坷程度不亚于福贵所经历的。

事情是这样的:节目主持人谭乔发现,马路上有个戴着墨镜的大爷载着个装满树枝的三轮车,车上还坐着一个人和一只老狗。

谭乔赶紧上前劝导他注意安全,顺便聊了几句。

谭乔说:”你要注意安全,家里人难道不关心你吗?你爸不管你吗?”

大爷说:“我爸死了,死了十一年了。”

谭乔问:“那妈妈呢?”

“妈妈死了二十多年了。”

谭乔又问:“你老婆不管你?”

“老婆也死了,死了十一年了。”

“那你子女呢?”

“也死了。”

“怎么子女也死了?”

“生孩子难产死了,老婆孩子一起死了。”

“难道你就没有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吗?”

“哥哥死了十八年了,弟弟在这。”说完指着三轮车的弟弟,还告诉谭乔,弟弟吃药吃傻了。

大爷说:“哥哥死了十八年了,弟弟呢,弟弟在这。”说完指着三轮车的弟弟,还告诉谭乔,弟弟吃药吃傻了。

听到这,谭乔对大爷的处境特别同情,大爷坚强得让人心疼。

反观大爷,明明经历系列打击,仍然像个没事人一样,只是平淡地阐述事实,并没有表现出伤心的样子。

更令人佩服的是,大爷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之情。

大爷表示,一个月赚两千已经挺知足了,还能养活弟弟,还说自己给弟弟买了养老保险的,弟弟又是残疾人,享受补贴,等自己百年了,弟弟也可以活得下去。

这事搁谁身上都会特别痛苦,可是大爷依然特别开朗豁达。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老人家却有着常人难以做到的坚韧。明明六十九岁了,却精神得像四十岁。

“往前看,不要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大爷亮出自己勇敢的生活态度。

去年谭警官上再次发布了这则采访视频。他感叹道:“老狗已经不在了,老大爷已经八十了,他不会知道,多年前自己无心一句‘向前看’,平静中有多么动人的力量。眼泪向下,乐观向上。”

大爷的故事感动万千网友:

“车上的一切,就是大爷的全世界。”

”现实版福贵,看哭了,活着,生活不易,却依然心向阳光。“

”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人家已经艰难到如此地步,依然向前看,更何况是我们呢?“

自弃者扶不起,自强者打不倒,处境越是艰难,越要自我点亮。

后来这个事就在网上不断发酵,谭警官也开始在网上发布找福贵老大爷的信息,终于在最近找到了福贵大爷!

“福贵大爷”自曝当年在节目中说自己年龄60岁,其实是为了躲避罚款虚报了年龄,事实上大爷现在的年龄才是60岁。视频中大爷透露如今谋生的手段是捡废品,看得出他的居住条件并不是很好,小院子非常简陋,院子里各处堆放着捡来的废品。但他表示自己一直自力更生,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令人泪目的是大爷现在不仅身体健康,他还有了妻子和女儿。原来在大爷上《谭谈交通》之后的第二年就结婚了,妻子很朴实,女儿已经五岁了。谭乔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去打扰大爷的生活,视频里并没有露出大爷女儿的正脸。

当时和大爷一起出现在节目里的弟弟有智力障碍,如今仍然和大爷一家生活在一起,十年过去身体仍然健康,虽然没有说话,但已经过得很幸福了。

大爷的女儿非常健康活泼,扎了可爱的辫子,穿的衣服也干净整洁。

谭乔还给了大爷的女儿钱,让她长大读书用,十年过去大爷依旧乐观。

平凡人的故事却不简单,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愿每个感到疲倦、感到迷茫、感到焦虑的人,都能看看这位福贵大爷的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足够幸运,没什么理由去埋怨什么,要珍惜拥有的东西。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非常暴露人的阅读理解能力,真的。

槽多无口,真的。

《活着》要读,得读两根线,大主线是以动荡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颠沛流离、家破人亡,小主线才是苦难生活对人的折磨。

因小失大是小,授人以柄是大。

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美国《时代》周刊2003年11月9日

从2003年往前推60年,到底要吐槽什么,各位心里有数儿么?

