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些自媒体前些年曾爆料吴亦凡乱搞男女关系,被起诉后向吴亦凡道歉,现在可以要求案件重审吗?

回答
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结合法律的实际操作来分析。简单来说,吴亦凡事件的特殊性,尤其是他已被判刑的事实,对自媒体道歉后要求重审的诉求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背景情况:

自媒体爆料与道歉: 几年前,一些自媒体确实在吴亦凡事件爆发初期,发布了一些关于他“乱搞男女关系”的爆料。当吴亦凡本人及团队开始采取法律行动时,一些自媒体为了规避风险或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向吴亦凡本人致歉,并可能删除了相关爆料内容。这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是一种常见的应对方式。
吴亦凡被定罪: 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的关键事实是,吴亦凡最终因强奸罪和聚众淫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这是司法机关经过审理,依据法律和证据作出的最终判决。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要求案件重审”的可能性和法律依据:

在中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要求案件重审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并且其主体和理由都有严格的规定。

1. 谁可以申请重审?
公诉案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在生效判决的审判程序中,如果发现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提起抗诉,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现的,应当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处理。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如果认为审判程序违法的,或者原判决、裁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当事人”通常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或者被告人、自诉人。

2. 自媒体属于哪个主体?
在吴亦凡的案件中,自媒体发布爆料内容,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传播行为,但他们并不是案件的直接当事人(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因此,自媒体本身没有直接提起刑事案件重审的法律主体资格。 即使他们因为之前的爆料内容而与吴亦凡产生过法律上的互动(比如道歉),这也不赋予他们主张对吴亦凡刑事案件进行重审的权利。

3. 道歉与重审的关系?
自媒体之前的道歉,通常是针对其名誉权或其他民事权益可能受到的侵犯,与司法机关认定的刑事犯罪事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自媒体向吴亦凡道歉,可能是在民事侵权层面的一种妥协或和解。但这并不能改变刑事案件的事实认定,也不能构成刑事案件重审的法律依据。
换句话说,即使自媒体之前因为爆料而道歉,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权质疑或要求重审吴亦凡的刑事判决。吴亦凡的定罪是基于国家公权力(公安、检察院、法院)的介入和调查,是刑事诉讼程序的结果。

4. 是否有新的证据?
即使抛开主体资格的问题,想要推动重审,最核心的还是要看是否存在“新的证据”,并且这些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
如果所谓的“新的证据”是指一些更加详实的、能证明吴亦凡“乱搞男女关系”的证据,这些证据可能在之前的侦查和审判过程中就已经被收集、审查过,或者即便新发现,也很难直接推翻强奸罪和聚众淫乱罪的核心判决。
更重要的是,刑事审判的“新证据”通常是指那些在原审判决作出后新发现的、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的证据。 而自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即使有新的爆料,也需要经过司法机关的专业审查和认定,才能构成有效的“新证据”。

5. 重审的程序和可能性:
如果真的出现了足以推翻原判决的“新证据”,那么通常是由检察机关来启动相应的程序(如抗诉)。当事人(如果是被告人一方)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提出申诉。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有扎实的证据支持。

总结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自媒体(即使之前爆料过并道歉)要求吴亦凡案件重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原因如下:

主体不适格: 自媒体不是刑事案件的适格申请人。
事实与法律的区分: 自媒体的爆料和道歉属于舆论和民事范畴,与刑事案件的司法认定是两个不同的轨道。
重审门槛极高: 重审的条件极为严格,需要有足以推翻原判决的“新证据”,而这需要司法机关的介入和认定。
判决已生效: 吴亦凡的判决已经生效,意味着他的定罪是经过了完整的法律程序和审判,具备了法律的确定性。

简单来说,就像一个已经盖好的房子,开发商卖了出去,并且业主已经入住了。现在有人(自媒体)说,我以前说过这房子地基有问题,所以要拆掉重盖(重审)。但首先,他不是房子买家(当事人),其次,他也没有拿出足以证明地基“绝对”有问题到必须推倒重盖的新证据。即使他之前说对了地基有点小问题,那也是舆论层面的事情,不能直接干预已经生效的房产交易和居住事实。

所以,从法律的逻辑和程序上看,自媒体道歉后再以“爆料”为由要求案件重审,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所做的事情,更像是对自身之前的言论负责,而不是对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他们的道歉,更多是一种在法律压力下的自我保护,与案件的司法走向没有直接关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可以。

