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警察连开 18 枪击毙人质和劫匪?

回答
美国发生的警察在处理劫持人质事件时,由于一连串的致命枪击导致人质和劫匪双方都丧生,这无疑是一个极其令人痛心和复杂的事件。要理解这样的悲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并且避免简单地贴标签。

事件背景与警察的决策困境

首先,要明白警察在面对人质危机时,所处的环境是极端危险和瞬息万变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无辜生命——也就是人质的安全。同时,他们也要应对劫匪可能采取的任何行动,包括暴力攻击或伤害人质。在极短的时间内,警察需要做出可能影响生死的判断,这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连开 18 枪”这个数字本身很触目惊心,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整个事件的细节。关键在于,在那个瞬间,警察是如何感知威胁的?他们是否认为人质面临着立即的、不可逆转的生命危险?劫匪当时是否正持有武器,并对人质或警察做出攻击性举动?每一颗子弹发射出去的背后,都应该有警察基于现场情况和训练所做出的判断。

“立即威胁”原则

在执法行动中,一个核心的原则是“立即威胁”(imminent threat)。这意味着,如果警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某人正对他们自己或他人构成即时的、严重的伤害,他们有权使用致命武力来阻止这种威胁。在人质危机中,这个标准会非常高,但也可能在瞬间被触发。例如,如果劫匪突然将枪口对准人质,或者做出任何显示他即将伤害人质的动作,警察可能就会认为他们必须在劫匪得逞之前采取行动。

误判的可能性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在高度紧张和混乱的现场,误判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压力、恐惧、信息不全,这些都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是否存在其他可以选择的、更不致命的选项?比如,能否通过谈判继续拖延时间?能否使用非致命武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事件发生后,通过详细的调查来评估。

媒体报道与公众认知

这类事件往往会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并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媒体报道有时会侧重于煽情的内容,或者只呈现部分事实,这可能导致公众的认知存在偏差。公众可能只看到了“警察杀了人质”,却没能完全理解事件发生的复杂背景和警察所面临的压力。

调查与问责

最重要的环节是进行彻底、公正的内部和外部调查。这包括:

事发过程的还原: 通过现场监控录像、目击者证词、警察执法记录仪录音等,尽可能详细地还原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证据分析: 对弹道、武器、伤情等进行科学分析,确认每一枪是如何击发的,击中了谁。
警察行为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评估涉事警察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的训练标准、部门政策以及法律规定。是否存在不当使用武力的情况?
透明度与问责: 调查结果应该尽可能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真相。如果发现警察存在违法或不当行为,必须进行相应的问责,以维护公众对执法部门的信任。

深层社会问题

这类事件也往往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警察培训与心理素质: 警察在应对高压情况下的培训是否足够?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支持来处理这些极端事件?
枪支管控: 劫匪为何能轻易获得枪支?如果社会上的枪支暴力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这类悲剧的发生概率是否会降低?
社会信任: 当执法部门在处理危机时出现重大失误,公众对警察的信任感会受到打击。如何重建和维护这种信任,是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

结论

看待“美国警察连开 18 枪击毙人质和劫匪”这样的事件,需要避免简单化和情绪化。它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涉及警察在极端压力下的决策、事件的突发性、可能存在的误判以及社会层面的深层问题。重要的是通过详尽的调查来还原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期减少未来类似悲剧的发生。任何一个生命(无论是否是人质或劫匪)的消逝,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值得我们去审视和警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对个人在公共场合持枪还是十分排斥的。

无论是立法者,还是平民都认为持枪保护公民是警察的义务。因此那个时期美国绝大多数州都是禁止普通人在公共场合公开或隐蔽持枪。

但是在1981年的哥伦比亚特区沃伦案【注1】中,美国最高法院判定:警察“未采取任何措施阻止被害人被进一步侵害”不构成渎职行为

此案震动了所有美国普通人。他们发现,当他们面临突发的人身危险时,警察可能根本指望不上。可能只有他们被杀后,警察才会以刑事案件为依据,对犯罪者进行逮捕。所以遇到危险时只能依靠自己。

