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精度 ADC 这么重要,想要学习 ADC 应用设计该如何入手?

回答
为何高精度 ADC 如此关键? 开启 ADC 应用设计之旅

在传感器横行的当下,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各种模拟信号:温度的变化,声音的起伏,光线的强弱,压力的细微波动…… 这些模拟信号承载着宝贵的信息,但我们的数字世界无法直接理解它们。这时候,模数转换器(ADC) 就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个忠实的翻译官,将这些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离散数字信号。

而在这个信息越来越精细化、追求极致准确性的时代,高精度 ADC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一个拥有“火眼金睛”的侦测器,能够捕捉到那些微小到几乎难以察觉的信号变化,并将它们以极高的保真度呈现出来。

高精度 ADC 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 捕捉微弱信号,揭示隐藏的细节: 很多关键信息往往隐藏在极其微弱的信号中。例如:
医疗诊断: 心电图(ECG)中的微弱电信号、脑电图(EEG)中的神经电活动,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波形变化都可能预示着疾病的早期征兆。高精度 ADC 能够捕捉到这些毫伏甚至微伏级别的信号,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科学研究: 在粒子物理实验中,探测器捕捉到的粒子信号往往非常微弱;在天文观测中,遥远天体发出的光信号极其微弱。高精度 ADC 是这些前沿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决定了我们能获取信息的精细程度。
精密测量: 工业生产中的高精度称重、应变片测量、温度传感器读数,对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至关重要。微小的误差累积可能导致巨大的偏差,高精度 ADC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转换过程中的误差,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提升动态范围,应对复杂的信号环境: 实际应用中的信号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同时存在强弱不一的信号。高精度 ADC 拥有更宽的动态范围,意味着它能在同一个转换过程中同时准确地测量最大和最小的信号。
音频处理: 在录音棚或高保真音响系统中,需要捕捉从细微的环境噪声到响亮乐器的全部声音细节。高精度 ADC 能够展现出更广阔的响度范围,还原出更丰富的声音层次。
工业自动化: 在一个复杂的生产线上,可能同时存在需要精确控制的微小信号(如传感器反馈)和需要监控的较大信号(如电机电流)。高精度 ADC 能够同时兼顾两者的准确测量。

3. 降低噪声和失真,保证信号的完整性: ADC 本身在转换过程中会引入一定的噪声和失真。高精度 ADC 通常采用了更先进的设计技术,例如更低的参考电压噪声、更精密的采样电路和更优化的数字滤波算法,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转换引入的噪声和失真,确保了模拟信号的原始特征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这对于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至关重要,避免了“垃圾进,垃圾出”的情况。

4. 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功能: 任何系统的性能瓶颈往往出现在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前端的传感器可以捕捉到非常精细的信号,但 ADC 的精度不足,那么这些宝贵的信息就会被“丢失”或“模糊”化。高精度 ADC 能够充分发挥传感器的高性能,实现更复杂的算法和更精细的控制,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能力。例如,更精确的电机控制算法、更灵敏的安防探测系统等。

5. 满足苛刻的应用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一些对精度有严格要求的行业,如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军工电子等,都规定了必须使用高精度 ADC 来满足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

想要学习 ADC 应用设计,该如何入手?

学习 ADC 应用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展开:

第一步:打牢基础理论,理解 ADC 的“前世今生”

在开始具体设计之前,对 ADC 的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有深入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1. ADC 的基本分类和工作原理:
逐次逼近型 ADC (SAR ADC): 这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 ADC 类型之一,理解其工作流程(比较、移位、累加)是入门的关键。
ΣΔ ADC (SigmaDelta ADC): 主要用于高精度、低带宽的应用,理解其过采样、量化、数字滤波等概念。
流水线式 ADC (Pipeline ADC): 兼顾了速度和精度,在一些中高精度应用中常见。
斜坡积分型 ADC: 理论上简单,但速度慢,了解即可。
双斜率积分型 ADC: 精度较高,常用于数字万用表等。

