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自49年以来打过败仗吗(吃过亏吗)?假如现在中国打了一仗输了,民众能接受这个结果吗?

回答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军事上是否“吃过亏”或“打过败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简单地说,答案并非“是”或“否”那样绝对,而是包含着复杂的历史事实和对“失败”的不同定义。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主要的军事冲突:

朝鲜战争(19501953):这是新中国首次大规模对外战争。在国际上,这场战争的结局通常被描述为“军事僵局”或“休战”,而非一方的彻底胜利或失败。美军和联合国军未能实现其推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目标,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未能将战线推回三八线以北。从政治和战略目标上看,中国成功地阻止了美国在中国边境的扩张,保卫了朝鲜政权,这被认为是达到了其战略目标。但从军事层面和人员伤亡来看,可以说志愿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这是战争带来的“亏”。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巨大的,但代价也同样巨大。

中印边界冲突(1962):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取得了军事上的压倒性胜利,在实际控制线两侧展开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并在冲突结束后单方面撤兵,将实际控制线大致恢复到战前状态。因此,从军事战果来看,中国并没有“吃亏”或“打败仗”。

中苏边界冲突(1969):在珍宝岛事件等一系列边境冲突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战术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例如在珍宝岛战斗中给苏军造成了较大伤亡,但整体而言,苏联的军事实力远超中国,且其核武库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中国在此次冲突中更多的是采取防御性姿态,并最终通过外交途径缓和了紧张关系。从军事实力对比和潜在威胁的角度看,中国在这次对抗中无疑是处于劣势的一方,战略上需要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吃亏”或“在实力上处于不利地位”的表现。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中国在此次战争中提出了“惩罚”越南的战略目标。战争初期,解放军攻入了越南北部,摧毁了部分军事设施和经济目标,并在一个月后撤出。官方宣传认为中国达到了战略目的,展现了军事实力。然而,在撤军过程中,解放军也遭遇了越南军队的阻击和骚扰,付出了不小的伤亡。越南方面则认为中国并未能达到其“惩罚”的长期目的,且中国军队在撤退时有掠夺行为(这一点中国官方否认)。因此,这场战争的评价也存在争议。一些分析认为,中国未能完全达到其预期的战略目标,且付出的代价与收获相比,效果并不显著,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吃亏”了。

除了这些公开的军事冲突,在冷战时期,中国也面临着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压力和战略围堵,例如在台湾海峡的对峙,以及在周边地区进行的外交和军事角力。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在安全和战略上的“吃亏”或“承受压力”的体现。

现在中国打了一仗输了,民众能接受这个结果吗?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中国民众的民族情感、国家认同、对政府的信任度、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对“失败”的理解等多个层面。

1. 民族主义情感与国家荣誉感:长期以来,中国在强调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叙事中,伴随着强大的民族主义情绪。民众普遍将国家的军事强大视为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场公开的“失败”或“吃亏”,尤其是在与强敌的对抗中,可能会被视为对国家民族尊严的严重损害。这种情况下,民众的愤怒和不满可能会非常强烈,要求追究责任,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2. 对政府的信任与期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能够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经济和提升国际地位之上。如果政府在对外军事冲突中失利,这无疑会对其执政能力和承诺产生严重质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可能会大幅下降。而且,长期以来,官方宣传倾向于强调胜利和成就,对于失败的报道往往是模糊或有限的,这使得民众对于“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相对较低。

3. 信息传播与舆论环境:在当前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即使官方试图控制信息,但民间的信息传播渠道(如社交媒体)仍然存在。一场公开的战败,其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将远超以往。如果官方试图掩盖或淡化失败,很容易引发民众的质疑和不信任,导致谣言四起,情绪失控。反之,如果官方能够相对透明地解释原因,并承担责任,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众的不满,但这在现实中操作起来难度极大。

