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弗洛伊德案宣判,跪杀弗洛伊德的警察被判谋杀,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弗洛伊德案宣判:正义的天平是否真的倾斜?

2021年4月20日,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陪审团对前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以“二级非故意杀人罪”、“三级谋杀罪”和“二级过失杀人罪”三项罪名进行定罪,这无疑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跪杀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其影响早已超越了法律本身,触及了种族歧视、警务改革以及社会公平等诸多敏感议题。那么,这场备受瞩目的审判究竟意味着什么?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注?

一、 判决的意义:一次迟到的正义与警醒

首先,肖万被定罪,即便不是最高级别的“一级谋杀罪”,也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进步。这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使是执法人员,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滥用职权、草菅人命的行为终将受到惩罚。对于弗洛伊德的家人和许多抗议者而言,这是他们为正义而战多年来一次至关重要的胜利,是为无数遭受不公对待的非裔美国人讨回公道的一部分。

这场审判的意义更在于其所引发的广泛社会反思。弗洛伊德事件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唤醒了美国社会对于系统性种族歧视和警暴问题的深层认知。陪审团的判决,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民众的呼声,也给了那些长期以来感到被边缘化和压迫的群体一丝希望。它表明,公众的压力和持续的呐喊,能够对司法体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二、 细节之处显真章:审判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要真正理解这次宣判的份量,我们必须关注审判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细节:

证据的压倒性: 检方提供的证据异常充分,尤其是那段被广泛传播的视频,清晰地记录了肖万如何长时间将膝盖压在弗洛伊德的颈部。医疗专家的证词也证实了肖万的行为是导致弗洛伊德死亡的直接原因。陪审员们有机会亲眼目睹了这一令人心痛的过程,也听取了多位证人的证词,包括目击者、警察同事、医学专家以及弗洛伊德的亲友。这些证词共同指向了一个事实:肖万的行为超出了合理的执法范围,并且完全可以避免。
证人的勇气: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证人,包括一些来自警界的同事,都勇敢地站出来作证,指出了肖万行为的不当。其中,前警官麦克道尔(Genevieve Hansen)的证词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她作为急救人员,曾多次要求肖万停止,但被拒绝。她的证词不仅揭示了现场的紧迫性,也反映了警队内部对于过度执法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担忧。
陪审团的组成: 陪审团的成员组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判决结果。尽管最终的陪审团构成并未完全公开,但据说其中包含不同种族和背景的成员,这有助于确保判决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社会的多样性,也更容易让判决获得更广泛的接受度。
罪名的选择: 检方最终选择了“二级非故意杀人罪”、“三级谋杀罪”和“二级过失杀人罪”这三项指控。其中,“二级非故意杀人罪”是指在没有预谋的情况下,因鲁莽行为导致他人死亡;“三级谋杀罪”是指行为人意图制造危险,但并未直接意图杀人,而其行为导致了死亡;“二级过失杀人罪”则指因疏忽大意导致他人死亡。选择这些罪名,意味着检方需要证明肖万的行为是鲁莽、危险的,并且直接导致了弗洛伊德的死亡,但可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预谋杀人的意图,因此选择了一个更可能获得定罪的罪名范围。

三、 判决之后:挑战依然严峻

尽管肖万被定罪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这绝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我们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量刑的公正性: 肖万的最终量刑,将在6月宣判。虽然他可能面临最高40年的监禁,但实际判刑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公众希望司法系统能够做出一个既能体现正义,又能起到警示作用的量刑。
其他涉事警官的命运: 与肖万一同在场的另外三名警官(图•塔欧、托马斯•兰恩、亚历山大•金)也被控共谋罪名,他们面临的审判将是下一次的焦点。他们的命运,以及检方是否能够成功定罪,将直接影响公众对于司法体系公正性的判断。
警务改革的进展: 弗洛伊德事件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国内关于警务改革的讨论和行动。然而,改革之路漫长而艰难。许多人担忧,这次判决是否会成为一次性的“事件管理”,还是能够真正促使警察部门改变其执法方式,例如加强对过度执法的制约、改进培训机制、解决系统性种族歧视等。例如,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讨论和实施一些改革措施,如限制颈部约束、增加社区警务等,但这些改革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
社会分裂与和解: 弗洛伊德事件和随后的抗议活动,也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分裂。在某些群体中,对这次判决的反应可能存在分歧,有人认为这是民主的胜利,也有人认为判罚不够严厉。如何弥合社会裂痕,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对话,仍然是摆在社会面前的重大挑战。
其他类似案件的追责: 弗洛伊德案件的宣判,也可能激励更多曾经遭受不公的人们勇敢地站出来。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是否有其他类似案件能够得到公平的审理和公正的判决。如果这次判决仅仅是个案,而未能触及更深层的系统性问题,那么“正义”的口号将难以令人信服。