2. ADC 的关键性能参数: 这是评价一个 ADC 好坏的核心指标,需要深刻理解每个参数的含义及其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分辨率 (Resolution): 通常以比特 (bits) 为单位,表示 ADC 能区分的最小模拟电压变化。例如,12 位 ADC 比 8 位 ADC 能区分更多个电压等级。(理解:分辨率决定了“刻度”的精细程度)
采样率 (Sampling Rate): 每秒钟 ADC 进行多少次转换。根据奈奎斯特定理,采样率需要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才能避免混叠。(理解:采样率决定了“捕捉”的快慢)
有效位数 (Effective Number of Bits, ENOB): 这是衡量 ADC 实际精度的一个综合指标,它考虑了噪声和失真对精度的影响。ENOB 通常会小于 ADC 的标称分辨率。(理解:ENOB 才是ADC真正能“看见”的精度)
总谐波失真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表示输入正弦波经过 ADC 转换后产生的谐波分量占基波分量的比例。THD 越低,信号失真越小。(理解:THD 衡量了信号被“扭曲”的程度)
信噪比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表示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SNR 越高,信号质量越好。(理解:SNR 衡量了信号的“纯净度”)
积分非线性 (Integral Nonlinearity, INL) 和微分非线性 (Differential Nonlinearity, DNL): 分别描述了 ADC 的实际传递曲线与理想直线之间的偏差。INL 和 DNL 越小,ADC 的线性度越好。(理解:INL 和 DNL 衡量了“刻度”的均匀性)
建立时间 (Acquisition Time / Conversion Time): ADC 完成一次转换所需的时间。

3. 推荐学习资源:
大学课程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课程的教材是很好的基础来源。
ADC 厂商的应用笔记 (Application Notes) 和数据手册 (Datasheets): 许多知名半导体厂商(如 Analog Devices, Texas Instruments, Maxim Integrated 等)都有非常详尽的 ADC 应用笔记,深入讲解了各种 ADC 的原理、选型、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这是最直接、最实用的学习资料。
在线课程和视频: Coursera, Udemy, YouTube 上有很多关于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和 ADC 的课程。

第二步:动手实践,从简单的应用入手

理论结合实践是学习任何技术的最好方式。

1. 选择合适的开发板和 ADC 芯片:
入门级: 可以从一些带有集成 ADC 的微控制器(MCU)入手,例如 Arduino 系列(基于 ATmega 系列 MCU,通常有内置的 ADC),ESP32 等。这些平台提供了友好的开发环境和丰富的社区资源。
进阶级: 如果想深入学习高精度 ADC,可以选用专门的 ADC 评估板 (Evaluation Board),或者选择一款高精度的 ADC 芯片(如 16 位、18 位、20 位甚至更高分辨率的 SAR ADC 或 ΣΔ ADC),然后将其与一个通用的开发板(如 STM32 系列、Raspberry Pi 等)进行连接。

2. 从简单的传感器入手:
电位器: 用电位器模拟一个可变电压源,观察 ADC 的读数变化,理解其分辨率和线性度。
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 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的 ADC 读数,学习如何通过 ADC 读取环境信息。
温度传感器: 如 LM35, DS18B20 等,学习如何将温度信号通过 ADC 转换,并进行温度计算。

3. 掌握基本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
配置 ADC: 学习如何在 MCU 或开发板上配置 ADC 的工作模式(单次转换、连续转换)、时钟、参考电压等。
读取 ADC 数据: 理解 ADC 输出的数据格式(通常是二进制补码或无符号整数),并将其转换为实际的模拟电压值。
简单的滤波: 例如移动平均滤波、中值滤波,用于去除 ADC 读数中的随机噪声。

第三步:深入理解信号调理和 ADC 接口

在实际应用中,ADC 很少直接连接到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可能很微弱、有偏移、或者频率范围不适合 ADC,这时就需要信号调理电路。

1. 信号调理电路:
放大器 (Amplifier):
运算放大器 (Operational Amplifier, OpAmp): 学习运算放大器的基本配置,如同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理解其增益设置和带宽限制。
仪表放大器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特别适合放大来自桥式电路(如应变片)的微弱差分信号,具有高共模抑制比。
滤波器 (Filter):
低通滤波器: 用于去除高频噪声,防止混叠(在 ADC 采样前,使用抗混叠滤波器非常关键)。
高通滤波器: 用于去除直流偏移。
带通滤波器: 用于提取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
学习 RC 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如 SallenKey 结构)等。
电平移动和偏移调整: 如果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范围不匹配 ADC 的输入范围,需要进行电平调整。
缓冲器 (Buffer): 防止信号源的负载效应影响信号的准确性。

