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约旦处在中东的核心地带,为什么这几年这么乱他却很稳定?

回答
约旦,这个位于中东心脏地带的国家,近些年来,在其周边地区普遍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却展现出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稳定。这种稳定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约旦历代统治者智慧与策略的体现,更是约旦人民共识的凝聚。

地缘政治的夹缝中求生存:

约旦的地理位置可谓是“身处险境”,北接叙利亚,东北与伊拉克相邻,东、南与沙特阿拉伯接壤,西面则隔着约旦河与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地区对峙。这条条边界线,在过去几十年里,无不与地区冲突、战争和紧张局势紧密相连。

叙利亚危机的影响: 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约旦,给本已资源有限的约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然而,约旦政府在处理这场危机时展现了非凡的韧性。它没有像一些邻国那样选择大规模军事介入或对难民采取强硬排斥政策,而是采取了相对人道的接纳和安置措施。尽管负担沉重,但约旦通过国际援助和自身力量,努力在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试图将难民群体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其对国内社会稳定造成颠覆性冲击。这背后,是约旦深知战争的破坏力以及地区冲突外溢的危险性,选择了一条相对克制的道路。

伊拉克局势的波及: 伊拉克长期的战乱和政治不稳定也曾给约旦带来过安全上的挑战。但约旦始终保持着警惕,并采取了有效的边境管控措施,防止非法活动和武装分子渗透。

巴以冲突的敏感性: 约旦与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地区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联系。作为1967年之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重要安置国,约旦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是巴勒斯坦裔。巴以冲突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约旦国内引发民众情绪的波动。然而,约旦王室和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巴以问题上扮演着谨慎而务实的角色。他们一方面强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也积极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避免采取可能激化矛盾的过激行动。这种“夹缝中的平衡术”,既满足了国内部分民众的情感需求,也维护了国家免受更大范围冲突的牵连。

国内稳定的基石:王室的智慧与国家认同

约旦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政治体制的特点以及王室强大的号召力。

哈希姆王朝的“定海神针”作用: 约旦的哈希姆王朝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几代约旦国王,特别是已故的侯赛因国王和现任的阿卜杜拉二世国王,都以其政治智慧和对国家稳定的承诺赢得了民众的广泛信任。他们深谙平衡各方利益之道,并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果断的领导力。

侯赛因国王在其漫长的统治时期,成功地将约旦从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塑造成了一个地区性的稳定力量。他通过巧妙的外交手腕,在阿拉伯世界和西方世界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在国内也努力弥合民族和宗教间的裂痕。

阿卜杜拉二世国王继承了其父的政治遗产,继续致力于维护国家稳定。面对地区动荡,他更加注重国家内部的团结和发展。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虽然规模和速度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其目的在于提升民众的获得感,从而削弱极端思想和不满情绪的土壤。

民族认同与国家凝聚力: 约旦在构建国家认同方面也做出了显著努力。尽管国内存在着约旦本土的贝都因人、巴勒斯坦裔移民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群体,但约旦的政治精英通过强调“约旦人”这一共同身份,以及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记忆,促进了国内不同群体之间的融合。国家媒体、教育体系以及公共活动都在不断地强化这种民族认同感。这种凝聚力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能够有效地抵御分裂和动荡。

经济与社会因素:审慎的改革与社会契约

尽管约旦面临着资源匮乏、失业率偏高等经济挑战,但其审慎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契约也为其稳定奠定了基础。

“有限的”改革与社会稳定: 约旦的改革进程相对谨慎和渐进。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显得步伐缓慢,但却避免了激进改革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政府试图在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至于让任何一个群体感到被抛弃。

社会福利与民众的“容忍度”: 尽管资源有限,约旦政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社会福利体系,例如对一些基本生活用品的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生活压力,也为国家争取了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容忍度”。民众理解国家所处的复杂环境,也认识到动荡的代价,因此对政府的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出了较高的包容性。

宗教与社会秩序: 约旦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导的国家,但其社会氛围相对温和。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并非完全压制了世俗化和多元化。这种相对平衡的宗教观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避免宗教极端主义在社会层面蔓延。

国际关系:务实的外交与援助的获取

约旦在国际舞台上的务实外交也为其稳定提供了外部支撑。

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 约旦是美国及其盟友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之一。它在打击恐怖主义、地区安全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扮演着积极角色。这种良好的外交关系为约旦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些援助对于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至关重要,间接也巩固了其国内稳定。

阿拉伯世界的平衡者: 约旦也努力在阿拉伯国家之间保持中立和平衡的角色,避免卷入地区内部的权力斗争。它积极参与区域性合作机制,维护地区和平,这种积极的姿态也为其赢得了区域内外的尊重。

总结来说,约旦近年来的稳定并非奇迹,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它巧妙地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规避了直接的冲突和内耗;它依靠哈希姆王朝的政治智慧和民众的共识,构建了强大的国家认同和内部凝聚力;它审慎地推进经济社会改革,维持着一种动态的社会契约;它通过务实的外交策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约旦依然面临的挑战,如经济压力、青年失业以及地区局势的持续紧张。约旦的稳定是一种持续的努力和平衡,是其国家治理的艺术,也是其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的体现。它不像一些国家那样以激进的姿态赢得关注,而是以一种沉静而坚韧的方式,在中东这片饱受风雨的土地上,守护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秩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对约旦的认识不多,最近看了《Black Flag》,对约旦燃起了兴趣,也想对阿卜杜拉二世和扎卡维有一些了解。