结语:

肖万被判谋杀,无疑是乔治·弗洛伊德案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它承载了许多人的期待与希望。然而,我们不能就此止步。这场审判所揭示的深层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深刻的反思和不懈的努力去解决。真正的进步,不仅在于追究个别责任人的罪责,更在于能否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有尊严的社会。未来的路还很长,唯有保持警惕,持续发声,才能让“弗洛伊德们”的悲剧不再重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92年罗德尼金事件,几乎和这次弗洛伊德事件如出一辙

同样是警察针对非裔暴力执法,同样是被拍到执法镜头,同样是全世界大面积传播,同样是从无罪改判有罪,同样是巨额赔款。

甚至1992年后续还引发了洛杉矶大骚乱,震惊全世界,时任总统老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和今天的拜登哈里斯一样出来抨击

然后呢?

除了非裔继续游行和零元购,少数族裔有任何后续解决方案吗?

除了把拳打脚踢改成跪杀,警察群体有任何反悔和改正吗?

除了出来流泪发言和宣扬爱与和平,政客们有任何可执行政策吗?

事实上不止1992年,1965年瓦茨暴乱也是一样,每隔30年就有一次种族问题引发的大暴乱,每隔10年就有一次种族问题引发的小骚乱,每年都有不同情形的种族问题引发的游行。


这次安克雷奇中美会谈的时候,美方一直在说“我们能直面问题,这就是美国成功的神奇配方”

我觉得送他们一句中国名句吧:

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user avatar

比较值得关注的细节在于,二级谋杀也成立了,不仅是三级谋杀。

两者有啥区别呢?得看大明律 609.195 条。

三级谋杀,主观层面不需要达到「故意」,如果一个人在具有恶意的思想状态下,从事具有显著危险性质的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就构成三级谋杀。

而二级谋杀,原则上主观层面需要具备故意(有一种特殊情形,就是从车上开枪向路边扫射推定为具有故意,和本案无关)。

另外,美国法律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谋杀构成要件,所谓的 Felony murder rule: 当一个人正在进行另外一项重罪(felony)级别的故意犯罪时,同时导致他人死亡,那么就可以成立谋杀 (murder),而非过失杀人(manslaughter)。

本案中,由于警员 Derek Chauvin 是在进行另外一项重罪级别的暴力犯罪(暴力袭击)的过程中杀死的弗洛伊德,所以触发了 Felony murder rule,导致二级谋杀成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能够和过失杀人同时成立 -- 陪审团不需要确认存在故意,也能成立二级谋杀,和过失杀人不矛盾。

另外,在四月初的庭审中,也有专家证人就弗洛伊德死因作证,结合尸检报告给出了专家意见,表示其并非死于吸毒过量。专家证人Andrew Baker 表示,警员对弗洛伊德的颈部所进行的压迫(neck compression)导致其心跳骤停,这也排除了一条重要的潜在合理怀疑。

在最初的起诉状中,可以看到,检方瞄准的是三级谋杀:

起诉状强调,在警察所接受的训练中,就强调了用跪姿限制他人自由活动是本质上具有危险性的行为,特别指出了警员使用膝盖压迫他人颈部 8 分 46 秒之久,在死者不再反抗后依然压迫了 2 分 53 秒这一事实。

可以看到,检方一开始目标定的不高,能证明跪压具有危险性且不具备正当理由就够了。但随着进一步调查和社会舆论的发酵,检方修改了起诉状,增加了二级谋杀的指控,和三级谋杀并列提出(从程序的角度这样操作是可以的,提出不同等级的指控让陪审团逐一判断是否成立。)

陪审团说:哦,这不是单选题啊,那我都选。

于是,二级谋杀、三级谋杀、过失杀人全都成立了。

值得一提的是,弗洛伊德案的陪审团中,有六名黑人、四名白人和两名混血,少数族裔的比例在刑事案件中算比较高的,不确定这一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判决。

从量刑的角度来看,法院在这种情况下只会根据二级谋杀的罪名量刑,毕竟只有一个行为,不涉及数罪并罚的情况(美国刑事诉讼中,可以一个行为成立多个罪,在宣判的时候不发生吸收,在量刑的时候再吸收)。