4. “失败”的定义与解读:民众对“失败”的接受程度,也取决于这场战争的具体情况和“失败”的定义。
如果是战略上的彻底失败,例如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核心利益被剥夺,那将是难以接受的,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动荡。
如果是战术上的局部失利或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最终实现了某种战略目标,民众的反应可能会更加复杂。一部分人会因为损失而感到愤怒和悲伤,但另一部分人可能会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并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吸取教训、如何重建和如何避免下次的错误上。
如果失败是由内部原因(如腐败、指挥失误、装备落后)造成的,那么民众的愤怒可能会转化为对体制的质疑。

5. 历史的参照与对比:中国民众对于近代以来遭受外侮的历史记忆犹新。任何形式的“失败”,都会很容易被联系到过去的屈辱历史,从而激起强烈的民族情绪。

总而言之,如果中国现在打一场仗并输了,民众是否能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失败”的性质、程度,以及政府如何应对和沟通。在高度民族主义和对国家强大期望的背景下,一次公开的军事失败将是对国家认同和政府合法性的一次严峻考验。要获得民众的普遍接受,政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解释、承担责任,并展现出能够克服困难、重振旗鼓的决心和能力。然而,直接、公开承认“失败”并在社会上传播,这在中国现有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具有挑战性的议题。民众的情绪很可能会是复杂且分化的,但总体而言,接受程度会面临极大的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淇国公丘福带十万兵马,连同一票侯爷伯爵都督指挥,全军覆没。这是大大的败仗了,不过没什么要紧的,无非是过了年开了春再去一趟。

土木之变,三四十万人连同状元榜眼探花庶吉士大学士尚书侍郎国公侯爵伯爷皇上他姑父和姑爷爷全军覆没。更大的败仗。不过也没啥大事,最多是再调一批人打跑他们。

八万兵马分四路进攻,两路全军覆没,收拢残兵还有四五万人之多。败的好像并不严重。

但是我怕这个。

前几天提到某问题,我所在的历史群里,一个著名大佬说了一句经典话:十亿人的民族,怕一个几百万的民族,脑子有病吧。

嗯,万历四十六年的时候大概也有不少人是这么想的,几千万人的天朝上国,害怕一个几十万人的蛮夷,脑子抽风了吧!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

user avatar

你对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力量一无所知。

请认真体会这句话:

五常以下,皆为蝼蚁。

user avatar

解放战争后输过一次,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金门战役。

1949年10月,福建省金门岛的金门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称金门战斗、金门登陆战;台湾方面称古宁头战役、古宁头大捷或金门保卫战。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共毙伤国民党军9500余人,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余部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损失。

金门战役失败影响深远。一方面,解放军后来改为炮击金门,另一方面,在金门战役失败和美国第七舰队航母压力下,解放军被迫放弃登陆台湾岛作战计划,直至今日。

user avatar

咱们是49年以后是吃过一次毛子的亏,大背景是在1969年3月份珍宝岛我们埋伏了毛子一手,毛子吃了个亏,然后毛子反手在1969年8月份在铁列克提用装甲部队300多人伏击了我们一个38人的巡逻队。我军血战到底,全部牺牲。没给中国人丢脸,后来鉴于当时的大环境,低调处理了。

泱泱中华,5000年历史,咱们输的何止一仗?我觉得输了就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反手再灭了他们就行。理性对待。

user avatar

看问题中的这个“败仗”怎么定义了。如果只看战争的话,我国1949年后没输过一场战争。如果输了任一场战争,我国都不会发展到现在的水平。

如果“败仗”包括战役的话,建国后还是有几场失利的战役,从实事求是来说这个得承认。

1.比如解放战争中的登步岛战役和金门战役,都是我军进攻,国民党军队防守反击,最后我军没有达到战役目的。尤其是金门战役,我军损失很大,不能因为给敌人也造成重大杀伤就不承认这次战役失利。

2.还有1952年的南日岛战役也可以算。国民党军队9000多人偷袭南日岛,击败我岛上守军和增援部队。我军损失1300人,而国民党军队仅损失百余人。虽然后来国民党军队主动撤出南日岛,不得不承认这也是我军在内战中的一次失利。