个人认为首先约旦真的不惹事,周围又是巴勒斯坦又是伊拉克又是叙利亚,可是在这之中约旦却默默无闻,甘当陪衬,国王身为穆罕默德的直系后代却压根不谋求在中东当头,只希望过好自己小日子。

但是虽然不惹事,真出了事还真不怕,看《Black Flag》里面,约旦情报局真的是神一般的存在,开始我还不信,直到看到了知乎的相关问答才知道,约旦情报局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摩萨德还要做得好。不仅如此,看到飞行员被杀后约旦的反击,也能看出来这个国家虽然小,也不富裕,但是真出事也能有实力反击不会任人宰割,加上和美国以色列的关系都不错,约旦能够在各方都能够掌握足够的信息防止邻国的战争扩散,在这方面,某些国家装备比他好但是战力很差(比如沙特),而某些国家虽然上层建筑很高效,战力也不低,却不能像他一样可以做到充分的情报信息交换(比如叙利亚伊朗)

而且约旦的世俗化真的高,虽然是绿教国家,但是真的是温和派,在《Black Flag》里扎卡维成功制造安曼大爆炸以后全国都起身抗议,不仅如此,在宗教极端主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阿卜杜拉二世甚至要通过逊尼派和什叶派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来对抗恐怖主义,这在海湾国家那里真的是不敢想象的,不仅如此,约旦还敢于和以色列达成和解,这也能看出约旦的包容性其实真的强。

还有,纯自己看法,中东国家还是适合有一个国王的存在,你看看那些存在王室的中东国家,无论是海湾那些土豪还是约旦摩洛哥这样的世俗君主立宪国家,都比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这些所谓的民主国家强得多,因为至少国王在关键时刻还能靠自己的威望稳定局势,就像上面某位答友说的一样,在约旦飞行员被is烧死以后,阿卜杜拉二世亲自驾驶飞机空袭is,单就这一个举动就足以稳定了当时约旦的局势。再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泰国国王,泰国政局乱的很,政府和军方,还有政党之间,经常爆发冲突,可是无论谁都得让着国王的面子。约旦更是一样,身为穆罕默德的直系后代,约旦王室比沙特王室还要根正苗红,所以无论是谁在中东都得卖他一个面子吧。

反正这个问题看的人也不多,就纯想说点自己看法,也不知道对不对,希望看到的人能够多多指教吧。

user avatar

1、约旦王室算是穆罕默德直系后代,无论哪一派都要尊敬几分,毕竟都是靠古兰经吃饭的,要给几分薄面。

2、约旦当年也和以色列刚,耶路撒冷照理说一部分是约旦的,只不过约旦被以色列揍的找不着东,土地丢了一大片,自然不去碰这个钉子了。

user avatar

谢邀。

每去一个国家之前,我都会对他的过去现在做出充分了解,绝不当邮差。


一、历史

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

1916年,英法达成瓜分奥斯曼帝国阿拉伯领土的协议:叙利亚、黎巴嫩归法国,巴勒斯坦、伊拉克归英国。一战后,英国将巴勒斯坦分为两部分:

1、以约旦河为界,东岸地区称为约旦酋长国,1946年约旦独立,成立了今天的约旦王国。

2、西岸地区称为巴勒斯坦,包括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全境。

在美国英国和联合国的操纵下,支持犹太人建国,于是分割了巴勒斯坦,以色列获得60%的土地,巴勒斯坦只得到40%的剩余领土。

1948年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了以色列国。


二、中东战争

1948年以色列建国第二天,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周边几个阿拉伯联盟国家与以色列开战,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约旦王国在战争中控制了耶路撒冷旧城及西岸部分地方。

直至1950年,约旦宣布将自己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并入约旦王国领土,这一决定得到了英国和伊拉克的认可,而阿拉伯联盟则认为:这些领土并入约旦是让其托管,直到巴勒斯坦问题以符合其居民利益的方式得到解决。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仅用了6天就完全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加沙地带、叙利亚戈兰高地以及埃及西奈半岛等领土。

此次战争约旦直接失去了视为领土的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控制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日战争,六日内以色列占领领土图,前——后对比图


三、和平约旦

之后的约旦,权衡利益,不再参与周边国家的冲突、纷争,开始珍惜和平,在稳定中求发展,直至今天已经成为中东地区最为稳定的国家之一。

约旦,没有石油资源,没有肥沃土地,整个国家属丘陵地带,沙漠和戈壁居多,主要经济来源一是旅游业,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寄回家的汇款(有点类似中国福建部分地区),三是国际援助。

近年来,开始大力发展IT和金融业。

下图为约旦首都安曼






下图为佩特拉古城





四、国际关系

在对外关系上,约旦国王能妥善处理与邻国关系;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与伊拉克关系密切,不仅不参与攻打伊拉克,对萨达姆昔日的帮助,知恩图报,保护了萨达姆的孩子们;在叙利亚战争中,虽然让美国建立了军事基地,但同时也接收了不少叙利亚难民。

最主要一点,约旦政府一直以来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在国内经济极为脆弱的情况下,同样以包容的态度,接收了大量难民,成为世界上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

约旦的人道主义,在全世界和联合国得到了一致良好的口碑和赞许,多年来的难民接纳,大大提升了约旦王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于是许多国际援助资金纷纷给予了约旦。


五、王室亲民

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爱护国民,在飞行员被IS杀害后,阿卜杜拉二世亲自驾驶战机空袭IS的伊斯兰国。

王后拉尼亚和蔼、庄重、优雅、智慧,多年来为慈善尽心尽力,被誉为“世界最美女人”。

直至今天,约旦王室不仅备受国内民众尊敬,其国际形象也很具亲和力、友善,夫妻俩努力扩大约旦在世界的影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