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警察连开八枪打死伤人烈犬,后有网友爆料该犬是退役警犬且没有伤人?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感到非常复杂和令人揪心,牵扯到许多方面,需要仔细梳理和看待。

事件本身: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场面:一只犬被警察近距离开枪射杀,造成死亡,并且可能还造成了其他人员的受伤。在这个层面上,生命消逝总是令人不快的,尤其是一条被认为是“烈犬”的动物。而之后传出的“退役警犬”和“未伤人”的爆料,更是给这件事蒙上了一层阴影,让公众感到疑惑和愤怒。

警察行为的考量:

执法安全是首要考量: 警察在执行任务时,首要的、最核心的责任是保护公共安全,包括自己和周围民众的生命安全。当面对可能具有攻击性、威胁到人身安全的犬只时,警察有权也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来制止其危险行为。所谓的“烈犬”如果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表现,对周围人员造成了实际的恐吓或威胁,那么采取果断措施是可能的选项。
“八枪”的争议: 开了“八枪”这个数字本身可能会引起公众的质疑。在许多情况下,制服具有威胁性的动物,是否需要如此多的子弹?这是否是过度使用武力?这涉及到警察的训练、武器的有效性以及现场的具体情况。例如,如果犬只在被击中后仍然具有攻击性,或者子弹未能有效制止其威胁,那么可能需要补充射击。但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连续多次射击确实容易引发公众对警察处置方式的讨论。
现场判断的难度: 我们不能完全站在事外去评判警察当时的判断。在紧张、突发的现场,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而且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警察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威胁程度,是他们做出决定的重要依据。然而,事后的审视和信息披露,则可以让公众更全面地理解事件。

关于“退役警犬”和“未伤人”的爆料:

信息来源和真实性: 这些爆料的来源非常关键。如果爆料来自可靠的、有证据支持的渠道(例如犬只的领养记录、前训练员的证词、目击者的陈述等),那么其可信度会大大增加。如果只是匿名网友的猜测,则需要谨慎对待,等待官方的进一步调查和回应。
“退役警犬”的含义: 退役警犬通常意味着它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具备一定的攻击性和服从性。但退役并不等于一定仍然是危险的。很多退役警犬在主人家中是温顺的家庭宠物。如果爆料属实,那么这只犬的背景信息就非常重要,它是否依然具备警犬的攻击性?退役后的它,是否依然被视为“警犬”而有特殊的处理规定?
“未伤人”的论断: 如果犬只确实没有伤人,这会直接挑战警察当时采取致命武力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如果事发时犬只只是吠叫、冲撞,但并未真正攻击、咬伤任何人,那么开枪射杀就很难被公众所接受。这可能涉及对“威胁”的界定问题,以及警察是否误判了犬只的意图。

公众情绪和舆论反应:

同情弱者心态: 公众往往会对弱者(在这里是可能被误解的犬只)产生同情。特别是当得知它曾是为国家服务的“退役警犬”时,这种同情心会进一步放大,并可能转化为对执行方(警察)的不满和质疑。
对警察执法的担忧: 这一事件很容易触动公众对于警察权力使用边界的神经。如果警察的执法被认为不当或过度,会引发对整个执法体系的信任危机。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两极分化: 在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各种爆料和猜测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导致舆论迅速两极分化。支持警察的会强调其执法安全;而质疑警察的则会放大犬只的无辜和警察的鲁莽。

事件可能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关注的点:

1. 官方调查: 最关键的是等待官方(通常是公安部门)的正式调查结果。这包括事发时的录像、目击者证词、现场勘查结果、以及对涉事犬只的评估等。官方的调查报告将是解开谜团、还原事实真相的关键。
2. 信息公开透明: 无论调查结果如何,公开透明地向公众解释事件的原委、决策过程和依据,是重建信任的关键。如果存在执法不当,也需要勇于承认并承担责任。
3. 关于警犬的管理和处置规定: 这件事也暴露了在警犬退役后的管理和处置方面,是否需要更清晰、更人性化的规定。如何区分退役警犬的潜在威胁和普通宠物犬?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平衡执法需要和动物福利?
4. 法律和伦理的探讨: 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动物权利、动物福利以及执法过程中使用武力的法律边界和伦理考量的广泛讨论。

总而言之, 这是一件非常敏感且复杂的事件。我们不能因为“退役警犬”或“未伤人”的爆料就断定警察一定错了,也不能因为警察的职责就认为他们的行为是绝对正确的。我们需要等待更权威的信息,理性地分析现场的证据和当时的判断依据。同时,这件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无论是在执法规范、动物管理,还是在信息公开透明方面。