2. ADC 的接口方式:
并行接口: 数据位同时输出,速度快但接口复杂。
串行接口: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全双工,通信速率高,常用于高精度 ADC。
I2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半双工,总线结构简单,节点多,但速度相对较慢。
单线接口 (Singlewire interface): 一些专用 ADC 使用。
学习如何配置 MCU 的 SPI 或 I2C 接口与 ADC 进行通信,读取转换结果。

第四步:学习高精度 ADC 的设计考量和优化技巧

当你对基本原理和实践有了掌握后,就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设计出更优秀的高精度 ADC 应用。

1. 参考电压 (Reference Voltage, Vref) 的选择和稳定: 参考电压直接决定了 ADC 的量化粒度,其稳定性和精度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参考电压源: 考虑其精度、温度稳定性、噪声等。
如何稳定参考电压: 使用低噪声、高精度的电压参考芯片,并注意电源滤波和去耦。

2. 电源设计和去耦 (Decoupling):
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的分离: 避免数字信号的开关噪声干扰模拟信号。
使用足够的去耦电容: 在 ADC 的电源引脚附近放置合适容值和频率特性的电容,滤除电源噪声。

3. PCB 布局和布线技巧: 这是影响 ADC 性能的关键因素。
信号完整性: 保持高速信号线(如 SPI CLK, Data)的阻抗匹配,避免反射和串扰。
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处理: 遵循推荐的接地方式,通常是将模拟地和数字地在一点(如 ADC 的 GND 引脚)连接。
敏感信号的屏蔽: 将模拟信号线与数字信号线、电源线隔离开,避免电磁干扰。
电源和地的填充: 使用大面积的铜箔作为电源和地平面,降低阻抗,提高信号稳定性。

4. 软件优化和校准 (Calibration):
避免软件引入的延迟和抖动: 优化中断处理程序,使用 DMA (Direct Memory Access) 来传输 ADC 数据。
软件校准: 通过采集零点和满量程的读数,进行增益和偏移校准,进一步提高精度。

5. 理解 ADC 内部的模拟电路结构:
例如,了解 SAR ADC 的采样保持器 (SampleandHold) 电路的作用和限制;了解 ΣΔ ADC 的积分器和比较器的设计思路。

第五步:探索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随着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可以尝试更复杂的项目:

多通道数据采集: 连接多个 ADC 或多通道 ADC,实现同步或异步的数据采集。
高速数据采集: 使用更高速的 ADC 和更快的接口,配合更强大的处理能力(如 FPGA 或高性能 MCU)。
低功耗设计: 在电池供电的应用中,学习如何管理 ADC 的功耗,例如间歇性采样。
噪声抑制技术: 深入研究各种数字滤波算法(如 FIR, IIR),以及硬件降噪技术。

学习 ADC 应用设计的核心是:

理论基础扎实: 深刻理解 ADC 的原理和参数。
动手能力强: 不怕尝试,勇于实践,从简单到复杂。
细致耐心: 高精度设计往往需要在细节上精益求精,例如 PCB 布局和电源设计。
善于利用资源: 数据手册、应用笔记、社区论坛都是宝贵的学习助手。

祝你在 ADC 应用设计的学习道路上,收获满满!从基础的电位器到精密的医疗仪器,ADC 的应用无处不在,掌握了它,你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控制我们所处的模拟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要从ADC和数字/模拟芯片的本质看起。这次回答的内容有点多,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什么是ADC、常见的ADC实现方式
  2. 如何设计和优化一个ADC
  3. ADC驱动设计
  4. ADC噪声分析
  5. 学习资料与资源分享

什么是ADC

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处理信号的不同。顾名思义,模拟芯片处理的是模拟信号,而数字芯片处理的是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随着时间连续变化的,比如温度、湿度、声音、速度等等。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无数个不同的取值。

相比之下,数字信号就是一堆不连续的数值,比如计算机里用的二进制0101。由于晶体管有开和关两种状态,所以可以很自然的表示0和1 两种数值。晶体管没办法做到类似于10%开、或者31.5%关这样的状态,所以它是一个数字信号。