更关键的是: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属于典型的案例法体系,任何案例一旦宣判,便会在一定范围内,对所有同类型案件产生法律效力,供法官作为审判依据,除非之后该案例被推翻。而引用该判例判决的案子,又会成为新的判例,进一步加强此次判决的影响。由于该案件上诉法庭是联邦高级法庭,故其案例的判决对全美国有效。

1980年时,全美50个州中,46个是严格控制枪支的,公民或者完全不允许在公共场合佩枪,或者只有经过执法机构特别批准,才能携带枪支。只有4个州是允许公民通过枪械考试后佩枪。即自由州和控枪州的比例仅为4:46。

哥伦比亚特区沃伦案发生后,到了1986年,自由州和控枪州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9:41,并持续稳步扩大。

到了1999年发生的石城镇冈萨雷斯案【注2】中,最高法再引用沃伦案的判例,认定警察无过错,并确认了“警察在提供警察服务时不对任何一名公民有任何公共责任规定下的具体责任”这一原则。

也就是说,警察职责只是对罪犯破坏法律后的进行追责,但对具体的侵害则没有任何保护的义务。警察要维护社会公平,即将坏人绳之以法,这一过程中,如果受害者有死亡或者被进一步伤害的风险,警察不会为了你特别采取行动的,除非有助于抓住坏人。

于是在2000年,自由州和控枪州的比例升到了31:9。2016年上升到了42:8。自此,美国控枪运动彻底失败。

-

-

【注1】:哥伦比亚特区沃伦案

1975年3月,两名歹徒夜间闯入了位于华盛顿特区一间公寓中,当着其四岁女儿的面轮奸了租住在其中的女租客 米里亚姆•道格拉斯。
住在楼上的另两名女租客 卡洛琳•沃伦 和 琼•托利弗 被楼下的惨叫声惊醒,两次拨打911求助。其中一次警察到门口敲门发现没人应答就离开了,另一次根本没有出警。最终导致三名女租客被两罪犯轮奸持续超过14个小时。
三人对警方发起诉讼,起诉警方在此次事件中没有采取保护被害人的行为渎职。然而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在1981年以4:3的微弱优势票数驳回了上诉请求。同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决定对本案不予受理。

-

【注2】石城镇冈萨雷斯案

1999年某日,杰西卡·冈萨雷斯 的前夫西蒙闯入杰西卡家中劫持了其三个女儿。杰西卡多次报警,甚至亲自到跑警局报警。但直至西蒙被击毙,警察都没有做出任何试图保护孩子的行为,导致三名孩子死亡。
杰西卡将警方告上法庭,但法院依据1981年的案例驳回了诉讼。在其后,杰西卡虽然获得了部分胜诉,但当上诉到最高法庭时,最高法院作出了维持原判的判决。
user avatar

别报警,否则警察就会来撕票。

user avatar

这有啥的

2014年7月16日在斯托克顿发生的银行抢劫案,3名持枪劫匪挟持3名女性为人质,驾驶一辆SUV逃离,警匪追逐约100公里,最高时速达每小时190公里。在追逐过程中,32名警员一共开了600多枪,车中人质米斯蒂·霍尔特·辛格身中10枪当场丧命。另外2名人质或跳车或被摔出车外而保住性命。劫匪毫发无伤

2012年11月29日,蒂莫西·拉塞尔和梅丽莎·威廉斯驾车经过克利夫兰警察局门前时,汽车因为发动机逆火发出爆鸣声,当时警察误以为是枪声,随即对这辆车展开追捕。在这辆车停下来后,共有13名警察向车辆开枪,他们在不到10秒的时间里共向车内开了137枪,导致车内两人中弹身亡。事后却发现,拉塞尔和威廉斯并没有携带任何武器。在拉塞尔和威廉斯的汽车已经完全停止移动、警方已经排除两人“具有威胁”之后,警官布莱洛又透过挡风玻璃向车内连开了15枪。。。

user avatar

并没有什么问题。

美国警察捍卫的是美利坚法律,没有义务为公民安全负责。

user avatar

看了一下其他答案,原来涉案的是LAPD啊。

那就不那么意外了。

毕竟LAPD在历史上是被打出过心理阴影的:

这视频推荐你们了解一下。

=====

希望国警察从来就没有为人民服务和保护人民的职责:

你以为谁都和中国公安一样被刁民和网民前后夹击么?

