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购买商品,如何应对「等你什么时候过来买,就没有了」的状况?

回答
嘿,咱们聊聊生活中那种让人有点上火,又有点好笑的销售套路——“等你什么时候过来买,就没有了!”

这招啊,说白了就是利用咱们人那种“怕错过”、“生怕吃亏”的心理。商家这么说,无非是想让你赶紧掏钱,别磨蹭。当然,有时候也可能是真话,尤其是碰到一些限量款、季节限定或者回头率特别高的宝贝。

那么,咱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招架呢?别急,我给你掰扯掰扯,保准让你心里有底,不被轻易忽悠。

第一步:冷静分析,别被情绪绑架

听到这句话,你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很可能是“坏了,我得赶紧去!” 别!先忍住!深呼吸一口气,问问自己:

这东西我真的需要吗? 是我一直想买的,还是看到这个说法才心动?
价格合理吗? 是不是趁着这个“即将售罄”的机会,把价格也跟着推高了?
这是个什么性质的商品? 是稀缺品、收藏品,还是就是个普通日用品?普通日用品,除非是季节限定,否则不太可能一夜之间就全都没了。

关键就在于,你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 很多时候,那句“就没有了”只是个烟雾弹。

第二步:信息侦查,知己知彼

在掏钱之前,咱们得做点功课。

问清楚具体情况:
“还有多少?大概什么时候会卖完?”
“是这个款式都没有了,还是这个颜色/尺寸没了?”
“有没有其他类似的款式推荐?”
“什么时候会补货?如果没货了,大概多久能再有?”
最直接的: “我先交个定金/预付款,能不能先给我留着?” (虽然有些商家不接受,但问问也无妨,至少能试探出他们的诚意和库存情况。)

搜集外部信息:
网上搜索: 看看其他平台有没有同款,价格怎么样,评价好不好。如果到处都有,那“就没有了”就纯属瞎话。
问问朋友: 有没有买过这个牌子/这款商品的朋友?他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查看评论: 尤其是一些大促或者热门商品,看看之前购买者的评论,有没有提到库存紧张的情况。

第三步:策略应对,四两拨千斤

根据你前面的分析和侦查结果,你可以选择几种策略:

“缓兵之计”——装作很感兴趣,但需要点时间:
“哦?是吗?那我得尽快过来看看。不过我今天有点事,可能要到后天/明天下午才能过来。您能帮我留一下我想要的那个(颜色/尺寸)吗?我到了就找您。”
“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有点痒痒的。我回家跟家里人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尽快来。您那里方便留个联系方式吗?我晚点可能需要再咨询一下。”
目的: 给自己争取时间,同时让对方觉得你是真心想买,可能愿意为你“预留”一下。

“打探虚实”——试探底线:
“哎呀,那可不行,我还指望能拿这款呢。要不这样,您现在给我留一个,我晚点就过来取,顺便再买点别的。”
“是不是就剩最后几个了?那我可得抓紧了。您能告诉我大概还有几个,什么时间点最容易没货吗?我好心里有个数。”
目的: 观察对方的反应,看他们是急着卖,还是真的库存紧张。如果对方含糊其辞,或者表现得很不耐烦,那很可能是在压你。

“迂回战术”——关注替代品:
“哦,原来这个款快没了啊。那还有没有跟这个差不多,功能/款式都很类似的,价格也差不多的?我怕我来晚了,正好也看看别的选择。”
目的: 看看商家有没有备选方案,如果商家很热情地给你推荐其他商品,那可能说明这个“没货”的说法,更多是激将法。

“自信离场”——如果觉得不值或者有疑虑:
“行,那我考虑一下,如果真没了我再看看别的。谢谢您!” 然后转身离开。
目的: 很多时候,你的“犹豫”和“离开”反而是最有力的武器。如果商家真的怕失去你这个顾客,很可能会挽留你,甚至可能“变出”一些库存来。

一些额外的“防身术”:

