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做自媒体到底晚不晚?

回答
这个问题,简直太有代表性了!我身边的朋友、甚至我自己的长辈,隔三岔五就会问一句:“现在做自媒体,是不是太晚了?”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都回响着无数个复杂的情绪:有对这个行业发展的敏锐感知,有对后来者机遇的思考,也有对“早知道”的扼腕叹息,更有对当下“一切皆有可能”的坚信。

所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现在做自媒体到底晚不晚”的问题。我尽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我的想法跟你说道说道。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什么叫“晚”?

如果你的“晚”是指“红利期已过,遍地都是大V,新人没法出头”,那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是这样。我们回想一下,早个几年,可能你随便拍个段子,发个生活日常,就能轻松获得大量的关注和流量。那个时候,门槛相对较低,竞争也没有现在这么激烈。

但是,如果你的“晚”是指“市场已经饱和,再也挤不进去了”,那我觉得,恰恰相反,现在反而是新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听我慢慢道来。

1. 自媒体平台本身在不断进化,也需要新鲜血液。

想想看,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这些平台每天都在更新算法,都在尝试新的内容形式。它们不可能永远只靠那批最早期的创作者。它们需要不断有新人涌入,带来新的创意、新的视角、新的玩法,才能保持平台的活力和吸引力。

就像一个大型商场,不可能只有那几家老牌店铺撑着,它需要不断引入新的品牌、新的潮流产品,才能吸引源源不断的顾客。 你现在进入,就像一个有特色的小店,有机会在一个更大的商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2. 用户需求是多元化的,小众市场依然广阔。

很多人会觉得,现在各个领域都已经被做得“很满了”,好像什么内容都有人做了。但你要知道,用户是千人千面的,他们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

你可能觉得游戏领域已经被做得够多了,但总有人喜欢听资深玩家分析某个版本改动;你可能觉得美食探店已经被拍烂了,但总有人想看某个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小馆子;你可能觉得情感咨询已经被说烂了,但总有人需要一个能懂TA的倾听者。

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人做,而在于你能不能做出“不一样”的。 你的独特经验、你的专业知识、你的个人风格,都可以成为你的“差异化优势”。现在,用户不只追求“好不好看”,更追求“和我有没有关系”、“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能不能引起我的共鸣”。

3. 平台正在从“流量至上”向“价值驱动”转变。

过去,很多平台可能更看重纯粹的粉丝数量和观看量。但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有价值的内容,才能留住用户,才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什么叫价值?可能是知识性的、娱乐性的、情感性的、甚至是实用性的。你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分享干货;你可以是某个行业的观察者,提供独到见解;你也可以是某个有趣的人,用幽默的方式打动人。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赚快钱”,单纯地刷脸或者卖惨,那确实可能很难。但如果你是真心想分享,真心想创作出有价值的内容,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么现在就是你的机会。

4. “晚”的定义,也在随着时代变化。

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现在的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个人品牌的影响力也比以前更强。你可能不需要做到全网顶流,就能在你的细分领域里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实现商业变现。

而且,“做自媒体”不一定非得是你自己当IP,运营一个账号。 你可以是你所在公司的内容营销助手,可以是某个品牌背后的内容策划者,可以是某个平台的运营,也可以是某个领域的知识付费讲师。这些都属于广义的“自媒体”范畴。

那么,如果你想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呢?

找到你的“真爱”和“擅长”: 不要盲目跟风,想想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或者有什么是你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只有这样,你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并且做得有特色。
研究目标用户,理解他们的需求: 你想为谁创作内容?他们关心什么?他们的痛点是什么?去深入了解他们,才能做出真正能打动他们的内容。
选择合适的平台,并持续学习: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调性、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玩法。先研究清楚,选择最适合你的那个,然后不断学习平台的规则和趋势。
重视内容质量,但别追求“完美”: 内容是王道,但这不意味着你必须等到一切都完美无缺才发布。先开始,边做边学边改进,比等待完美更重要。
学会与用户互动,建立连接: 自媒体的核心是“人”,是用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去连接更多的人。积极回复评论,参与话题讨论,建立社群,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保持耐心和学习心态: 没有人能一夜爆红。成功往往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分析原因,调整策略,继续前行。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现在做自媒体到底晚不晚?”