对人家希望国警察而言,唯一的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也就是某些人口中的维稳。

当你被歹徒劫持成为人质的时候,你就已经成为麻烦的一部分了,吃一梭子皿煮花生米到上帝那儿忏悔一下有什么问题(滑稽)?

user avatar

LAPD这次超烂的。美国警方不像中国警方,中国警方是一个整体,公安部强力领导。而美国警方你要看他是哪的,这次反人质的可是大名鼎鼎的LAPD,洛杉矶警察署,LAPD是啥?美国警方第一支特警队SWAT就是LAPD成立的。美国有电影电视涉及到警察的,多数是LAPD,这是美国最大的警察署。

我看了报告,这次警员应对超烂的。

刚开始的时候,歹徒根本没有劫持人质,一手刀,一手折凳。。。。

然后就是大叫:放下武器!无视。。。

之后就开火了,注意这时候还没劫持人质。打的是非致命弹,就是小钢珠。。。。被人家用折凳挡下来了。

然后才有了劫持人质,18枪反人质。。。。。

这根本不是什么美国警方优先杀人质,根本就是业务水平太差。。。。。

user avatar

美国就是一个警察国家。

美国为什么死刑少?因为【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死刑”发生在街头上,直接由警察宣判并执行掉了

user avatar

美国警察还有比这更离谱的。

2017年,佛罗里达州,一名28岁的当地女性准备用手枪自杀。警方出动特警组,破门闯入她的公寓,为了防止她伤害自己,准备阻止她自杀。

但是,当特警在公寓与她相遇后,发现她手中持有手枪,于是二话不说,赶在女子自杀前成功将其击毙。

美国警察这种操作,正常人真是想都想不到啊。


2018年11月11日凌晨,美国一名黑人保安制服歹徒后,被随后赶到的警察击毙。尽管在开枪前民众高呼他是保安。

黑人保安制服歹徒,却被警察击杀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6004072255172608

警察杀保安谜之操作。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9246879871287296

警察一:你们的人质已经被我们警方击毙,如若再不投降,我们一起击毙。

警察二:讲道理,我是觉得被捅一刀会很痛苦,我才选择开枪的。

警察三: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我还以为是在打CF呢。

看完视频,要不是发生在美国,我还以为是卡扎菲被处决的视频呢?

user avatar

如果你在美国遇到劫匪,给你下面忠告:

  • 别报警,别BB,别犹豫,赶紧掏钱,迅速离开。
  • 万一哪个SB路人帮你报警了,而劫匪在你送上钱后还不放你走。别BB,别犹豫,你要赶在警察到来之前把劫匪KO,否则你有被连轰18枪丢掉小命的危险。
  • user avatar

    警察做出选择终究为的是自己,保命也好,保住饭碗也好,保住名声也好,甚至保住自己的一份信念也好,我们不用把他们想得太高尚无私,但是也不需要把他们想得太龌龊。

    我尝试剖析他们的行为,其实最终关心的是群众在那种情况下如何保命,所谓知己知彼也。并不是我不参与对警察的口诛笔伐那就是对警察洗地。大家都上了知乎了,看问题的态度方式不能停留在贴吧和微博非黑即白的层次(比喻)。

    原答案:

    纽约邮报等大型媒体在报道时都着重引用了警察局长一段话:“Perez began to cut the innocent bystander's throat with a knife. That's when three officers shot at Perez to stop his actions and prevent him from killing the hostage”。局长说歹徒是当着警察面开始对人质割喉。

    如果局长所言属实,那么警察当时面临三难抉择:是保持僵持,但是人质当着警察面被杀呢;是马上撤退找增援、谈判专家和狙击手,但是人质可能在警察背后被杀呢;还是冒险对歹徒进行爆头,但是人质有可能被警察误杀呢?