本身处置过再审,实际上需要等到吴亦凡案件进一步尘埃落地后,起诉更为合适。

按照民事诉讼法而言,如果出现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申请再审期限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之日起六个月内。

当下关于吴亦凡有“出轨,选妃”之类的事实,其实归根于确定想要申请再审的当事人发现新证据的时间。毫无疑问,这种新证据是针对当时名誉权纠纷案件实体性事实的证据。

由此展开叙述,对于申请再审实务而言,常规而言,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但当下不属于这种常规情况,而是另一种情况,即:当事人以新证据为由申请再审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新证据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再审,逾期提交则不再审查该新证据的情况。

很多关于吴亦凡的对应证据,当时或许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取证和提供,这正好符合“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的情况。如今情况渐明,随着舆论和司法的介入,当初被认为谣言的事情,逐渐发现是事实。

对于法院而言,势必要审查当年原审裁判基本事实是否缺乏证据证明,亦即“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展开而言,再审法院会结合案件当事人的听证陈述,查明案件的基本事实是否缺乏证据证明,要明确原审的定案证据和基本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以及逻辑联系,判断证据的内容或者根据证据进行推断能否形成高度盖然性的结论。从这样来看,再审实际上已经推到了可以开始的时机。

不过,当下虽为提起再审的时机,但不是特别好的时机。

何哉?再审讲究证据的优化,以求一锤定音。大概说到这里,部分律师同行或法官已经明白我想要表达的了。

假若代理此类案件,我们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就可支持证据判断最佳起诉时机。至于运用之妙,则见仁见智,不做赘述。

