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动物是猫,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
粗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确实,有些动物是黄色的,的确是这样。
但是这是你的常识干扰了你的逻辑。因为你有这样一条常识:
所有猫都是动物。
你在做判断的时候,不自觉地把这条常识代入进去一并考虑了,你考虑的实际上是:
有些动物是猫,所有猫都是动物,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
所以你的直觉告诉你这句话没有问题。
但是假如我们换一个思路。如果并非所有猫都是动物:
我们定义,猫是某种会喵喵叫的柔软移动物体。包括机械仿生猫。
你看,最初的那句话就不成立了,因为有可能存在“黄色的猫全都是机械猫,动物猫全都不是黄色,其他动物也没有黄色的”的情况。
进行形式逻辑推理或者找出形式逻辑推理过程的错误,应当使用符号语言。
设 是动物为 , 是猫为 , 是黄色的为 ,原命题可符号化为
上面是两个特称命题的合取,应对每一个特称命题单独使用存在特指规则(ES规则)
所以我们有
由于我们不确定 的真值,因而无法推导 ,而我们需要依靠 来推出 ,因而这个三段论是不成立的。
直觉上看着没问题,是因为人们在进行语言叙述的时候,既关注内容也关注形式。当人们关注语句内容并与客观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想到黄色的猫既是动物也是猫,所以就会感觉这个三段论没问题。这是因为根据人类语言习惯和事物分类习惯方法,猫是动物,是猫就一定是动物。从集合的角度来说,动物是猫的超集,猫是动物的子集。猫和动物的这个关系使得人们出现了错误的直觉(人们会认为第二句里说的猫和第一句里说的猫是同一批猫)。现在如果我硬说有些猫不是动物,比如我制造一些黄色猫的雕像(不是标本),而“有些动物是猫”里面的“猫”没有一只是黄色猫,并假设没有一只动物是黄色的,那么:
有些动物是猫,没错;
(指着黄色猫雕像说)有些猫是黄色的;
黄色的是猫的雕像,不是动物猫,并且刚刚假设没有一只动物是黄色的,那么上述两点是无法推出有些动物是黄色的,而且假设也将“有些动物是黄色的”给推翻了。这样也可以解释这个三段论是不成立的。
如果我们更换里面的内容,我们就会轻易发现,这样的三段论是绝对不成立的。
比如:“有些有理数是正数,有些正数是无理数,所以有些有理数是无理数。”
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数学里有理数和无理数是互斥的两个概念,对应着两个根本没有交集的集合。
再比如:“有些猫是黄色的,有些黄色的是衣服,所以有些猫是衣服”
这也显然是不成立的,猫是活生生的动物,怎么可能会是人类穿身上的衣服呢?即使我们考虑把猫宰了(够残忍的)然后用猫皮制成衣服,那这个衣服也不是原来的那只猫了。
我们把这个三段论修改一下,它在逻辑上就完全成立了。
“猫是动物,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
符号化:
已知:
求证:
证明:
设
有。问题出在【有些动物是猫】上。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我们一般不这么说话。我们一般会说【猫是一种动物】,或者【有一种动物叫猫】。
那么前者和后者有什么区别呢?
后者的意思很明白,说明【动物】是【猫】的母集,【猫】是【动物】的一种。
而前者的意思,则是部分动物是猫,不排除不是动物的猫存在的可能性。【猫】和【动物】只是产生了交集。比如,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但不代表所有蘑菇都可以吃,或者所有能吃的都是蘑菇,对吧
因此,也没法证伪【所有黄色的猫都不是动物】。
正因此,一旦【所有黄色的猫都不是动物】,也就无法推理出【存在黄色的动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