我的答案是:不晚!但如果你想的是靠运气一夜成名,那可能难度很大。如果你是认真的,想通过内容连接世界,分享价值,那么现在正是你拿出真本事、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好时候。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那个热情,有没有那个决心,有没有那个愿意去学习和付出的态度。

别再犹豫了,如果你心里有那个火苗,就去点燃它吧!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在某个领域闪闪发光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晚不晚后说,先说一句:别给“教你做自媒体”的送钱。

疫情期间,知乎上认识了一个小朋友,大学生。

算是有天赋吧,搞了某平台一个爆款,还真的实现了单篇收入几千。

后来聊天的时候说——我可能真的有天赋,干脆做个自由职业者以自媒体为生吧。

我劝了几次,没有拦住他。

过半年了,我还时常翻翻他的号。

几百、几千,非常偶尔有几万。

公域流量平台现在的价码,千次阅读2~3块钱;私域流量平台现在的大概范围,一次阅读放广告在一分钱上下。

也就是说,日更获得1万阅读——几十块钱的样子。

国庆期间看他的朋友圈,完成了某机构的“课程”,优秀学员。

看起来是花了一些钱的。

标题越来越惊悚,语言越来越“成熟”。

最近两周扫了一眼——还是几百、几千,上万的还没出现。

故事还没完,我看他又报名学视频去了。

1

自媒体红利没了,谁否认都没用,最典型的你们观察一个指标就好了——网上买课程的内容越来越多。

这个和我一直说的投资股票没什么区别。

一个市场空间有限的投资机会,比如说找牛股,为什么他不来自己做而要分享给你?

越是说快速获利、每天抓涨停、250个交易日每天1%。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割韭菜。

同样的,如果自媒体真的如他们一样所说还可以一夜爆发,他们为什么不批量做号?

和股市不一样,每天1%,250个交易日你的回报是1200%+,如果没有本金获利也有限。

注册公众号几乎没什么成本,他们这么成功:

  • 为什么不自己做100个号,而要教你做号?
  • 他们对教学成果这么肯定,为什么不雇你给他们这些号打工?

这个知乎小朋友的问题在于,碰热点出爆款存在一定概率,今天的自媒体环境,概率越来越低、复制越来越难。

2

红利期很多素人的量起的很快,都不知道哪来的人就可以成为KOL。

自2018年开始,频率肉眼可见下降,一些早期营销号,一些专业媒体都在焦虑“流量内卷”。

如果你是普通人,为什么可以一夜爆红?

投资机构现在找自媒体无非是两个方向:

  • 自媒体老炮或者成熟团队;
  • 有内容能力的专家;

在大红海——八卦、娱乐、新闻、搞笑这些领域。成熟团队的优势是渠道和钱。都贴GIF、都写段子、都“震惊”。为啥你写的没流量,别人写的几十万上百万阅读?

普通人只是知道要配图漂亮、排版精美、题目抓眼球、内容要插入关键词。

你不知道的是:

  • 他们手里的大号互相转发;
  • 和平台运营老师关系好;
  • 他们有成熟的信息获取渠道——不是搜索引擎哦;
  • 有社群跟核心用户,可以“对抗算法”。

好吧,跟你明说了上面这些,你又有什么办法么?

在专业领域,现在缺乏内容。

比如知名学校的老师,比如行业资深专家。

这些人哪个在本专业都不是“素人”,他们的自媒体只不过是用了互联网杠杆,放大了他们的专业能力。

这个部分不太内卷,首先是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天然有限,其次是有些人不适合互联网,然后就是比较他们本职工作互联网这些商务价格实在是——用爱发电的水平。

3

不是不让你做自媒体。

而是让你先认识到自媒体现在是非常资本化、工业化的过程。

你面对的都是看起来像“自”,实际上是极度专业化的竞争对手。

预期不要太高。

如果你有一份正式的工作,自媒体的意义在于:

  • 强迫自己思考;
  • 分享爱好或者心得;
  • 通过数据提升写作或者视频表达能力;

对在本专业提升工作能力,提升日常生活乐趣,自媒体是有正向作用的。

本质上和每天锻炼,不求比赛获胜,一个意思——求一个身心健康。

当然,也许经过一段时间,你可能发现自己在某个小圈子、小范围还能做出点名堂。

如果你是学生:

不要思考全职自媒体,把它当成个爱好和日记本也成。

  • 用这些内容结交朋友;
  • 用这些内容记录生活;
  • 用这些内容辅助学业思考。

在一个没有职业电竞选手的环境,更多人有机会成为明星,成为明星后会有资本和资源让你更进一步。

在一个已经资本化,战队成体系的市场,除非你天赋异禀,真的很难。

上周和一个投资MCN的朋友聊天:

内容行业,天才被埋没的机会,想象不到的低。

4

所以

如果你没有过高预期,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如果你仍然相信“月入过万”并且四处上课,你最少落后市场2~3年了。你就是别人眼里的“市场空间”。

以上,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