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被警察跪杀的弗洛伊德,家人获赔2700万美元?这对美国日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回答
弗洛伊德事件的2700万美元赔偿,无疑是一个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震动和深远影响的事件。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续效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从弗洛伊德家人获得赔偿这个事实本身来看:

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经济价值: 2700万美元是一笔巨款,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然而,对于失去亲人的痛苦,尤其是在这样一种令人发指、公开的暴力执法事件中失去亲人,金钱永远无法填补情感的空缺。这笔赔偿更多地是为了表达一种官方层面的歉意、承认责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受害者家属遭受的巨大精神和物质损失进行补偿。
对执法部门的警示作用: 如此巨额的赔偿,对于美国各地的警察部门而言,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它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不当执法、过度使用武力,特别是针对少数族裔的歧视性执法,将带来沉重的法律和经济代价。这会迫使执法部门更加审慎地对待每一次执法行动,重新审视其培训、规章制度和问责机制。
对社会公正的体现(部分): 在很多支持者看来,这笔赔偿是社会正义得以伸张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表明,无论一个人的身份如何,生命都是宝贵的,任何形式的非法侵害都应受到追究。对于那些长期以来在执法系统中感受到不公待遇的群体来说,这是一种迟来的慰藉和肯定。

其次,这笔赔偿对美国日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将是多方面且复杂的:

1. 对警察改革的推动:
加速改革进程: 弗洛伊德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抗议浪潮,2700万美元的赔偿是在这种巨大社会压力下的产物。这笔赔偿会进一步强化要求警察改革的呼声,促使更多地方政府和立法机构加快推动相关改革措施的出台,例如限制“不拒绝逮捕”原则、加强对警察行为的监督、改进培训内容(如增加去升级化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训练)、以及推动对涉事警员更严厉的惩处机制。
“取消警察”还是“改革警察”的辩论: 尽管赔偿可能强化改革派的立场,但它也可能加剧“取消警察”(Defund the Police)和“改革警察”之间的辩论。一部分人会认为,即使赔偿了,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彻底改变警务模式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改革是更现实可行的途径,巨额赔偿可以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而非终点。
对警员士气和招聘的影响: 巨额赔偿和持续的社会压力,可能会对现有警员的士气产生负面影响,让他们感到不受信任和支持。同时,这也会增加警务工作的风险和责任,可能导致一些人不愿意加入警队,或者导致一些资深警员提前退休,从而影响到警队的稳定性和招聘。

2. 对司法和法律体系的影响:
提高对不当执法的法律门槛: 类似的案件未来可能会面临更高的法律赔偿预期。法官在审理涉及警察不当执法的案件时,可能会参考弗洛伊德案的判例,这无疑会增加地方政府和警察部门的财政负担,也可能促使他们更主动地预防和纠正不当行为。
加强对“免责”的挑战: 长期以来,警员在执法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豁免权”。弗洛伊德案及其后续的巨额赔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这种“免责”光环,让公众和司法部门更有信心去追究警员的个人责任,以及他们所属机构的连带责任。
民事诉讼的增加: 弗洛伊德案可能会激励更多因警察不当执法而受到伤害的个体或家庭,通过民事诉讼寻求正义和赔偿,从而增加各地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数量。

3. 对种族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持续影响:
提升公众对系统性种族歧视的认知: 弗洛伊德事件及其赔偿,让美国社会更深刻地认识到,种族歧视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根植于社会结构和执法体系中的系统性问题。这笔赔偿,虽然是针对个体,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对这种系统性问题的控诉和反思。
推动其他少数族裔的权益运动: 弗洛伊德事件的广泛关注和一定程度的“成功”,可能会鼓舞其他遭受不公待遇的少数族裔群体,让他们更有勇气和动力去争取自身的权益,推动更广泛的社会变革。
政治层面的持续影响: 弗洛伊德事件已成为美国政治辩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警务改革、种族平等议题,将继续在选举周期中扮演关键角色,影响选民的投票倾向和政客的政策主张。2700万美元的赔偿,无疑会成为讨论这些议题时一个常被提及的例证。

4. 对社会信任度的影响:
修复与重建: 巨额赔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执法部门和政府试图修复与社区信任关系的一种尝试。承认错误,并付出经济代价,是重建信任的第一步。
信任的脆弱性: 然而,信任的重建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如果后续的改革措施不力,或者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笔赔偿的积极效应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加剧公众对执法机构的“不信任感”已根深蒂固的认识。

总而言之,乔治·弗洛伊德事件中的2700万美元赔偿,不仅仅是一笔交易,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节点,更是推动美国社会朝着更公平、更公正方向迈进的催化剂。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多维度、长期性的,既有积极的改革动力,也可能伴随着社会内部的摩擦和阵痛。美国社会如何消化这笔赔偿,并将其转化为实质性的、可持续的变革,将是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值得持续关注的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挺多人觉着这笔钱挺多的,这是不了解美国的赔偿体系,这笔钱不会一次性的给予弗洛伊德的家人,当地市政府有没有这笔钱都是两说,这个会附加很多条件,比如要求其家人撤回一切现有上诉,放弃一切未来的追溯权利,未来不得为此事而接受媒体采访,不得..........

