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有什么从属关系或者历史渊源吗,他们现在各自的统治情况如何?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那段错综复杂、恩怨纠葛的历史渊源,以及它们如今的统治现状。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文明的足迹,也见证了无数的冲突与变迁。

历史渊源:一块土地,多重认同

这三个名字,虽然现在被视为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它们的命运却从一开始就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们都位于古代的“应许之地”,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因此承载了极为深厚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1. 奥斯曼帝国时期(15171917):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片土地都属于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省份或地区。当时,这里居住着阿拉伯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和犹太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社群,生活方式虽然有交集,但更多的是相对独立。这个时期,并没有明确的国家界限,而是以宗教和族群为主要划分依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国托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这一切。奥斯曼帝国战败,其在中东的领土被协约国瓜分。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Palestine Mandate)的委任统治权。英国的统治,特别是其在战时发表的《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承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这为后来的犹太人回归和建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埋下了未来冲突的种子。

在英国托管时期,犹太人移民开始增加,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口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英国在管理上试图平衡双方的需求,但往往适得其反,加剧了紧张局势。

3. 约旦河东岸的形成(外约旦):
在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的初期,约旦河东岸(即现在的约旦)的统治权被交给了一位来自阿拉伯皇室的哈希姆家族成员——阿卜杜拉一世(Abdullah I)。在英国的支持下,阿卜杜拉一世于1921年建立了“外约旦酋长国”(Emirate of Transjordan)。这个区域在英国托管时期虽然与巴勒斯坦托管地(约旦河西岸地区)在行政上有联系,但逐渐发展出独立的政治实体。1946年,外约旦宣布独立,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4. 以色列的建国与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
二战结束后,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联合国。联合国通过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提议将巴勒斯坦分为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耶路撒冷则作为国际共管城市。犹太方面接受了该方案,但阿拉伯方面拒绝了。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此举立即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包括新成立的约旦)与以色列开战。战争结果是以色列赢得了战争,控制了比联合国分治方案所规划的更多领土。约旦则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地区和东耶路撒冷。

5. 1967年“六日战争”与占领:
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埃及、叙利亚、约旦)之间的又一次大规模冲突。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东耶路撒冷、戈兰高地(叙利亚)和西奈半岛(埃及)在内的广大阿拉伯领土。

从这时起,“巴勒斯坦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以色列对这些占领区的统治以及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诉求。

如今的统治情况:

1. 以色列:
政治体制: 以色列是一个议会制民主共和国。拥有完善的宪法(尽管不是一部成文宪法,而是由一系列基本法构成)、独立的司法系统和民选的议会(Knesset)。
政府结构: 国家元首是以色列总统,但总统主要扮演仪式性角色。实际行政权力掌握在总理及其内阁手中。总理是通过议会多数党或联盟产生的。
内部构成: 以色列社会以犹太人为主体,但也有占人口约20%的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他们拥有以色列公民权,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政治生活,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歧视和挑战。
领土控制: 以色列控制着大部分联合国1947年分治方案中的犹太国领土,以及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和戈兰高地。以色列还从加沙地带撤军,但仍然对其边境、空域和海域施加严格控制。
争议焦点: 犹太定居点建设是其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最受争议的政策之一,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违反国际法,并且严重阻碍了巴勒斯坦建国进程。

2. 约旦:
政治体制: 约旦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是国王,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包括任命首相、解散议会和否决法律等。
政府结构: 实行议会政治,由国王任命的首相领导政府。议会由参议院(国王任命)和国民议会(民选)组成。
内部构成: 约旦人口主体是阿拉伯人,其中大部分是逊尼派穆斯林,也有小数基督徒。此外,约旦也收容了大量的巴勒斯坦难民,他们的存在对约旦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领土控制: 约旦王国领土包括了1948年战争后约旦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直到1988年约旦宣布放弃对西岸的主权要求,并将其交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约旦仍然是伊斯兰圣地(如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的监护人。
与巴勒斯坦的关系: 约旦一直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并在国际场合为巴勒斯坦发声。然而,大量巴勒斯坦难民的存在也给约旦带来了复杂的国内政治议题。