希望官方能够尽快给出明确的调查结果,让真相大白,也让公众的疑虑得到解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先说一个美国的故事。

这个事很有名,知乎上被人贴过很多次。大概就是有2个黑帮青年带着一把刀夜里去闯一个19岁小寡妇的空门。小寡妇的丈夫也是混黑的,才死了不到一个月,葬礼才结束了一周。她自己独自带着一个吃奶的婴儿在家里。她听到有人在门外砸门,就打911报警:“我身边只有2把枪和一个奶娃,如果有人进门,我能不能开枪?”。接线员的回答很经典:“我不能告诉你能不能开枪,但是你可以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来保护你的宝宝”。

全程的911录音后来都被放在网上。

"I've got two guns in my hand -- is it okay to shoot him if he comes in this door?" the young mother asked the 911 dispatcher. "I'm here by myself with my infant baby, can I please get a dispatcher out here immediately?"

"I can't tell you that you can do that but you do what you have to do to protect your baby”。

然后这个小寡妇就给宝宝嘴里塞了个奶瓶,开着报警电话的免提,在2个人破门以后直接开枪,当场打死一个,另外一个受伤跑了,第二天去自首。

当然这个是个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正当防卫,在美国小寡妇肯定是没责任的,这里我想说的也不是这个,而是下面这个后续发展:

那个受伤幸存的小混混后来被控二级谋杀,有人会很奇怪,谋杀的话他杀了谁呢?因为警方认为他们策划闯入,所以他对他同伙的死负有责任,在法律上他谋杀了同伙。

所以这事只有那个狗主人有错,是应该为狗被杀负责的那个人,完毕。

user avatar

我本来只是修改了一下语句,念起来通顺一些。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鬼使神差,百度了一下。

有了一点发现。

中国警察打狗大概率要开8枪才打得死。

重庆警方处置伤人恶犬,按照惯例开了八枪。

美国警方最热爱狗,不忍伤害之,于是直接连开数枪打死狗主人

这些献花的什么意思?

难道中国警察要向美国警察学习,把狗主人拉出来直接毙了?

是这个想法不是?

我其实很诧异啊。爱狗的当真是有这个想法吗?

我觉得不妥,打死狗主人还是不太好吧?

打死伤人恶犬和打死狗主人,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做一个选择吗?

如果没有狗主人怎么办?那就随便撒着欢咬人?

真的不要打死狗主人,对此我是强烈反对的。

如果爱狗人士提出以狗主人的命换狗的命,这确实有点过了。

个人申明,打死伤人恶犬比打死狗主人妥当,人命还是比较重要。

user avatar

这件事我唯一疑惑地就是,特喵的8枪才能打死狗的枪是什么鬼枪?还是以前那个.22的弱智砸炮么?不是说因为受到太多的差评,已经开始全面更换了么?