为了连接模拟和数字这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就需要使用两种芯片作为桥梁,一个是模数转换芯片ADC、另外一个是数模转换芯片DAC。

顾名思义,模数转换芯片ADC就是用来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而模数转换DAC就是正好反过来,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不过在实际应用里,ADC的占比更高。有数据显示,在模拟数字相互转换的应用里,有80%是ADC。特别是在数字化社会,几乎所有东西都被数字化了,方便后续的处理、传输和存储。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不就是模拟信号转成数字信号嘛,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难度。实际上,ADC芯片是模拟芯片中难度最高的,甚至可能没有之一。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的顶级会议ISSCC、也就是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上,就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介绍ADC设计。

如何设计和优化ADC

那么,究竟模数转换ADC是怎么实现的呢?简单来说需要采样(Sampling)、量化(Quantization)、编码(Encoding)这么几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个信号进行采样,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下信号当时的电压值。采集到的数值会经过量化,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值,最后再通过某种编码表示出来,比如补码、格雷码等等。

ADC有很多个参数指标,其中有两个常见的参数,一个是ADC的采样速率(sampling rate)或者叫数据速率(data rate),另一个是分辨率(resolution)。采样速率很好理解,就是单位时间内能做多少次采样,采样点数越多,就越能还原初始信号的样子。

分辨率被定义为输入信号值的最小变化,这个最小数值变化会改变ADC数字输出值的一个码值。在ADC有同样输入范围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一个码值所代表的最小变化就越小。如果我们的ADC有3位,那么就可以把整个电压范围分成2^3=8份。如果电压变化范围是0-10V,那么每份就代表1.25V。也就是说,如果电压的变化小于这个值,那么ADC就没办法捕捉到这个细小的变化。需要注意的重要一点是,ADC的分辨率(resolution)和ADC的精度(accuracy)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ADC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逐次逼近型ADC(SAR),还有一种叫Delta-Sigma ADC。比如常见的逐次逼近型ADC在电路里主要集成了一个电压比较器、一个寄存器、还有一个DAC,以及一些控制电路。它的本质就是用二分查找来确定模拟电压对应的数字信号。也就是一开始先拿输入电压和参考电压的一半比较,如果输入电压更大,那就再和参考电压的四分之三再比较。相反,如果输入电压更小,那就在和参考电压的四分之一做比较。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完成。

关于SAR或者Delta-sigma ADC的具体工作原理,我就不详细展开了。我把一些有用的学习资料和视频链接放在了参考文献里,我在最后也会详细梳理这些学习资料,所以一定要看到最后。

ADC驱动设计

然而,即使是最基础的ADC,它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也并不简单,因此配套的资源支持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ADC往往不能独立工作,它们需要配合其他的外部电路才能发挥作用,这里面最重要的外部电路之一就是驱动电路。

前面说过,ADC需要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并且输出N位的数字信号,这些操作通常都在数字时钟的一个周期里完成。这就意味着,在采样的过程里,输入信号应该保持不变。这有点类似于数字信号里时钟的保持时间。

在ADC内部,它的输入端其实包含开关和电容阵列,通常等效成一个开关和一个采样电容。当开关闭合的时候,电容充电;等充好电之后,开关断开,比较器和DAC相互配合在这个时候完成ADC的采样量化的操作。

这样问题就来了,首先,如果对ADC的性能要求比较高,比如需要它的采样频率很高,那么把ADC内部这个电容进行充电的时间就会很短。打个比方,如果采样频率是每秒100万次采样,那么这个充电时间也即捕获时间(TACQ)可能只有300纳秒。如果输入端不加任何电路作为驱动,那么基本就无法满足这么高采样频率的需求。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会在ADC前端加上一个运算放大器作为驱动,这样就可以在较短的采样时间之内提供足够的电荷给采样电容。


这样还没完,虽然我们可以直接把运放和ADC直接连接起来,但我们在实际应用里很少这么设计。因为在采样频率很大的时候,直接连运放的话就需要很高带宽的运放。另外从仿真里也可以看到,在开关切换的时候,一开始的转换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瞬时电流,而且驱动电路需要能够在较短的ADC捕获时间(TACQ)之内对ADC内部的采样电容完成充电。