法官和陪审团各有分工,陪审团定罪,法官将择日宣布量刑,明尼苏达是没有死刑的,二级谋杀法定最高刑期 40 年,考虑到被告人没有过往犯罪记录,可能判不到这么多。

有一说一,在当前种族矛盾的大环境下,监狱,对于这名警察来说,算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了==

user avatar

首先,这应该是个公正的判罚,但是最近来看美国警察的习惯没有丝毫的改正,美国警察系统的粗暴执法钓鱼执法能够扭转依然遥遥无期。

其次,民主党执政多年依然没有对此推动过有效改进,一方面是因为警察系统与地方司法系统很难进入。另一方面,民主党精英和财主们自身是收益于这种高强度执法保护的。所以往往也是口头反对实际支持。

所以这次判罚,更接近于阻止了在美国这个热油锅里点上水,而把热油锅降温的事情,拜登和民主党也没这兴趣。

user avatar

我相信,在美国公正的司法判决下,杀害弗洛伊德的警察一定会受到处罚,还美国人民群众一个公道和给家属2700万美元,美国从此以后警察会公正执法,不再进行种族歧视,所有的说唱族都能生活在法制的环境中。


这次判决一定能让美国迷途知返,重新调整方向,所有种群(除了亚裔)能够大团结,共同面对困难,一起抗击疫情,恢复经济正常运转,那个熟悉而又强大的美国,将会正式回归。


美国从阿富汗撤出军队,结束这二十年无谓的反恐战争,弗洛伊德案件之后,美国再无不公。特朗普所代表的邪恶势力一定能被摧毁,美国一鼓作气,定能实现拜登的伟大理想:在任期间,绝对不会让中国超越美国。


这下子中国要小心了,因为美国已经王者归来,它从世界第一强国,回到世界第一强国,期间虽然中国从来就没有超越美国,但是如果美国再继续这样下去,中国超越美国就是拜登任期内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拜登任期按照历史规律是低于四年,因此拜登的任务很艰巨。


一个团结的美国在向我们走来,说出来你们可能会吓尿,只要美国一认真起来,就会整天打牌,打嘴炮,世界舆论现在被美国控制,只要美国认真打嘴炮,中国恐怕会被烦到无法在拜登任期内超越美国,因为要整天忙着防御舆论战,外交部官方媒体天天加班加点,心力交瘁,超越美国只能在2025年之后了,哎,可惜。

user avatar

不要说种族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中国可以把连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连根拔起,可见思想的禁锢与踌躇不是拒绝改变的理由。

美国将白人至上奉为至理,即使到了现代也不过是在歧视的外表下勉强包了一层平等的外衣。特朗普的上位便是这种畸形矛盾喷涌的体现:白人至上主义者在虚伪的外表憋了太久,而特朗普主动站出来成为了他们的喉舌。

至于拜登,手段并没有多高明,只要是特朗普没有做的,那我便做,特朗普做了的,我便反着做。他就像一个修补工人一样,将本来破掉的包装纸打上一个又一个的补丁,让先前的暴于荒野的歧视从现实回到阴暗。

即使弗洛伊德的家人得到了赔偿,即使跪杀凶手被绳之以法,但一个个例并不能改变美国的整体思想,一个案件无法扭转人种之间的不对等,治标不治本罢了。

钱是统治阶级的施舍,罚是对黑人群体的交代,拜登要的是息事宁人、声誉以及对特朗普残余势力的打压,并不是真的想要制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灯塔社会。

我相信不用等到“黑命贵”结束的那一天,就会有其他白人警察继续“黑命跪”,黑人的命贵在死后的价钱上,而不是生前的意义上。

对于始终在种族平等问题上修修补补的美国来说,只有从下而上的彻底革命,才有颠覆这一思想的可能,否则,美国平等永远只会是统治阶级和政客口中拉选票的工具以及各路公知恰饭的手段。

user avatar

“迈向正义的巨大一步”?别扯了!