user avatar

首先,这种事一定要尽量相信官方通报。

其次,它是狗,然后才可能是警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感到非常复杂和令人揪心,牵扯到许多方面,需要仔细梳理和看待。事件本身: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场面:一只犬被警察近距离开枪射杀,造成死亡,并且可能还造成了其他人员的受伤。在这个层面上,生命消逝总是令人不快的,尤其是一条被认为是“烈犬”的动物。而之后传出的“退役警犬”和“未伤人”.............
  • 回答
    3月26日,在巴黎19区发生的一起由法国警察开枪导致旅法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且深感不安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执法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关于警察执法尺度、少数族裔待遇、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讨论。事件经过及关键疑点:虽然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之.............
  • 回答
    加州洛杉矶发生的这起悲剧,一个男人,仅仅因为手里握着一把锤子,就被警察误认为是手持枪支,并因此身中五枪,最终不幸身亡,这无疑是一起令人心痛的事件。当我们审视这一切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都直指当前社会中一些非常严峻的挑战。首先,我们无法忽视的是,这起事件再次将警察执法过程中“过度使用武力.............
  • 回答
    美国发生的警察在处理劫持人质事件时,由于一连串的致命枪击导致人质和劫匪双方都丧生,这无疑是一个极其令人痛心和复杂的事件。要理解这样的悲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并且避免简单地贴标签。事件背景与警察的决策困境首先,要明白警察在面对人质危机时,所处的环境是极端危险和瞬息万变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无.............
  • 回答
    在街头,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在警察的枪口下,生命戛然而止。那三声枪响,撕裂了夜空的宁静,也震碎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平静。有人说,这是对社会治安的维护,是防止潜在危险的必要手段。然而,当生命的终结以如此残酷的方式降临时,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和评判?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曾经有家有室,或许也曾拥有梦想的人,.............
  • 回答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Kenosha)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枪击了非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导致了基诺沙市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 事发时间与地点: 2020年8.............
  • 回答
    如何看待网约车司机开免提接到警察电话,称车上乘客是逃犯?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网约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接到警察电话,并被告知车上乘客是逃犯,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潜在危险的场景。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提供详细的应对策略。 一、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首先,要客观看待这一情况,它涉及到多个层面:1..............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看待”任何事件,但我可以根据提供的信息,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和描述这次事件的各个方面。事件概述:近日,一则关于外卖员逆行被辅警拽倒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视频显示,一名外卖员骑着电动车逆向行驶,一名辅警上前拦截,在短暂的拉扯过程中,外卖员连人带车被辅警拽倒在地。据报道,.............
  • 回答
    关于上海警察被记大过、女子被警告的处理结果,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要全面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事件的背景和经过(根据公开信息推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细节。虽然具体的案件可能因为隐私或调查原因不会完全公开,但通常这类事件的报道会包含以下要素: 涉事人员身份:.............
  • 回答
    关于法国警方逮捕在巴黎派发健康包的学联负责人的事件,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我对该事件的详细看法:一、 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分析首先,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背景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知道: 健康包的内容与派发目的: 这些健康包具体包含什么?是简单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消.............
  • 回答
    关于美国警察骑马踩踏一名女性示威者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令人不安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审视其是否代表了美国警察的普遍执法风格。事件本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这类事件通常会涉及: 时间、地点和背景: 示威是什么性质的?当时现场的秩序如何?是.............
  • 回答
    馆陶警察手机拍摄公民车震视频外泄,并最终导致当事人公安局喝农药自杀身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触及社会底线、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这其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足以引起我们深刻的警醒和反思。事件的发生本身就构成了严重的侵犯隐私行为。 无论当事人在车内发生何种行为,那都属于其私人空间,受法律保护。作为执法人员.............
  • 回答
    关于浙江警察学院一位教师被指控在半年内虐杀三百多只动物的事件,社会各界普遍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和强烈谴责。目前,校方回应称“正在调查中”,这一回应虽然是程序上的必要步骤,但公众更期待的是一个迅速、公正且透明的处理结果。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如果指控属实,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虐待动物事件,其背后可能牵涉.............
  • 回答
    韩国警方就前首尔市长朴元淳的死因调查结果和后续处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警方在调查后认为朴元淳没有他杀嫌疑,并决定不对其遗体进行尸检,这一决定引发了许多疑问和争议。警方为何得出“无他杀嫌疑”的结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警方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根据韩国警方通报,他们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现.............
  • 回答
    法国警方枪杀中国公民事件,无疑是牵动人心的一桩悲剧。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在于它涉及到执法部门的武力使用,更因为遇难者是一名在法国生活的中国华侨,他的身份让事件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触及到海内外华人社群的神经。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事件本身的事实还原与疑问:首先,.............
  • 回答
    关于上海警察绊摔怀抱幼儿的阻碍执行公务的中年妇女一事,以及后续的处理结果,这确实是一件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当事人的行为、警方的处置方式、法律法规的适用以及社会舆论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通常这类事件的报道会提到,当时.............
  • 回答
    看到南京警察帮助美国人找回支付宝转错的1000元这事儿,我心里挺有几分感慨的。首先,这事儿本身是个挺小的事儿,1000块钱,搁谁身上都不算巨款,但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突然因为操作失误丢了钱,那滋味肯定是不好受的。而且,他还是一位美国朋友,这事儿就多了一层意思。你看,现在咱们国.............
  • 回答
    在美国,执法部门在面对持枪威胁时,有权使用致命武力来保护自己和公众的安全。这种情况下,警察的行动通常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嫌疑人的行为、潜在的危险性以及是否有其他可行的选择。当警察遇到准备掏枪的嫌疑人时,他们会面临一个极其短暂且危险的窗口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嫌疑人是真的要.............
  • 回答
    9月19日东莞警方查处的管制刀具事件,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刀具的出现无处不在,从厨房里的菜刀到工地上用到的工具刀,它们是方便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特别是那些被列为“管制刀具”的家伙们,那可就不是一般的小事了。什么是管制刀具?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到底啥是管.............
  • 回答
    南京警察帮外国友人找回支付宝转错账的这件事,真是挺让人心里暖暖的。这事儿一出来,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好几个关键词:“服务意识”、“国际化”、“中国温度”。咱们先说说这事儿本身。一个外国人在南京生活,用支付宝转账,结果不小心转错了。按照常理,这种个人之间的转账纠纷,处理起来通常是麻烦事一桩,尤其涉及到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