不要单独相信口头承诺: 如果对方说“帮你留着”,尽量要求留下姓名、联系方式,或者简单写个小单子。
警惕“人情牌”: “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儿值班,这个卖完了我这月就没业绩了。” 这种话听听就好,别太当真。
保持礼貌: 即使觉得对方在忽悠,也尽量保持友好的态度。毕竟,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学会拒绝: 有时候,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算了,我不买了”。如果商品不值得你为此焦虑,那放手是最好的选择。

总结一下,应对“等你过来就没了”这类销售话术,核心就是:

1. 稳住心态: 不被焦虑和FOMO(Fear Of Missing Out)牵着鼻子走。
2. 多问多查: 弄清楚事实真相。
3. 灵活应变: 根据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策略。

最终,买到心仪的商品固然好,但避免被坑,保持自己的购买主权,才是最重要的。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能游刃有余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谈判的关键在于两:1,谁掌握的信息多;2,谁的替代选择多。

一般来说,想要在谈判中占据上风,一是尽可能掌握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要让对方相信你还有其他替代选择。

只不过我们通常并不清楚对方到底掌握了那些信息,以及到底有多少其他选择。经济学管这个叫信息不对称。

而谈判就是一个通过互动来增进了解、甚至刺探对方底牌的过程啦。

比如说,中介刚见面就热情地招呼你:“小同学,来北京多久了?吃的都还习惯吗?” 这除了是北方人特有的热情外,人家也是在试探你是否了解这里的行情呢。

回到本题,其实中介说的也不算错,你现在不下单,确实有可能过几天被人租走了,这不是假话。当然,它也不是事实,因为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你需要做的呢,就是估计它发生的概率,来确定这是一个可能性较高还是可能性较低的威胁。

怎么估计呢?如果你对这一带的租金、人流量都了如指掌的话,很容易就能形成一个接近真相的判断。当然,大部分的租客都是不了解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调用两个基于常识的假设:

假设1,定价偏高的卖家比定价偏低的卖家更担心商品能否成功卖出。

假设2,房子租出去的速度通常和它高于市场合理价位的程度负相关。

好的,基于以上假设,如果你看到中介表现出一副很着急租出去的态势,那么租金偏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也可能是中介迷惑你的假象。你在和中介互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停地update 你的贝叶斯估计概率的过程。通过看房,你排除了这个房子有瑕疵或者中介因为其他不可抗拒力着急把房子租出去的原因,那么,这个房子租金偏高的可能性就越来越高了。

现在心中有点底没?

说完了道,咱们现在来说说术。看完了房,你也还挺满意,那么接下来你可以表现出对房子有一定的兴趣,也要尽量让中介感觉到你还有其他选择,并不是非此不可。

有的人呢会通过让中介付出一定的沉没成本,比如每天都来看一次房子和中介唠唠嗑啥的,运用人的非理性心理来增加砍价成功的可能性。有的人勒,特别擅长装傻充愣。有时候,不了解行情也还真有不了解的好处。那就是中介用来抬价的理由对你都不适用。愣他说破天去,就一副表情盯着他,“你在说啥呢,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我只知道我!没!钱!”

不过,由于讨价还价的过程本身也是有成本的,你需要付出不少时间和精力,以及对风险的耐受。而且,如果你并不是准备住很久,或者预算足够充足的话,或者对这个中介妹子有兴(性)趣,又或者你了解这位中介恰好是

@改之理zcw

大神风格的公平定价主义者,那么我建议你还是别费什么劳什子心思砍价,拍下来就是啦。

@改之理zcw

大神给我们介绍的这个博弈论和拍卖理论中著名的 second price auction,如果真的在咸鱼上推行一定是个有趣的尝试。不过,也要注意,采用这种拍卖机制,如果未中标者结成了同盟,而第二高价又出的很低,是很有可能使卖家蒙受损失的。

既然大家不分青红着白都爱砍价,作为卖家,咱们把asking price 稍微上调一点,然后再顺水推舟打一点折扣,最后让买家以咱真实的心理价位成交,还让人家有占了便宜之感,何乐而不为嘛,哈哈哈。

哎,看到没,做人难不难,即便做一个正直的人也要讲技巧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