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些动物是猫,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这个三段论有没有问题?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三段论:“有些动物是猫,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让我们来好好掰扯一下它到底有没有问题。

先来拆解一下这个三段论:

大前提(Major Premise): 有些动物是猫。(这个说的是“动物”这个大类里有一部分是“猫”)
小前提(Minor Premise): 有些猫是黄色的。(这个说的是“猫”这个类里有一部分是“黄色的”)
结论(Conclusion): 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这个说的是“动物”这个大类里有一部分是“黄色的”)

问题出在哪里?

直接说结论:这个三段论是无效的,或者说是有问题的。它犯了一个经典的逻辑错误,叫做“中项不周延”(Undistributed Middle Term)。

我们一个个来分析为什么:

1. “有些”的限制:
大前提说“有些动物是猫”,这没问题,确实有很多动物不是猫。
小前提说“有些猫是黄色的”,这也符合事实,不是所有猫都是黄色的。

2. “猫”这个连接词的问题(中项):
在这个三段论里,“猫”是连接大前提和小前提的桥梁,也就是我们说的“中项”。
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些猫是黄色的”这句话,并没有涵盖“所有的猫”。 也就是说,小前提里说的“黄色”的猫,跟大前提里说的“是动物的猫”,这两组“猫”可能完全没有交集。

打个比方,想象一下有三群人:
所有人(动物)
一群猫(是动物的猫)
一群喜欢吃鱼的人(黄色的)

现在我们说:
“有些人是猫”(一群猫是人的一部分)
“有些人喜欢吃鱼”(一部分人喜欢吃鱼)

我们能因此得出“有些人是猫,并且喜欢吃鱼”吗?不能。喜欢吃鱼的那一部分人,可能完全不是那群猫里的人。

3. 图示法解释(就像画韦恩图):
你可以想象三个圈。最大的圈是“动物”,里面有一个圈是“猫”。
然后我们知道,在“猫”这个圈里,有一部分是“黄色的”。
但是,“黄色的”这个属性,它可能只跟“猫”这个圈里的一部分有关,而且这部分“黄色的猫”可能并没有延伸到外面那个更大的“动物”圈里的非猫部分。换句话说,仅仅因为有一部分猫是黄色的,并不能保证“黄色的”这个属性一定会落在“动物”这个总类别里比“猫”更广泛的范围内。

举个更直观的反例:

我们用同样的逻辑结构来试试,但换一些内容,你会更容易看出问题:

大前提: 有些水果是苹果。(对的)
小前提: 有些苹果是红色的。(对的)
结论: 所以有些水果是红色的。(对的)

这个例子看起来没问题,因为它恰好也是对的。但是,逻辑的有效性在于无论内容如何,只要结构正确,结论就必须正确。

现在我们试试一个明显不对的例子,结构和你的原句一样:

大前提: 有些哺乳动物是狗。(对的)
小前提: 有些狗是金毛寻回犬。(对的)
结论: 所以有些哺乳动物是金毛寻回犬。(错了!金毛寻回犬只是狗的一个品种,而狗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子集。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所有金毛寻回犬都是哺乳动物”,但逻辑推理出来的不是这个。)

再来一个更极端的:

大前提: 有些动物是猫。(对的)
小前提: 有些猫在打呼噜。(对的)
结论: 所以有些动物在打呼噜。(看似对,但逻辑上依然无效!因为打呼噜的这部分猫,可能仅仅是“动物”这个大类别里那一小撮“猫”的部分,并不能保证“打呼噜”这个属性落在“动物”这个更广的范围内。)

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有些”的时候,很容易不自觉地去补充信息,或者把“有些”等同于“所有”。但逻辑推理必须非常严谨,每一步都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在这个三段论里,“有些猫是黄色的”这个信息,并没有充分地表明黄色的东西一定涵盖了动物的某个部分,因为它只在“猫”的范围内划了一小块,而“猫”本身又是“动物”的一个小子集。

总结:

你提出的三段论“有些动物是猫,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是无效的。问题在于中项“猫”在两个前提中都没有被“周延”(也就是没有涵盖“猫”的全部),导致我们无法确定“黄色的”这个属性是否一定能从“猫”这个前提推及到更广泛的“动物”概念上。

这就像你不能说:“有些中国人是北京人,有些北京人会游泳,所以有些中国人会游泳。”虽然结论(有些中国人会游泳)本身是对的,但它并不是从前面那两个“有些”的陈述里逻辑地推导出来的。那些会游泳的北京人,可能只占北京人的一小部分,而北京人又只占中国人的一小部分,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动物是猫,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

粗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确实,有些动物是黄色的,的确是这样。

但是这是你的常识干扰了你的逻辑。因为你有这样一条常识:

所有猫都是动物。

你在做判断的时候,不自觉地把这条常识代入进去一并考虑了,你考虑的实际上是:

有些动物是猫,所有猫都是动物,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

所以你的直觉告诉你这句话没有问题。


但是假如我们换一个思路。如果并非所有猫都是动物:

我们定义,猫是某种会喵喵叫的柔软移动物体。包括机械仿生猫。

你看,最初的那句话就不成立了,因为有可能存在“黄色的猫全都是机械猫,动物猫全都不是黄色,其他动物也没有黄色的”的情况。

user avatar

进行形式逻辑推理或者找出形式逻辑推理过程的错误,应当使用符号语言。

设 是动物为 , 是猫为 , 是黄色的为 ,原命题可符号化为

上面是两个特称命题的合取,应对每一个特称命题单独使用存在特指规则(ES规则)
所以我们有

由于我们不确定 的真值,因而无法推导 ,而我们需要依靠 来推出 ,因而这个三段论是不成立的。

直觉上看着没问题,是因为人们在进行语言叙述的时候,既关注内容也关注形式。当人们关注语句内容并与客观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想到黄色的猫既是动物也是猫,所以就会感觉这个三段论没问题。这是因为根据人类语言习惯和事物分类习惯方法,猫是动物,是猫就一定是动物。从集合的角度来说,动物是猫的超集,猫是动物的子集。猫和动物的这个关系使得人们出现了错误的直觉(人们会认为第二句里说的猫和第一句里说的猫是同一批猫)。现在如果我硬说有些猫不是动物,比如我制造一些黄色猫的雕像(不是标本),而“有些动物是猫”里面的“猫”没有一只是黄色猫,并假设没有一只动物是黄色的,那么:

有些动物是猫,没错;
(指着黄色猫雕像说)有些猫是黄色的;

黄色的是猫的雕像,不是动物猫,并且刚刚假设没有一只动物是黄色的,那么上述两点是无法推出有些动物是黄色的,而且假设也将“有些动物是黄色的”给推翻了。这样也可以解释这个三段论是不成立的。

如果我们更换里面的内容,我们就会轻易发现,这样的三段论是绝对不成立的。

比如:“有些有理数是正数,有些正数是无理数,所以有些有理数是无理数。”

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数学里有理数和无理数是互斥的两个概念,对应着两个根本没有交集的集合。

再比如:“有些猫是黄色的,有些黄色的是衣服,所以有些猫是衣服”

这也显然是不成立的,猫是活生生的动物,怎么可能会是人类穿身上的衣服呢?即使我们考虑把猫宰了(够残忍的)然后用猫皮制成衣服,那这个衣服也不是原来的那只猫了。


我们把这个三段论修改一下,它在逻辑上就完全成立了。

“猫是动物,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

符号化:
已知:
求证:

证明:








user avatar

有。问题出在【有些动物是猫】上。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我们一般不这么说话。我们一般会说【猫是一种动物】,或者【有一种动物叫猫】。

那么前者和后者有什么区别呢?

后者的意思很明白,说明【动物】是【猫】的母集,【猫】是【动物】的一种。

而前者的意思,则是部分动物是猫,不排除不是动物的猫存在的可能性。【猫】和【动物】只是产生了交集。比如,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但不代表所有蘑菇都可以吃,或者所有能吃的都是蘑菇,对吧