为了满足这些条件,并且避免出现很大的瞬时电流,我们可以在ADC之前加入一个RC电路。大学电路里我们学过,RC电路是用来做滤波的,但这里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利用这个额外的电容,实现更加快速的充电

运放可以把这个电容充满,然后等ADC内部开关闭合的时候,通过这个电容给ADC内部的电容充电。当然除了这个电容之外,一部分的电荷也来自前端的运放。这个RC电路也叫做charge bucket filter电路,它可以有效的降低对前端运放带宽的需求,所以我们选择较低带宽、更低成本的普通运放就可以满足设计需要。同时它也消除掉了一开始的瞬时电流,也极大的提升了电路的稳定性。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确定这些放大器和RC电路的具体大小和指标呢?这里有两种方法,一个就是通过理论公式进行推导,这个在网上有非常详细的推导过程,根据ADC的指标,比如分辨率、采样速率、参考电压等等,就可以一步一步推导出所需RC电路和运放的参数数据。看了这些东西,我真的又不由得想起当年学模电的时候被它支配的恐惧……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现成的设计工具和仿真工具来进行仿真计算。比如德州仪器TI就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工具来简化上面所有的计算过程。一开始可以根据ADC的性能指标选择对应的器件,然后使用ADC SAR Drive工具,来直接计算电阻电容的值,并且得到相应的性能指标。

为了进一步简化设计流程,TI不仅提供设计工具,还有一整套完整的生态把这些工具整合起来。


拿SAR驱动设计举例,TI就提供了很多经典的ADC电路设计方案, 比如这个“高电压电池监控器电路”就一步一步的教我们从设计说明目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器件、如何建模仿真,并得到理想的性能指标。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回顾 “TI 高精度实验室”视频系列作为参考。


具体到这个电路,我们可以随时查看”高精度实验室”里介绍的选择电荷桶电路(charge bucket filter)的方法,并为这个例子里的放大器、增益设置和数据转换器提供良好的趋稳和交流性能。我们还可以直接打开这个电路的设计文件,按照需求来对设计进行改修改。

TI还有更多ADC驱动电路相关的经典电路设计,链接我也放在了在下面的参考文献里。


ADC噪声分析

接下来再说一下ADC芯片设计的另外一个重点:噪声和干扰。

之前介绍过,模拟芯片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受到干扰。事实上,模拟信号能够受到干扰的地方太多了,从之前说过的电磁辐射EMI、到电路板的设计缺陷、电源电压的变化,再到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其实都有可能会对模拟芯片和模拟电路造成干扰,从而造成误差。

对于ADC来说,除了这些外在的因素和干扰之外,它自己本身也会引入误差,这个通常叫做量化误差。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把一个连续变化的模拟量,量化成离散变化的数字量的时候,必然会引入这种误差。不管我们划分的粒度有多细,分的份有多小,这种量化误差都会存在。

先说理论,对于一个N位的ADC,每一位代表的电压范围可以通过这个公式得到

其中FSR是ADC支持的电压范围。那么在这个ADC里可以区分的最小的电压变化,就是LSB的一半。举个例子,一个3位的ADC,输入电压从0到8V之间变化。那么它的LSB就是8/2^3 = 1V,能分辨的最小电压变化是1/2V。也就是说,当输入电压是0-0. 5V之间的时候,输出其实都是0,从0.5-1.5之间的时候,输出都是1,以此类推。所以输出其实是一个阶梯曲线。

再结合前面说的环境噪声、也称作热噪声(thermal),那么一个ADC的总噪声就是热噪声和量化噪声的平方和再开方。


是不是看到这里就有点上头了,这个其实只是刚开始。对于一个给定的ADC来说,我们要去量化和测量它的这两个噪声,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包含ADC的整个系统

拿Delta-Sigma ADC举例,它的这两种噪声取决于ADC的分辨率、参考电压、以及输出速率。对于一个包含ADC的系统来说,这种噪声分析更加的复杂。在一个典型的模数转换系统里,通常包含各种模拟噪声滤波器、运放、ADC、以及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数字滤波器、FPGA、MCU等模拟数字芯片,这也构成了一个信号链。要分析这个信号链的噪声,我们不仅要对ADC本身做噪声分析,还要考查整个信号链里每个元件的噪声,以及所有这些元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个东西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我们可以使用信号链的有效噪声带宽(Effective Noise Bandwidth)来量化这个分析过程。当然我们也需要一系列的工具、软件和参考资料,来帮助我们做定量分析。