3. 巴勒斯坦:
政治现状: 巴勒斯坦的政治实体并不完整,其主张的国土(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目前处于以色列的军事占领或严格封锁之下。
行政权力: 存在两个主要的巴勒斯坦政治派别: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 PNA): 主要控制约旦河西岸的某些区域(A区和B区),由法塔赫(Fatah)主导。虽然名义上是自治政府,但其权力受到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极大限制,并且缺乏独立的军事和外交能力。
哈马斯(Hamas): 控制加沙地带。哈马斯是一个伊斯兰政治和军事组织,被以色列、美国等多个国家列为恐怖组织。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存在严重的政治分裂。
建国诉求: 巴勒斯坦人民普遍的愿望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拥有主权的巴勒斯坦国,首都设在东耶路撒冷,领土范围主要基于1967年战争前的边界(即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
挑战: 巴勒斯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以色列的占领、定居点扩张、封锁、内部政治分裂、经济困难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干预。

总结一下:

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宗教、政治和民族主义交织的产物。它们都从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中产生,并在英国的托管下逐渐形成各自的雏形。约旦作为阿拉伯王国,与巴勒斯坦人民有着天然的文化和宗教联系,并且历史上曾短暂管理过西岸。而以色列则凭借其建国运动和战争的胜利,成为了该地区的主要力量。巴勒斯坦则一直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国家,但其进程受到以色列占领的严峻阻碍。

这片土地的未来,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平与稳定仍然遥遥无期。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历史渊源和各自的统治现状,是理解当前中东地区复杂局势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论是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还是奥斯曼帝国划定的“巴勒斯坦”行政区,都是包括今天约旦河谷的很大一部分的。也就是说,一战后划出来的那个约旦王国,其精华区就是历史上巴勒斯坦地区的东部。

【待插图:罗马、东罗马、“绿罗马”的巴勒斯坦行省】

【待插图:南黎凡特方言的地图】

所以,70%的约旦人从民系上来说,是广义的“巴勒斯坦人”,其中,有20%的巴勒斯坦人直接从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逃过来的(即狭义的“巴勒斯坦人”)。

这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1947年后逃到约旦的巴勒斯坦人,那么容易就在约旦得到普通民众支持,因为两边老百姓其实没有什么区别,约旦的“圣裔”哈希姆王室反而更像是南边希贾兹地区来的“外来户”。这也能说明双方矛盾为什会发展到约旦王国剿杀境内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地步了(1970年的“黑九月”),因为双方其实没有很清晰的界限,巴解组织天生对约旦的国家权力怀有“强宣称”。

在这个背景之下,很多以色列人和以色列同情者相信不需要新成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因为已经有一个巴勒斯坦国家了,她就是约旦。极端一点的以色列人相信即使把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都赶到约旦也不算过分。