反正就是一堆条件附加在协议里,先骗你签了再说,一看这数字,一般人就先晕了,但怎么支付,这个就要慢慢谈了,比如一次给予绝对不可能,按月一次给付多少,给予每个人多少,以什么方式给付,谈这个的过程中,弗洛伊德的家人大概率自己就得先闹起来,有人得的多有人得的少,自然有人不满,一旦这帮人里有人违约再次接受媒体采访,或者跳出来爆料,那整件事情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从为了亲人讨公道变成内部为了点钱打出狗脑子,作为市政府方面当然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可以拒绝支付,表示这事得先讨论出一个结果才能发钱,但这种事往往是短时间内撕扯不出一个结果的,舆论会冷却,故事会反转,方向会变化,拖过这段时间,怎么挨个收拾一帮蠢货还用人教吗

就假设有极端情况出现,比如这家人有主心骨,内部能明确利益分配,谁也不闹,大伙等着市政府发钱,市政府的办法也多的是,最简单就是没钱,难道为了发这个钱关学校吗?关警察局吗?关消防队吗?一旦扯上公共利益,没人会陪着这家人一起闹,因为没人喜欢帮别人讨钱同时还要损害自己利益

不少公知吹嘘美国的巨额赔偿,但没几个人说美国这些赔偿很少有到位的,烟草官司世界瞩目,几百亿赔偿,烟草公司除了支付起诉方三千万律师费,可曾赔给当事人家属一分钱?几万几十万的赔偿,这些大公司大企业懒得打官司可能走个调解和解程序就给了,钱上百万,没人真给钱,还记得之前某个亚裔被强拉下飞机那事吗?鼻青脸肿那个,网传判决赔偿一点四亿,但这个只是个谣言,因为走的是调解和解程序,不存在判决,当事人的律所表示金额保密,几十来万大概是有的,当然律师抽走几成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这终究是个现实世界,有五千闲钱就可以搬家重头开始的美国,什么几百万几千万到处乱赔,当资本家是大善人?

user avatar

核动力印钞机躺枪:

又得加班儿?

TMD,烦死了!

user avatar

这事吧,我给你们说一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花边。

首先,这笔钱是要交税的(不管是律师拿了还是受害者拿了)。所以40-50%直接回政府口袋了。这是一种地方向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

第二,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这笔钱很大可能不是政府全掏的,相当一部分是保险公司出的。美国几乎所有的警察局都有责任险,这可是个大生意。当然,因为美国的警察们经常出类似的幺蛾子,据说最出名的那2个警察局(纽约NYPD和洛杉矶LAPD)已经买不到保险了。当然,严格意义上也不是买不到保险,是保费已经贵到警察局每年都误杀几个人才划算的地步了。

