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某宝上的OBD诊断类产品可以读取几乎所有车型的诊断信息呢?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淘宝上那些OBD诊断设备能搞定这么多车型的诊断信息,对吧?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神秘,主要还是得益于 标准化 和 技术的普及。

咱们一步一步来聊。

第一层:OBD标准是个什么鬼?

在讲淘宝上的产品之前,得先说说“OBD”本身。OBD的全称是“OnBoard Diagnostics”,翻译过来就是“车载诊断系统”。这东西最早是美国加州在八十年代为了控制汽车排放污染搞出来的。当时大家发现,汽车开一段时间,排放就变差了,原因可能是发动机燃烧不好啊,传感器坏了啊之类的。于是就想了个办法:让汽车自己有个“大脑”,能监测自己各个部分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问题(比如排气管冒黑烟、发动机灯亮了),就把问题记录下来(存到电脑里),并且还能通过一个通用的接口,让外部设备读出来。这样,修车师傅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不用瞎猜。

最开始的OBD标准是OBDI,但它不够统一,不同厂家、不同车型之间的接口和诊断代码都不一样,就像大家说方言,你听我我都听不懂。这很不方便。

所以,到了九十年代,美国环保局(EPA)就强制要求所有在美国销售的汽车都必须采用 OBDII 标准。这个OBDII就是关键!它规定了几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统一的诊断接口(DLC): 这个接口通常在驾驶员座位下方,就是大家常说的OBD接口,形状固定,都是16针的。
统一的通信协议: OBDII下面有几种主要的通信协议,比如SAE J1850(PWM/VPW)、ISO 91412、ISO 142304 (KWP2000) 和 CAN总线(ISO 157654)。CAN总线是现在主流,速度快,传输稳定。这些协议就像是大家通用的语言,让诊断设备能和车上的ECU(电子控制单元,也就是汽车的“大脑”)对话。
统一的诊断故障码(DTC): 当汽车出现问题时,它会生成一个标准的故障码,比如P0300(随机/多个气缸失火),B0001(前乘客安全气囊展开),C0000(转向系统故障)等等。这些代码有固定的格式,方便诊断设备读取和解释。
统一的数据流格式: 除了故障码,车子还能实时传输很多数据,比如发动机转速、水温、油门开度、氧传感器电压等等。OBDII也规定了这些数据的读取方式和格式。

简单来说,OBDII就是给汽车诊断留下了一套“通用语言”和“通用接口”。 就像国际电工联盟制定的插头标准一样,你买了符合标准的电器,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插座用。

第二层:淘宝OBD产品是怎么做的?

淘宝上的OBD诊断类产品,大部分都是基于这个OBDII标准开发的。它们的设计思路就是:

1. 硬件设计: 这些产品内部都有一个微处理器,以及能够连接到OBD接口并识别不同通信协议的硬件模块。它们设计得足够小巧,成本也相对较低。
2. 软件开发: 设备的核心是它的固件和配套的手机App或电脑软件。这些软件负责:
与车辆通信: 根据不同的汽车品牌和车型,设备会尝试使用不同的OBDII协议去连接车辆的ECU。虽然CAN总线是主流,但有些老车或者特定车型可能还有其他协议。
请求诊断信息: 一旦连接上,软件就会按照OBDII的标准,向ECU发送指令,请求读取故障码、读取实时数据流(叫做“PID” Parameter ID)等。
解析数据: ECU返回的数据是按照OBDII格式编码的,软件需要把这些编码的数据翻译成人类能看懂的文字和数字。比如把一个P0300的代码翻译成“发动机缺火”。
提供用户界面: 将这些信息通过App或软件展示给用户,通常还会提供一些额外的功能,比如读取VIN码、清码(某些设备支持)、进行简单的测试等等。

为什么能“几乎”读所有车型?