去年,美国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而死的案件,点燃了美国近些年来最猛烈的反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抗议浪潮。

而随着“跪杀”弗洛伊德的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当地时间4月2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法院被12名陪审员一致认定有罪后,不少美国媒体便纷纷打出了“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判决”的说法。美国总统拜登更宣称这一对肖万的定罪将是美国迈向公平正义的“巨大一步”。

但也有不少美国黑人对这种丧事喜办早已无感,因为白人警察因为谋杀黑人而被定罪的案子在过去几年也曾有过几起,也曾被美国媒体热烈地炒作过,可一切却并没有被改变。

这不,就在肖万被定罪的同时,美国又有一名15岁的黑人少女,被警察枪杀了……

从来自美国社交网站“推特”上的众多贴文来看,就在今早“跪杀”弗洛伊德的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被陪审员认定有罪之时,在一些美国媒体一脸“高潮”地宣称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审判”之时,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名还未成年的15岁黑人少女,却惨死在了警察的抢下。


“今天,我们又能再次呼吸了”,在肖万被定罪的消息传出后,弗洛伊德的家人这样感叹到。

可对于俄亥俄州那名未成年的黑人少女来说,她已经永远无法再呼吸了。


更别提,就在几天前肖万被审判期间,就在他被审判的法庭附近,还有一名黑人——20岁的丹特·莱特——不明不白地就被一名白人警察枪杀了,理由竟是“警察太紧张拔错了枪”……

而除了莱特,还有63人在肖万被审判的这21天里被美国警察枪杀,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像黑人这样的有色人种。


所以,面对美国媒体对弗洛伊德案的“重要性”和“历史性”的煽情炒作,面对拜登那套早就被比他更会“表演”、还顶着“美国历史上首个黑人总统”光环的奥巴马说过的陈词滥调,不少早已看透了美国社会种族主义本质的黑人民众和他们的支持者,对于肖万如今被定罪的事情,便一点也不激动。因为他们知道肖万的定罪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


即便有人为肖万的定罪而落泪,他们说,这也并不是欢庆的泪水,而更像是一种矛盾的泪水:一方面弗洛伊德个人的死得到了告慰,可另一方面美国对于黑人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却仍然没有被改变,很多人仍然要在其中挣扎。


在美国年轻人中人气很高,却一直被美国精英统治阶层排挤,只能一直沦为美国政坛“秀包容自由”的“吉祥物”的美国民主党籍左翼政客伯尼·桑德斯,也对肖文被定罪一事泼了冷水,称“这场庭审只是让肖文为他的罪行负责了,却没有给弗洛伊德带来正义。”

桑德斯认为,只有当对有色人种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这些导致弗洛伊德等人不断被侵犯人权的祸根被清除,才有真正的正义可言。


可这真正的正义,远比宣判一个白人警察难太多太多太多了。

去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曾经刊发过一组关于弗洛伊德成长经历的报道,名为“弗洛伊德的美国”。


这组系列报道详细记录了这位出生在美国这个所谓的“自由民主”和“崇尚人权”国度的黑人男子,是如何被贫困、教育上的不公和造成这一切的美国系统性的种族主义问题所扭曲,从一个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希望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或优秀运动员的的少年,成了在毒品、小偷小摸与监狱的牢房之间反复徘徊、并染上了抑郁等多种精神疾病的“病人”。


这组报道还揭露了美国的私人企业通过与地方监狱系统“合作”,从像弗洛伊德这样的黑人身上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却并没有给他提供任何走出这种困境的机会。而美国的警察对于像弗洛伊德这样的黑人的遭遇也没有同情,反而是在利用他们的困境而不断通过逮捕他们,甚至编造证据逮捕他们,来提升自己的业绩。


不过,在这组报道中,最令人无奈与感叹的是,虽然美国官方宣称美国已经在数十年前就废除了“种族隔离”政策,可《华盛顿邮报》在2018年一篇调查报道却发现,在美国许多地方,黑人和白人的居住区仍然呈现出“种族隔离”式的特点。


《华盛顿邮报》认为,这种“种族隔绝”令发展和上升的机会与空间,被隔绝在弗洛伊德生活的贫困以及教育资源困乏的黑人社区之外。


甚至直到今天,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更别提美国拜登当局虽然在去年总统大选时说要改变美国的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可根据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网的报道,拜登当局看起来并没有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清晰方案。


所以,将给一个白人警察定罪说成是“美国迈向公平正义的巨大一步”,不仅言过其实,更给人一种丧事喜办的感觉。

最后,美国NBC新闻网在2019年的一篇报道显示,在2005-2019年,像肖文这种因为杀害黑人而被裁定谋杀罪成立的警察,在美国有35个。

虽然比起每年死于美国警察枪下的900-1000多个亡魂来说,这35人很少很少,可按照如今美国媒体炒作和抬高肖文被定罪一案意义的口吻来看,这35个人的案子恐怕每一个也都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中重要的审判”了。