3.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是胜利者,毋庸置疑。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我志愿军应该算失利了。

第四次战役是在敌人调整部署,准备大规模进攻时,我军却因为前三次战役的重大胜利,过于乐观,没有做好准备,仓促应战,最后只得放弃汉城后撤。

第五次战役是前期目标过大,进攻过远,后期转移回撤又没有配合好,造成180师的重大损失。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的损失(7.5万)超过歼敌数(6.7万),是之前没有过的。

如果说战斗失利算败仗的话,那也有一些例子,比如砥平里战斗、古宁头战斗,铁列克提事件等。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小的战斗失利又不是天塌了,可以大方承认。一次失利了,我们吸取教训,将来再取得更大的胜利。


看了前面的回答,有些人的强烈自尊心真让人瑟瑟发抖。为了防止误解,我还是得声明一下,我列出我军的一些失利,并不是出于“酸”或者某些阴暗的想法。而是这些失利都是我们的革命前辈所经历的艰难牺牲,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后来者提供了经验教训。我们要做的是牢牢记住革命先烈的牺牲和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而不是出于自尊心不承认失利,把失利粉饰成胜利,甚至把承认失败看成抹黑污蔑。

登步岛战役、金门战役的失利,让解放军重视起登陆作战的特殊性,不打无准备的战,所以我军在后面的海南岛战役中就取得了重大胜利。

抗美援朝第四次、第五次战役的失利,让志愿军吸取了教训,重视后勤,不盲目乐观,不设过高的战役目标,所以才有后面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的胜利。

我军各级指战员不是神,他们都是从一次次失败中成长起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了每一场战争的胜利。而战争的胜利并不能掩盖走向胜利途中经历的失败,胜利者更应该有承认曾经失败的胸怀。