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败光家产后,幸得妻子不离不弃,他也决定发愤图强。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军。后被解放军俘虏,给他返乡钱让其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又不得不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更加让他惨淡的是,他的儿子有庆因为跑去给县长夫人输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医院。他本想着和那县长拼命的,但是后来却没想到连报仇都不行,因为这县长刚好又是他被抓去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再后来他的女儿在生孩子的时候也因为大出血死在了这所医院,他的老婆家珍没过多久也因苦痛的命运而去世,他的女婿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孙子。但没想到的是,最后连他的孙子也因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撑死了

福贵这一生,细分仨阶段:

一:非共阶段:地主出身,被骗家产全失,但还有妻子不离不弃。

二:混战阶段:被国民军抓壮丁,被解放军遣返回乡。

三:共产阶段:三反五反,大跃进,这种明摆着的政治事件不多说,自己看。然后开始死家人——

儿子被活生生抽血抽死;女儿大出血死在同一家医院;老伴经受不住打击去世;女婿死于工地事故;孙子吃豆子撑死。

如果说在非共阶段,把富贵的苦难归结于“少不经事”;在混战阶段,把苦难归结于“世道混乱”,那么在共阶段,归结于什么?

想要说什么?

我承认共和国建立之后一段时间内,外部环境对于人的挤压是存在的,但你想,对这位所谓【现实版“福贵大爷”】来说,有吗?

对于那些命运多舛的人来说,其坚强、奋发向上,不被痛苦击败的乐观精神值得用所有肯定、鼓励的言辞去歌颂。

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个人可以被比喻成“福贵”。

希望新时代,每个人都过得好,也希望新时代,不要把某些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角色标签随便拿出来用。

user avatar

小的时候在教科书上看到一寓言,说一个王子从小心软,听到别人说悲惨的故事就感伤“太可怕了,事情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可受不了”。后来王子的国家被盎撒匪帮屠杀,父母家人都死的极其悲惨,王子被削成人棍在街上乞讨。

有人知道王子的故事来看他,说你真是太惨了,你的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早就崩溃了。

王子正色道:不要这么讲,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乌云只有在远处才看着黑暗,当它飘到你头上的时候就不黑了。这世上没什么可怕的,向前看。

这个寓言讲的很好,我至今还记得。但是如今反思起来,其实有一点更值得人注意。

举个简单的例子,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件事情难以理解吗?

雷锋生长在旧社会,他对压迫者有血海深仇。解放以后,他对新中国的感情,是我们这代人不能感同身受的。

相反,《芳华》里的刘峰,更能满足人们庸俗的幻想。

观念和经历,是不能直接传给下一代的,只能间接。诚然,旧的思想有不好的地方,但人的特质决定了,人的观念是没法直接传递的。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雷锋和刘峰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在今天普遍的多,甚至严重的多。

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那些生活没什么压力,称得上幸福的人,却极其普遍的存在抑郁倾向。

严格来讲,不能说这些人没什么压力,只是相比较而来,他们过的确实和”惨”字不怎么沾边。

我也无意批判这些人,因为我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导,我可能至今也还是个常年抑郁的青年,只不过比一般人更坚强一些。

有人喜欢讲,苦难没有意义,苦难就只是苦难。这是完全错误的,稍微推敲一下,这种思想的前方只有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那对人生才是灾难。

还有人爱说,不要我一说自己难过,你就说谁谁谁比我惨多了。其实能说出来的不幸就不算很不幸啦。

政治思想不能传递,但是总会有政治思想。我感觉新时代的青年,比我们这代更有出息。不过传统不能丢,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实现个人幸福的关键因素。

如何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张力?应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