事实上,前面的很多内容都来自TI的电子书《高精度ADC噪声分析基础》。这本书结合了大量TI工程师的设计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ADC的噪声来源、如何量化分析、如何有效的设计电路来优化ADC的噪声表现。这本书写的非常通俗易懂,同时也兼顾了技术深度,强烈推荐给大家。

在前面说过的TI”高精度实验室”教程里,除了这里介绍的驱动电路设计和噪声分析之外,还有最基本的ADC基础、SAR与Delta-sigma ADC的原理与比较、误差分析、低功耗设计、高速设计等等,非常全面。每个视频后还有配套习题,方便我们巩固学习成果。我觉得无论你是模电新手还是老炮,都能找到适合你的内容。

“高精度实验室”、ADC电路设计指导手册都是TI ADC工具箱的一部分,这里面还有《模拟工程师口袋参考书》,可以用来快速查找和计算各种信号链的调参方法,包括运放带宽、稳定性等等。

这些设计资源可以和ADC 模拟工程师计算器,TI TINA 以及Pspice for TI 配合使用,形成了一站式的设计体验。我把这些内容的链接都放在了参考文献里,想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朋友,一定记得从这里开始。

下面是我的视频回答:

【参考文献】

1. TI 精密ADC学习中心

ti.com.cn/zh-cn/data-co

2. TI高精度实验室线上培训视频

training.ti.com/ti-prec

3. 模拟工程师口袋参考指南

ti.com/seclit/eb/slyw03

4. ADC 噪声分析基础 电子书

ti.com/lit/eb/slyy192/s

5. 电路设计指导手册

ti.com.cn/zh-cn/design-

6. 模拟工程师计算器

ti.com.cn/tool/cn/ANALO

7. TI TINA

ti.com.cn/tool/cn/TINA-

8. Pspice for TI

ti.com.cn/tool/cn/PSPIC

9. 参考设计

ti.com.cn/zh-cn/data-co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何高精度 ADC 如此关键? 开启 ADC 应用设计之旅在传感器横行的当下,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各种模拟信号:温度的变化,声音的起伏,光线的强弱,压力的细微波动…… 这些模拟信号承载着宝贵的信息,但我们的数字世界无法直接理解它们。这时候,模数转换器(ADC) 就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触及了许多国家工业发展核心的难题。为什么有些国家能造出世界一流的高精度机床,而另一些国家却望尘莫及?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技术不行”几个字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一系列深层次的因素。咱们就从这“难度”二字出发,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材料的极限:不只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都知道.............
  • 回答
    中国在芯片制造工艺上的投入和发展,特别是对高精度光刻机等核心技术的攻关,绝非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其极端重要性,我们才需要更审慎、更有策略地去推进,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和挑战,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精度光刻机是整个芯片制造的“心脏”和“大脑”。没有先进的光刻机,就无法.............
  • 回答
    很多热爱运动的朋友,尤其是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后,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困扰:明明身体消耗巨大,应该饥肠辘辘,但实际上却食欲不振,甚至对食物提不起任何兴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体质问题,而是身体在经历高强度运动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在“幕后操纵”。首先,我们得从神经系统说起。在我们进行高强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家畜普遍存在白色毛色,背后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与其说是“普遍存在”,不如说是“相当一部分”高度驯化的家畜拥有白色毛色,而且这个现象在不同物种、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差异很大。首先,我们要明白“驯化”这个过程本身对动物的改变。驯化不仅仅是把野生动物变成家畜,更是一.............
  • 回答
    欧美股市的涨跌之所以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绝非偶然,而是多种深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各个乐器都在朝着同一个旋律前进。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全球化浪潮下,这些曾经各自独立的经济体是如何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 全球经济周期共振: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 回答
    俄罗斯人与加拿大人在性格上的差异,即便同处高纬度、国土辽阔的地理环境,也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这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发展以及民族自身的演变,共同塑造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气质。首先,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俄罗斯民族的崛起与生存,很大程度上是在与严酷自然环境和外来侵略的长期搏斗中完成的。广袤的.............
  • 回答
    汽车车身不同部位需要高强度材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围绕着安全、性能、耐用性这三个核心需求展开。这些高强度材质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汽车的整体表现,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高效的出行体验。下面将详细阐述汽车车身需要高强度材质的部位以及原因:1. 乘员舱(车架/笼式车身结构): 部位: 这.............
  • 回答