可2020年时,弗洛伊德还是死了。

user avatar

这次宣判是持续一年的“黑命贵”草草收尾,先把黑锅给德雷克.肖万背上,平息一波愤怒。为了美国社会的安定,肖万同志背上用刑期为美国服务的重任,肖万服刑是千万家庭幸福的保证。

因为是按二级谋杀罪定罪,二级谋杀罪属于临时起意,非故意杀人,那么肖万同学上诉,有可能就是轻判,因为很多警察杀人都被叛二级谋杀,然后上诉获得轻刑。

后面的花式操作就有很大操作空间,不过下一波咱们操作就不知道走向了。

可关键问题是,美国社会没有改变,黑人依旧是让人恐惧的族裔,任何人在一个无人的胡同里看见黑人,本能的都会掏出钱包或者逃跑。

警察看见黑人,依然会本能掏出抢,一切都没有改变。

黑人们什么都没有,他们脑袋里已经被媒体灌满了美国主流文化与语言,除了肤色之外,他们没有凝聚力可言,他们永远都被简单粗暴的理念牵着鼻子走,这一次黑人暴乱,他们被简单的愤怒刺激上街头,口号是“黑人的命也是命”。

仔细想想这个口号不是革命,不是推翻非人的白人社会,而是一种祈求,乞讨,一种向主流文化乞讨权力口号,每个人愤怒的喊着口号。

但是没有知道,主流社会的规则里,尊重从来不是去要来的,而是要用自己努力来争取来的。

黑人们没有人去努力在这里争取地位,而是在底层里摸爬滚打,哪怕去拼命,去杀人,也不肯通过教育途径改变社会地位与工作机会。

结果这场暴乱,本质是部分底层人民希望获得公平对待行动,但是却变成部分群体或者尊重的行动。

看这次黑人暴乱,就是被主流媒体牵着鼻子走,没有人站出来凝聚黑人,因为他们没有独特的文化来凝聚黑人,他们内里抛去肤色,就是主流最底层那群人,他们和底层红脖子一样,被主流社会踩在脚底下,但是自己却不知道,没有枪杆子的怒吼,和笼子待宰羔羊的吼叫没啥区别。

他们以为这个国家标榜的自由普世皆可,可是有人群在的地方,规则永远大于自由。他们以为的自由,只是继续让他们一盘散沙的工具。

21世纪对国家的要求已经不是简单的封建统治标准了,没有独特文化为凝聚的黑人,再教育的底层沉沦,他们可以治理一个国家,只是不是一个21世纪的国家。

除非当他们有自己独特凝聚在一起的时候,然后群体掌握新世纪的知识体系,才能治理一个现代化国家。

而这次审判里,黑人精英们就是愤怒说着不公平,但是他们早就被收买,说不公平后,依旧故我,没有人带领黑人们通过系统性教育,改变群体命运,没有,以后估计也不会有。

肖万抗下所有而已,几年后谁还记得他,谁还在意他。

user avatar

接下来白人警察会彻底报复,又有不少亚裔要死了。

记得懂王政府是如何给白人警察洗地的吗?说是中国挑起了美国种族矛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弗洛伊德案宣判:正义的天平是否真的倾斜?2021年4月20日,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陪审团对前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以“二级非故意杀人罪”、“三级谋杀罪”和“二级过失杀人罪”三项罪名进行定罪,这无疑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跪杀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这一令人震.............
  • 回答
    2023年11月,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家人与明尼阿波利斯市政府就“跪杀”案达成和解,市政府同意支付2700万美元赔偿。这起案件之所以能够达成如此巨额的和解,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法律和政治背景。案件背景:2020年5月25日,非洲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被白人.............
  • 回答
    弗洛伊德事件的2700万美元赔偿,无疑是一个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震动和深远影响的事件。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续效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弗洛伊德家人获得赔偿这个事实本身来看: 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经济价值: 2700万美元是一笔巨款,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然而.............
  • 回答
    关于美媒公布长达半小时视频,声称“弗洛伊德事件反转”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需要强调的是,“反转”的说法本身在很多严肃的媒体和法律分析中是受到质疑的,并且弗洛伊德案件的定罪是基于多方证据的综合判断。然而,为了更详细地回答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解释为何会出现“.............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 回答
    关于美国将于“9·11”20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阿富汗自身、地区地缘政治、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等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对阿富汗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和最受关注的影响。撤军将深刻地重塑阿富汗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格局。 塔利班.............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的文章,无疑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观察和逻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理解这篇文章的“标题即论点”:标题“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China no longer resp.............
  • 回答
    “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美国光环”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青年心中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光环”到底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