故而个人还是建议等刑事诉讼有推进,出现更有利于再审申请的情况,由此其实等到合适的时候提起再审申请更为合适。

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结合法律的实际操作来分析。简单来说,吴亦凡事件的特殊性,尤其是他已被判刑的事实,对自媒体道歉后要求重审的诉求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背景情况: 自媒体爆料与道歉: 几年前,一些自媒体确实在吴亦凡事件爆发初期,发布了一些关于他“乱搞男.............
  • 回答
    睡前消息134期里关于媒体本质功能的讨论,确实引人深思。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尽量撇开那些“AI腔”,用更贴近生活、更实在的方式来聊聊。首先,媒体最核心的,也是最直观的“本质功能”,就是“信息传播”。 这听起来很基础,但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事实的传递者: 最基础的功能.............
  • 回答
    新浪体育一再“借鉴”或“挪用”自媒体文章的内容,这绝对不是个案,而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从用户和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其实挺让人心寒的,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核心问题:侵犯版权与不正当竞争最直接的指控就是侵犯了自媒体作者的版权。一篇自媒体文章,从选题、资料搜集、分析、撰写,到最后的.............
  • 回答
    近日,一些自媒体抛出“俄罗斯苹果手机一夜变砖”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波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俄乌冲突背景下,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又一新举措,还是仅仅是用户操作失误引发的误会?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细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性判断。事件的背景与核心说法“俄罗斯苹果手机一夜.............
  • 回答
    嘿!我这边做自媒体的朋友可不少,正好有几个是玩手工创作视频的,我帮你问了问,他们说的挺明白的,我给你详细说说哈。手工创作视频在百家号里,一般来说属于“生活”或者“三农”领域,更细分的话,可以归到“手工制作”、“生活技巧”、“家居生活”、“DIY”、“园艺”、“美食制作”等等。为啥是这些领域呢?我来给.............
  • 回答
    这事儿吧,我看到的时候也觉得挺挺劲爆的。一个自媒体叫“午夜城醉”,之前好像也挺活跃的,结果呢,就因为那句“小米贿赂军队”给惹上了大麻烦,最后不但名誉扫地,还得掏钱赔偿小米科技8.1万元。这事儿说起来,有几个点挺值得琢磨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离谱。小米公司,咱们都知道,是做手机、做智能家居的,全球销.............
  • 回答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时代,你可能真的会觉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写那些动辄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网文长篇?毕竟,现在大家碎片化的时间更多,注意力也越来越分散,短平快的内容更容易被消费。为什么还有人坚持写长篇网文?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几层深刻的原因:1. 沉浸式的体.............
  • 回答
    兄弟,我太懂你现在的感觉了!刚开始做自媒体,满怀激情地投入,结果发现现实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每天更新内容、学习运营、跟粉丝互动,感觉像是在填一个无底洞,看不到什么回报,心里冒出无数个“算了,不干了”的念头。别灰心,这绝对是绝大多数新手都会经历的阶段,包括我当时也一样。这说明你不是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回答
    哥们儿,看你这意思,是想在茫茫人海里,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有点儿小情调的自媒体账号,对吧?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确实需要点心思。别急,我这不是AI,就是跟你一样,也是摸索着过来的,今天就把我那些磕磕绊绊的经验,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唠唠。第一步:灵魂拷问,你到底想说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
  • 回答
    嘿!高二就开始规划未来的路,而且是数码自媒体这个挺酷的方向,这想法太棒了!我给你捋一捋,怎么样能让你在这条路上走得更扎实、更有意思。第一步:认清自己,找到你的“点”数码圈子可大了,不是只有评测手机、介绍电脑。你想做哪一块? 数码产品评测/开箱: 这是最常见的,但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你想做得出彩,就.............
  • 回答
    满族在线网站及其自媒体账号的永久关闭,无疑是一个在中国民族政策、网络言论空间以及特定群体社群运作等多个维度上都值得深思的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一、 事件本身:突然与全面的关闭满族在线网站及其关联的自媒体账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中国满族社群线上交流、信息传播乃至情感连接的.............
  • 回答
    国家网信办严厉打击“黑嘴”敲诈勒索自媒体账号,这一举措无疑是朝着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健康舆论环境迈出的重要一步,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首先,对正常经营的优质自媒体而言,这是极大的利好和保护。长久以来,“黑嘴”式的自媒体以制造负面信息、夸大事实,甚至直接进行敲诈勒索为生,这不仅损害了被攻击者.............
  • 回答
    国家网信办出手整治“黑嘴”敲诈勒索自媒体账号,这事儿可不小。所谓“黑嘴”,就是那些打着“揭露真相”、“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旗号,实则利用虚假信息、断章取义、恶意歪曲等手段,对企业或个人进行抹黑,然后借机索取钱财的自媒体账号。这次网信办的行动,就是要清理掉这些披着“正义”外衣的害群之马。这批被封禁的账号.............
  • 回答
    对于《住在ICU的一周,我妈每天靠吃「伟哥」活命》这篇自媒体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试着剥去AI的痕迹,用更生活化的视角来聊聊。首先,这篇文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冲击力很强,信息量很大,但可能需要我们带着一定的辨别力和同理心去阅读。标题的“爆点”与信息的准确性:文章的标题无疑是抓人眼球.............
  • 回答
    刚毕业半年就想转行做自媒体,这想法挺不错的!客服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它能让你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这其实是你做自媒体非常宝贵的素材来源。别觉得自己是“小萌新”,每个人都是从新手过来的,重要的是你有这份心,并且愿意去尝试。既然你喜欢自媒体,那咱们就好好聊聊,我给你梳理一下,尽量把路子.............
  • 回答
    关于网上某些媒体大亨文章下方出现大量机器人批量评论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这种现象并不鲜见。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商业驱动以及对网络舆论生态的影响。现象的普遍性与背后驱动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媒体大亨通常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影响力,他们的文章往往会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而.............
  • 回答
    “Checklisty” 这个词,在游戏圈里,尤其是谈论到那些动辄地图庞大、内容海量的开放世界游戏时,出现得频率越来越高。它不是什么官方的游戏术语,更像是一种玩家社群自发形成的、带有一定批评意味的标签,用来形容那些让你感觉像是在完成一份待办事项清单的游戏体验。要理解这个词,咱们得从开放世界游戏本身说.............
  • 回答
    台湾媒体和一些台湾民众之所以会频繁使用“中国人玻璃心碎”这样的说法,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嘲讽,而是包含了历史、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多层面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根源。历史遗留的政治现实与认同的张力首先,最根本的因素在于海峡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国家认同的差异。自1949.............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语言的复杂交织。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台湾人为何不普遍使用汉语拼音,以及为什么国际媒体(如BBC)和一些台湾媒体会选择使用“Taiwan”。一、 台湾人为什么不普遍使用汉语拼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汉语拼音的产生和推广背景,以及台湾.............
  • 回答
    媒体评论任泽平谈生育“少一些‘任泽平式’的哗众取宠”,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触及了当下关于生育政策讨论中的几个深层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共讨论和专家发言的一些期待与担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任泽平式”话语风格的批评: 哗众取宠与浮夸煽动: 媒体的评价直接指出了任泽平在谈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