所以未来全美国的警察局涨保费是肯定的。

user avatar

显然不是,我反而这是碰瓷经济即将在美国大行其道的开始。

毕竟这位主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人渣,他本该作为社会渣子无声无息死去,却用这种方式让家人实现了财务自由,又有谁会不眼红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2700万到底会落实多少呢?又有多少真给了这孤儿寡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弗洛伊德事件的2700万美元赔偿,无疑是一个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震动和深远影响的事件。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续效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弗洛伊德家人获得赔偿这个事实本身来看: 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经济价值: 2700万美元是一笔巨款,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然而.............
  • 回答
    弗洛伊德案宣判:正义的天平是否真的倾斜?2021年4月20日,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陪审团对前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以“二级非故意杀人罪”、“三级谋杀罪”和“二级过失杀人罪”三项罪名进行定罪,这无疑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跪杀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这一令人震.............
  • 回答
    哥伦布雕像被移除或被破坏,以及美国因警察暴力执法引发的抗议示威活动,是近几年美国社会中两件备受关注的事件。它们都反映了美国社会内部存在的深刻矛盾和挑战,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关于哥伦布雕像被移除或被沉湖等行为:背景和动机: 历史人物的争议性: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
  • 回答
    2020年5月25日,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被警察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跪压颈部约七分钟致死。这一事件,通过手机视频在全球传播开来,如同一记重锤,再次敲击在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根基之上。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悲剧,更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持续存在.............
  • 回答
    美国75岁老人被警方推倒事件及其引发的抗议潮近期,一则发生在纽约州布法罗的事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一名75岁的抗议者马丁·马吉尔斯(Martin Gugino)在参加一场和平集会时,被两名警察粗暴推倒在地,头部受到重创,陷入昏迷。这一幕被摄像机清晰地记录下来.............
  • 回答
    美国一场游行示威活动中,一名老年男子被警察推倒后头部流血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的事实细节、涉及的各方动机、以及其背后反映出的更深层社会问题。事件经过(基于公开报道):根据多方媒体报道和视频记录,事情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时间与.............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女警走错门,误杀黑人邻居」事件?目前警察被以谋杀起诉,后续可能会如何发展?这起发生在2019年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女警走错门误杀黑人邻居」事件,即 Amber Guyger 案,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广泛的关注。它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执法失误事件,更触及了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深层问题.............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心痛的悲剧,也揭示了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巨大风险和复杂性。让我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来梳理和解读这个事件。事件本身的回顾与分析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一个本就紧张的局势中,一位勇敢的公民挺身而出,面对持枪袭击警察的危险分子。他果断开枪,成功制止了威胁,保护了警察的生命。正当他以为自己做了一件正确.............
  • 回答
    加州洛杉矶发生的这起悲剧,一个男人,仅仅因为手里握着一把锤子,就被警察误认为是手持枪支,并因此身中五枪,最终不幸身亡,这无疑是一起令人心痛的事件。当我们审视这一切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都直指当前社会中一些非常严峻的挑战。首先,我们无法忽视的是,这起事件再次将警察执法过程中“过度使用武力.............
  • 回答
    2020年8月美国发生的凯尔·里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事件,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梳理和不同角度的看法:事件经过梳理: 背景: 2020年夏天,美国因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抗议活动.............
  • 回答
    美国发生的警察在处理劫持人质事件时,由于一连串的致命枪击导致人质和劫匪双方都丧生,这无疑是一个极其令人痛心和复杂的事件。要理解这样的悲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并且避免简单地贴标签。事件背景与警察的决策困境首先,要明白警察在面对人质危机时,所处的环境是极端危险和瞬息万变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无.............
  • 回答
    关于美国警察骑马踩踏一名女性示威者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令人不安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审视其是否代表了美国警察的普遍执法风格。事件本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这类事件通常会涉及: 时间、地点和背景: 示威是什么性质的?当时现场的秩序如何?是.............
  • 回答
    在美国,执法部门在面对持枪威胁时,有权使用致命武力来保护自己和公众的安全。这种情况下,警察的行动通常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嫌疑人的行为、潜在的危险性以及是否有其他可行的选择。当警察遇到准备掏枪的嫌疑人时,他们会面临一个极其短暂且危险的窗口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嫌疑人是真的要.............
  • 回答
    在街头,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在警察的枪口下,生命戛然而止。那三声枪响,撕裂了夜空的宁静,也震碎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平静。有人说,这是对社会治安的维护,是防止潜在危险的必要手段。然而,当生命的终结以如此残酷的方式降临时,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和评判?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曾经有家有室,或许也曾拥有梦想的人,.............
  • 回答
    美国警察在处理涉及自闭症儿童的紧急情况时,确实面临着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挑战。你提到的“美国一自闭症儿童发病母亲报警求助,警察上门连射数枪”的事件,虽然具体细节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案件来分析,但这类事件一旦发生,总会引发公众对警察执法方式的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执法人员在接到报警电.............
  • 回答
    2020年6月12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发生了一起备受瞩目的事件,一名黑人男子雷沙德·布鲁克斯(Rayshard Brooks)在被警察射杀后,引发了广泛的抗议和公众的强烈反应。事件发生后不久,亚特兰大警察局局长埃丽卡·西尔斯(Erika Shields)宣布辞职。要理解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和相关.............
  • 回答
    2020年5月25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一次街头执法过程中,被白人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用膝盖跪压颈部约9分钟后死亡。这一事件被路人拍摄下来并广泛传播,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愤怒和抗议。事件的导火索:乔治·弗洛.............
  • 回答
    巴拉克·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他对警察暴力执法,特别是涉及非洲裔美国人的案件,一直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敏感性和深切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种族身份,更源于他长期以来对美国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理解和想要弥合的愿望。当类似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跪杀这样的事件发生时,奥巴马的发声往往具有.............
  • 回答
    2020年5月25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一名名叫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非洲裔美国男子在被警察执法过程中死亡。这一事件点燃了美国国内长达数月的抗议浪潮,并引发了全球对种族歧视、警察暴力和司法公正的广泛讨论。事件经过:事发当天,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接到报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