因此,也没法证伪【所有黄色的猫都不是动物】。

正因此,一旦【所有黄色的猫都不是动物】,也就无法推理出【存在黄色的动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三段论:“有些动物是猫,有些猫是黄色的,所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让我们来好好掰扯一下它到底有没有问题。先来拆解一下这个三段论: 大前提(Major Premise): 有些动物是猫。(这个说的是“动物”这个大类里有一部分是“猫”) 小前提(Minor Pr.............
  • 回答
    .......
  • 回答
    薮猫,这种优雅而神秘的非洲大猫,以其修长有力的腿、巨大的耳朵和斑纹独特的皮毛而闻名。它们栖息在广阔的非洲草原和灌木丛中,但如果你想近距离一睹它们的风采,动物园无疑是最佳选择。在中国,想看到薮猫,你得找对地方。目前,在中国大陆,北京动物园是饲养薮猫的知名去处。北京动物园的薮猫展示:北京动物园的薮猫通常.............
  • 回答
    关于末世主题电影中狗比猫出现得多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多层面的原因,而且往往是人类情感、电影叙事需求以及动物自身特性的综合考量。与其说是“很少有猫”,不如说是猫咪的存在方式和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使得它们在描绘一个破碎、危险的世界时,不像狗那样能够自然而然地成为主角的伙伴或象征。首先,我们得聊.............
  • 回答
    台湾154只走私猫被安乐死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动物福利与法律执行之间矛盾的讨论。针对此类走私未检疫动物的处置,需结合法律、动物福利、公共健康和伦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以下是可能的处置方式分析及建议: 一、走私动物的法律背景1. 台湾《动物保护法》 《动物保护法》第12条明确禁止非法运送、买.............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太对了!好多人都对这些“不好好说话”的猫科动物情有独钟。要我说啊,在国内想一次性看到猞猁、狞猫和兔狲这三位“表情包”大户,确实得费点心思。不过,根据我平时逛动物园的经验和打听来的消息,这几位单独或者组合出现的情况还是有的。首先,我们得把这三位“选手”简单认识一下: 猞猁(Lynx.............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遗传学、进化论以及不同物种的繁殖策略。让我们来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人类近亲结婚可能导致后代有缺陷,而许多我们驯化的动物,如猫狗,却因为追求“纯种”而进行近亲繁殖,甚至得到褒奖。一、 人类近亲结婚为何可能导致后代有缺陷?这主要归结于“隐性致病基因的显现”。1. 基因的变.............
  • 回答
    沈阳女孩暴打虐猫男被判刑这件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也引发了关于法律、道德以及我们如何面对动物虐待的深刻讨论。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本身可能涉及的几个层面: 虐待动物行为的性质和法律界限: 任何形式的虐待动物,无论其动机如何,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触犯了基本的良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动物.............
  • 回答
    猫,这个我们许多人家中的毛茸茸伴侣,常常被视为温顺、优雅的象征。但说到底,它们是捕食者,是数千年来与老鼠、鸟类和其他小型猎物斗争生存下来的动物。所以,答案是:是的,猫在某种程度上是凶残的,但这种凶残的程度,以及它显露出来的方式,需要仔细辨析。首先,我们要理解猫的“凶残”并非我们人类意义上那种有预谋、.............
  • 回答
    动物园的薮猫减肥记,一年下来只瘦了半斤,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但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很重要:怎么才能知道动物是不是超重了?以及胖起来到底对它们有多大的坏处?怎么知道动物是不是胖了?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咱们人减肥,有个体型指数(BMI),一套公式套进去就能知道大概是瘦了还是胖了。但动物可没法给它们.............
  • 回答
    俄罗斯的猫被制裁?这听起来像个段子,但其实背后反映了一个严肃且颇具争议的议题:动物是否应该与国家和政治挂钩,动物的福祉在国际冲突中又该如何考量?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俄罗斯猫被制裁”这件事。这并非指猫本身受到了什么直接的法律约束,而是指在国际社会对俄罗斯进行广泛制裁的背景下,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国际组.............
  • 回答
    每年四千万人被猫狗咬伤,这个数字确实触目惊心,而且反映出动物伤害事件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和管理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数字的背后:庞大的宠物基数与失控的增长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宠物市场的爆炸式增长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过去二三十年,随.............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那些积极倡导《反虐待动物法》的人,似乎只盯着猫和狗这两种宠物,好像对其他动物的疾苦漠不关心。这种看法其实挺普遍的,而且也有它存在的理由,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承认,猫狗确实是咱们身边最常见的伴侣动物。它们的形象深入人心,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最紧密。你家里可能就养着一只猫或者一只狗,它.............
  • 回答
    沈阳的虐猫事件,无疑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愤怒的地方。当法律的明文规定尚不完全涵盖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时,我们这些普通人,除了心痛和谴责,似乎也陷入了一种无力感。然而,法律的严丝合缝并非惩戒的唯一途径,在那些尚未被完全覆盖的灰色地带,依然有一些合乎情理、且能让这种行为者付出代价的“合法”途径。.............
  • 回答
    吃狗肉、猫肉这件事,确实挺能挑起话题的。有些人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跟吃猪肉、牛肉一个道理,都是为了生存;但另一些人则对此深恶痛绝,觉得简直是伤天害理。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东西,可不是一句“高贵不高贵”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对食物的选择,很多时候是深深植根于文化、历史和情感的。比如,.............
  • 回答
    当然,我们人类并非地球上唯一能够感知色彩的生物,而且有些动物确实能看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颜色谱”。这就像我们听不到蝙蝠那高频的超声波一样,它们的视觉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谁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颜色?最普遍也是最令人着迷的例子是昆虫,特别是蜜蜂和其他访花昆虫。它们能看到紫外线(UV),这是我们人类.............
  • 回答
    有些女孩子偏爱养雄性宠物,尤其是公猫,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学解读,而且跟性别刻板印象、情感需求甚至生活方式都有关系。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别光看表面,背后门道可不少。首先,得说说对“阳刚之气”的向往和解读。咱们从小到大,社会文化里总会给“雄性”打上一些标签,比如更独立、更强大、更有力量.............
  • 回答
    说到动物界的“特异功能”,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令人惊叹的例子,它们的能力之强,简直就像是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的一样。这些并不是什么超能力,而是经过漫长演化,发展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适应性本领。咱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1. 电鳗:自带发电机,瞬间高压电击电鳗的名头可不是浪得虚名。它们拥有一套极其复杂的生物.............
  • 回答
    在浩瀚的生命演化长河中,“跑偏”这个词或许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术语,因为它暗示着某种预设的“正确”方向。然而,如果我们将其理解为在演化过程中,某种特征或生活方式的发展与主流趋势或常见的适应性策略产生了显著的差异,甚至看起来有些“非主流”或“反常”,但却同样成功地适应了环境并得以延续至今,那么确实有许多.............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