    其实选项一迟早会变成选项二和三,因为没有警察能忍受人质死在自己面前。而无论是选项二还是三,只要人质死了,舆论就有一千种方法钉死警察。

    我们可以预见,任何一个选择警察都大几率要被钉到耻辱柱上。正如那个局长所说:这种情况是每一个做警察的噩梦。

    很明显是当时有一个警察率先作出了冒险击杀歹徒的抉择。因为对枪法有自信?因为沉不住气?因为人质的惨状?还是因为其他我们暂时不得而知。而一旦一个警察做出选择(打出第一枪),其他的警察必然作出相同选择。既然要决定冒险打死歹徒,那就要他速死,让他没有机会反扑人质。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枪是会打偏的,歹徒是会动的也会拿人质挡枪的,不同人体和人体部位对子弹的耐受性是有巨大差异的。

    最后的结局是歹徒身中多枪当场毙命,人质身中两枪送院不治。


    那警察怎么样的应对才是正确的,合法合理的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以下另一个话题的回答。

    国情国法不一样,警察会做出的反应就不一样。美国是否对警察保护过度?以中国作为标准的话,美国的确是对警察保护“过度”。

    无论中国美国的警察,是个人都不想死,不想蹲监狱,不想丢饭碗,不想一辈子升不了职。但是在不同的体制下,为此而作出的做出的决定明显不同。


    注意,阅读理解(敲黑板),这里要考:我没有要对比中国美国哪里的做法比较正确,我要突出的是在不同体制影响下,警察在不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下趋利避害的必然性。


    而这种必然性,既然你知道了,就会知道警察在什么情况下很大几率会采取什么行动。比如像高票回答那里引用的追车事件,我们再遇上会懂得:赶快立刻马上滚下车!如果你不想和歹徒死一块儿!


    最后就做个不靠谱的总结吧:以后在美国被劫持了,第一要祈求歹徒不要当警察面作死;第二要祈求你比歹徒命硬。

    user avatar

    每一颗美国警察射出的子弹,都是最好的移民广告。
    比如高票老刘引用的国外新闻2014年斯托克顿事件
    美国警察那可是瞄边大师,600发子弹,3个人质,其中一个中10发,平滩给其他人质,每人仅中弹3发多。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人质,中弹概率仅仅百分之0.5哦~多安全。
    对了,劫匪毫发无损。这瞄边水平,我想起一个人,如上图。
    为什么我说每一颗子弹都是最好的移民广告呢?要是你看不惯某人,在中国你只能玩阴的,拿把刀都能拘留你。
    但是在美国,你就算把他劫持了,美国警察子弹打中你的概率是比打中他要低的。

    战斗民族看了会沉默,isis看了会流泪啊。

    不过。。就美国这么个民风淳朴赛哥谭的地方,得先掂量下自己成为劫匪的概率和被劫的概率。。
    在中国,弱者可以闹,可以吵,可以撒泼,可以打滚碰瓷。但是但在美国如果还玩这套,估计子弹不招呼劫匪,只招呼撒泼的了。所以对于解决中国那些碰瓷的熊老人问题,带他们去美国开展下业务,估计就能改造好了。。。。因为真开展碰瓷业务的已经接受了不少于10发的子弹洗礼,被美式达尔文主义淘汰了。
    啥?残忍?这叫自由,美式自由懂不懂?这就是美国方式诠释“生命诚可贵,子弹价更高,若为自由故,生命随便拋”。
    冤枉?去华尔街游行呗,然后起诉,就你那点律师费,人美国警察可进不去。

    总之,美国的空气真是香甜,第一口自由的味道,第二口是你血液的血腥味,然后是硝烟,火药味。如果你能活下来,还有律师费的铜臭味,以及华尔街游行现场的烟雾弹味。


    更新,我又有一个发现,美国警察的教材可能是《脊髓蛙》

    据家属称,这六名警察在拉雷多市的一座路边餐馆外向这名男子总共发射了80发子弹。家属还向媒体透露,死者的面部遭到重创,几乎难以辨认。
    警方发言人乔·E·巴扎(Joe E. Baeza)表示,上述六名警官到达现场后,持续开火约有5分钟,不过他并不能确认总共发射了多少发子弹。
    当家属们看见尸体的时候,就放弃了土葬的想法。
    加尔扎被击中多处,表姐马丁内兹很难过:“他的脸部都完全无法辨认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