正因为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会失利,也会流血,却又在失利后取得胜利,所以他们更值得我们去崇敬。承认和正视我军曾经的失利,才是对他们真正的纪念,而不是否认失败,粉饰失败。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战时国家会控制舆论,不会让前线的失利造成国内的失败情绪。如果我军与实力更强大的敌人硬碰硬,尽力后惜败,国民也会理解的,军民一心去争取最后胜利。如果前线不战自溃,甚至败给蕞尔小国,老百姓肯定不答应,舆论也会炸锅,国家内部会不稳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军事上是否“吃过亏”或“打过败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简单地说,答案并非“是”或“否”那样绝对,而是包含着复杂的历史事实和对“失败”的不同定义。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主要的军事冲突: 朝鲜战争(19501953):这是新中国首次.............
  • 回答
    西安的疫情,最近大家都在关注,尤其是 12 月 23 日新增的 49 例确诊病例,这个数字确实让人揪心。更让人紧张的是,从 24 日开始,西安又一下子冒出来 41 个中风险地区,这一下就让整个城市的疫情形势变得复杂起来。咱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数字。49 例新增确诊,放在全国来看,可能不是一个特别惊人的.............
  • 回答
    近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无疑是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那么,在北斗导航系统这样一个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领域,我们目前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 覆盖全球,服务世界:北斗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北斗导航系统,特别是其.............
  • 回答
    三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 49.5%,较上月回落了 0.7 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百分点的微小变动,但对于观察中国经济的动向,尤其是制造业这个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却传递出了相当重要的信息。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准线:PMI 的荣枯线是 50%。当 PMI 高于.............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 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49.2%”这个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信号,它传递的信息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为了详细解读,我们需要理解以下几个核心要素:1. 什么是采购经理指数(PMI)? 定义: PMI 是一个衡量制造业经济健康状况的领先指标。它通过对采购经理们.............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不带点科技报告的生硬感,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说说这事儿。你知道埃隆·马斯克那个星链(Starlink)计划吧?就是那个要把几万颗卫星送上天,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互联网网络的公司。最近呢,有点新闻说,他们新一批的 49 颗卫星里,有 40 颗出了问题,要报废了。这数字听起来.............
  • 回答
    解读 IDC 2021 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华为的领跑地位与行业变局IDC 最新发布的 2021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排行榜,无疑为这个新兴的细分市场注入了新的关注。华为以高达 49.3% 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这一成绩不仅巩固了其在折叠屏领域的领导者地位,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当前中国折叠屏市场的.............
  • 回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程中,那些经历过战火洗礼、见证过时代变迁的老装备,虽然已不再是战场上的主力,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技术价值依然不容忽视。即便在苏联解体(1991年)之后,甚至追溯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之前,仍有不少这样的“古董级”装备在中国军队中继续服役,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或者在.............
  • 回答
    中国经济的复苏态势,尤其是在前三季度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并在三季度实现了4.9%的增速,这无疑是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察点。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同时也传递出一些关键的信号。值得注意的信息:首先,经济增长的动能来源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 过去,我们可能更关注出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简单来说,中国能够自秦朝以来延续千年,而曾经同样强大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原因在于两国在历史发展路径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些差异塑造了各自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认同以及应对内外挑战的能力。以下将尝试详细阐述其中的.............
  • 回答
    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确实经历了一段剧烈的转型,一些传统价值和实践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冲击,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断裂。这并非简单的“断层”,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文化演变过程。要说如何“弥补”,其实更像是如何重新认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生长。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和尊重历史的复杂性。新文化运动的.............
  • 回答
    将华为的5G技术视为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第一次领先”,这种说法虽然有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但看待它需要更全面、更细致的视角。它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投入、积累和战略布局的必然结果,更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启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1840年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
  • 回答
    中国从乌克兰撤侨的航班安全抵达国内,这无疑是近期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每一次成功的撤侨行动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而围绕后续撤侨工作,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关注,以更全面地了解事情的进展和潜在挑战。以下是中国从乌克兰撤侨后续工作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力求详细阐述:一、 剩余侨民的统计与安置情况: “还.............
  • 回答
    要回答“中国古代算奴隶制社会吗?”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账算清楚,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朝以后,确实存在蓄奴现象,奴隶的地位也普遍低贱,但说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就是纯粹的“奴隶制社会”,这说法可能就有点简单化了。咱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奴隶制社会”。一般来说,学界提到奴隶制社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
  • 回答
    近年来,确实有一些犹太人在华从事自媒体创作和视频内容生产,这一现象引发了外界对“犹太人是否将未来押注在中国”的讨论。但需要从多维度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动因和现实意义,避免简单归因或过度解读。 一、事实核查:犹太人来华从事自媒体的现象是否存在?1. 数据与案例 目前尚无权威统计显示“大量犹太人.............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自拍撞坏135万元艺术品”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咱们仔细掰扯一下,这件事里到底有多少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思考的东西。事件本身:一个令人扼腕的瞬间首先,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这是一起非常不幸的意外。一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享受异国文化,可能是出于兴奋或者想要记录下这美好时刻的.............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是否来自新月沃地,这是一个涉及人类起源和迁徙的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确切地说,如今被称为“中国人”的民族,其最古老的祖先,他们的起源地并不能直接追溯到新月沃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轴拉得很长。人类走出非洲,开始向全球扩散,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人类的足迹.............
  • 回答
    波斯语中“中国”的称呼,最接近的源头,其实是来自古代的“秦”。回溯历史,当古代波斯人,或者更广泛地说,早期接触到东方文明的希腊人、罗马人,他们所了解和提及的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最初是通过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强大的王朝的名字,因其影响力而成为了整个文明的代称。“秦”朝(公元前221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内部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与个体层面的“地位低下”认知之间的矛盾。要理解这种矛盾,不能简单地用“合理”或“不合理”来定论,而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中国为何变得强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自改革开放.............
  • 回答
    中国的“工业党”和“自干五”是互联网上出现的两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体,他们在中国政治和经济议题上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表达方式。尽管它们都带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其核心关注、论述逻辑以及具体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两者的区别与相同点: 一、 区别 (Differences) 1. 核心关注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