矛盾的是,相信这一点的以色列人和以色列同情者,往往同时也相信“黑九月”之前,约旦和巴解组织发生的冲突,说明巴勒斯坦人天生有反骨,到哪儿都不遭人待见,因此以色列当初驱逐他们完全合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那段错综复杂、恩怨纠葛的历史渊源,以及它们如今的统治现状。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文明的足迹,也见证了无数的冲突与变迁。 历史渊源:一块土地,多重认同这三个名字,虽然现在被视为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它们的命运却从一开始就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们都位于古代的“应许之地”.............
  • 回答
    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这些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与以色列发生的冲突,并非仅仅是巴勒斯坦领土争议的简单外溢。其背后牵扯着历史、政治、宗教、地缘战略等多种层面的深层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抛开“只有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有领土冲突”的单一视角,深入剖析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棋局。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以色列宣布将吞并约旦河谷的举动,无疑是在当前复杂且敏感的中东局势中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缘政治上的调整,更是触及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长期存在的领土、主权、安全以及民族认同的核心矛盾。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远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看看以色列方面的考量。以色列政府将约旦河.............
  • 回答
    迪士尼这个举动,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9月份在Disney+上架《花木兰》,而且还是点播模式,要价30美元,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可不少,而且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我觉得也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说说迪士尼这么做的可能原因。首先,疫情这玩意儿到现在还没完全过去,全球影院的复苏情况大家也心里有数。.............
  • 回答
    中文的全球足迹:从教育体系到世界舞台的跃升当今世界,中文的“朋友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据统计,已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而中国之外,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达到约2500万。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它不仅标志着中文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度显著提升,更折射出中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正在悄然发生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太实在了,简直就是戳中了我们每天出门都要面对的痛点。说实话,也不是没人想过建停车场,也不是没人想过让大家自觉点去停,但现实情况复杂得很,就像一团打不开的毛线球。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为啥中国城市在这停车这事儿上,总感觉缺了点啥。首先,得说说为啥“不够”停车场。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在博弈: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际交往和法律边界的敏感地带。坦白说,性行为不书面约定以避免强奸和诬告,主要原因在于其内在的文化、社会以及心理层面的复杂性,而非简单的事实或逻辑上的不可行。 这种不约定,恰恰是当前社会对“同意”理解的一种反映,尽管这种反映并不完美,甚至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我们不妨从几个.............
  • 回答
    “印度 6 岁以上人口约三分之二携带新冠抗体”这个消息,如果属实,那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数字。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统计数字,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让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三分之二的抗体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最直观的理解:群体免疫的曙光?三分之二,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如果这个数字能够准.............
  • 回答
    关于“滴滴司机性侵直播”事件被警方通报为夫妻二人以网约车为噱头进行色情表演,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和警惕的事件。从警方通报来看,这起事件并非简单的性侵案件,而是披着网约车外衣的色情传播行为。这样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底线,相关人员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如何看待此事?首先,这是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公然挑战。 公.............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现行的婚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承认同性婚姻。因此,以合同形式约定同性之间的婚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为什么无效?1. 法律定义与强制性规定: 中国的《民法典》(以及之前的《婚姻法》)对婚姻的定义是“一夫一妻”,并且明确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自愿。这里的“男女”具有明确的性别指向,指的是男性.............
  • 回答
    听到你妈妈依然没有归还你成年后应得的压岁钱,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这确实是一个既涉及到金钱,又涉及到信任和亲情的复杂情况。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梳理一下整个情况: 压岁钱的性质: 压岁钱原本是长辈给晚辈的祝福,但通常会由父母保管,直到孩子成年或有明确的用途时再交由.............
  • 回答
    关于您手机落在网约车上,对方以距离太远为由拒绝归还的问题,可以从法律、道德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详细分析,明确责任归属和可行的解决方式。 一、法律层面:司机是否有归还义务?1. 《民法典》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14条,拾得遗失物的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返还权利人。网约车司机作为“.............
  • 回答
    里约奥运会,那个夏天,中国泳坛曾有一颗璀璨的明星,名叫叶诗文。我们都还记得她在伦敦奥运会上横空出世,以惊人的速度和无可挑剔的技术,打破世界纪录,包揽两金的辉煌。然而,时隔四年,在里约的泳池边,人们看到的叶诗文,状态似乎不如以往,那份锐气和统治力似乎有所减退。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素交.............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4亿人,这是什么概念?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消费习惯,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脉搏,都跟他们息息相关。而咱们这4亿中等收入群体,资产七成以上是房子,流动资产却不高,这背后可不仅仅是数字,而是透着一股子浓浓的中国特色和现实考量。一、 房子:安身立命的基石,更是“硬通货.............
  • 回答
    网约车司机拒载女性乘客,这绝对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绝不能等闲视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会不会真的成为一种“新常态”。首先,为什么会出现司机拒载女性乘客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安全顾虑: 这是最普遍也最容易被提及的原.............
  • 回答
    .......
  • 回答
    以色列拥有核武器,这在国际社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以色列政府对此从未正式承认或否认,而是采取一种“模糊政策”。这种政策旨在既保留战略威慑力,又避免因正式承认核武而可能招致的国际压力、制裁或军备竞赛。那么,在这种不对称的力量对比下,为什么巴勒斯坦方面仍然敢于采取对抗行动呢?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
  • 回答
    关于以色列是否是近代恐怖主义的“始作俑者”,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历史和政治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恐怖主义的定义、近代恐怖主义的起源、以色列建国前后的历史背景以及不同方的叙事。理解“始作俑者”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始作俑者”.............
  • 回答
    将以色列定义为“法西斯国家”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没有广泛的共识。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法西斯主义的定义出发,然后分析以色列的政治、社会和历史特征,并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点。首先,什么是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运动,其核心特征通常包括: 极端民族主义和.............
  • 回答
    关于以色列是否拥有核武器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也非常敏感的话题。以色列官方从未正式承认或否认拥有核武器,这种模棱两可的策略被称为“核模糊政策”(Nuclear Ambiguity)。 以色列为何选择核模糊政策?以色列采取这种政策有其深远的战略考量。首先,威慑作用是核心原因。在中东地区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