OBDII普及率高: 自从OBDII成为强制标准后,全球绝大多数在售的新车都遵循了这个标准。这意味着,只要是符合OBDII标准的车,理论上,一个遵循OBDII标准的诊断设备都能与之通信并读取基础的诊断信息。
协议的兼容性: 像上面提到的,OBDII包含了多种协议。好的诊断设备会内置支持这些主要协议的硬件和软件,能够自动识别或让用户手动选择使用哪种协议来连接车辆。
数据通用性: 很多基础的诊断信息(如发动机转速、水温、故障码类型)是高度标准化的。无论什么牌子的车,发动机转速都是发动机转速,它的OBDII代号和数据格式基本是一样的。所以,读这些信息就很容易做到通用。
软件的不断更新和数据库积累: 虽然OBDII是标准,但不同厂家在ECU的细微实现上可能略有不同。一些功能更强大的设备或软件会维护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里面记录了不同车型、不同年份车辆的特定诊断信息读取方式和数据解析方法。当设备连接到某款车时,它可以通过VIN码等信息识别车型,然后调用相应的数据库信息来优化诊断过程。这就像一个“车型库”,让设备更“聪明”。一些高级功能,比如某些特定模块的深入诊断,可能需要更专业、更贵的设备和相应的数据库授权,但这部分通常不是淘宝上那些廉价产品的主要卖点。
技术门槛的降低: 随着半导体技术和软件开发工具的进步,开发一个OBDII诊断设备的技术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很多芯片厂商会提供现成的OBDII通信芯片和开发套件,让开发者可以快速集成功能。淘宝上的商家通常是采购这些成熟的方案进行组装和贴牌销售,所以成本低,覆盖面也广。

但是,也得注意“几乎”两个字!

“几乎”意味着 不是百分百。为什么?

1. 非OBDII的旧车: 在OBDII普及之前生产的汽车,或者一些特殊用途车辆,可能不符合OBDII标准,那这些设备就读不了了。
2. 非常规诊断信息: OBDII主要侧重于排放相关的诊断。一些非排放相关的系统,比如座椅加热、全景天窗、高级音响系统、特定的安全气囊模块、车身控制模块(BCM)的详细参数调整或故障码,可能需要汽车厂家自己的专用诊断设备(比如奔驰的XENTRY,宝马的ISTA,大众的ODIS)才能读取和操作。这些信息并没有被包含在OBDII的通用标准里。
3. 通信协议的复杂性: 虽然主流协议是标准化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某些特定车型的ECU与OBD接口之间的通信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或加密,这会导致通用设备在读取某些数据时出现兼容性问题,或者只能读取部分信息。
4. 软件的更新滞后: 新车型不断推出,其ECU的软硬件也在更新。通用OBD设备需要通过软件更新来适应这些变化。如果设备停止更新,或者更新不及时,就可能无法读取最新车型的所有诊断信息。
5. 功能的限制: 淘宝上卖的便宜的OBD产品,通常只能做基础的读取故障码、清除故障码、读取一些常用数据流。而专业的汽车诊断仪,除了这些,还能做执行器测试、功能激活、参数编程、模块匹配等更深入的操作,这需要更强大的硬件、更全面的数据库和更复杂的软件算法,成本自然也高很多。

总而言之,淘宝上的OBD诊断类产品之所以能读取“几乎”所有车型的诊断信息,核心在于 OBDII标准的普及和通用性,以及 开发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它们就像是能说懂大量通用语言的翻译机,能和大部分汽车的“通用语言”系统对话。但要做到对所有车型所有模块的“全知全能”,那是只有厂家自己的专用设备才能做到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仅对can线接口的做描述:

协议分两类,一类是厂家私有,一类是iso标准。

iso标准只要看iso15031-5/-6即可,这部分相当于公约,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厂家私有,常见的针对iso14229的建立私有did数据库,理论上大家都不同,但元征,金奔腾这样的诊断仪供应商会有不同厂家的数据库,泄露出来的话,基本就能出一个基本万能的产品了。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