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一些不能接受吃狗肉、猫肉?狗、猫比其他动物高贵吗?

回答
吃狗肉、猫肉这件事,确实挺能挑起话题的。有些人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跟吃猪肉、牛肉一个道理,都是为了生存;但另一些人则对此深恶痛绝,觉得简直是伤天害理。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东西,可不是一句“高贵不高贵”就能说清楚的。

首先,咱们得明白,对食物的选择,很多时候是深深植根于文化、历史和情感的。比如,在咱们中国,猪肉自古以来就是餐桌上的主角,祭祀、宴请都少不了它。这背后有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有经济的因素,也有习俗的传承。说到狗,虽然有些地方有吃狗肉的传统,但更多的地方,狗早已被视为人类忠实的伙伴,是家庭的一份子。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陪伴、警卫、搜救等等,是情感上的依恋,而不是单纯的食物来源。

你可以想想看,我们对宠物的态度是什么?我们给它们起名字,给它们买玩具,带它们看病,甚至在它们去世后还会伤心好久。这种情感投入,是很多人在对待猪、牛、羊这些家畜时很少会有的。这种情感上的连接,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种“界限”,让我们觉得“我的宠物”和“餐桌上的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区别对待”吗?牛、羊不也吃草,也可爱吗?没错,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动物都是生命,都有感知。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就在于,我们并非完全遵循纯粹的生物学逻辑来生活。我们的情感、道德观、社会规范,都在不断地塑造着我们的行为。

再说“高贵”这个词,用在动物身上确实有点拟人化,但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或者“被赋予的特殊意义”。狗之所以在很多文化中被视为“不应该吃”的动物,恰恰是因为它们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你想想,狗是怎么被驯化的?它们很早就开始和人类一起生活,帮助人类打猎、看家护院。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它们在人类意识中,与“劳动者”、“伙伴”甚至“家人”的身份绑定得越来越紧密。而猫,虽然它们和人类的关系可能没有狗那么“忠诚”和“服务型”,但它们也因为捕鼠、陪伴等特性,在中国、埃及等很多文化里拥有了特殊的地位,甚至受到崇拜或被视为某种象征。

反观猪、牛、羊,它们更多地是作为食物的提供者,是农业社会生产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我们吃它们,更多的是基于生存的需求和长期的农业实践,情感上的连接相对来说要少一些,更多的是经济和物质层面的考量。

当然,这种观念也不是铁板一块。就像我前面说的,有些地方就有吃狗肉的传统,这些地区的居民可能对狗的看法,与那些视狗为宠物的地区完全不同。他们的文化、历史背景、生存环境都可能影响他们的饮食习惯和道德评判。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人都应该不吃狗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情感的共鸣和对生命的尊重,确实在很多地方被越来越重视。当人们发现,曾经的伙伴、家庭成员变成了餐桌上的食物时,会产生强烈的道德抵触感,这是一种情感和观念的自然演变。这并不是因为狗猫“天生”就比猪牛羊更金贵,而是因为它们与人类建立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在社会观念中形成了特殊的位置。

所以,当我们讨论吃狗肉猫肉是否“可以”时,其实是在讨论我们如何看待动物,如何界定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我们的情感、文化和道德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更像是一个关于“选择”和“共情”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高贵”与否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其他答案说的很好了,我就稍微说点。

其实吃不吃狗肉,跟万物平等没太大关系,人类连人都吃,史记里就记载了多次人相食。

之所以很多人抗拒吃狗肉,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狗是宠物。事实上,吃猫肉一样是。

宠物是为了玩赏、伴侣,而饲养的动物。一般是指人为了消除孤寂或娱乐而饲养的。

湾湾的定义是这样的

《動物保護法》將寵物定義為:「指及其他供玩賞、伴侶之目的而飼養或管領之動物。」並規定不得因「為肉用、皮毛用,或餵飼其他動物之經濟利用目的」而被宰殺、販賣

所以,很多人因此对于吃宠物同类的行为不认同(这多少有些扩大化了)。

而事实上,大部分肉用狗肉是专门饲养的,跟牛羊猪本质上并无区别。

那么,为什么部分人会抗拒食用猫狗,更有甚者,抗拒肉食。

有一种理论认为是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同理心换位到动物身上比比皆是

典型的例子就是君子远庖厨的例子:

孟子见梁惠王的时候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再比如《庄子》中记载的著名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其实,也是用的同理心,即我换位到鱼身上,我可以体会到快乐。

好了,我认为,关于吃狗肉的问题,大体上应该可以解释了,毕竟很多人面对狗的时候会代入,更有把狗当做家属的人。

我相信《活着》里和老黄牛相依为伴的福贵也一定有这种感觉。

但是,我必须强调:

吃不吃狗肉是自由问题,任何人不得干涉别人的自由。

user avatar

我认真回答你一下吧,你既然认为万物皆平等,就需要知道,吃什么动物与不吃什么动物并不意味着高贵或者不高贵,平等或者不平等,狮子吃角马,并不意味着狮子更高贵,也不意味着狮子更残忍,也不意味着上帝面前狮子和角马是不平等的。人类对待任何一个物种采用什么样的态度,都是取决于人类怎么看待这个物种,这和平等无关,也和高贵无关。所以人类看待任何一个其他物种,都是“特殊”的,而不是“平等”的,人类对待蟑螂不会跟对待老虎一样,人类对待老鼠,也不会像对待牛、马一样,这里跟高贵、平等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是不是只有狗是得到了特殊待遇的?人类是不是只认为不应该吃狗?

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人类并不只是对狗产生特殊的感情,而是对很多动物都有特殊的态度、感情。对于绝大多数人类来说(反社会人格的dogeater例外),我们经常会觉得某些动物是不应该吃的,并且认为这样是符合“良善”的原则的,比如:

基因与人类有98%相似的黑猩猩,你觉得可以吃么?我相信绝大多数文明人都会觉得吃黑猩猩是错误的,好吧,我们找和人类没那么相近的动物:

普通的猴子如何呢?中国可是有一道菜叫猴脑的。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正常人已经无法接受生吃猴脑这道菜了吧?有人会说我举的都是猴类的都可以算人类近亲,好换一个完全不是近亲的:

海豚同样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类都反对食用的,当然同样有少数人比如日本人不是这样,我说的永远是针对“大多数人”的概念,因为“良善”这个属性也只是属于大多数人而非所有人的。

而这些让人类产生特别感情的动物,都有什么样的特别属性呢?我们会发现,这些动物在很多方面(相对来说)更接近于人类,而越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越倾向于不应该食用、捕杀、虐待。什么样的特征让我们觉得这些动物跟人类更相似呢?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高智商,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智商,智力是人类能够成为万物之灵的基本原因。而当然更聪明的动物会更接近于人类。

二、社会性,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这是亚里士多德就开始对人类所下的断言,具备社会性的动物就会有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理解,这是与其他动物本质性的不同。

三、与人类沟通的能力,除了智商和社会性,对人类的兴趣、与人类沟通的意愿和能力,也是人类觉得动物“通人性”的重要一方面,为何同样是高智商社会性的动物,人类会觉得海豚比鲸鱼更通人性?因为海豚对人类很有兴趣,而鲸鱼则没那么有兴趣。同样,为什么智商比狗更高同样社会性的狼,人类并不觉得“通人性”?因为狼对人没有兴趣,而是避而远之,但狗……你懂的。

而除了动物的自然属性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动物为人类而工作,也可以说是人类的责任感,孔子说:‘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孔夫子养的狗死了,叫子贡去埋葬,说道:“我听闻,旧的车帷子不要丢弃,可用来埋掩死去的马;旧的车盖也不要丢掉,可用来埋掩死去的狗。”为人类而工作的动物,人类产生感激之情和朝夕相处之情,而不去食用,这是基本的人性。

为何这么多人反对吃狗肉??通过上边的标准,我们会发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狗类都符合人类觉得不应该食用、虐待的标准。

康德的墓志铭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而康德对于道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康德认为,屈从于自然的人类本性的诱惑、欲望的行为,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只有超越自然规律、本性欲望的,自由意志下的、自律的、负责任的、绝对理性思考之下产生的行为,才是道德的。

所以我说过很多次,吃狗不是“不道德的”,当然也不是“道德的“,只是自然的行为,与狼吃羊,羊吃草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有道德追求,你对自己有道德标准,认为人类有道德尊严,那么请自己用理性思考,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

如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