    关于中国本土高精尖半导体产业为何未能如预期般崛起,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与其说“没有成长起来”,不如说在某些关键领域和整体实力上,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然存在显著的差距,并且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下面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1. 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的“代差”问题: 漫长的技术链.............
  • 回答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厢之间通过车钩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车钩的设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标准,其中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根据规定,列车中相互连挂的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75mm。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值,却关乎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为什么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75mm?这.............
  • 回答
    要说中国“流行”饮用高度酒,这个“流行”的时机其实挺微妙的,因为它不是一个骤然兴起的现象,而是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非要找一个转折点,我们可以把目光聚焦在宋代及其之后。高度酒的兴起,从何说起?在宋朝之前,也就是汉唐时期,我们现在所谓的“高度酒”,也就是通过蒸馏技术制成的烈酒,其实已经出现了。比如.............
  • 回答
    说起中国高铁,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快”、“准”、“稳”,但仔细留意过运行在它身边的接触网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接触网的高度似乎并非完全统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工程上的疏忽?其实,接触网高度的不一致,并非简单的“不统一”,而是精确计算和精心设计下的必然结果。这背后涉及了高铁运营的方.............
  • 回答
    “黛西所在位置与上海高度重合”,这句话初听上去,确实令人有些费解,仿佛是某种隐秘的地图标记或者只有少数人知晓的暗语。然而,当你深入探究,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的并非玄学,而是对现实世界一种巧妙的映射和解读,其“深意”则隐藏在对时代变迁、人性百态以及都市繁华背后隐秘观察之中。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黛西”.............
  • 回答
    要聊《龙门镖局》和《武林外传》的差距,就得从头说起,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虽然都是宁财神编剧,都是古装喜剧,但这两部剧在观众心中的分量,那可是天差地别。首先,最核心的还是国民度的差异。《武林外传》播出的时候,那真是全民追剧,老少皆宜。吃饭的时候看,睡觉前看,周末了聚在一起就看。它就像是一种.............
  • 回答
    幼儿园布置需要父母高度参与的“亲子作业”,这可不是件随意的决定,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心思和道理。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幼儿园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和能力都还在起步阶段。很多东西,光靠孩子自己摸索,效果肯定不如有人带着。亲子作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做一个纸飞机,让孩子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语言的习惯用法和历史演变。之所以我们说“长度”、“高度”、“厚度”,却几乎不用“短度”、“矮度”、“薄度”,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1. 对立概念的表达习惯:在汉语中,我们表达事物的“度量”时,往往倾向于使用积极、正向的词汇来描述。当一个事物具有某个属性时,我们用“长度”、“.............
  • 回答
    你说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确实,对于许多人来说,家底殷实可能意味着不必为了生计而拼尽全力,甚至可以过上相对轻松自在的生活。那么,为什么一些本身就“不缺钱”的人,还会选择进入医学程序员这样高强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呢?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为了钱”就能解释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1. 兴趣.............
  • 回答
    牧场物语系列,这个承载了无数玩家童年和青春回忆的IP,自诞生以来便以其治愈的画风、自由的玩法和丰富的养成系统吸引了全球玩家。然而,近年来,不少资深玩家和评论人都发出了一个声音:牧场物语似乎再也达不到《矿石镇的伙伴们》的高度了。这并不是说后来的作品不好玩,而是《矿石镇的伙伴们》在那个人们还未被各种快餐.............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现代科技进步太慢,导致科学发育迟缓,跟不上中医理论高度”这个观点,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且不被主流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现代科学在近几个世纪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绝后的,其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改造能力以及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上的成就,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
  • 回答
    《霸王别姬》之于中国电影,好比珠穆朗玛之于喜马拉雅。它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不仅是技术上的精湛,更是情感、历史、文化层面的深刻共鸣。如今的中国电影,虽在技术、资本层面日新月异,但在《霸王别姬》那样的高度上却似乎难以企及。这其中的原因,盘根错节,值得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聊聊《霸王别姬》为什么是《霸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