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自媒体,素材这块儿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感觉什么都缺。但其实,仔细想想,素材的来源可比你想象的要广阔得多。今天就跟你掰扯掰扯,到底怎么才能源源不断地“挖”出好东西来。
一、 从你自己身上“挖”:你的经验、观点、生活
别小看你自己,你才是最有价值的素材库!
个人经验和故事: 这是最独特的。你经历过什么?跌倒过吗?爬起来了吗?学习新技能的痛苦和快乐?工作中的挑战和成就?人际关系中的感悟?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真诚的东西最能打动人。比如,你想做美食账号,可以分享你第一次做失败的菜,然后一步步改进的过程,比直接发个完美菜谱更有看点。
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什么专长?比如你是程序员,可以分享一些实用的小技巧;你是设计师,可以讲讲配色原理;你是医生,可以普及一些健康知识。把这些专业的、枯燥的东西,用通俗易懂、有趣的方式讲出来,就成了宝贵的素材。
你的观点和看法: 对时事热点有什么看法?对某个社会现象有什么独到见解?别怕跟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的观点才是特色。你可以在某个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抛出你的观点,引发讨论,这本身就是一种互动和素材积累。
你的生活日常: 有时候,最简单的生活瞬间也能成为素材。比如你的宠物,你的爱好,你的一餐一饭,你所在的城市风景。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有趣、积极,或者有某种反差萌,都能吸引人。重点在于你如何去“包装”和“呈现”。
怎么做?
随身携带笔记本(或手机备忘录): 随时记录脑子里闪过的灵感、想法、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别想着“等有空了再说”,很多灵感的火花就是在那一瞬间熄灭的。
定期复盘和总结: 每周或者每个月,回顾一下自己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体会。这些都是潜在的素材。
勇敢地分享: 不要害怕别人评价,迈出第一步最重要。
二、 向外界“借”:观察、学习、互动
世界那么大,素材到处都是,关键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热点和趋势: 紧跟时代脉搏很重要。什么话题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什么产品或者服务很火?什么技术正在兴起?这些热点本身就自带流量。
怎么找? 微博热搜、抖音热榜、知乎热榜、B站热门、各大新闻网站、行业报告、行业公众号文章等等。
怎么用? 不要简单地复述,而是加入你的观点、分析,或者用你的方式去解读。比如,一个新APP上线了,你可以去分析它的优缺点,预测它的发展前景。
学习和模仿: 看看其他做得好的自媒体在做什么。学习他们的选题角度、内容形式、呈现方式。
怎么做? 不只是照搬,而是分析“为什么他们会火?”“他们的内容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结合自己的风格和优势去创新。你可以学他们的分镜、剪辑技巧,但内容要用自己的话说。
用户互动和反馈: 你的粉丝就是你最好的素材来源!
怎么做?
评论区: 认真看每一条评论,很多粉丝会在评论区提出问题、分享经验,或者表达他们的需求,这些都是极好的选题方向。
私信: 粉丝私信的很多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痛点,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做成内容解答。
投票和问卷: 直接在社区或者发布内容时设置投票,了解粉丝最想看什么。
直播互动: 直播是与粉丝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你可以即时回答粉丝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喜好。
跨界学习和取材: 不局限于你的领域。
书籍、电影、纪录片、播客: 这些里面蕴含着无数的故事、知识、观点。你可以从中提炼出某个观点来展开说,或者用某个故事来比喻你想要表达的某个概念。
行业活动和会议: 如果你的领域有相关的展会、论坛,积极参与进去,不仅能学习到最新信息,还能认识行业内的人,甚至可以现场采访一些嘉宾。
搜索引擎的妙用: 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要找什么,但输入一个大概的关键词,搜索引擎会给你很多相关的“长尾词”和“搜索联想”,这些往往是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
三、 用工具来“扩充”:效率与质量的加成
现在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你更高效地获取和处理素材。
图片素材网站: Unsplash, Pexels, Pixabay 等免费图库,如果你做一些需要配图的纯文字内容或者需要背景图,这些是不错的选择。
视频素材网站: Pixabay Video, Coverr 等也有一些免费的视频素材。
配乐网站: YouTube Audio Library, Epidemic Sound (付费但质量高), Bensound 等,为你的视频增添氛围。
屏幕录制工具: 很多软件(如OBS Studio, Loom)可以方便地录制你的屏幕操作,适合做教程类内容。
数据分析工具: 比如各平台自带的后台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你了解哪些内容受欢迎,从而调整方向。
AI辅助工具(谨慎使用): 有些AI工具可以帮助你生成一些想法、文章大纲,甚至初步的文案。但切记,AI只是辅助,最终的内容和观点一定要是你自己的,否则内容会显得空洞无灵魂。比如,你可以用AI帮你梳理一个复杂概念的不同解释角度,然后你再用自己的语言去整合。
几个核心的“思维方式”:
1. “提炼”思维: 看到任何信息,都想想能不能提炼出核心观点、可以延展的点、或者能转化为你的内容形式的点。
2. “关联”思维: 把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用一个历史事件来解释当下的某个经济现象。
3. “输出”思维: 不要只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要主动地思考如何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输出。
4. “用户导向”思维: 始终思考你的受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你的内容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价值。
最后,记住:
素材不是“找”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当你真正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并且持续输出的时候,你会发现素材就像泉水一样,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别怕开始时素材少,重要的是开始行动,并在行动中不断积累和学习。祝你做出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